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循环水连续加氯水体耗氯量与微生物、粘泥增长情况,客观分析连续加氯的优势。
[关键词]连续加氯 微生物 余氯 指标
中图分类号:TK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087-01
循环水场进行了连续加氯试验,试验前后取样分析水中全部微生物、数量以判断连续加氯对菌类的灭杀效果。试验中全程分析PH值、Cl-、碱度、总铁、NO2-等重要水质指标以判断连续加氯对水质的影响。下面就菌类、粘泥、常规水质指标、加氯量等对本次联系加氯试验进行总结。
1、试验情况
试验时间9月2日8时至10月7日8时共计840小时。
试验目的:探索连续加氯在化肥厂循环水场是否可行;
试验过程:试验初期调整加氯量为10kg/h左右,连续投加两个小时后,分析余氯达到0.2mg/l。后根据余氯指标变化趋势,逐步调整加氯量,保证余氯指标在0.1~0.5 mg/l之间,以观察灭菌效果。期间于9月3日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GSP-2221.0吨,9月19日、23日投加优氯净各150kg,期间根据PH指标,间断性投加硫酸约1吨。
余氯控制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0.2-0.3mg/l左右。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束后,对微生物、PH值、加氯量、常规分析项目与冲击性加氯进行对比总结。
2.1 微生物
说明:由于8月16日发现合成128C漏氨,对后期数据影响较大,因此本表试验前数据取8月4日至13日期间数据,试验期间数据为9月份数据,试验后数据取10月1至10月7日期间数据。
从(表2)对比表可以看出,连续加氯与冲击性加氯对异氧菌和真菌的灭杀效果较好,粘泥在试验后稍有降低。
说明:本表试验前数据取8月份全分析数据,试验期间数据取9月份数据。
从2表看,连续加氯对非常规分析的菌类有很明显的灭杀效果,除反硝化细菌外,试验前后其余菌种均有很明显的下降。由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在水中没有余氯的情况下,其繁殖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而连续加氯,水中始终有余氯存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受到抑制,数量减少。
2.2 PH值
在连续加氯试验期间,对循环水的PH值也进行了监测,下表是试验前一月和试验期间的PH值对比
下图是根据每日分析数据绘制的曲线图(时间同上表):
氯进入水中,水解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导致水的PH值降低。在冲击性加氯由于氯是在短时间内大量投加,会导致循环水的PH值急剧下降,而一旦停止加氯,PH值会缓慢恢复,逐渐升高,所以循环水的PH值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而连续加氯只要余氯控制平稳,不会出现PH值大幅波动的情况,此分析从上表图表均可以得到验证。在连续加氯试验期间,pH保持在8.13-8.77之间,此PH值是在8.0-8.8的工艺指标范围内,因此实现连续加氯可以不必加酸或少量加酸调节PH值。
2.3 加氯量
由于加氯量调整比较频繁,根据每小时加氯量记录,连续加氯期间,平均每天的加氯量约为235Kg,平均每小时耗氯量为9.8Kg,以往冲击性加氯期间的耗氯量约为每天186Kg,平均每小时耗氯量为7.8Kg,折合成本计算连续加氯,每月多耗液氯约1.44吨,折合人民币1.44吨×2400 元/吨=3456元,相对于整个循环水系统成本影响较小,而水质稳定带来的浓缩倍数提高,排污量减少而节水、节药等其他效益较大。
3 试验结论
本次连续加氯时间为一个月,总的看来,成本方面加氯量有所升高,氯单耗上升,需要调整计划指标;加酸量降低甚至可以不加酸,综合起来全年循环水药剂费用会增加4万元左右,对成本的影响较低。
水质方面:在余氯控制到0.1~0.5mg/l时,连续加氯对微生物的灭杀效果较好,如果实现连续加氯,可在适当时候将余氯控制至上限0.5mg/l,以提高灭菌效果;其余水质指标与冲击性加氯没有明显变化。
操作方面:基层操作员普遍反应较好,减轻了工作量,加氯系统投入运行后只需调节加氯机的调节阀来调整加氯量。
安全方面:连续加氯在安全方面的優点较为突出,冲击性加氯期间,有时操作不慎会出现加氯系统倒水现象,加氯铜管、阀门等因为腐蚀经常泄漏;而连续加氯不必频繁开关氯瓶阀门、加氯机真空调节器入口阀、加氯机出入口阀,降低了阀门出故障的频率,也降低了氯气泄漏的几率,操作者氯气中毒的风险相对减少。
综上所述,连续加氯会相应增加循环水成本,但在杀生,减少操作、降低风险方面效果较好。
[关键词]连续加氯 微生物 余氯 指标
中图分类号:TK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087-01
循环水场进行了连续加氯试验,试验前后取样分析水中全部微生物、数量以判断连续加氯对菌类的灭杀效果。试验中全程分析PH值、Cl-、碱度、总铁、NO2-等重要水质指标以判断连续加氯对水质的影响。下面就菌类、粘泥、常规水质指标、加氯量等对本次联系加氯试验进行总结。
1、试验情况
试验时间9月2日8时至10月7日8时共计840小时。
试验目的:探索连续加氯在化肥厂循环水场是否可行;
试验过程:试验初期调整加氯量为10kg/h左右,连续投加两个小时后,分析余氯达到0.2mg/l。后根据余氯指标变化趋势,逐步调整加氯量,保证余氯指标在0.1~0.5 mg/l之间,以观察灭菌效果。期间于9月3日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GSP-2221.0吨,9月19日、23日投加优氯净各150kg,期间根据PH指标,间断性投加硫酸约1吨。
余氯控制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0.2-0.3mg/l左右。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束后,对微生物、PH值、加氯量、常规分析项目与冲击性加氯进行对比总结。
2.1 微生物
说明:由于8月16日发现合成128C漏氨,对后期数据影响较大,因此本表试验前数据取8月4日至13日期间数据,试验期间数据为9月份数据,试验后数据取10月1至10月7日期间数据。
从(表2)对比表可以看出,连续加氯与冲击性加氯对异氧菌和真菌的灭杀效果较好,粘泥在试验后稍有降低。
说明:本表试验前数据取8月份全分析数据,试验期间数据取9月份数据。
从2表看,连续加氯对非常规分析的菌类有很明显的灭杀效果,除反硝化细菌外,试验前后其余菌种均有很明显的下降。由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在水中没有余氯的情况下,其繁殖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而连续加氯,水中始终有余氯存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受到抑制,数量减少。
2.2 PH值
在连续加氯试验期间,对循环水的PH值也进行了监测,下表是试验前一月和试验期间的PH值对比
下图是根据每日分析数据绘制的曲线图(时间同上表):
氯进入水中,水解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导致水的PH值降低。在冲击性加氯由于氯是在短时间内大量投加,会导致循环水的PH值急剧下降,而一旦停止加氯,PH值会缓慢恢复,逐渐升高,所以循环水的PH值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而连续加氯只要余氯控制平稳,不会出现PH值大幅波动的情况,此分析从上表图表均可以得到验证。在连续加氯试验期间,pH保持在8.13-8.77之间,此PH值是在8.0-8.8的工艺指标范围内,因此实现连续加氯可以不必加酸或少量加酸调节PH值。
2.3 加氯量
由于加氯量调整比较频繁,根据每小时加氯量记录,连续加氯期间,平均每天的加氯量约为235Kg,平均每小时耗氯量为9.8Kg,以往冲击性加氯期间的耗氯量约为每天186Kg,平均每小时耗氯量为7.8Kg,折合成本计算连续加氯,每月多耗液氯约1.44吨,折合人民币1.44吨×2400 元/吨=3456元,相对于整个循环水系统成本影响较小,而水质稳定带来的浓缩倍数提高,排污量减少而节水、节药等其他效益较大。
3 试验结论
本次连续加氯时间为一个月,总的看来,成本方面加氯量有所升高,氯单耗上升,需要调整计划指标;加酸量降低甚至可以不加酸,综合起来全年循环水药剂费用会增加4万元左右,对成本的影响较低。
水质方面:在余氯控制到0.1~0.5mg/l时,连续加氯对微生物的灭杀效果较好,如果实现连续加氯,可在适当时候将余氯控制至上限0.5mg/l,以提高灭菌效果;其余水质指标与冲击性加氯没有明显变化。
操作方面:基层操作员普遍反应较好,减轻了工作量,加氯系统投入运行后只需调节加氯机的调节阀来调整加氯量。
安全方面:连续加氯在安全方面的優点较为突出,冲击性加氯期间,有时操作不慎会出现加氯系统倒水现象,加氯铜管、阀门等因为腐蚀经常泄漏;而连续加氯不必频繁开关氯瓶阀门、加氯机真空调节器入口阀、加氯机出入口阀,降低了阀门出故障的频率,也降低了氯气泄漏的几率,操作者氯气中毒的风险相对减少。
综上所述,连续加氯会相应增加循环水成本,但在杀生,减少操作、降低风险方面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