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较死板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就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但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曾看到过一位老师执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他由题眼“甲天下”引出“山的奇、秀、险,和水的清、静、绿”,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桂林山水的美丽。这样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
  二、课型的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中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如启发式课型: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 ;合作式课型: 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其中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自教”环节中,鼓励部分同学先脱“贫”再致“富”,按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好之后来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独立地教。很多的教学案例已成功的证明了教学效果很好: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其中的不少闪光点,甚至值得我们老师学习。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老战士真的是向战友借火吗?他可能想些什么呢?他可能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體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又如我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一开课,我便展示多媒体课件:地震来临,山崩地裂,人们都在尖叫,都在慌乱地逃跑。这样的画面很快地把学生置于地震的恐怖之中,适时地问学生:假如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做什么?再把他们的做法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无私与伟大。
  四、教学语言风格的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教师的语言魅力将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文本,较好地理解课文,挖掘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就能常常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你真聪明”……把这-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当然,风格化语言是教师个体精神最具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外化,它的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当教师进入到自由的创新阶段,才能自然形成,但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地去追求。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
  五、教学设计的创新
  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而我认为教学设计的创新应以以下几点为基础:
  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
  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
  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
  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教师若找准了以下几个基本点,必能做到教学设计的创新。
  六、作业形式的创新
  我们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追求一种统一化。比如:以前我们学生的作业多为抄写生字,组词,读书等。这样的作业有它一定的强化作用,但它并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可以对作业的形式进行创新,比如:可以进行分层次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根据所学的课文,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如在听教《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执教老师让学生自己来为自己设计作业,有的学生是创编童话故事;有的是续写这个童话;有的是写一写我想对它们说的话;有的是写的我更喜欢谁,为什么,等等。还让同桌互相布置作业。这样多形式的作业设计,学生有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 “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间不长, 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不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 耐心和爱心。既要严格训练,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机械训练, 用儿童诗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有益的形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学期初重视入学教育, 期待目标的
期刊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近一年来的生本实验,我和我的同事们有了质的飞跃,从不理解,不接受,到慢慢适应甚至为之痴狂。真的,一年来,我们尝遍了迷茫、失落、欢乐、惊喜的滋味,我们收获到了的全新的理念,知识,尤其是对生本教育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下面谈一下生本课堂中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养成认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好习惯  生本教育指出:全面依靠学
期刊
一、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写作训练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課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春雨图”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特有的景象:那蒙蒙的细雨像“天女散花”般从天上飘洒下来,我们身至其中,仿佛在仙境一般。我引导学生品读文句,先说春雨下的时间长“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因为春雨知道大地经过干冬
期刊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我在本课教学力求
期刊
义务教育教材特别强调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可是,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修改仍无从下手,而我们老师也常常因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主力批改出的作文,学生却不屑一顾而令人惋惜。究其原因,是在批改作文这个问题上,教师忽视了学生主體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做老师的,最好是当学生的顾问,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再顾而问之。但是,顾问也不能跟学生一辈子。”从长远观点考虑,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主要是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反应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对作文缺少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好作文。小学生的作文要取得一定成绩,必须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文兴趣
期刊
我尝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自学指导的形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简单地讲,一个完整的自学指导由两部分组成,即:干什么和怎么干。  1干什么也就是提出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问题质量”,它绝不是简单的问题的罗列,问题的提出必须要有价值,有讨论的必要,争取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怎样制定有价值的指导?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抓关键词,或是抓文章中心句来拟定。  抓关键词,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只要抓住两个关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地把握识字与写字的的学习目标,对于改进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努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如果学生对自己所作的事情感兴趣了,才会去自主探索,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下面我谈谈在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采取的一些措施,仅供参考。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柯尼列昂捷夫提出了“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活动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作文是动机支配的活动,体现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需要。要真正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就必须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成篇文章,完整地表达所见、所感,鼓励他们通过想象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内容,鼓励他们通过作文来表现、发展和完善良好的个性。那么怎么使低年级的同学们作文轻松入门呢?下面我就
期刊
一、培养学生兴趣,创新教学形式  1联系生活,精选话题,注重口语交际的趣味性。比如 “三八”节到了,对于给予自己太多关爱的母亲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父母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在全班面前讲述以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勇气。生活中处处有可疑说话的题材,比如:过春节是孩子们最津津乐道的事,谁都想把自己过节的享受向别人炫耀,开学后可组织学生以此为话题交流。还有“如何过'六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