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管理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工作重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不同的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成绩明显不同。现就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的几种心理效应做一简单探讨。
一、相容效应
相容效应指的是双方的协调一致性。每个人都有交友的心理趋向和需求。相容可以进一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加强友谊、促成谅解、避免内耗。
心理相容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这种心理相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同各门功课的代课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形成共识,做到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学生管理工作者为了管理好学生就必须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但是,一味地用规章制度来“卡”“压”学生,迫其就范,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相容。表现在行为上学生往往是阳奉阴违,消极应付,对自己的错误不能真正认识。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艺术,注意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在讲清为什么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意见,使学生真心地接受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各种批评和建议。
二、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指对那些成名的人,人们往往给予更多的注意和赞誉。而那些尚未成名的人才,则常常遭到冷遇,得不到社会承认。这种现象阻碍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给社会造成损失。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学生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决不能因为是优等生,就“一俊遮百丑”,处处受偏袒,事事都占先;也不能因为是后进生,就常常遭冷遇和讽刺,甚至发展到对他们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众所周知,学生的可塑性是极强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发奋成才。不能只围绕少数“重点”学生转,而置广大学生成长进步于不顾。尤其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避免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预言效应
预言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种心理效应对学生管理工作者开展学生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肯定的心理特点,如果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在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的前提下,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在他们中间创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对他们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和鼓励,那么这种期望和鼓励一定能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良好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期望不应是通过假信息诱发产生,而应是在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确切的信息做出的,因为只有这样,这种推动力才能持久和有效。
四、边际效应
人们常用边际效应递减的概念来解释需求曲线的向下倾斜。这就是说,人对事物价值的理解,同它满足需求的程度成正比。如果你得到了一件迫切需要的东西,虽然它并不昂贵但它在你心目中的价值,远比得到一件价值昂贵而你并不需要的东西,引起心理上的满足要大得多。这正是所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的原因所在。
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善抓时机,首先要学会“雪中送炭”。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排解其困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锦上添花”固然轻松而美丽,但“雪中送炭”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其次,学会“适当冷却”,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在学生管理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如,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大动干戈,立即找来学生大加训斥,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我们不妨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有时效果会更好。即便是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经常性地从教育中反思教育,借鉴别人的经验,管理好学生,从而与学生共同获得个人的成长。
五、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的趋势。人们常按照这种已形成的固定的倾向去认识事物,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定势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虽然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即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它往往使我们在处理工作时产生惰性和偏见。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学生时,不能只凭老经验、老观点来教育现在的学生,而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地更新观念,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以便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要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要了解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青少年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成才观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管理工作者才能在做思想工作时有的放矢、一分为二,不至于由于草率偏执、固执己见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了解上述几种心理效应对学生管理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在工作中陷入心理误区,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一、相容效应
相容效应指的是双方的协调一致性。每个人都有交友的心理趋向和需求。相容可以进一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加强友谊、促成谅解、避免内耗。
心理相容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这种心理相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同各门功课的代课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形成共识,做到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学生管理工作者为了管理好学生就必须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但是,一味地用规章制度来“卡”“压”学生,迫其就范,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相容。表现在行为上学生往往是阳奉阴违,消极应付,对自己的错误不能真正认识。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艺术,注意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在讲清为什么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意见,使学生真心地接受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各种批评和建议。
二、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指对那些成名的人,人们往往给予更多的注意和赞誉。而那些尚未成名的人才,则常常遭到冷遇,得不到社会承认。这种现象阻碍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给社会造成损失。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学生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决不能因为是优等生,就“一俊遮百丑”,处处受偏袒,事事都占先;也不能因为是后进生,就常常遭冷遇和讽刺,甚至发展到对他们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众所周知,学生的可塑性是极强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发奋成才。不能只围绕少数“重点”学生转,而置广大学生成长进步于不顾。尤其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避免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预言效应
预言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种心理效应对学生管理工作者开展学生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肯定的心理特点,如果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在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的前提下,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在他们中间创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对他们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和鼓励,那么这种期望和鼓励一定能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良好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期望不应是通过假信息诱发产生,而应是在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确切的信息做出的,因为只有这样,这种推动力才能持久和有效。
四、边际效应
人们常用边际效应递减的概念来解释需求曲线的向下倾斜。这就是说,人对事物价值的理解,同它满足需求的程度成正比。如果你得到了一件迫切需要的东西,虽然它并不昂贵但它在你心目中的价值,远比得到一件价值昂贵而你并不需要的东西,引起心理上的满足要大得多。这正是所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的原因所在。
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善抓时机,首先要学会“雪中送炭”。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排解其困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锦上添花”固然轻松而美丽,但“雪中送炭”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其次,学会“适当冷却”,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在学生管理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如,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大动干戈,立即找来学生大加训斥,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我们不妨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有时效果会更好。即便是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经常性地从教育中反思教育,借鉴别人的经验,管理好学生,从而与学生共同获得个人的成长。
五、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的趋势。人们常按照这种已形成的固定的倾向去认识事物,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定势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虽然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即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它往往使我们在处理工作时产生惰性和偏见。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学生时,不能只凭老经验、老观点来教育现在的学生,而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地更新观念,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以便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要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要了解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青少年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成才观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管理工作者才能在做思想工作时有的放矢、一分为二,不至于由于草率偏执、固执己见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了解上述几种心理效应对学生管理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在工作中陷入心理误区,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