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非正式渊源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的源泉,简称为法的渊源,把法的渊源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是法理学上关于法源的一种重要划分。在当前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均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承认法的非正式渊源一定的效力对于补充和完善法律的漏洞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在司法实践中也体现在多方面。
  【关键词】渊源;审判案例;习惯;法理;政策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法的渊源一词出自罗马法的Fontes juris, 意指法的源泉,简称为法的渊源。而渊源一词原借自自然现象,指形成水源的起点含有“产生”和“起源”之意。英国法学家——克拉克和巴特?波洛克,把法的内容来源和法的内容的表现形式区别开来,并把后者称之为法的Fontes of law,即法的形式,由此看来,法的效力来自于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
  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在他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指出:将法律渊源划分为两大类别,即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是恰当可行的,即所谓正式渊源意指可以从体现为权威性法律文件的明确文本形式中得到的渊源……。所谓非正式渊源,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资料和值得考虑的材料,而该材料尚未在正式文件中得到权威性或至少是明确的阐述和体现。
  2.分类
  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的划分,是法理学上关于法源的一种重要划分。因为在法秩序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及传统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而且,在法治建设的初级阶段,如果法律适用过程中仅将目光局限于正式法律渊源,那么在法律规范有缺失或有漏洞等情况下,使得案件,尤其是疑难案件会让法官束手无策,在当代中国非正式法源虽然不为国家实定法所承认,但对法的适用和遵守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认为在事实上具有正式法源的部分功能。包括审判案例、习惯、法理、政策等。
  二、审判案例
  在普通法系国家,判例是法的主要渊源。而大陆法系国家,本以制定为法的渊源,不承认判例为法律的渊源,但在现代,两大法系有融合的趋势,普通法系国家制定了许多成方法,而大陆法系国家也重视判例的发展,通过判例的研究来发展法律,推动法律的发展。我国法律从理论上不承认判例作为法的渊源,但近年来,开始承认判例也为法的渊源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我国虽然处于“后大规模立法时代”,但是在法律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和健全的地方,加上立法工作长期沿袭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其形成的法律规范简约化倾向给具体的法律适用带来了一定技术上的困难,因而审判案例正好起到补充制定法的漏洞的作用。
  在诸多审判案例中,首先是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发表自己批准的判决或对部分判决加诸评议的做法,这种方式形成了一定规则性的惯行,它是经由一定的法定程序而产生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是法律的最高适用机关,公报上的案例则可以看作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个案解释,它体现了最高法律适用机关在此类案件上的立场。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以公字xxx号公布的案例,它是由各级人民法院裁判的典型案件,是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认可的,最高人民法院也认为是恰当的,也是适用法律的一个可以对照的标准。同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当某类纠纷出现较多时,法院往往就同一类案件进行讨论,提出审判意见,这是审判经验的总结,对本法院同类案件的审判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当然,为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判例作为法的非正式渊源也是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考虑到各级人民法院人员素质和司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保证判例既能发挥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又不至于被滥用,原则上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确立和援引的案例才能作为判例而具有约束力,其他法院的判决不具有判例拘束力,判例一经确立,便具有先例的约束力,约束做出判例的法院以及适用判例的法院一般不得做出相反的判决,以保障判例作为成文法所具有的确定性,发挥其双重约束功能。
  三、习惯
  习惯是一定范围、一定地域的人们长期形成的行为规范。它是独立于国家的制定法之外的行为规范,习惯的特点在于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公认的,由人们自学遵守的,靠当地或本领域内的人的舆论或信仰等力量来维系,在国际法上就表现为国际惯例。从理论上讲,习惯是一种社会规范,其中已取得实定法上的效力的拘束力的部分是习惯法,而其他部分则称之为“作事实的习惯”。在台湾地区的民法典中设定了“本法列规定从习惯”的条款,我国《合同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婚姻法》中则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可以根据该法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部分变通或补充的规定。其中的“当地实际情况从法律解释意义上讲就是习惯,此时,当地的民间风俗习惯则成为法官认为”具有法律意义的资料和值得考虑的材料,而该材料尚未在正式文件得到权威性或至少是明确的和体现(博登海默)。
  习惯成为法的渊源也是有条件的。首先,法官裁判案件要在没有具体法律条文的规定的情况下才能援引习惯,且不得与法的原则相抵触。如1951年7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在《关于婿要求继承岳父母的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如当地有习惯,而不违反政策者,则可酌情处理”。这是司法机关以批复的方式对习惯与以了肯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四川阿坝、凉山州一带的“赔命金”是该地区世代相传下来的习惯,法律没有在这方面予以规定,但法官在裁判案件的时候则必须得参考这种民俗习惯。当然某些带有封建残留气息的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会逐渐淡化或改变,但是这需要定的时间,不能以盲目的鲁莽的强制方式,应该顺其自然并加强引导,否则会适得其反。
  其次,习惯是道德上的,正当的,要体现出长期的积累,好似被人们普遍遵从的。如前不久旅游高峰的元旦期间,某著名高校对入校的外来人员采取收费的方法以限制外来人员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大学既非重要设施场所,也非如幼儿园需要对幼儿特别加以保护之场所,人们进入该场所无非就是想体会一下大学的氛围,以解心头之向往之情结。姑且不论法律在这方面有否规定,但该收费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社会大众的习惯。法律规定,使用水资源是要交纳水资源使用税的,而沿海沿江湖一带的公民自然使用水资源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习惯,所以不需要交纳水资源使用税。
  四、法理
  法理主要是指法学家对法的各种学理性说明,解释和理论阐述(法理)能否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的渊源取决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法律传统。在法律发展早期,古希腊古罗马法时代,法学家的著作中所阐发的法理成为具有法的效力法的渊源之一。罗马法认为:从法理学的思维逻辑看来,资深的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或法学的讨论过程形成的结果也具有法律规范。
  现代各国一般不承认法理具有直接的法的效力渊源,但都认为是具有推理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法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形的存在,而被有形的运用于法律推理中,它对一切领域的规范的制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法理在政策方面的广泛咨询功能以及规范制定法律的机关是常常以公认的法学权威的意见作为根据的,从这个意义讲,立法者或最高人民法院的规范性文件“本来”就是法理学的成果。
  五、政策
  作为非正式法源的政策,一般是指以实现社会全体目标的一种广义上的原则。我国的政策不仅包括国家的政策,还包括党的政策,该两种政策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进入具有标志性的法治建设时代之前,我国长期盛行“政策是法律的灵魂”的观念,以及以政策代替法律的做法,导致人们产生权大还是法大的困惑而不得其解,大大降低了法律的威信,但目前已经得到了基本的纠正。
  然而,现实生活中,虽然政策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但在部分领域仍然发挥着某种行为规范和审判规范的功能,特别是部分前沿领域因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领域,这是因为法是政策的定型化、固定化,法律稳定而滞后于社会生活,而政策具有灵活性,因而出现新的社会关系而没有法律来进行调整的时候,政策则起着临时代替和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7.1.
  2.伯德、魏德士著,丁小春、吴越译:《法理学》, 法律出版社,2003.
  3.翁文刚、卢东陵主编:《法理学论点要览》,法律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省绵阳广播电视大学)
其他文献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强调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实施新课程标准,在讲“一次函数与二元方程(组)”‘人教版’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电话收费问题,以教科书第45页的练习作为例子。我以为,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存在于周围的世界,函数其实可以“随处可见”,也“摸得着”,而且对于“数学模型”也有进一步的理解
期刊
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最主要表现就是作业量过大,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山区农村学校,要想学生有好成绩,“题海战术”仍被绝大多数教师奉为制胜的法宝,他们想要通过大量的作业的“量变”带来学生成绩的“质变”。我原来也是其中的一分子,而近年来我潜心研究,对比布置作业的方法,发现原先仅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而忽视了作业有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
期刊
解答数学应用题在教学中有着重大意义。应用题教学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重视解题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学教学教材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述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或“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解法吗?”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因为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反复钻研题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获得英语知识,训练孩子的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培养其发展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参与评价  教师要立足于鼓励成功,发挥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运用英语的情况,在英语学习中的进步,而不是呈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缺憾和误差。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喜欢玩、喜欢讲、也喜欢尝试,
期刊
低年级教学讲究的是兴趣带动,成为让孩子们都喜爱的教师,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梦想。以前的我总是以严厉威震四方,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感觉总是缺少了些许爱的成分,如何让学生从心里爱上我,而愿意听我的话呢?于是,我开始改革我的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  一、课堂魅力奏响快乐之曲  1.魅力课堂成效非凡  提问不是教师高高在上的提问,也不是孩子们唯唯诺诺的回答。提问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而前提是使孩子们
期刊
【摘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用巨大,但有时由于各种因素和方法的不当导致无效。所以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应该是确实需要学生交流的、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有争论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否则就会成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表面形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实效性  随着课改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课改教学中应用得最多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摘要】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没有词汇也就无所谓语言,外语教学自然离不开词汇教学。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顺利进行听、说、读、写、译,就无法进行英语交流。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很是费力,往往耗时很长,其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因此词汇教学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既省时又高效的问题。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发展,是培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趣味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
期刊
英语教学一般都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注重对结果的检测,特别是当前的考试,但有一个环节基本被忽略,那就是口语检测。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就在于将学生要放在一个需要有目的的语言交际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  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常局限于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中缺少学生创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