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广播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广播以单个作品体量为界定标准,是时长简短、要素齐全、叙事完整的广播作品。在创作微广播时,题材内容应紧扣时代节拍。广播媒体应制作好微广播精品,在充分利用原来品牌的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打造“声音媒体”新品牌,构建广播新形象,以此提升和拓展广播影响力。
  【关键词】广播 微广播 媒体融合 题材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讲座、微财经……这些被冠以“微”字头的网络产品数不胜数,方兴未艾。近两年又出现了全新的节目样态——“微广播”,即微型广播作品,以单个作品体量为界定标准,是时长简短、要素齐全、叙事完整的广播作品。目前在电台播出的微广播节目并不多见,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大胆尝试,制作了《百集系列微广播——善行河北》和《燕赵追梦人——“中国梦·赶考行”百集系列网络微广播展播》,这些微广播以采访录音为主体、音乐音响为烘托,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宣传主题,适合在移动和伴随状态下收听。以下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上述节目做一简要分析。
  一、题材内容紧扣时代节拍
  现代传播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宣传工作需要创新,做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微广播宣传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基层的故事,体现了当代媒体人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真诚,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美感。
  (一)选材贴近民生,平凡之中见崇高
  微广播中的人物不是“高大全”的形象,大多为平民英雄、草根人物。河北电台2014年3月起推出的《燕赵追梦人——“中国梦·赶考行”百集系列网络微广播展播》(以下简称《燕赵追梦人》),按内容分设“基层好干部”“行业先锋”“创业排头兵”“公益志愿者”等栏目,讲述的都是本省各行各业干部群众中先进典型的故事,展现他们敢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精神风貌和在“赶考”精神激励下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这些“燕赵追梦人”有身患癌症坚守岗位的好医生贾永青、把思想政治讲“活”的教师柴素芳、不当老板当村官的李西科、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雒永栓、纺织“超女”杨普、保电先锋队——驼梁电力服务队、申办冬奥会的崇礼人……这些精心选择的100个普通人物可敬可学,让平凡与伟大在小体量中照亮人心,他们都是当代涌现出的“好人”典型。
  2013年制作的微广播《百集系列微广播——善行河北》中,有讲诚信的油条哥、讲孝道的周茹珍、讲互助的红衣大姐、讲敬业的白玉国……这些道德模范不说大话、不拔高,操着朴实的方言,倾吐着各自的心声,告诉大家好人就在身边。千里寻访烈士墓的张红琢说:“这钱我可不能收,要收了你说我成啥人了。”舍己救人的农村大姐张明芬说:“我一看孩子在水里扑腾,我说先捞孩子去吧,也没寻思深浅,也没寻思害怕。”热心盲人贾存玉说:“雷锋天天做好事,但好事不能都包给雷锋。”这些草根人物的语言透出质朴中的憨厚、平凡中的高尚、浅显中的深刻,也契合广大民众“人心向善、见贤思齐”的美好愿望。
  (二)传播正能量,主题宣传报道的新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如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传统广播来说,早已经不是单纯的讲理论、喊口号,也不是单纯的“我说你听”。河北电台在制作播出《百集系列微广播——善行河北》后,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大家予以高度评价。河北电台台长王智在座谈会上称,节目通过“小体量制作,大规模策划、集束式播放”,凝聚起“方寸之间大爱长歌”的正能量。让宏大的宣传回归日常叙事,变“主导训示”为“草根发声”,变“长篇大论”为“点滴之中”,变“高大形象”为“平民英雄”,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用正气歌凝聚正能量。
  这100篇作品都是普通百姓在话筒前讲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而不是媒体生硬灌输,可谓小载体撑起了大宣传。正如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仝文瑶院长所说:“微广播所展现出来的人和事,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所结出的果实,发生在平民榜样、草根英雄身上的故事,体现出当代媒体人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真诚和强烈的时代美感。”最深刻的道理就蕴含在我们身边平凡朴实的人和事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抽象,更不遥远,微广播所展示的河北涌现出来的好人善举,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结出的累累硕果。
  二、表现形式对传统广播的突破
  在创作手法上,微广播更像一个时效性很强的新闻事件,有主持人的简单介绍,还有记者采访主要人物及其周围人的录音,再配以音乐等音响。
  (一)新闻报道新形式的探索,扩大了传播效果
  微广播将新闻采访与艺术手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新闻的“真”和艺术的“美”,以新闻实证服人,以艺术手法感人。传统方式的典型报道多为长篇通讯、录音专题等,都是时间约5分钟或者更长的大篇幅,而这种短小精悍的微广播兼具消息的元素和通讯的手法,因每集时长不到2分钟,既可以独立成篇,也可系列成章,受众容易接受,适应了当代传媒“微时代”“碎片化”传播的需要。
  加之新媒体环境下很多听众是移动人群,很难长时间连续收听广播节目,把值得颂扬的典型的人物事迹做成小型广播剧、小型录音报道,在广播电台传播的同时也在互联网播放,把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和新媒体的特点相结合,这种探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能巧妙地形成舆论强势。
  (二)声音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提升广播表现力
  声音是广播最为本质的表现,是广播的魅力所在。微广播包含了主持人叙述语言、采访同期声、现场声和音乐等多种声音元素,并辅之以音乐、音响、叙述、评论等多种表现手法。首先,人物没有豪言壮语,不是高喊口号的“高大全”形象,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大白话、大实话,甚至还有带着方言的同期声,阐述的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这种质朴的语言表现了真挚的情感,显示了道德的力量。如“油条哥刘洪安”的语言带有保定的特色,与内容相映成趣。听众觉得他就是我们的邻居,就是我身边的人,感觉亲切、熟悉,容易接受。   其次,音乐作为一种语言,在广播节目中起辅助作用,业务术语叫“配乐”,音乐语言在微广播中与文字语言配合,使内容更生动,更具感染力,其所蕴含的感情更易为人领会。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的功能是“情感的表现多于描绘”。人们可以借助音乐旋律展开广阔的想象,这一点正与广播靠听觉进行传播的特点相契合。例如,系列微广播《燕赵追梦人》中的“扎根边疆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一集,开头的配乐是绵长的火车鸣笛声,代表的含义是列车带着保定学院的15名青年学子飞向新疆,文字叙述中的配乐是欢快的维吾尔族乐曲;在介绍到西藏支教的学生时,背景音乐又转为《青藏高原》,有特色的民族风情乐曲表现了大学生们苦中作乐的情趣,高亢洪亮的歌声再现了支教志愿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定的音乐歌曲与典型的人物故事的搭配生成了全新的感受,音乐和文字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其蕴含的深意得到完美体现。
  三、媒体融合的有益探索
  微广播中的“微”从网络上的“微”系列词根而来,有篇幅短小之意,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互联网上传播。有专家称,微广播具有网络文化特征,是综合传统广播剧艺术和新闻要素等形式创作的新型网络艺术形式。
  (一)传播内容上把关
  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微传播实质就是利用简短的文字或者其他符号,将信息的核心向公众或特定受众传播,如微博、短信、微信,大多数受众需要的是信息的广度,而不是信息的深度,也可以比作“浅化的收听”。为此,也有网络编辑过于注重吸引眼球,从而忽视内容的纯洁性。而广播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引领着舆论的走向,其权威性、可信赖度是新媒体短期内无法比拟的,秉承一以贯之“内容为王“的宗旨,本着对自身宣传内容负责的态度,其制作的微广播捕捉的都是表现生活中真善美的题材,选择的都是符合主流意识和观念的内容。如河北电台所制作的微广播都是能提升正能量的作品,将其在互联网上传播,扩大了宣传效果,发扬了传统广播的优势,也加强了互联网主题宣传的效能。
  (二)传播方式灵活
  河北电台制作的百集系列微广播每天在9个频率的节目间隙里滚动热播,多穿插在节目开头、半点和结尾,就像灵活多变的“小插件”,除实现宣传效果之外,也活跃了广播节目的节奏。这种小型节目以前只有广告、公益广告、节目预告等插播,这种播出方式也是一种创新。同时,微广播又在互联网里作为一个专栏,供受众随时点播收听。例如,《燕赵追梦人》在河北广播网首页设置醒目的标题,开设专栏“微专题”,下设很多子栏目,还有“微博热议”一栏,受众可以发帖评论,进行互动,如一本可以随意翻开的电子杂志。传统媒体制作的节目在互联网上播出,成为广播有力的补充,扩大了宣传的声势,顺应时代发展,也是新业态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实践。
  (三)改变传统收听模式
  传统的广播在固定的节目里播出,受众是被动收听,而制作好的微广播不仅可以穿插在各个专业频率、各个节目中,还可以放在互联网上由受众主动选择、点评互动,网络的非线性传播的特点,可以让任何一个听众在任意时间选择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什么时候听、听多长时间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听众手中。其次,由专注型收听转为伴随性收听。如,传统的广播剧由于作品时间长,包含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广播专栏里播出需要连续收听,而微广播的收听有更大的随意性,基本没什么具体情节,更像听一个新闻事件。这种完全主动的、个性化的收听是微广播不同于传统广播的重要特征。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微广播的不足:因时间短、不好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少、难以铺垫陈述,其艺术魅力不像传统广播剧那样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传统广播剧更倾向于戏剧,以叙事为主,有很多人物对话、音乐、音响等元素,而微广播对人物细节的展现以及广播情景还原、再造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很容易流于空洞的表面,显得矫情。为此,可在时长和篇幅上灵活处理,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表现力,这也是微广播在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强化广播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流阵地,是重塑传统广播核心价值力的关键因素。广播媒体应制作好微广播精品,在充分利用原来品牌的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打造“声音媒体”新品牌,构建广播新形象,以此提升和拓展广播影响力。
  (作者单位:河北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
其他文献
主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覃继红 王珮 刘逸帆 吕晓虹  编者按:转瞬之间又一年。刚刚过去的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年,对主流媒体及广播而言,关注频度最高的热词当数“媒体融合”。媒体融合并非突如其来,自然也不会稍纵即逝。有人说这是个伪命题,但更多的人说,媒体融合是媒介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无论如何,包括广播在内的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确正在面对这个问题。形势不容回避,也不必悲观,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深圳广电集团交通广播频率应对受众市场变化,实践媒体融合转型的经验:立足于优质的广播内容,向产品横向延伸,向平台纵向拓展,从一维的媒体信息服务到多维的综合生活服务,利用市场、技术、资本的力量形成媒体转型的驱动力。在策略层面用“账号”的方式来固化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并成功地把受众转变为用户。  【关键词】跨界思维 优伴 生态平台 用户 账号  【中图分类号】G221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播剧《天魂》和纪实文学节目《钱学森的航天岁月》的制作为例,提出广播文學作品应秉承高起点、大制作、深探索的制作理念,描述出从热爱投入到理性思考再到实践飞跃的理论弧线。  【关键词】广播剧 精品节目 高起点 大制作 深探索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信息时代也是充斥着信息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是各种信息的极大丰富和获取的便利,而另一方面是信息的无孔不
期刊
【摘 要】天津农村广播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坚持将有地域文化特色、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送到基层。本文以七年来的“送文化”下乡实践为例,阐明媒体如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扩大媒体品牌影响力,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关键词】农村广播 送文化下乡 服务群众 媒体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
期刊
经过广电总局的严格管控,真人秀市场的调整必将对中国电视综艺行业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在内容生产颇具潜力的中国电视人面前,“冷思”之后的真人秀,并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会实现新的突破,达到更完美的荧屏呈现。  在此背景下开播的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从制作播出之初就是独特而优秀的,始终坚持主流价值观和较高的审美水准。它本身就是国内的原创模式,且第一季就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为
期刊
【摘 要】2015年第41届亚太广播发展机构年会于8月18日至20日在泰国清迈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制的七集系列报道《玉兔探月日记》被选中作为优秀科普节目提供大会赏听。本文从视角、体裁两方面点评这部作品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广播 玉兔 拟人化 日记体 文学元素 系列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sia-Pacific Institut
期刊
【摘—要】《畅行中国边疆》是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下属的军事广播和交通宣传广播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历时5年,发动记者近200人次,走遍了我国绵延数万公里的边防线,采访了7个省、自治区边疆线上的边、海防部队。这是一次全媒体报道、多家媒体联动的有效实践,为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创新报道模式、报道平台、资源整合以及军事记者如何加强自身素养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全媒体
期刊
【摘 要】一档优秀的广播节目,一定是定位精准、受众认可度高且有市场开发潜质的。在传统媒体受新媒体不断影响和冲击的环境下,广播节目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赢得受众和市场,广告吸附力应该是一种较可行的鉴定标准。本文通过解析湖北广播名牌节目《好吃佬》的经营模式,探讨当代广播节目生存之道。  【关键词】品牌栏目 新媒体互动 线上线下嫁接 深度经营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叶一
期刊
第四集:月面行走  地球时间:2013年12月15日,奔月之旅第13天,月球时间:第1/14天;地点:月球;最高气温123℃。  大家下午好!我是玉兔号,现在我在月球上向大家问好!我现在终于可以摆脱飞行中的各种锁定机构,让大家看看我的“芳容”啦!我身高1米1,身长1米5,身宽1米,体重140公斤,比普通的兔子大多了吧!什么?有点胖?你们不许嫌我胖,研制我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爷爷都说,我比苏联和
期刊
今年7月份发布的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61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9.1%。而根据美兰德中国电视媒体网络传播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1~8月全网视频点击总量达到3571.9亿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90.7%,其中网络自制节目视频点击量增长超过17倍。  1~8月在播电视节目点击量达2911亿次,依旧是网络视频点击量的主要来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