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过程中,存在不安定因素的不只是城市,农村也同样存在隐患。表面上看来,似乎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离乡而纠纷也随之减少,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的隐患。
人口流动带来农村安全问题
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导致的留守家属安全问题。本来农村的安全防控体系相比城市已经很薄弱,村委会和当地派出所人力财力有限。从笔者在海原县蒿川乡走访的几家农户来看,家中留守家属大多为女性,年纪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4岁,以她们的体力如果发生暴力侵害,很难有效保护自己。家中青壮年长期离家也带来农民工自身家庭问题,夫妻长期分居导致交流不便、相互猜忌甚至感情破裂,甚至由此诱发激情犯罪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人口流动并非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还存在农民工向农村回流的情况。农民工的回流现象多是由于城市吸纳能力有限甚至趋于饱和造成的,返回到农村的部分回流群体依然属于剩余劳动力,由于无所事事继而无事生非,成为农村治安不稳定因素。对于回流人员来说,城市里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回乡后不能参加劳动使其没有归属感和被认同感,而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农村青少年犯罪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人口流动导致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笔者所说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非指一般意义而言,而是指直接或是间接由人口流动导致的青少年犯罪。
先从间接角度看,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青少年在年幼时期接受的父母亲人灌输的思想便是中学毕业外出务工,导致他们过早中止接受教育。从海原县2005年剩余劳动力统计资源表的数据来看,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509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27093人,高中以上的只有2690人。并非所有剩余劳动力都能作为劳务输出,而滞留的又多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少年,他们在和同龄人的对比中产生挫败感,而选择一条自认为有竞争力的途径——犯罪,来得到认可,并且认为这是自我价值的另类实现。这里存在一个非良性推理,强调劳务输出一一不能或不愿接受更多教育一一在竞争中失利——犯罪。
再从直接角度看,父母离家所引起的心理问题也是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诱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民工留守子女通常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亲戚监护。对此现象留守农民工子女持两种极端态度:其一、非常愿意父母不在身边;其二、非常不愿意父母不在身边。父母离开或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远程潜层关怀导致前者自我放任形成娇纵任性脾气,后者多表现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二者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和有父母关爱在正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农民工外出导致留守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高。从社会非正规渠道获取的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其人生观形成,青少年本身处于青春期可塑性极强,如果在此期间由于心理问题导致形成不良性格,由于受错误的道德观影响导致形成扭曲的人生观,就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因此,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和目前人口流动有密切关联的。
人口流动带来农村安全问题
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导致的留守家属安全问题。本来农村的安全防控体系相比城市已经很薄弱,村委会和当地派出所人力财力有限。从笔者在海原县蒿川乡走访的几家农户来看,家中留守家属大多为女性,年纪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4岁,以她们的体力如果发生暴力侵害,很难有效保护自己。家中青壮年长期离家也带来农民工自身家庭问题,夫妻长期分居导致交流不便、相互猜忌甚至感情破裂,甚至由此诱发激情犯罪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人口流动并非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还存在农民工向农村回流的情况。农民工的回流现象多是由于城市吸纳能力有限甚至趋于饱和造成的,返回到农村的部分回流群体依然属于剩余劳动力,由于无所事事继而无事生非,成为农村治安不稳定因素。对于回流人员来说,城市里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回乡后不能参加劳动使其没有归属感和被认同感,而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农村青少年犯罪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人口流动导致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笔者所说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非指一般意义而言,而是指直接或是间接由人口流动导致的青少年犯罪。
先从间接角度看,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青少年在年幼时期接受的父母亲人灌输的思想便是中学毕业外出务工,导致他们过早中止接受教育。从海原县2005年剩余劳动力统计资源表的数据来看,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509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27093人,高中以上的只有2690人。并非所有剩余劳动力都能作为劳务输出,而滞留的又多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少年,他们在和同龄人的对比中产生挫败感,而选择一条自认为有竞争力的途径——犯罪,来得到认可,并且认为这是自我价值的另类实现。这里存在一个非良性推理,强调劳务输出一一不能或不愿接受更多教育一一在竞争中失利——犯罪。
再从直接角度看,父母离家所引起的心理问题也是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诱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民工留守子女通常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亲戚监护。对此现象留守农民工子女持两种极端态度:其一、非常愿意父母不在身边;其二、非常不愿意父母不在身边。父母离开或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远程潜层关怀导致前者自我放任形成娇纵任性脾气,后者多表现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二者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和有父母关爱在正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农民工外出导致留守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高。从社会非正规渠道获取的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其人生观形成,青少年本身处于青春期可塑性极强,如果在此期间由于心理问题导致形成不良性格,由于受错误的道德观影响导致形成扭曲的人生观,就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因此,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和目前人口流动有密切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