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意画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意画的教学作为初中年级美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能表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想情感,倘若教师在课堂上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意画的艺术准则是“以形写神”,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教学难点。但是,由于写意画的用笔简洁、行动自然,它又是初学者十分感兴趣的内容之一。美术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
  
  一、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写意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写意画由于用笔、用墨简练,容易使部分学生误以为可以随心所欲,任意涂抹,不必准确地描绘出具象。为纠正此种错误认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加以规范:其一,向学生较为系统地介绍有关写意画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写意画有技法精深、造型生动、用笔简练、借物抒情、状物言志等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原有的“写意就是随意”的想法。其二,让学生认识到“写生”是“写意”的基础。试想,如果教师教学生画菊花,而学生却从未见过菊花或从未仔细观察过菊花,这画能画好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写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面对实物实景,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写生中注意收集素材,并运用素材进行作画,就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在作画练习过程中注重技法学习,强调用笔用墨技巧
  
  “写意”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其技法的关键就在于用笔技巧,绘画中的意境、情趣都是通过笔墨来表达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动笔动墨,而是先让学生观看教师平时收集来的一些名画家的教学录像片。通过对名家作品及现场作画过程的欣赏,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从分析运笔用墨入手,通过演示让学生认识由于笔墨的变化而产生的节奏和韵律;最后把重点放在用笔用墨的技法上,在课堂上先讲解、后示范,再指导学生亲自练习。对用笔用墨得法、浓淡与水分把握得较好的学生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展示他们的作业,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会学生临摹范作,掌握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
  
  初学写意画应从临摹开始,通过临摹范作可从中学到作画的手段,理解原作的精神,吸取其中的教益和精华。教师在指导学生临摹范作时,除了讲解技法外,还要给他们讲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绘画风格以及作品的立意、构图和作画过程,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当然教师最好还要能够结合范作的技法进行当场演示,让学生看清用笔、用墨、用色、用水的技巧和完整的作画过程,要求学生仔细揣摩,反复练习,直到基本上掌握要领为止。
  
  四、引导学生学会立意,激发其创作灵感,培养其创新精神
  
  学以致用,学习写意画技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进行创作,而创作前的立意对于每个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名作,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自然界事物的深刻观察和理解,以及在作品中如何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从而学会在创作时如何立意。比如在讲解名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立意时,教师可以这样分析,作者为了表现“多”和“娇”,在画面的构思中包含了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白雪皑皑的西北高原、郁郁葱葱的江南大地,以及旭日东升的大海。既有地理上的东西南北,又有季节上的春夏秋冬,从而概括出祖国的壮美河江山,这样使江山“娇”起来,也体现出“多”的磅礡气势。如此通过对名作的赏析,学生对立意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对事物的感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为绘画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应力求通过写意画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美术素养,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写意画的基本技法,掌握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行为习惯。本人就这一课题作了初步探索。   创造性学习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框框、勇于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逐步形成学习需要,养成自觉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人民教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新的时代,构建和谐社会对人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高中数学内容丰富,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教材的设计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法指导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在教学中主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能力,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以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是我们每节课都应
期刊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以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创造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具备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的教育。  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出发,把数学教育的改革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期刊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
期刊
从孩子脱离母体降临人间起,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进入家庭生活,并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特殊感情,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对孩子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权威的教育力量,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孩子产生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数优秀人才成长的经验说明,子女的成长,不论是知识的增长,还是思想的修养、体力的增强,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联系。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创新能力的。其实,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使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突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
期刊
社会以存在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离开了人就不成其为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及社会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界定为既能满足当时发展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全面、均衡、长久而不受损害地发展。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理所当然地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之相适应,小学数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要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