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对话”机制,并根据不同的对话对象,分“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两个部分进行阐述,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来分析“对话型”作文教学模式的结构。
关键词:对话 作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7-02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秉承这一精神,引入“对话”的机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形成:①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②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写作内容及表达等方面的不同,努力营造“对话”气氛,构建“对话”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共同进步。
1、营造“对话”气氛
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建立对话,关键是要营造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气氛,重点是教师的角色转变,由训诲者、传授者变成对话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变成与教师有着相同的平等地位的对话主体,让学生能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2、构建“对话”平台
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不能毫无目的的闲聊,要有一个中心话题让师生共同探讨,而且这一中心话题必须是师生共同关心的,也一定是有话可说的话题。
这里我从时间的纵向构建“对话”平台:
①过去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刻的事件让他记忆犹新的。所以在这类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推开记忆的大门,让记忆像幻灯片一样一张张慢慢从脑海中显现出来。
如在作文教学《我忘不了》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在这十几年中让你忘不了的事情,当学生思考之后让他们来谈谈这件事,这样每个学生不会视写作为负担,能主动地完成,写的文章能联系了实际,有创新意识,不再人云亦云。
②现在时:在学生的周围或者社会上都会出现一些吸引眼球的热点事件,学生肯定有自己独到的意见。
如针对2005年的“超女现象”,我设计了“我看平民造星”的作文教学,让每个学生先调查在你的身边有多少人是追星的;调查身边人对时下电视台出现种类繁多的造星活动中哪个最喜欢。然后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调查数据以及自己对于这种热潮的看法,最后形成一个调查报告。
③将来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未来美好的生活图景。
“我多么想……”“20年后的我”等作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激活、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3、教师的引导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个重新构建意义、生成意义的过程,教师用语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积极吸收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唤醒他们既有的知识点,最终产生新知识。这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一个引导者、解说者的影响力。
另外对话虽是自由的,但不是任性的,只有在规则允许下自由才是可能的。例如《最让我感动的》作文教学中,有部分同学写父母离异后,年老的祖母辛苦把他养大的的事情。诚然这个事例的确能感动人,但是这不是真实的,学生不能写出发自内心的感动,所以这类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心灵真实的流露。
所以在“对话”型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他不仅是一个对话者,更是一个教育引导者,甚至是规则的传授者和守护者。
三、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让学生与文章积极互动,引导他们谋篇布局,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这里,我想结合一个教例《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来阐述“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1、创设情境——对话激发兴趣
情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
先期布置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挣一块钱”。
一开始上课,教师导入情境:同学们,周末都挣到钱了吧?可能有的是第一次挣钱吧?怎么样赚到钱的感觉很幸福吧?
这里教师努力地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为下面的活动体验奠定了基础。
2、畅谈体验——在对话中感悟
教师导入情境之后,学生的兴趣被大大的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自己为了挣一块钱就替妈妈洗了一次碗;有的同学就说了当我跟妈妈说如果替她洗碗需要报酬一块钱,可妈妈反驳说既然要这么算,那么请你先把我养你到这么大花销还给我;还有的同学说为了这一块钱,他跟几个同学凑了些钱去批发商店买了一些小饰品准备到街上卖给人家,可是由于没有经验,钱没有挣到,把本都赔光了……
在学生尽情述说挣钱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旁仔细倾听,不时在黑板上写些学生的体验。这时刻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这个过程中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积极地将自己的所经历的,感兴趣的细节,思考的心得,自由地表达出来。
3、巧妙过渡——在对话中得法
前面是展开的对话,汇集了大量的信息,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把今天的作文目的抛出来,而是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当学生基本把自己的体验讲出来的时候,我就把预先准备好的一幅《见钱眼开》的漫画挂到黑板上,让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对这幅慢慢的理解,让学生对本次的主题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
接着教师要无疑而问:“刚才各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是怎么每个人同学讲的方面都不尽相同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由于每个人心目中的感受侧重不同,这些主题便体现了同学对事物独特的看法,细微的差别,最终每个同学会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而这个结论就是教师所要教授给学生的作文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最后学生“以金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对话”中不露痕迹的从“讲”向“写”过渡。
4、多次修改——在对话中反思
修改是作文教学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往的作文教学只是注重“写”的过程,所以有时候会盲目的加大学生写作练习的次数,使学生谈“文”色变。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提高写作的效果,我采取了小组修改的策略。
当学生写好作文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组内成员之间互提意见,互写评语,要求找出其他同学作文的闪光点,老师在旁做适当的引导、督促。
接着选择组里的优秀作文,由组长朗读原文及组内同学的评语,然后由别组同学进行评论。在学生评论的时候,他们就慢慢学会了探究问题,鉴赏力也越来越强。
经过几轮的评改之后,学生对自己的文章有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的优缺点,重新修改自己的文章,使之更完善。
评改作文成为师生、生生继续“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促进了作文修改能力的提高,能更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四、结语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话型”作文教学本质就是还原主体,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能“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另外语文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生活,而作文又是这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则是生活的实现方式,所以作文教学也是一种对话人生,通过对话重新构建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
[2]陈洪友.论人文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
[3]肖晓玛.走向对话教学[J].教学与管理, 2004
[4]冯绮明.对话式作文评价管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5]王尚文.[J].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02
关键词:对话 作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7-02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秉承这一精神,引入“对话”的机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形成:①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②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写作内容及表达等方面的不同,努力营造“对话”气氛,构建“对话”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共同进步。
1、营造“对话”气氛
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建立对话,关键是要营造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气氛,重点是教师的角色转变,由训诲者、传授者变成对话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变成与教师有着相同的平等地位的对话主体,让学生能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2、构建“对话”平台
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不能毫无目的的闲聊,要有一个中心话题让师生共同探讨,而且这一中心话题必须是师生共同关心的,也一定是有话可说的话题。
这里我从时间的纵向构建“对话”平台:
①过去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刻的事件让他记忆犹新的。所以在这类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推开记忆的大门,让记忆像幻灯片一样一张张慢慢从脑海中显现出来。
如在作文教学《我忘不了》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在这十几年中让你忘不了的事情,当学生思考之后让他们来谈谈这件事,这样每个学生不会视写作为负担,能主动地完成,写的文章能联系了实际,有创新意识,不再人云亦云。
②现在时:在学生的周围或者社会上都会出现一些吸引眼球的热点事件,学生肯定有自己独到的意见。
如针对2005年的“超女现象”,我设计了“我看平民造星”的作文教学,让每个学生先调查在你的身边有多少人是追星的;调查身边人对时下电视台出现种类繁多的造星活动中哪个最喜欢。然后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调查数据以及自己对于这种热潮的看法,最后形成一个调查报告。
③将来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未来美好的生活图景。
“我多么想……”“20年后的我”等作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激活、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3、教师的引导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个重新构建意义、生成意义的过程,教师用语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积极吸收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唤醒他们既有的知识点,最终产生新知识。这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一个引导者、解说者的影响力。
另外对话虽是自由的,但不是任性的,只有在规则允许下自由才是可能的。例如《最让我感动的》作文教学中,有部分同学写父母离异后,年老的祖母辛苦把他养大的的事情。诚然这个事例的确能感动人,但是这不是真实的,学生不能写出发自内心的感动,所以这类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心灵真实的流露。
所以在“对话”型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他不仅是一个对话者,更是一个教育引导者,甚至是规则的传授者和守护者。
三、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让学生与文章积极互动,引导他们谋篇布局,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这里,我想结合一个教例《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来阐述“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1、创设情境——对话激发兴趣
情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
先期布置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挣一块钱”。
一开始上课,教师导入情境:同学们,周末都挣到钱了吧?可能有的是第一次挣钱吧?怎么样赚到钱的感觉很幸福吧?
这里教师努力地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为下面的活动体验奠定了基础。
2、畅谈体验——在对话中感悟
教师导入情境之后,学生的兴趣被大大的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自己为了挣一块钱就替妈妈洗了一次碗;有的同学就说了当我跟妈妈说如果替她洗碗需要报酬一块钱,可妈妈反驳说既然要这么算,那么请你先把我养你到这么大花销还给我;还有的同学说为了这一块钱,他跟几个同学凑了些钱去批发商店买了一些小饰品准备到街上卖给人家,可是由于没有经验,钱没有挣到,把本都赔光了……
在学生尽情述说挣钱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旁仔细倾听,不时在黑板上写些学生的体验。这时刻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这个过程中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积极地将自己的所经历的,感兴趣的细节,思考的心得,自由地表达出来。
3、巧妙过渡——在对话中得法
前面是展开的对话,汇集了大量的信息,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把今天的作文目的抛出来,而是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当学生基本把自己的体验讲出来的时候,我就把预先准备好的一幅《见钱眼开》的漫画挂到黑板上,让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对这幅慢慢的理解,让学生对本次的主题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
接着教师要无疑而问:“刚才各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是怎么每个人同学讲的方面都不尽相同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由于每个人心目中的感受侧重不同,这些主题便体现了同学对事物独特的看法,细微的差别,最终每个同学会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而这个结论就是教师所要教授给学生的作文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最后学生“以金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对话”中不露痕迹的从“讲”向“写”过渡。
4、多次修改——在对话中反思
修改是作文教学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往的作文教学只是注重“写”的过程,所以有时候会盲目的加大学生写作练习的次数,使学生谈“文”色变。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提高写作的效果,我采取了小组修改的策略。
当学生写好作文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组内成员之间互提意见,互写评语,要求找出其他同学作文的闪光点,老师在旁做适当的引导、督促。
接着选择组里的优秀作文,由组长朗读原文及组内同学的评语,然后由别组同学进行评论。在学生评论的时候,他们就慢慢学会了探究问题,鉴赏力也越来越强。
经过几轮的评改之后,学生对自己的文章有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的优缺点,重新修改自己的文章,使之更完善。
评改作文成为师生、生生继续“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促进了作文修改能力的提高,能更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四、结语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话型”作文教学本质就是还原主体,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能“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另外语文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生活,而作文又是这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则是生活的实现方式,所以作文教学也是一种对话人生,通过对话重新构建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
[2]陈洪友.论人文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
[3]肖晓玛.走向对话教学[J].教学与管理, 2004
[4]冯绮明.对话式作文评价管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5]王尚文.[J].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