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俾善读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作为学生拓宽视野、积累知识的重要渠道,是课内阅读的重要延伸。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课外阅读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但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是空白。本实验是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的一个板块,实验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主要从“让课内阅读的‘示读’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因材施教’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向”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通过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示读”作用;阅读习惯;因材施教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延伸,首先便是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增强语感,扩大积累,提高写作能力;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培养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锻铸民族精神的脊梁。就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其中的第四学段(7~9年级)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名著二至三部。学生从课内有限的阅读向课外延伸,通过大量的、无限的阅读,学会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吸收养料,培养自己吸收文化并灵活运用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学、做是一件事”,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如何在“教”的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授之以“学的方法”,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见解。
  一、充分发挥课内阅读的“示读”作用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可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堂教学开始,以课内篇目为“例子”,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去赏析课外文章,进而巩固课堂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搜集、筛选、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是读者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彰显自己的个性,从阅读中自行发现,进而激发自己的兴趣,并投入情感。以阅读学的理论为指导,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好以下两方面,使课内阅读发挥其“示读”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主动阅读的状态。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进入主动阅读状态。根据课文不同内容,可运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主动进入课文的境界中,通过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自由、广泛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自学能力。这样的课,可以叫“示读课”,目的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作示范、教方法。
  一般情况下,朗读课文、认字辨词、分析句子、讲解结构等教学活动,都由学生去做;借助工具书,参考注释,课文中的一般性问题都能解决。在“讲”“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的一般方法,懂得如何整体感知,把握思路;如何抓文体特征,顺“藤”摘“瓜”;如何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归纳中心;如何欣赏优美语句与形象;如何比较阅读,等等。例如,我在讲《安塞腰鼓》时,引导学生认识归纳出散文“形散神不散”“构思精巧、意境深邃、感情充沛、语言优美”“凭借丰富的联想表现中心思想”等特征,进而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看看文章是如何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采集广泛的题材内容,从而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的,以达到“学这篇课文是为了能够学更多的课文”的目的。学生有了“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便容易进入主动阅读的状态。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古人对此早有论述,并亲身践行。陶渊明常常精读原文,并与朋友切磋琢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苏东坡更以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为樂事:“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颇熟。”(《寄固安孺茶》)探究由“疑”开始,“疑”可以促进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阅读状态具备了“问题驱动”的条件。“探究式”学习方法,大力提倡学生“生疑”,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于无疑处出疑,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的问题,在质疑和解疑中进行学习。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探究式学习方法着重于学生能提出几个问题,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的风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自然延伸,便是学生为“释疑”而自觉地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我在讲授《出师表》时,通过“诱疑”,使得学生的问题颇有新意:既然“表”是臣子向君主提出的请求和愿望,为什么文中却用了“宜”“不宜”这样有告诫意味的字眼?文中向后主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为何只是“荐贤”而不指出哪些是小人?文章开头讲“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第七段又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是否矛盾?……探究这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促使学生的阅读自觉地向课外延伸。有的学生看了“阅读提示”中陆游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便去探究这两句诗的出处,知道了《书愤》;有的学生从表文的“至情至切”,进而产生了对有关诸葛亮故事的兴趣;还有的学生把文中的三条建议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发了“民主”“法制”的新话题,诱发了新的阅读兴趣。可见,“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和善于读书,并取得了理想的课外阅读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课内阅读的示读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抓好课内阅读才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能力。所以课外阅读必须立足于课内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二、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学习能让人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就初中生而言,如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会促进其表达水平的提高。叶圣陶先生在他的《略谈学习国文》中就特别强调学习语文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习惯的培养,前提是激发阅读的兴趣,这主要在课内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但是,良好阅读习惯是否真正形成,是否得到巩固,还要靠课外阅读完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经常阅读书报,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多问与独立阅读有机结合等。有人说:“游手好闲地读书,等于游手好闲。”如果泛泛而读,“一日观尽长安花”,阅读就鲜有收获。阅读时不只是用眼睛看,更要动脑、动手。“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一般人不能达到“固有所览辄省记”的程度,因而必须一笔在手,或圈点,或批注,或摘录,或抒写感悟。这种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时一刻就能完成,教师要勤于指点。我平时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反复灌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笔不离手,“相时而动”。第二,常向学生传导现代创新型阅读理念,如“创造性阅读”“阅读中的多层面追求”“阅读主体与客体的对话”等,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快乐。第三,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多角度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前三至五分钟进行,在每个学月再安排一节综合课,主要形式有“美文朗诵比赛”“我与 (某位作家、名人)对话”“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时文导读”“名作推介”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从中反馈出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课外阅读的强化指导。第四,设立阅读小组、图书角,让学生学会合作阅读,展开讨论,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同时学会剪贴、摘抄,做好读书笔记。
  创造条件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把“因材施教”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向
  茫茫书海,何方是岸?这是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书籍的选择,另一方面是阅读的数量。漫无目的地阅读,徒费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因不良书刊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知识能力基础,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个体的特殊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欢乐。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教师就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对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地给予指导,让学生有序、有理地读书。“你最好尽能选些能震撼你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于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亚瑟·李《高贵的作品激荡心灵》)“新课标”推荐的书目以文学名著为主,教师可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水平进行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让学生阅读有关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书籍,进行文学熏陶;结合教材的编排,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爱的教育》等;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可以让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或《读者文摘》中的一些时文,还可以推荐有关时政、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环境问题、开发西部等类型的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鼓励“积极兴趣”,纠正“消极兴趣”。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有的喜欢科技读物,学生往往能从喜欢阅读的读物中,种下某种兴趣的种子,甚至可能成为终生的事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其选择有益的读物。
  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如有的学生阅读时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而不注重文字表达;有的学生只是走马观花,而不动笔做笔记。教师对此应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簿,做到随读随记,将课内和课外作品中精彩的、优美的文句、名言、警句等记录下来,并进一步学写读书心得。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出现同一个问题,则可以给全体学生作课外阅读专题指导。如针对学生不愿做读书笔记、不会写读书笔记的问题,可以进行相关的指导。总之,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外读什么书、进度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有方,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课外閱读指导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要使其获得良好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陶先生提出了终生教育的主张,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形成终身学习的目标,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以生为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O63)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3]甘其勋.创造性阅读的根、茎、叶、花、果[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12).
  [4]钱梦龙.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5(7).
  [5]欧阳宇.中学生课外读物的优选[J].广东教育,2000(11).
  [6]吴疆.俾善读书,其功至伟[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5).
  [7]余承树.浅谈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外教学研究,2010(9).
  [8]亚瑟·李.高贵的作品激荡心灵[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8(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教育界开始聚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人。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须的素养的集合,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良好社会属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因此,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实践研究的重点。  
一、情景探究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其农业既是山地农业,又是高原农业和喀斯特农业。独特的自然环境虽然孕育了多样的农作物品种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但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也為贵州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提出了挑战。  贵州落后在山,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当地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科
本报综合报道 3月1日上午,深圳市教育系统援疆支教工作会议在市民中心召开,对第九批第一阶段援疆支教工作进行总结,并动员部署下一阶段的援疆支教工作。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参加会议并讲话。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圳市要在2017年至2020年选派17名教师开展为期三年的第九批对口援疆支教工作。本批援疆支教任务分为两段,每段一年半时间。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于2017年9月选派了1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和近年来提倡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较高要求,英语阅读课作为英语重要课型之一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本课型研究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的,结合本校开展的“疑展评”高效课堂,旨在探索一种具体可操作的阅读课型模式,为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供参考。本文是对本校全体初二级英语教师阅读课型研究初步成果的汇总和整理。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型研究;思维品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组织教材的特点,也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建构特点,笔者认为小学生在“大单元主题阅读”(即以教材单元主题为基础,增加同一主题的文章和书籍,构建大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单元)背景下学习,阅读能力提升更快,为此进行了《基于单元主题阅读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实证研究》。实验证明,“大单元主题阅读”下,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较快。“大单元主题阅读”下的阅读教学怎样进行?采用哪些
【摘要】少先队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进行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全面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情操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德育教育形势的新发展,就要不断创新改革少先队活动的形式,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本文主要讲了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如何能提高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意义,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还原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德育活动的亲身体验;不断改革创新,改进少先队活动
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美丽南国,华人治理的典范之城,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19年新春之际,陕西省咸阳市启迪中学腰鼓队的32名优秀分子,暂别冰雪北國,飞赴异域南国、魅力狮城新加坡,参加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新春文化盛典,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难忘的新加坡研学之旅,启迪学子不仅表演了精彩节目,欣赏了异域美景,感受了别样的风土人情,而且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更多地学会了成长,学
本报综合消息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探讨民办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和使命,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于3月11日召开粤港澳大湾区民办教育发展研讨会。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交流合作处和省民办教育协会各专委会负责人,以及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室全体人员、特聘研究员参加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摘要】复习就是重新再学习一次,把我们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从而对学过的知识更深刻,使知识在我们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复习可以令我们所学的知识更系统化、更巩固、更充实,并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计划;方法;重点难点  一、初三英语复习课的特点和难点  1.内容较多,时间紧迫。初三英语复习的内容特别多,与其他年级的英语复习课有所不同。不仅要复习初三的知识,还
本报综合消息 3月26日,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到佛山调研学校教育装备工作。邱克楠在佛山市顺德区京师励耘学校召开的佛山市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试行工作启动现场会上指出,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有力推动实验教学开展。他强调,实验操作考试要以考察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为根本目标,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避免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以虚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