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串全篇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te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为能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散文,近年来,就成了中考语文阅读题命题热点。那么,如何阅读散文?进而培养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和鉴赏的能力呢?
  
  【方法导航】
  
  散文是以“情”感染读者的文体。阅读散文就应该由“情”入手,逐步深入。可以从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抓住标志,把握情感。既然散文以情取胜,那么,阅读散文要准确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散文情感呈现有两种情况。其一在文章标题上凸现,如《伟大的悲剧》;更多的是文章首尾的一些抒情议论句中,如《背影》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就是由此展开回忆,抒发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也有散文没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语句,而这类散文流露的感情并不难体察到。如宗璞的《报秋》,作者对玉簪花的赞美之情,对时光的珍视之情是比较明显的。
  二、顺藤摸瓜,探究情缘。所谓情缘就是指作者情感产生的缘由。弄清楚了文章的情感,就要深入一步探究情感产生的原因。以宗璞的《报秋》为例,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玉簪花?为什么珍惜时光?进一步就不难发现,玉簪花“生命力极强”,“不挑地方,不拣土壤”,“很是谦让”,“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这是作者赞美她的原因。
  三、寻找载体,辨析手法。散文作者的情感,一般要借用一个“实物”作为载体来寄托。散文常常“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情于事、于景、于物,因而散文中的“事”“景”“物”,都是“物”,都是载体。同时,我们还要辨析散文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寄寓或寄托、象征手法等。我们还可以文章首尾来识别。文首:开门见山,铺垫,悬念,伏笔;文尾: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如《报秋》这篇散文,作者赞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叶、形、开花期、生命力强等不必去说,还提到太阳花,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提到朱敦儒的辞章。所有这些“物”,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阅读时,还要仔细地辨析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如,《报秋》托物言志,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四层对比,层层推进,彰显主旨。
  四、抓住特色,品味语言。散文同样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散文,就必须抓住文章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语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形象地表现出“敬畏之情”,《报秋》中“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几个“便”字,把时光匆匆飞逝的紧迫充分地描述了出来,惜时之情由此得到充分的表露。
  
  【典例训练】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都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索索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4.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绘的四季的雨的特点。
  5.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以第四段为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6.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妤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儿,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看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忘。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这祥,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青年博览》作者黄赋,有改动)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
  3.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太阳的“毒”和“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4.第5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5.“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字。(字数在30字左右)
  (参考答案在本期找)
其他文献
【秧歌起源】  秧歌与高跷,是乐、舞、技三者结合的典型,其历史久远,形式多样。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为示区别,人们常把某地区或形式特征冠于前面。如鼓子秧歌(山东)、陕北
期刊
【人物风采】  张爱莲,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职教中心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旗“十佳”园丁,市兼职教研员,数十篇论文荣获国家及自治区一等奖,并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苦乐酸甜】  镜头再现  梦中呓语妻子误解  一位不惑之年的男教师,在普通话培训课上学得出奇的认真,而本期的培训班上谁都知道他是普通话基础最差的一个,不妨您就来听听:  轮到
期刊
◆著/[日]冈本和明  译/苏 肯    从前有个乡下老和尚。这个老和尚最不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懂”。就算有他不懂的事情,他也要不懂装懂。因为这个,老和尚没少吃苦头。  有一天,老和尚突然肚子疼。于是请来了一位医生。医生给他做了检查之后,说:“没什么大事,只是有点腹胀。对了,你有‘转失气’吗?”  听到这里,老和尚根本不知道“转失气”是什么。可是一向爱逞能的他顺嘴说道:“嗯……也不是没有。” 
期刊
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社团,其主要成员如郁达夫、郭沫若、田汉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郁达夫,不仅是一个优秀作家,更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追认为“为民族解放事业殉难的烈士”。  (格 子)    【社团成立】  创造社出现于“五四”时期,是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进步的新文学社团。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1921年6
期刊
◆图 图 辑录
期刊
稿费    班会课上,语文老师笑容满面地当着全班同学把40元稿费和20元奖金发给飞时间,他先是不知所措,继而热泪盈眶飞没想到几个月前投到《语文报》的一篇小小说发表了。  回到宿舍,他看了又看奖金和稿费,欣慰地笑道:“有了这钱,我就可以……”  突然,几个室友推门进来,异口同声地嚷道:飞,这回要请客!”  “请客?请什么客?”他被弄糊涂了。  “别装蒜了,那40元稿费,对了,还有20元奖金,足足60
期刊
【剧情简介】    天高地远穷甲天下的西海固。这是一个从黄土地里刨出来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燕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在西海固那些渴望求学的孩子们身上几乎都发生过——学校的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要朗读一首绿意盎然的小诗:“我家住在小山村,/清晨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阳光洒在山坡上,/洒在森林里,/野花一朵朵遍地开放。/蝴蝶来了,/蜜蜂也来了。/夜晚月亮悄悄地把月光带进村子,/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听老奶奶讲故
期刊
冬,走进芦花荡  李风清  三百里芦花荡,三百里鹅黄。  丹顶鹤结队去南方踏青。冬,吹着口哨,大摇大摆走进鹤乡;摇得芦花似雪,雪似芦花,漫天的白雾茫茫……  宁静被丹顶鹤带走了。  繁忙被北风扬着鞭子送来了。  哗哗的割苇机,裁剪不尽的金波金浪;  刷刷的大推镰,哼起欢快的东北小唱。  没有冬天的收获,难有春天的播种——  当芦苇酿成光洁的白纸,雪花和芦花一起化作了纸浆;  当丹顶鹤载誉而归,扎龙
期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综合2006年中考作文题,结合今年对中考作文的研究,笔者大胆地预测2007年中考作文格局:话题作文,风景依然独好;半命题作文,敢与话题争艳;命题作文,在变革中崛起;材料作文,灿烂尚待时日;选题作文,满园春色关不住。    话题作文:风景依旧独好    2006年中考话题作文形式上呈现出两种趋势。其一,不少省市采取了独词句话题作文,且出其不意以近几年热点和焦点为话题,
期刊
译/宗白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