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在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程度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中国设计的力量一直没有显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认知分析,从中国的国情,教育现状和经济发展很容易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设计教育 中国文化 经济发展 中国设计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众所周知,中国仅仅是在经济总量上达到第二的水平,因为中国有接近世界19.2%的人口,而之前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日本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8%。仅由此来看中国的经济状况仍然十分不容乐观。这也就找出中国设计为什么比不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原因了,同样中国有相当数量的设计师,但大多数忙于眼前利益的追求,很难做出真正满足人们需要的设计,更别提设计对经济的促进意义了,当然设计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不只这一点。设计在中国遭遇了什么样的现状呢?又为什么中国设计不能在世界上立足呢?
中国设计滞后,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的教育;第二,中国的优秀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设计;第三,“中国速度”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重视设计。
第一,中国的教育。阻碍中国设计发展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教育。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来看,要求每个学生熟读四书五经,牢固掌握前人的知识,却很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到了现代教育,虽然各个学科均衡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使一些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形同虚设。更主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更新,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而不是启发性的教学,强制学生接受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观点,但是大多数知识是没有对是非对错。这样长期以来,就会使学生失去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记住了脑海中被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失去了对问题的想象力、创新力。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国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反而不断地抹杀学生的想象力,等大学教育的时候,学设计的学生根本没有任何想法,只记住了前人做过什么,模仿能力就会显现,这也是中国“山寨”文化出现的原因之一。
另外,从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来看,从1998年起,我国才将国内高校工艺美术类专业改叫艺术设计。之前把设计归类为实用美术类专业,只重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设计能力严重缺乏。正是由于国内设计教育的起步较晚,设计教育的师资是非常薄弱。特别是一些二本类高校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的如火如荼,师资力量实在让人担忧。一些老教师基本都是从美术类专业转行而来,中年教师也是一些重点本科学历的担任,另外就是新进的一些硕士研究生。缺乏真正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高职教育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一些西部高职院校师资严重缺乏,虽然开设了很多艺术设计类专业,但是没有基本的设计教师执教,只能从校外聘请一些工艺美术师,设计师在读硕士研究生执教,兼职教师管理不严,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并且对学生的连续教育不利。中国的教育是造成中国设计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中国的优秀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设计中。中国的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从目前中国设计来看,很少能把中国优秀的文化运用到设计中。中国自古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应当顺应宇宙的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人与宇宙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种思想在当今全球的设计界依然是人们遵从的设计准则,但中国目前的设计界很少有能做到天人合一的设计。不仅如此,中华民族有很多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但是中国目前的设计却不能做到为中国而设计,大多数模仿西方设计,但是这些设计真正适合中国吗?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日本设计在世界上独具一格,被世界上各个国家广泛接受,但又能从日本的设计中看到日本本民族的特色。这是中国设计应该学习的。中国的文化比日本要悠久的多,如果中国的设计师也可以不断深入研究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需要,以及全人类的需要,通过设计师的努力,为人类而设计,一定可以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当今设计中,不仅考虑本民族的精神和实际需要,更要更多的考虑世界所有民族的需求,因为设计是全球化的。比如,苹果手机是典型的全球化设计,但是它的设计又充分考虑了设计各地区各民族的特点和需求,只有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才能成为适销对路的好的设计。中国设计应该思考自己的前途,否则就会狠狠的甩在后边,学习的应该是各个国家的设计方法,而不是单个产品的设计。总结中国的设计应该走的特色之路。
第三,“中国速度”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重视设计。中国的设计不能在世界上立足,不能全怪设计本身,更多的要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百废待兴,急需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这就使得设计在中国目前整个发展过程中显得不那么重要。由于经济的发展现状,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还停留在一些基本需求上,大多数人的需要还未达到个性化的需要。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只能说刚刚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众多的人口创造了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但人均却低的吓人,所以中国仍然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
但是,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比如各项基础行业发展成熟以后,就会遇到一种瓶颈,经济很难继续高涨。这时候就需要设计的力量了,通过设计改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设计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未来的中国是设计的中国,忽视设计的力量,中国将无法屹立在世界之林。
未来的中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未来的中国设计也同样面临难题,只有通过解决中国未来设计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从民间到政府,从人民的思想观念到政府的政策法规,都需要加大对设计的支持。
增强中国设计实力,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变教育观念和方式,加大对设计教育的投入;第二,走中国特色设计之路;第三,把设计作为提升经济实力的手段。
第一,教育的硬件实力基本发展成熟,未来几年要加大软实力的培养,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再把学历作为工作能力的代表,不在把分数作为考试入学的主要依据,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宽进严出的政策,从而实施启发教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另外加大设计的教育,从国外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改变国内设计教育的误区,把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取消不符合设计教育水平的设计专业招生资格。
第二,走中国特色设计之路。中国的经济从中国制造起家,不断发展壮大,未来面临的转型方向是中国创造。同样,中国的设计从对先进设计作品的模仿,要过渡到独立自主的设计创造阶段。真正把中国的优秀文化融入中国设计中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设计。
第三,把设计作为提升经济实力的手段。设计促进经济发展,是一条不变的法则,很多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这个阶段。中国未来的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设计的作用。设计能很好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极大的提升产品价值。
应对中国的设计现状,提高设计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提出以上三点供参考,不仅仅是政府,中国的每一个有责任的设计师都应该考虑中国设计的未来。通过政府、社会、全体人们的共同努力,提高中国设计的水平,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让设计不断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杨先艺,《设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蔡燕农,《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
陈鸿军,《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康宗社(1989-)男,河南虞城县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关键词:设计教育 中国文化 经济发展 中国设计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众所周知,中国仅仅是在经济总量上达到第二的水平,因为中国有接近世界19.2%的人口,而之前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日本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8%。仅由此来看中国的经济状况仍然十分不容乐观。这也就找出中国设计为什么比不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原因了,同样中国有相当数量的设计师,但大多数忙于眼前利益的追求,很难做出真正满足人们需要的设计,更别提设计对经济的促进意义了,当然设计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不只这一点。设计在中国遭遇了什么样的现状呢?又为什么中国设计不能在世界上立足呢?
中国设计滞后,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的教育;第二,中国的优秀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设计;第三,“中国速度”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重视设计。
第一,中国的教育。阻碍中国设计发展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教育。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来看,要求每个学生熟读四书五经,牢固掌握前人的知识,却很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到了现代教育,虽然各个学科均衡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使一些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形同虚设。更主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更新,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而不是启发性的教学,强制学生接受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观点,但是大多数知识是没有对是非对错。这样长期以来,就会使学生失去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记住了脑海中被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失去了对问题的想象力、创新力。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国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反而不断地抹杀学生的想象力,等大学教育的时候,学设计的学生根本没有任何想法,只记住了前人做过什么,模仿能力就会显现,这也是中国“山寨”文化出现的原因之一。
另外,从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来看,从1998年起,我国才将国内高校工艺美术类专业改叫艺术设计。之前把设计归类为实用美术类专业,只重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设计能力严重缺乏。正是由于国内设计教育的起步较晚,设计教育的师资是非常薄弱。特别是一些二本类高校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的如火如荼,师资力量实在让人担忧。一些老教师基本都是从美术类专业转行而来,中年教师也是一些重点本科学历的担任,另外就是新进的一些硕士研究生。缺乏真正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高职教育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一些西部高职院校师资严重缺乏,虽然开设了很多艺术设计类专业,但是没有基本的设计教师执教,只能从校外聘请一些工艺美术师,设计师在读硕士研究生执教,兼职教师管理不严,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并且对学生的连续教育不利。中国的教育是造成中国设计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中国的优秀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设计中。中国的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从目前中国设计来看,很少能把中国优秀的文化运用到设计中。中国自古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应当顺应宇宙的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人与宇宙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种思想在当今全球的设计界依然是人们遵从的设计准则,但中国目前的设计界很少有能做到天人合一的设计。不仅如此,中华民族有很多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但是中国目前的设计却不能做到为中国而设计,大多数模仿西方设计,但是这些设计真正适合中国吗?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日本设计在世界上独具一格,被世界上各个国家广泛接受,但又能从日本的设计中看到日本本民族的特色。这是中国设计应该学习的。中国的文化比日本要悠久的多,如果中国的设计师也可以不断深入研究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需要,以及全人类的需要,通过设计师的努力,为人类而设计,一定可以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当今设计中,不仅考虑本民族的精神和实际需要,更要更多的考虑世界所有民族的需求,因为设计是全球化的。比如,苹果手机是典型的全球化设计,但是它的设计又充分考虑了设计各地区各民族的特点和需求,只有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才能成为适销对路的好的设计。中国设计应该思考自己的前途,否则就会狠狠的甩在后边,学习的应该是各个国家的设计方法,而不是单个产品的设计。总结中国的设计应该走的特色之路。
第三,“中国速度”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重视设计。中国的设计不能在世界上立足,不能全怪设计本身,更多的要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百废待兴,急需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这就使得设计在中国目前整个发展过程中显得不那么重要。由于经济的发展现状,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还停留在一些基本需求上,大多数人的需要还未达到个性化的需要。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只能说刚刚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众多的人口创造了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但人均却低的吓人,所以中国仍然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
但是,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比如各项基础行业发展成熟以后,就会遇到一种瓶颈,经济很难继续高涨。这时候就需要设计的力量了,通过设计改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设计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未来的中国是设计的中国,忽视设计的力量,中国将无法屹立在世界之林。
未来的中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未来的中国设计也同样面临难题,只有通过解决中国未来设计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从民间到政府,从人民的思想观念到政府的政策法规,都需要加大对设计的支持。
增强中国设计实力,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变教育观念和方式,加大对设计教育的投入;第二,走中国特色设计之路;第三,把设计作为提升经济实力的手段。
第一,教育的硬件实力基本发展成熟,未来几年要加大软实力的培养,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再把学历作为工作能力的代表,不在把分数作为考试入学的主要依据,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宽进严出的政策,从而实施启发教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另外加大设计的教育,从国外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改变国内设计教育的误区,把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取消不符合设计教育水平的设计专业招生资格。
第二,走中国特色设计之路。中国的经济从中国制造起家,不断发展壮大,未来面临的转型方向是中国创造。同样,中国的设计从对先进设计作品的模仿,要过渡到独立自主的设计创造阶段。真正把中国的优秀文化融入中国设计中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设计。
第三,把设计作为提升经济实力的手段。设计促进经济发展,是一条不变的法则,很多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这个阶段。中国未来的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设计的作用。设计能很好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极大的提升产品价值。
应对中国的设计现状,提高设计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提出以上三点供参考,不仅仅是政府,中国的每一个有责任的设计师都应该考虑中国设计的未来。通过政府、社会、全体人们的共同努力,提高中国设计的水平,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让设计不断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杨先艺,《设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蔡燕农,《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
陈鸿军,《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康宗社(1989-)男,河南虞城县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