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a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发展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除了从学生个体来分析之外,从社会影响、作弊成本、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剖析作弊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为遏制其发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作弊;原因
  中图分类号:D691.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242-0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一词赫然其中,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部分,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1]。可是在当代大学校园,诚信这一品质,却在考场上没能得到有效的彰显,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而作弊后的愧疚心理日渐减少;这一现象部分由社会现象和风气所引发,而现在又反过来形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和问题。全面深入研究和分析造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为遏制其发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作弊行为,从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结合内因(个人因素)和外因(环境影响)进行了成因分析,普遍认为,学生主观原因是造成作弊行为愈演愈烈的主要和重要因素;对社会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哪些社会风气和现象直接影响学生作弊心理的产生分析不够全面深入;对学校课程考核方式如何影响学生的作弊动机,教学运行中对作弊的处理如何影响学生的作弊行为却没有更深入的阐述,而这些方面恰恰对学生的作弊心理和行为有着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第一,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和高校自身服务社会功能的提升,高等学校早已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和风气,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大学生们对“诚信”一词的理解和践行。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社会转型阶段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很多都与诚信的缺失有着很大的联系。毒奶粉、毒胶囊、地沟油,等等等等,无一不是通过不诚信的违法犯罪手段,获取了高额的非法利润;山寨商品大行其道,反而被冠以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美名;甚至与学生们身处同一校园的某资深教授、某著名学者学术造假、学术不端、论文抄袭的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不诚信的行为可以得到踏实工作的人们所无法企及的利益,这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或巩固阶段的大学生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蛊惑。平日放松学习,“享受生活,挥霍青春”,在考前准备好一些小抄,甚至购买一些高科技作弊工具,考试中“胆大心细”,就可以跟前后左右的同学“团结一致”了,投机取巧就可能取得比那些刻苦攻读的学生们还漂亮的成绩单,这样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
  第二,作弊的成本太低。上述的社会问题,违法犯罪的人所受到的制裁和惩戒,远远不能弥补他们对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甚至有的涉事官员在被撤职查办之后,又在另外一个岗位上“东山再起”;某企业主锒铛入狱之后,也可以靠着不知道哪里保留下来的非法所得摇身一变成更耀眼的商人。而与此类似,尽管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敢于正视校内存在的作弊行为,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作弊的学生处以从记过直至开除学籍的处分,但是除了真正的开除学籍之外,被处罚的学生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撤销处分带来的影响,比如通过参与竞赛并获奖,比如在某级别以上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等等。当然,不能否认学生在作弊并遭受处分后,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绩,也不能否认他们知耻后勇,痛改前非的决心,但是,曾经的作弊行为并没有对作弊者带来更多实质性的不良后果,使得一切行为都可以得到“法外开恩”、“网开一面”的照顾,难免会使一些“后来者”心存侥幸。
  第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死板。尽管与课程考核方式相关的各种教学改革和创新尝试层出不穷,但是传统的“一张试卷定得失”的办法仍然占据着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大半壁江山。死板老套的考核方式,不仅挫伤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学习要求的积极性,也让积累了很多年的应对试卷考试的作弊办法得以有发挥效用的场所。大学校园里面,关于如何夹带小抄,如何利用手机,如何躲避监考教师的监控,如何传递答案互通有无,甚至都有了无数的传统和经验,让学生们有信心可以逃避监控作弊成功。
  第四,不讲原则的求稳定。国内每所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维稳。社会的发展需要稳定,学校的发展也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但稳定压倒一切的要求并不应该不讲原则。因为考试作弊受到学校的严厉处分,造成学生心理受挫、情绪失控、对学校和老师以死相逼甚至真的轻生的消息时有出现。因此,不少的学校在处理学生的作弊行为时,就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严肃处理,可能造成较大的不稳定因素,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而姑息作弊,又极大的损害学风校风,这是摆在很多学工系统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竟然出现在考务工作会议上,分管教学的院系领导刚强调完要严格考试纪律,塑造优良考风,对各种作弊行为绝不姑息之后,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又委婉的提出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对学生作弊行为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要求,这让监考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无所适从。对作弊行为的处理是否就可以因噎废食,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稳定和谐是否就需要通过牺牲公平正义来换取?
  第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作弊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当前的学生作弊行为,早已不再只是过去携带教材资料偷偷翻阅、交头接耳、抄袭邻桌答案、传递纸条等方式,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作弊手段层出不穷,针孔摄像机、无线发射器、隐形耳机等作弊设备时常在考试中被发现。特别是在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研究生考试中,校外不法团伙利用通信设备已经形成了图文试题采集、试题解答、无线音频传送等一系列完整高效的作弊流程,为预防和阻止作弊行为的发生带来了更高的工作难度。而校园各个阴暗角落里面张贴着的各种“助考”信息可以说是半公开的秘密,学校的管理者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多少清理和举报?执法机关和人员,又对这些信息及其背后的“产业链条”进行过怎样的打击和惩处?
  考试作弊的行为由来已久,而且目前还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社会风气的改良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而循序渐进;
  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也会随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提升而向前发展,但这些均非一日之功。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经济、社会、历史、管理、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不断研究,从思想上让学生牢固树立诚信观念,从制度上让心存侥幸者不敢铤而走险,从技术上让作弊行为无处遁形,为净化校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93054.htm?fr=aladdin
  [2]刘健,江文,张敏强,黎煜新.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7)
  [3]武剑,徐彬,冯秋菊.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2010(01)[3]任秀蓉.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与对策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4]白云,李占军,剧凤书.从考试作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02)
  [5]刘洪莉,张帆,楼红军.大学生考试作弊防范措施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
  [6]郑学刚,陈炉丹.大学生越轨研究评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7]王林,李奇.教学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探析——以北京某高校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04)
  [8]刘永.大学生期末课程考试作弊行为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3(01)[3]姜凤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2)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在的90后学生,都是个性鲜明,见多识广,不是原来70后、80后学生,可以软硬兼施、连哄带骗。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做这些学生德育工作,也必须彻底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才能有所成效。  关键词:个性鲜明;反思;个性化教育  一、案例故事  在我们的学生中,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对本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来读职高只是父母应要求自己来的。更有极个别学生自己早在初中就开始在“
聚变能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的未来清洁能源,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合作科学计划之一,目标是建设一个可持续燃烧的托卡马克聚变实验堆,以验证聚变反应堆
摘 要:教学反思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着眼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给学生讲授函数极限的知识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思,有助于以后更好地完成该部分内容的教学。  关键词:教学反思;函数极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每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的行为,能促进人进步和发展。有的教师大学毕业后几年即能称为名师,而有的老师多少年
摘要:目前,针对汉语关系从句中的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以及该优势是否具有普遍性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采用“迷宫实验”检验汉语主语/宾语从句加工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在从句修饰主语和修饰宾语两种情况下,主语从句加工较宾语从句的加工更快速、准确,从而为主语从句加工优势的普遍性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关系从句,汉语,言语处理,迷宫实验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
本文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特点、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步骤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建立相对应的考核办法,
21世纪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新课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初中教学水平整体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数学作为初中教学各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