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对幼儿阶段的社会交往能力、認知技能和社会情感 的培养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在活动中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建立良好师幼关系,这些都取决于 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技能。
关键词:教育活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组织实施教育中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让幼儿能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认知技能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活动中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建立良好师幼关系便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技能,这些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形成这些互动技能,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尊重理解幼儿
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及特殊的需要,儿童的情感以及对人、对事物的看法与成人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努力把自己的观点同别人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物的方式、方法强加给幼儿。教师尊重理解幼儿,主要体现在:
(1)承认幼儿的情感作为教师,一定不要把幼儿当作缩小的成人和小玩偶,应意识到幼儿的情感的存在,承认情感的作用,耐心听取幼儿倾诉自己的思想,并给幼儿提供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机会。教师的这种做法,会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好孩子,有值得别人倾听的思想。这就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2)对幼儿作出真诚的反应。幼儿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表达情感的某些词语,但是,他们对教师的情感表现是相当敏感在意的,他们能够迅速地从中觉察教师的态度。
二、提高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象
积极的自我意象包括良好的自我感觉、坚定的自信心、崇高的自尊心等等。幼儿如果有较积极的自我意象,那么,他们就会相信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不是去等待着别人的认可和指教,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周围环境的奥秘。教师在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象呢?①多鼓励幼儿自己作出选择在自选活动中,幼儿自己作出的决定是促使他们参加一定活动的动因,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不仅能大胆地、果断地选择活动,对自己选择的行为作出解释,而且还能与别人合作,建立自己的行为规则。②经常称呼幼儿的姓名幼儿是个独立的人,教师在同他们谈话时,必须使用他们的名字,这既表明教师注意到了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同时也使幼儿能够较快地、准确地了解同伴的名称。③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自我意象教师应该把提高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象,贯穿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己。
三、及时赞赏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对其他人和事物产生好奇感的时候,如果他们能及时得到教师的鼓励、赞赏,那么,他们与之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交往的机会就会增多。从而扩大了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使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是非观
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师幼之间主动合作的效果,远远优于以服从教师权威为基础的师幼之间被动合作的效果。但是,这个主动合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幼儿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提供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并尊重幼儿所作出的选择,但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使幼儿意识到他们是活动的主人,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五、注意训练幼儿良好的行为在幼儿园、在班级里难免会出现一些纪律问题和破坏性行为问题。所以,教师在管理班级、预防幼儿破坏性行为产生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当教师解决幼儿因争夺玩具而发生的纠纷时,要对幼儿作出公正的判断。在制止争执后,先倾听双方的诉说,给他们讨论的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2)说服教育,因势利导教师要做观察孩子的有心人。当教师发现幼儿的破坏性行为时,不是简单地谴责、训斥,而是启发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理解别人的感受,通过说服教育让幼儿明白自己的错误。
(3)适当地运用自然惩罚教师在与幼儿一起制定班级的行为规则时,一定要使幼儿知道,如果他们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幼儿故意打坏了东西,自然的后果是他不可能再玩这个物体了,因为它已经被打破了,与之相连的其它后果也会接踵而来,而且,这两者之间应该有一致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4)注重个别教育教师要忽视班级里的那些次要的、微小的错误行为,这样,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和理解幼儿以及表现自己情感等方式,为那些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例如,某个幼儿正坐在班级的角落里哭泣,他不愿告诉别人他遇到了什么麻烦。这时,教师就不要反复询问他有什么苦恼,而要直接地对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作为开始讨论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只要掌握了以上几条基本原则,在平时与幼儿的互动中,做到多观察、勤思考,保持一颗细致敏感的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忽略每一个孩子,做一个真正的有心人,尊重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与他们真正建立起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那么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进入了一个人们期待的崭新阶段,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育活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组织实施教育中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让幼儿能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认知技能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活动中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建立良好师幼关系便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技能,这些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形成这些互动技能,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尊重理解幼儿
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及特殊的需要,儿童的情感以及对人、对事物的看法与成人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努力把自己的观点同别人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物的方式、方法强加给幼儿。教师尊重理解幼儿,主要体现在:
(1)承认幼儿的情感作为教师,一定不要把幼儿当作缩小的成人和小玩偶,应意识到幼儿的情感的存在,承认情感的作用,耐心听取幼儿倾诉自己的思想,并给幼儿提供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机会。教师的这种做法,会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好孩子,有值得别人倾听的思想。这就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2)对幼儿作出真诚的反应。幼儿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表达情感的某些词语,但是,他们对教师的情感表现是相当敏感在意的,他们能够迅速地从中觉察教师的态度。
二、提高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象
积极的自我意象包括良好的自我感觉、坚定的自信心、崇高的自尊心等等。幼儿如果有较积极的自我意象,那么,他们就会相信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不是去等待着别人的认可和指教,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周围环境的奥秘。教师在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象呢?①多鼓励幼儿自己作出选择在自选活动中,幼儿自己作出的决定是促使他们参加一定活动的动因,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不仅能大胆地、果断地选择活动,对自己选择的行为作出解释,而且还能与别人合作,建立自己的行为规则。②经常称呼幼儿的姓名幼儿是个独立的人,教师在同他们谈话时,必须使用他们的名字,这既表明教师注意到了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同时也使幼儿能够较快地、准确地了解同伴的名称。③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自我意象教师应该把提高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象,贯穿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己。
三、及时赞赏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对其他人和事物产生好奇感的时候,如果他们能及时得到教师的鼓励、赞赏,那么,他们与之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交往的机会就会增多。从而扩大了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使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是非观
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师幼之间主动合作的效果,远远优于以服从教师权威为基础的师幼之间被动合作的效果。但是,这个主动合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幼儿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提供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并尊重幼儿所作出的选择,但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使幼儿意识到他们是活动的主人,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五、注意训练幼儿良好的行为在幼儿园、在班级里难免会出现一些纪律问题和破坏性行为问题。所以,教师在管理班级、预防幼儿破坏性行为产生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当教师解决幼儿因争夺玩具而发生的纠纷时,要对幼儿作出公正的判断。在制止争执后,先倾听双方的诉说,给他们讨论的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2)说服教育,因势利导教师要做观察孩子的有心人。当教师发现幼儿的破坏性行为时,不是简单地谴责、训斥,而是启发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理解别人的感受,通过说服教育让幼儿明白自己的错误。
(3)适当地运用自然惩罚教师在与幼儿一起制定班级的行为规则时,一定要使幼儿知道,如果他们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幼儿故意打坏了东西,自然的后果是他不可能再玩这个物体了,因为它已经被打破了,与之相连的其它后果也会接踵而来,而且,这两者之间应该有一致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4)注重个别教育教师要忽视班级里的那些次要的、微小的错误行为,这样,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和理解幼儿以及表现自己情感等方式,为那些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例如,某个幼儿正坐在班级的角落里哭泣,他不愿告诉别人他遇到了什么麻烦。这时,教师就不要反复询问他有什么苦恼,而要直接地对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作为开始讨论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只要掌握了以上几条基本原则,在平时与幼儿的互动中,做到多观察、勤思考,保持一颗细致敏感的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忽略每一个孩子,做一个真正的有心人,尊重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与他们真正建立起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那么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进入了一个人们期待的崭新阶段,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