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教育学有话: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大学。
孙涛主政宁夏医科大学,可算此话的贴切注解。
这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扩张规模建设新校区,同时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调整学科结构、强化师资力量、推动教学改革,从头到脚女大十八变——顺利完成“创大申博”,部分专业实现一本招生,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倍增……
而身为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孙涛在繁重的行政和教学工作之外,还是一位优秀的神经外科专家,不时要在显微镜下于脆如豆腐的人脑组织上运刀施术。
当一位校长集教育者、学者、管理者、社会活动者于一体,会给大学带来什么变化呢?
一个学者的大学梦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从2001年出任当时的宁夏医学院院长后,孙涛就常以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这句名言与同行切磋勉励。他心中理想的大学,正是广聘名师、研究学术、造就医学精英。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需要踏实走好每一步。首先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恰恰是盖大楼。2000年,该校学生数量就有3000多人,建筑面积却不足8万平米——在扩招后暴增的学生数量前,逼仄的旧校区就像童装套在了正发育的少年身上。想引进高端人才,人家看看落后的实验室就摇头离去。想建个新实验室,还寻不到下锹的地儿。基建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各个发展环节。
新校区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2005~2007年,宁夏医科大学新校区完成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让今天的来访者,不由感慨于校园的坦荡广阔、湖光粼粼。新组建的10个实验中心,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万兆主干连楼宇、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也达到了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在“盖大楼”的同时,“引名师”才是宁夏医科大学牢牢锁定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他们以优厚待遇面向全球招揽高端人才。“引进了62个博士,别的不说,房子就给了62套,全部是学校自己掏钱。”孙涛笑着说,“像我这么大方的大学校长可不多!”
几年中,宁夏医科大学引进的高端人才,比过去40多年的总和还多,学校博士学位教师比例接近三成,学术实力的上升令人刮目。全国知名药学专家张万年教授被聘为药学院院长。管理学院院长李林贵是来自山东大学的管理学博士,他的到来使宁夏唯一的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宁医落地生根。中医学院副院长王全年博士则是模型中医学的创立者,学校为引进他专门成立了模型中医学研究所。
现在回头看高校的基建热潮与舆论界热闹一时的“大楼”与“大师”之辩,孙涛笑了。当年梅贻琦先生所在的清华大学,基础设施国内无二,自然可专心于引进大师。而包括宁夏医科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盖大楼多数只是满足教学和科研基本需要,甚至还有历史欠账。由盖大楼到引名师,正是有志于中国高等教育者必走的老成谋国之路。
一个人才就意味着打开一片新天地。确定研究方向、组建实验室、配备科研队伍……由引名师激发的各项措施纷纷出台,人、财、物的激流千回百转、浪花飞溅,宁夏医科大学在西北高等教育圈内的实力一跃而起。
上任伊始,孙涛曾提出十年规划——除了以“大医学院”的理念建设新校区外,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争优保良”、要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要创建宁夏医科大学,办学方向则瞄准了“西部一流”。如今,这些曾让不少教职员工不敢憧憬的理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当初,学校每年能拿下3个国家级项目就高兴好一阵子。2011年,学校一年就拿下49个国家级项目,其中45项是国家基金项目,所得科研经费与“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持平。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已经实现一本招生,全部线上录满。2012年,即将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最终验收。回医回药的研究走在了全国前列。“西部一流”的称号也当之无愧。甘肃省人民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等西北各地首屈一指的大医院,纷纷主动上门找宁医大合作,成为该校的教学医院和临床实习基地——他们需要宁医大的专家帮助他们办学、提升科研。
所有这些数据背后,是孙涛和全校教职员工挥洒理想和激情推动的历史性进步——宁夏医科大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者”合一的苦与乐
教育者、学者、管理者、社会活动者,在孙涛的人生轨迹中,四者合为一体。
这带给他无法停止的忙碌与操劳。他的一周这样度过:周一大查房,因为他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的首席专家;周二开始处理行政事务、开展科研和教学,因为他是校长、是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一些复杂而危险的高难度手术也必须由他进行。
他的一天有时是这样的:上午11点前处理行政事务;11点赶到手术室,再在显微镜下专心切除病人脑血管里的瘤体;下午2点结束手术,简单吃点,孙涛又回到办公室处理行政事务。
作为学者,在学术进步的队列里冲在最前面,是孙涛多年的自觉和渴望。近年来,他主持的研究课题获得2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11年他作为项目第一主持人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宁夏医科大学神经外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他创建的自治区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被列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得了“973”项目资金200万。
更多的时候,学者的身份使他懂得学术规律,能够尊重学术的权威性,容易和教授们沟通。在宁医大,学校的学科发展、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一系列重要事项上,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发挥着最关键的学术评价和决策职能。
身为教育者,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宁夏医科大学在国内较早推行了学分制,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的养成。
除了对医科大学从里到外进行改造,他还指导了几十名硕士研究生。“勤奋、严谨、创新、自省、自重”,他的一位亲炙弟子总结孙涛的特点。在努力提高宁医大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孙涛的医德和人格力量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同事们。2003年“非典”期间,附属医院出现“非典”确诊病例,医院上下陷入恐慌。当时,孙涛的岳父病危,他却选择了留守岗位。在那个检验每个医务人员良心和道德的关口,孙涛给全院上下树立了榜样,稳定了全体医护人员的情绪。“非典”结束,老人已经去世,为孙涛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身为管理者与社会活动者,他在将思想、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现在的困难和行动。他上任伊始关于未来的蓝图、远景,被一一分解为具体项目和无数指标,变成了行政团队的共同想法和共同奋斗,也赢得了社会资源的广泛支持。正是孙涛飞翔的思想之翼与燃烧的工作激情,一刻不停地改变着宁夏医科大学的面貌。
主政宁夏医科大学的10年,有苦有乐,也让孙涛对宁医大的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既要“通天”,力争教学、科研一流,也要“接地”,让更多宁夏父老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孙涛说:“到2015年,宁夏需要2万名注册护士,目前只有9000名。基层解决看病难问题也需要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理人才将是宁医大今后的重要办学方向。”
治病救人——对孙涛而言,不是空洞概念,而是如此具体、切实、细微的每一天和一切所思所为的出发点、落脚点。(图片由宁夏医科大学提供)
孙涛主政宁夏医科大学,可算此话的贴切注解。
这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扩张规模建设新校区,同时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调整学科结构、强化师资力量、推动教学改革,从头到脚女大十八变——顺利完成“创大申博”,部分专业实现一本招生,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倍增……
而身为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孙涛在繁重的行政和教学工作之外,还是一位优秀的神经外科专家,不时要在显微镜下于脆如豆腐的人脑组织上运刀施术。
当一位校长集教育者、学者、管理者、社会活动者于一体,会给大学带来什么变化呢?
一个学者的大学梦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从2001年出任当时的宁夏医学院院长后,孙涛就常以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这句名言与同行切磋勉励。他心中理想的大学,正是广聘名师、研究学术、造就医学精英。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需要踏实走好每一步。首先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恰恰是盖大楼。2000年,该校学生数量就有3000多人,建筑面积却不足8万平米——在扩招后暴增的学生数量前,逼仄的旧校区就像童装套在了正发育的少年身上。想引进高端人才,人家看看落后的实验室就摇头离去。想建个新实验室,还寻不到下锹的地儿。基建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各个发展环节。
新校区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2005~2007年,宁夏医科大学新校区完成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让今天的来访者,不由感慨于校园的坦荡广阔、湖光粼粼。新组建的10个实验中心,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万兆主干连楼宇、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也达到了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在“盖大楼”的同时,“引名师”才是宁夏医科大学牢牢锁定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他们以优厚待遇面向全球招揽高端人才。“引进了62个博士,别的不说,房子就给了62套,全部是学校自己掏钱。”孙涛笑着说,“像我这么大方的大学校长可不多!”
几年中,宁夏医科大学引进的高端人才,比过去40多年的总和还多,学校博士学位教师比例接近三成,学术实力的上升令人刮目。全国知名药学专家张万年教授被聘为药学院院长。管理学院院长李林贵是来自山东大学的管理学博士,他的到来使宁夏唯一的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宁医落地生根。中医学院副院长王全年博士则是模型中医学的创立者,学校为引进他专门成立了模型中医学研究所。
现在回头看高校的基建热潮与舆论界热闹一时的“大楼”与“大师”之辩,孙涛笑了。当年梅贻琦先生所在的清华大学,基础设施国内无二,自然可专心于引进大师。而包括宁夏医科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盖大楼多数只是满足教学和科研基本需要,甚至还有历史欠账。由盖大楼到引名师,正是有志于中国高等教育者必走的老成谋国之路。
一个人才就意味着打开一片新天地。确定研究方向、组建实验室、配备科研队伍……由引名师激发的各项措施纷纷出台,人、财、物的激流千回百转、浪花飞溅,宁夏医科大学在西北高等教育圈内的实力一跃而起。
上任伊始,孙涛曾提出十年规划——除了以“大医学院”的理念建设新校区外,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争优保良”、要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要创建宁夏医科大学,办学方向则瞄准了“西部一流”。如今,这些曾让不少教职员工不敢憧憬的理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当初,学校每年能拿下3个国家级项目就高兴好一阵子。2011年,学校一年就拿下49个国家级项目,其中45项是国家基金项目,所得科研经费与“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持平。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已经实现一本招生,全部线上录满。2012年,即将通过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最终验收。回医回药的研究走在了全国前列。“西部一流”的称号也当之无愧。甘肃省人民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等西北各地首屈一指的大医院,纷纷主动上门找宁医大合作,成为该校的教学医院和临床实习基地——他们需要宁医大的专家帮助他们办学、提升科研。
所有这些数据背后,是孙涛和全校教职员工挥洒理想和激情推动的历史性进步——宁夏医科大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者”合一的苦与乐
教育者、学者、管理者、社会活动者,在孙涛的人生轨迹中,四者合为一体。
这带给他无法停止的忙碌与操劳。他的一周这样度过:周一大查房,因为他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的首席专家;周二开始处理行政事务、开展科研和教学,因为他是校长、是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一些复杂而危险的高难度手术也必须由他进行。
他的一天有时是这样的:上午11点前处理行政事务;11点赶到手术室,再在显微镜下专心切除病人脑血管里的瘤体;下午2点结束手术,简单吃点,孙涛又回到办公室处理行政事务。
作为学者,在学术进步的队列里冲在最前面,是孙涛多年的自觉和渴望。近年来,他主持的研究课题获得2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11年他作为项目第一主持人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宁夏医科大学神经外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他创建的自治区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被列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得了“973”项目资金200万。
更多的时候,学者的身份使他懂得学术规律,能够尊重学术的权威性,容易和教授们沟通。在宁医大,学校的学科发展、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一系列重要事项上,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发挥着最关键的学术评价和决策职能。
身为教育者,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宁夏医科大学在国内较早推行了学分制,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的养成。
除了对医科大学从里到外进行改造,他还指导了几十名硕士研究生。“勤奋、严谨、创新、自省、自重”,他的一位亲炙弟子总结孙涛的特点。在努力提高宁医大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孙涛的医德和人格力量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同事们。2003年“非典”期间,附属医院出现“非典”确诊病例,医院上下陷入恐慌。当时,孙涛的岳父病危,他却选择了留守岗位。在那个检验每个医务人员良心和道德的关口,孙涛给全院上下树立了榜样,稳定了全体医护人员的情绪。“非典”结束,老人已经去世,为孙涛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身为管理者与社会活动者,他在将思想、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现在的困难和行动。他上任伊始关于未来的蓝图、远景,被一一分解为具体项目和无数指标,变成了行政团队的共同想法和共同奋斗,也赢得了社会资源的广泛支持。正是孙涛飞翔的思想之翼与燃烧的工作激情,一刻不停地改变着宁夏医科大学的面貌。
主政宁夏医科大学的10年,有苦有乐,也让孙涛对宁医大的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既要“通天”,力争教学、科研一流,也要“接地”,让更多宁夏父老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孙涛说:“到2015年,宁夏需要2万名注册护士,目前只有9000名。基层解决看病难问题也需要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理人才将是宁医大今后的重要办学方向。”
治病救人——对孙涛而言,不是空洞概念,而是如此具体、切实、细微的每一天和一切所思所为的出发点、落脚点。(图片由宁夏医科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