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1—1973,在短短不到的三年时间里,李小龙仅用4部半电影,以其世间最强键的体魄,摧枯拉朽般的眼神和禅宗一样的功夫成就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他还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片种——功夫电影,他的打斗风格、理念几乎穷尽了后来功夫电影的所有可能,为后来者的推陈出新造成了极大的难度。电影与功夫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传奇的完整表达,也是一个有关他的体验、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完美阐释。
虽然他过世已有35载,但影响力至今仍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男人,特别是许许多多追求个人实现、充满英雄情结的人们。时至今日,他的画像不仅挂满了世界各地的练功房、格斗俱乐部、健身房和对武力充满本能崇拜的男孩子的床头,即便在虚拟世界里,他的银幕形象和格斗技巧也已成为最具流行魅力、最富商品符号价值的网络游戏主题。
他还颠覆了人们对习武之人的偏见。事实上,他不仅是—个孔武有力的人,还是—个对人生和世界有着敏锐观察力和清新洞见的思想者。他的思想简洁、通俗地流淌在他自创的“截拳道”中。每一个格斗理念都像他所塑造的电影形象—样,简洁有力却又惊世骇俗,让世界上绝大部分人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进而萌生追随之意。因此,他是一个演员,一个武术家和一个思想者的优异结合。
那么,这个身高1.72米、体重最多140磅、且近视达千度以上的黄皮肤小个子,到底是如何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的呢?
用电影普及武术
李小龙和一般电影演员的最大区别在于,别人是屈就角色本身,而他则是通过角色表达自己。正如他所说“我有我的性格,我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出我的一部分性格。”他所开创的功夫片风靡全球,无人能够企及。
但是说起李小龙对武术的贡献,恐怕人们还没有完全理解。事实上,他绝对有资格坐头把交椅。他摒除了武术中一些夸张、空幻的糟粕,通过电影这一流行载体,使武术普及到世界各地。他的妻子莲达曾说:李小龙的速度快如闪电,他不拘马步和招式。站在固定的位置,可以不后退而发拳攻击,可谓迅如奔雷,快若闪电。因此,拍戏的时候,他如果使出真功夫,摄影机是无法将他快速的动作完全捕捉到镜头里的。事实上,我们从他主演的影片里,是无法领略他的真实武功的。
即便如此,李小龙在影片中的表现仍然倾向于拳拳到肉、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从而颠覆了此前同类电影中华而不实的缺点。以李小龙回港发展之后的首部作品《唐山大兄》为例,这是一部在泰国偏僻村庄完成的低成本制作。没有《千万人家》那样讲求形式上的美感,也没有《清风侠》那样三拳两脚解决问题,更没有李小龙惯常倡导的出拳简约。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李小龙和韩英杰在片尾的打斗紧张、刺激、甚至充满血腥味。影片一经问世便一鸣惊人,打破了香港历史上所有票房纪录。李小龙一夜之间便登上了香港影坛天皇的位置。虽然在今天看来,《唐山大兄》颇多技术上的瑕疵,但李小龙片中所展示的凌厉腿法“李三脚”,还是被观众们奉为杰作。李小龙真打实斗的拍片风格将功夫电影带上了一条清新的道路。
而紧随其后的《精武门》则将真刀真枪的中国功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李小龙在和日本武士打斗时展示的连环八踢,和他的拿手短打兵器——双节棍,让观众更加如痴如醉。从而也开了世界各地的武术邀请赛上双节棍表演的滥觞。
不过,李小龙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他随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意大利,拍摄由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动作经典《猛龙过江》,在片中李小龙身兼演员、编剧、导演和武术指导四职,以其永不停歇的忘我工作,终于成就了这部精彩绝伦的功夫巨片,被认为是生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973年,《龙争虎斗》开拍,这是李小龙首部进军国际影坛的作品,该片得到了美国华纳公司的投资,此剧后,李小龙遂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功夫偶像。这部虽然是李小龙在西方最有影响的影片,但由于没有《猛龙过江》中的全面主宰权,李小龙很难随心所欲地控制影片的拍摄和动作场面,因此,《龙争虎斗》的剧情虽然扣人心弦,但武打场面仍稍逊于《猛龙过江》。
即便如此,与李小龙同场竞技的仍然可谓群星璀璨,除老搭档鲍伯,华尔外,还有1971年度国际中量级空手道冠军得主凯利(Jim Kelly)、著名美籍意大利裔影星约翰,萨克斯(Tohn Saxon)、人称“奸人坚”的老牌武打影星石坚,以及有“大力士”之称的杨斯等人加盟。而李小龙在地下室与保卫们打斗的一段,更是将长棍、长短棍和双节棍挥洒自如,让人们充分见识到其对各类武术冷兵器的娴熟使用。
功夫电影本就是一场死亡的游戏
1972年9至11月,李小龙与高徒、有“菲律宾棍王”之称的伊诺山度(DanInoSanto)、美国NBA“五星上将”贾巴尔(Kareem AbdulJabbar)和韩国合气道九段掌门池汉载等人一同拍摄影片《死亡游戏》中的高潮打斗场面。《死亡游戏》原本是一部寄托小龙人生观和武学思想的片子,隐含着他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转折。在李小龙的构思中,一位武术高手(李小龙扮演)的家人被绑架并扣为人质,作为赎回人质的条件,这位高手必须到一座五层高塔上去打塔闯关,夺取藏在塔顶层的一份宝盒。故事情节是他要过关斩将、展开一场名副其实的“死亡的游戏”。
在实拍前,李小龙为影片中的五层高塔亲自绘制出设计草图,并用中英文对每层“高手把关”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塔的第一层,由韩国武打影星黄仁植把守;第二层“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第三层“虎殿”,由“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把守。第四层“龙殿”,由韩国台气道宗师池汉载把守;第五层无名殿,由NBA巨星贾巴尔把守。而李小龙和另外两名武士,是受命联手打塔、攻上顶层夺宝的三位高手。其中,李的功夫最高,往往最后出手。田、陈二人对李小龙的超卓武功又嫉妒又不服气,但他们又要靠李帮助闯关。当打到接近顶层时,田、陈二人竟先后趁李小龙正台生忘死地与敌人鏖战时,抛开李率先溜上顶层、妄图捷足先登,最终均被贾巴尔杀死。
最后,经过长时间的生死搏斗,李小龙打败了所有高手,得到了宝盒,而宝盒中找到的仅是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生就是一个等待死的过程。”
在最初构思的电影脚本中,李小龙以三位闯塔高手的特殊“盟友”关系,含蓄地影射出武术界某些人不团结、因利益驱使而背弃朋友,最终自取毁灭的道理,这也是他毕生武术信念的一种表现:武术是用来抵抗外来入侵的,而不是用来内部斗争的。可惜天地不仁,李小龙仅完成了该片的三分之一就撒手人寰。1978年,由高洛斯(Robert Clouse)和洪金宝续拍了余下的部分,并且对李小龙留下的底片进行重新剪辑,一部故事情节较为完整的《死亡游戏》终于在李小龙去世五年之后得见天日。只可惜这部作品
虽然他过世已有35载,但影响力至今仍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男人,特别是许许多多追求个人实现、充满英雄情结的人们。时至今日,他的画像不仅挂满了世界各地的练功房、格斗俱乐部、健身房和对武力充满本能崇拜的男孩子的床头,即便在虚拟世界里,他的银幕形象和格斗技巧也已成为最具流行魅力、最富商品符号价值的网络游戏主题。
他还颠覆了人们对习武之人的偏见。事实上,他不仅是—个孔武有力的人,还是—个对人生和世界有着敏锐观察力和清新洞见的思想者。他的思想简洁、通俗地流淌在他自创的“截拳道”中。每一个格斗理念都像他所塑造的电影形象—样,简洁有力却又惊世骇俗,让世界上绝大部分人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进而萌生追随之意。因此,他是一个演员,一个武术家和一个思想者的优异结合。
那么,这个身高1.72米、体重最多140磅、且近视达千度以上的黄皮肤小个子,到底是如何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的呢?
用电影普及武术
李小龙和一般电影演员的最大区别在于,别人是屈就角色本身,而他则是通过角色表达自己。正如他所说“我有我的性格,我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出我的一部分性格。”他所开创的功夫片风靡全球,无人能够企及。
但是说起李小龙对武术的贡献,恐怕人们还没有完全理解。事实上,他绝对有资格坐头把交椅。他摒除了武术中一些夸张、空幻的糟粕,通过电影这一流行载体,使武术普及到世界各地。他的妻子莲达曾说:李小龙的速度快如闪电,他不拘马步和招式。站在固定的位置,可以不后退而发拳攻击,可谓迅如奔雷,快若闪电。因此,拍戏的时候,他如果使出真功夫,摄影机是无法将他快速的动作完全捕捉到镜头里的。事实上,我们从他主演的影片里,是无法领略他的真实武功的。
即便如此,李小龙在影片中的表现仍然倾向于拳拳到肉、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从而颠覆了此前同类电影中华而不实的缺点。以李小龙回港发展之后的首部作品《唐山大兄》为例,这是一部在泰国偏僻村庄完成的低成本制作。没有《千万人家》那样讲求形式上的美感,也没有《清风侠》那样三拳两脚解决问题,更没有李小龙惯常倡导的出拳简约。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李小龙和韩英杰在片尾的打斗紧张、刺激、甚至充满血腥味。影片一经问世便一鸣惊人,打破了香港历史上所有票房纪录。李小龙一夜之间便登上了香港影坛天皇的位置。虽然在今天看来,《唐山大兄》颇多技术上的瑕疵,但李小龙片中所展示的凌厉腿法“李三脚”,还是被观众们奉为杰作。李小龙真打实斗的拍片风格将功夫电影带上了一条清新的道路。
而紧随其后的《精武门》则将真刀真枪的中国功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李小龙在和日本武士打斗时展示的连环八踢,和他的拿手短打兵器——双节棍,让观众更加如痴如醉。从而也开了世界各地的武术邀请赛上双节棍表演的滥觞。
不过,李小龙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他随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意大利,拍摄由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动作经典《猛龙过江》,在片中李小龙身兼演员、编剧、导演和武术指导四职,以其永不停歇的忘我工作,终于成就了这部精彩绝伦的功夫巨片,被认为是生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973年,《龙争虎斗》开拍,这是李小龙首部进军国际影坛的作品,该片得到了美国华纳公司的投资,此剧后,李小龙遂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功夫偶像。这部虽然是李小龙在西方最有影响的影片,但由于没有《猛龙过江》中的全面主宰权,李小龙很难随心所欲地控制影片的拍摄和动作场面,因此,《龙争虎斗》的剧情虽然扣人心弦,但武打场面仍稍逊于《猛龙过江》。
即便如此,与李小龙同场竞技的仍然可谓群星璀璨,除老搭档鲍伯,华尔外,还有1971年度国际中量级空手道冠军得主凯利(Jim Kelly)、著名美籍意大利裔影星约翰,萨克斯(Tohn Saxon)、人称“奸人坚”的老牌武打影星石坚,以及有“大力士”之称的杨斯等人加盟。而李小龙在地下室与保卫们打斗的一段,更是将长棍、长短棍和双节棍挥洒自如,让人们充分见识到其对各类武术冷兵器的娴熟使用。
功夫电影本就是一场死亡的游戏
1972年9至11月,李小龙与高徒、有“菲律宾棍王”之称的伊诺山度(DanInoSanto)、美国NBA“五星上将”贾巴尔(Kareem AbdulJabbar)和韩国合气道九段掌门池汉载等人一同拍摄影片《死亡游戏》中的高潮打斗场面。《死亡游戏》原本是一部寄托小龙人生观和武学思想的片子,隐含着他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转折。在李小龙的构思中,一位武术高手(李小龙扮演)的家人被绑架并扣为人质,作为赎回人质的条件,这位高手必须到一座五层高塔上去打塔闯关,夺取藏在塔顶层的一份宝盒。故事情节是他要过关斩将、展开一场名副其实的“死亡的游戏”。
在实拍前,李小龙为影片中的五层高塔亲自绘制出设计草图,并用中英文对每层“高手把关”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塔的第一层,由韩国武打影星黄仁植把守;第二层“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第三层“虎殿”,由“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把守。第四层“龙殿”,由韩国台气道宗师池汉载把守;第五层无名殿,由NBA巨星贾巴尔把守。而李小龙和另外两名武士,是受命联手打塔、攻上顶层夺宝的三位高手。其中,李的功夫最高,往往最后出手。田、陈二人对李小龙的超卓武功又嫉妒又不服气,但他们又要靠李帮助闯关。当打到接近顶层时,田、陈二人竟先后趁李小龙正台生忘死地与敌人鏖战时,抛开李率先溜上顶层、妄图捷足先登,最终均被贾巴尔杀死。
最后,经过长时间的生死搏斗,李小龙打败了所有高手,得到了宝盒,而宝盒中找到的仅是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生就是一个等待死的过程。”
在最初构思的电影脚本中,李小龙以三位闯塔高手的特殊“盟友”关系,含蓄地影射出武术界某些人不团结、因利益驱使而背弃朋友,最终自取毁灭的道理,这也是他毕生武术信念的一种表现:武术是用来抵抗外来入侵的,而不是用来内部斗争的。可惜天地不仁,李小龙仅完成了该片的三分之一就撒手人寰。1978年,由高洛斯(Robert Clouse)和洪金宝续拍了余下的部分,并且对李小龙留下的底片进行重新剪辑,一部故事情节较为完整的《死亡游戏》终于在李小龙去世五年之后得见天日。只可惜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