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汉语教学》一文中指出: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学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通顺,流利,读的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形式。
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在汉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汉语课《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说明: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中,读的能力最重要,要求最高,是第一层次。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都将侧重点放在读上。在双语教学积极开展的今天,不仅是汉语课,数学、科学等课程中,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也成为了学好这些学科的关键,而且综观多年的汉语考试题型,以及汉语水平考试等各级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也都知道汉语教学是培养双语人才的基础,也是新疆社会的发展的基础,而双语教材的不断改进,汉语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我认为汉语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汉语教材中所使用的课文和阅读材料一般是关于名人轶事、生活故事、幽默小品、历史故事等。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生动,篇幅适当,难度适中,贴进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但是往往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会觉得阅读理解相对较难,因而产生恐惧心理。多数学生由于词汇量少,阅读量不够,或见到篇幅长的文章就产生恐惧心理,望而生畏,缺乏信心,学生阅读的兴趣没有提起,学生阅读习惯没有形成,阅读方法不正确,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也缺乏必要的指导。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上的障碍。
1、情境设计,读有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兴趣不大,认为难学。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汉语的一项重要保证。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汉语阅读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之前,我都会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图片、视频、音乐、新闻或者练习题等,以这些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度进入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片,多媒体计算机等,充分发挥它们拥有的效能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调节了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学习汉语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从而对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的放矢,读有目的
在课堂上,每次的阅读都要有要求、有目的,达到规范阅读。比如教师的范读,必须吐字准确、发音标准、音量适当,做到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般通常连贯,语感完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给学生以指导,提示语音的规范,为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规律和技巧、提高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好的示范;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地方等,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细读课文时,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读中边读边思,就是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内容,弄清词句段的联系和含义,探索课文的中心思想。美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培养语感,读出感情。
3、循序渐进,读有层次
每个阶段的朗读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情感,细品这几个词,就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这是一个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过程。阅读要体现初读—细读—美读的过程,从未循序渐进的完成阅读能力培养。
初读:初读是学生对文字符号作出识别并基本理解表意的能力,是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初读课文是整体感知,就是让正确流利的朗读,学习词语,初步理解词语,理清课文思路。
细读:细读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初读文字的基础上,进过分析、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领悟词句,把握课文内容。细读就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筛选文本中关键词句,进行仔细的分析,理解课文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理解全文,把握中心的目的。
美读:美读是学生对文章的高一层次的感知过程,培养语感、表达感情,使阅读能力得到切实提升的过程。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入文中的情景,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美读表现出来,体会课文中人物性格、精神品格,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熏陶。
4、形式多样,读有变化
在阅读教学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避免枯燥单一,乏味无趣,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指名读、集体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赛读、配乐读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训练,读有习惯
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以外,汉语教师要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由于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第二是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第三是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第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标注生字、注释字词意思、 划重点、做摘录等。 最后要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总之,在当前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培养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汉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汉语和运用汉语切实的打好基础。因此要在汉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成为汉语学习的主人。
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在汉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汉语课《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说明: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中,读的能力最重要,要求最高,是第一层次。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都将侧重点放在读上。在双语教学积极开展的今天,不仅是汉语课,数学、科学等课程中,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也成为了学好这些学科的关键,而且综观多年的汉语考试题型,以及汉语水平考试等各级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也都知道汉语教学是培养双语人才的基础,也是新疆社会的发展的基础,而双语教材的不断改进,汉语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我认为汉语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汉语教材中所使用的课文和阅读材料一般是关于名人轶事、生活故事、幽默小品、历史故事等。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生动,篇幅适当,难度适中,贴进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但是往往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会觉得阅读理解相对较难,因而产生恐惧心理。多数学生由于词汇量少,阅读量不够,或见到篇幅长的文章就产生恐惧心理,望而生畏,缺乏信心,学生阅读的兴趣没有提起,学生阅读习惯没有形成,阅读方法不正确,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也缺乏必要的指导。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上的障碍。
1、情境设计,读有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兴趣不大,认为难学。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汉语的一项重要保证。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汉语阅读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之前,我都会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图片、视频、音乐、新闻或者练习题等,以这些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度进入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片,多媒体计算机等,充分发挥它们拥有的效能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调节了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学习汉语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从而对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的放矢,读有目的
在课堂上,每次的阅读都要有要求、有目的,达到规范阅读。比如教师的范读,必须吐字准确、发音标准、音量适当,做到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般通常连贯,语感完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给学生以指导,提示语音的规范,为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规律和技巧、提高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好的示范;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地方等,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感知;细读课文时,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读中边读边思,就是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内容,弄清词句段的联系和含义,探索课文的中心思想。美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培养语感,读出感情。
3、循序渐进,读有层次
每个阶段的朗读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情感,细品这几个词,就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这是一个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过程。阅读要体现初读—细读—美读的过程,从未循序渐进的完成阅读能力培养。
初读:初读是学生对文字符号作出识别并基本理解表意的能力,是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初读课文是整体感知,就是让正确流利的朗读,学习词语,初步理解词语,理清课文思路。
细读:细读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初读文字的基础上,进过分析、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领悟词句,把握课文内容。细读就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筛选文本中关键词句,进行仔细的分析,理解课文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理解全文,把握中心的目的。
美读:美读是学生对文章的高一层次的感知过程,培养语感、表达感情,使阅读能力得到切实提升的过程。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入文中的情景,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美读表现出来,体会课文中人物性格、精神品格,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熏陶。
4、形式多样,读有变化
在阅读教学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避免枯燥单一,乏味无趣,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指名读、集体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赛读、配乐读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训练,读有习惯
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以外,汉语教师要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由于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第二是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第三是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第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标注生字、注释字词意思、 划重点、做摘录等。 最后要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总之,在当前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培养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汉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汉语和运用汉语切实的打好基础。因此要在汉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成为汉语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