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教育者在运用批评手段时,不讲究方式,简单粗暴,主观武断,不但起不到强化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犯错误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大教育者与学生的感情隔膜,激化矛盾。因此,在运用批评手段时,要有合理性、针对性、耐性,勇于及时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批评;合理性;针对性;自我批评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83-01
近日,一位同事跟我谈起班上发生的一件事,觉得十分苦恼。事情是这样的:有天上课,一位班干部思想开小差,同事为促使他“醒悟”,要他用“以身作则”这个成语造句,学生低头不语,于是同事带着埋怨的语气说:“班干部上课应该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话音刚落,该学生却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应该为人师表,教育学生必须以身作则,怎能挖苦学生呢?”霎时,全班轰动,气得同事脸色发白……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还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
一、批评要有合理性
批评要合理,只有合理的批评才能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感,也才有可能抑制学生的不良品质、不良行为以及不良学习态度等。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时,首先要把不良行为事实搞清楚,如果事实不清,夸大其词,则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教师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职服人,以绝对权威自居,强迫学生无条件服从,学生不同意教师的意见,可以保留自己的不同见解,关键是一个“理”字。
二、批评要有针对性
许多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东拉西扯,翻旧帐,把上星期甚至上学期学生犯的过失都给“挖出来”,还说什么旧账新账一起算。这就冲淡了批评的主题,学生也不知道批评的重点是什么,让他改正什么。譬如,一位學生告诉班主任,他今天中午不小心把班级里的一只花盆弄破了,没想到这位教师接连数落学生的不是,你前天上学迟到,上星期数学课纪律差,作文成绩总是不理想。其实,学生打破花盆,教师只要提醒学生下次注意就行了,犯不着翻陈年老账,让学生一脸迷茫:早知道,我还不如不来告诉你。所以,批评一定要掌握主题,指出学生错误的主要内容和原因是什么,危害在哪。同时要注意“批”“引”结合,不要东拉西扯,抓不到关键,批评不到点子上,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
三、批评要抓住学生个性
“人皆有自尊,人皆需自尊”,受尊重、爱“面子”、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譬如,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太差,影响了整个集体的荣誉,如果教师粗声粗气批评他“真笨”“死脑筋”或“花岗岩脑袋”之类有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甚至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对于女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就如上面举的例子,虽然教师主观上是想通过讽刺促使学生含辱奋发,然而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其进行嘲讽,将学生的弱点公诸于众,这只会使学生感到屈辱和不平,想保持自己在同学面前好形象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崩溃了,从而激起反感以及对立的情绪。事实上教师的批评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并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在学生的心里投下了阴影,这对其将来进入社会只能是有弊无利。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有时会发觉改变了主意并不费事,可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那我们便会视之为诋毁而产生仇恨并硬起心肠。”
四、批评要有耐性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批评的对象很多都是差等生,差等生一般是非观念模糊,缺乏上进心,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许多教师在批评时往往态度简单粗暴,认为“通不通三分钟”“企图毕其功于一役”,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须知“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批评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羞辱、不挖苦,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心平气和、态度和蔼、谆谆教导。使学生感到教师批评的目的确实是为自己好,希望自己进步更快,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教师粗声粗气、瞪眼睛、拍桌子,学生往往为对付批评、减少挨骂、减轻惩罚,会撒谎辩解,这种局面就很难收到批评应有的效果。只有“以爱攻其心”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勇于及时地进行自我批评
教育者批评学生时,也有可能会产生缺点错误。这时,教育者就要善于认识自我,敢于公开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现实生活中,有些缺点错误并不难察觉,关键是敢不敢承认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敢于袒露思想,敢于公开承认错误,求得学生的谅解,果断改正错误。
教师及时开展自我批评,是提高自身素养和信誉的一种有效途径,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认识。“君子行无言之教”,这就要求教师用自身的素质和品行,去教育和批评学生。
(责任编辑 斯 陌)
[关键词]批评;合理性;针对性;自我批评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83-01
近日,一位同事跟我谈起班上发生的一件事,觉得十分苦恼。事情是这样的:有天上课,一位班干部思想开小差,同事为促使他“醒悟”,要他用“以身作则”这个成语造句,学生低头不语,于是同事带着埋怨的语气说:“班干部上课应该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话音刚落,该学生却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应该为人师表,教育学生必须以身作则,怎能挖苦学生呢?”霎时,全班轰动,气得同事脸色发白……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还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
一、批评要有合理性
批评要合理,只有合理的批评才能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感,也才有可能抑制学生的不良品质、不良行为以及不良学习态度等。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时,首先要把不良行为事实搞清楚,如果事实不清,夸大其词,则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教师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职服人,以绝对权威自居,强迫学生无条件服从,学生不同意教师的意见,可以保留自己的不同见解,关键是一个“理”字。
二、批评要有针对性
许多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东拉西扯,翻旧帐,把上星期甚至上学期学生犯的过失都给“挖出来”,还说什么旧账新账一起算。这就冲淡了批评的主题,学生也不知道批评的重点是什么,让他改正什么。譬如,一位學生告诉班主任,他今天中午不小心把班级里的一只花盆弄破了,没想到这位教师接连数落学生的不是,你前天上学迟到,上星期数学课纪律差,作文成绩总是不理想。其实,学生打破花盆,教师只要提醒学生下次注意就行了,犯不着翻陈年老账,让学生一脸迷茫:早知道,我还不如不来告诉你。所以,批评一定要掌握主题,指出学生错误的主要内容和原因是什么,危害在哪。同时要注意“批”“引”结合,不要东拉西扯,抓不到关键,批评不到点子上,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
三、批评要抓住学生个性
“人皆有自尊,人皆需自尊”,受尊重、爱“面子”、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譬如,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太差,影响了整个集体的荣誉,如果教师粗声粗气批评他“真笨”“死脑筋”或“花岗岩脑袋”之类有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甚至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对于女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就如上面举的例子,虽然教师主观上是想通过讽刺促使学生含辱奋发,然而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其进行嘲讽,将学生的弱点公诸于众,这只会使学生感到屈辱和不平,想保持自己在同学面前好形象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崩溃了,从而激起反感以及对立的情绪。事实上教师的批评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并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在学生的心里投下了阴影,这对其将来进入社会只能是有弊无利。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有时会发觉改变了主意并不费事,可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那我们便会视之为诋毁而产生仇恨并硬起心肠。”
四、批评要有耐性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批评的对象很多都是差等生,差等生一般是非观念模糊,缺乏上进心,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许多教师在批评时往往态度简单粗暴,认为“通不通三分钟”“企图毕其功于一役”,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须知“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批评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羞辱、不挖苦,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心平气和、态度和蔼、谆谆教导。使学生感到教师批评的目的确实是为自己好,希望自己进步更快,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教师粗声粗气、瞪眼睛、拍桌子,学生往往为对付批评、减少挨骂、减轻惩罚,会撒谎辩解,这种局面就很难收到批评应有的效果。只有“以爱攻其心”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勇于及时地进行自我批评
教育者批评学生时,也有可能会产生缺点错误。这时,教育者就要善于认识自我,敢于公开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现实生活中,有些缺点错误并不难察觉,关键是敢不敢承认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敢于袒露思想,敢于公开承认错误,求得学生的谅解,果断改正错误。
教师及时开展自我批评,是提高自身素养和信誉的一种有效途径,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认识。“君子行无言之教”,这就要求教师用自身的素质和品行,去教育和批评学生。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