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吉县发展节水管灌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显著效益,但在建设管理及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探讨性的建议。
关键词:节水管灌 成效 存在问题 西吉县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277-01
1基本情况
西吉县南北长74km,东西宽67km,土地总面积3143.85km?,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97.8 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以上,并多以暴雨、冰雹等灾害的形式出现,农业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490mm。春旱、甚至春夏连旱是县内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120万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4730万m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4 m3。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西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瓶颈之一。
2节水管灌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据2010年统计,全县共建有水库自流灌区20处,扬水灌区12处,机井灌区13处。设计灌溉总面积1.35万hm2 (20.3万亩),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现有实灌面积0.91万hm2 (13.64万亩)。自1990年采用以管道为主的节水灌溉以来,共铺设输水管道501km,发展节水管灌面积0.23万hm2,为全县大范围发展节水灌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节水管灌系统模式
随着管灌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管灌系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适合作物生长需求的管灌模式。即:干管+支管+移动软管+沟灌、干管+支管+移动软管+畦田灌等模式。
3.1干管+支管+移动软管+沟灌模式
该灌溉模式是干管通过动力设备系统直接与水源相通,干管、支管为地埋管,地面部分沿作物种植行开挖田间毛沟,灌溉时由移动软管接支管出地栓将水输送至毛沟,毛沟水再沿两侧的垄渗入作物根部进行灌溉。这种模式适用于玉米、马铃薯等宽行作物灌溉。
3.2干管+支管+移動软管+畦田灌模式
该灌溉模式同样是干管通过动力设备系统直接与水源相通,干管、支管为地埋管,地面部分人工修成小畦田,畦田大小为20X30m,畦埂高20 m左右,灌溉时由移动软管接支管出地栓将水输送至畦田分片进行灌溉。该模式主要用于小麦、胡麻、谷类等密植作物的灌溉。
以上这两种模式和传统的渠道灌溉相比,其优点主要是减少了输水过程的沿程渗漏损失,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86。
4取得的成效
西吉县管道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大幅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管道输水灌溉和传统的土渠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系由0.53提高到0.86,毛灌溉定额由290 m3/亩下降到170 m3/亩。
二是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采用节水管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在水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用节水灌溉可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可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三是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采用节水管灌灌溉后,每亩作物(以小麦计)一次灌水量可减少30 m3,全生育期可减少120 m3。节约的水量还可用于周边的生态用水,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区域小气候,提高了生态质量。
四是加快了西吉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管灌技术的发展,逐步替代了田间渠道,大大减轻了农民挖渠道、清淤泥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土地,增加了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为农业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升级创造了条件,精准农业措施得以实现,推动了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5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科学规划,确保节水灌溉健康发展。西吉县历来是个干旱缺水地区,又是个农业大县,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是全县的气象特征,为此,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系统提出了节水灌溉任务目标、布局、建设重点、实施步骤、技术路线和年度建设任务,使全县的节水灌溉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二是加大示范宣传,充分发挥典型带动效应。西吉县在管灌节水方面采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集中人力、资金、技术、物资,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工程几处,召开各类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学习,大量的宣传教育、典型示范,丰收现场示教,增强了广大农民对节水技术的认可接受,使基层多数群众消除了疑虑和经济承受能力的束缚,积极投身于节水工程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形成了推广节水灌溉的强大动力。
三是规范管理,严把质量关,是节水工程建设的核心。工程建设质量决定着效益的发挥,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行项目建设“四制”管理,严格按照“八定方案”考核和“三检制度”验收。同时在项目建设中受益群众代表参与了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督,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确保了效益的发挥。
四是重视培训学习,广泛宣传节水知识。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干部职我的培训学习,积极组织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单位的人员到邻县、省内外进行观摩、培训及交流学习,不断提高了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标语等手段大力宣传节水知识,争强了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
6存在的问题
西吉县在管灌节水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推广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建设管理跟不上,造成工程质量差。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制度不健全,考核管理不严,监理人员不到位或者责任心不强,致使管道连接不密封,埋深浅,偷工减料,不设排污阀井,出现跑水、漏水、管道冻破或淤塞现象,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建筑物损坏,工程不能正常运行。
二是运行管理不规范,工程效益不能很好发挥。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或农户不按设计的灌溉制度、灌溉方式操作,仍按传统的粗放式的漫灌方式灌溉,从而导致灌水量过大和灌溉周期太长。另外对于面积较大的管灌区,工程设计时干管实行续灌,支管实行轮灌,而在实际运行中不按设计的灌溉方式操作,干支管全部采用续灌,一次性开阀,结果出现水量小、灌溉周期长,甚至部分地块灌不到水的现象,给用水户蒙上了一种管灌不如传统漫灌效果好的错觉,对所谓的节水工程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三是水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节水型社会的发展。全县井灌区内水源井进行了节水灌溉的配套建设后,全部移交给农户自行管理,这样就给一部分管理者带来了赚钱发财的机会,灌溉时他们就采用按方收费或按小时收费,每亩灌水越多或灌水时间越长收取的费用就越多,加之有关部门对水资源监管力度不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能落到实处,这样不仅起不到节水灌溉的作用,而且导致了地下水超采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节水型社会的发展。
7几个问题的探讨
7.1健全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在实践的基础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精细化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一要突出政府监管职责。坚持把领导督办、会议督办、媒体督办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二要落实社会监理责任。对每个项目均聘请专业工程监理公司派出有施工经验的现场监理员,常驻工地跟班作业,对设备材料及工程质量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三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在受益村推选人大代表或有责任心且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人作为本项目建设的群众监督员,每天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地方政府也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给予群众监督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从制度上保障受益群众的权益和工程质量。
7.2 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认识,规范工程的运行管理。
要真正发挥节水效益,就是要解决人的素质问题,即通过用水前培训教育,提高广大农户及管理人员节水灌溉技术认识,规范用水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节水工程的效益。
关键词:节水管灌 成效 存在问题 西吉县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277-01
1基本情况
西吉县南北长74km,东西宽67km,土地总面积3143.85km?,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97.8 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以上,并多以暴雨、冰雹等灾害的形式出现,农业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490mm。春旱、甚至春夏连旱是县内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120万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4730万m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4 m3。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西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瓶颈之一。
2节水管灌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据2010年统计,全县共建有水库自流灌区20处,扬水灌区12处,机井灌区13处。设计灌溉总面积1.35万hm2 (20.3万亩),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现有实灌面积0.91万hm2 (13.64万亩)。自1990年采用以管道为主的节水灌溉以来,共铺设输水管道501km,发展节水管灌面积0.23万hm2,为全县大范围发展节水灌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节水管灌系统模式
随着管灌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管灌系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适合作物生长需求的管灌模式。即:干管+支管+移动软管+沟灌、干管+支管+移动软管+畦田灌等模式。
3.1干管+支管+移动软管+沟灌模式
该灌溉模式是干管通过动力设备系统直接与水源相通,干管、支管为地埋管,地面部分沿作物种植行开挖田间毛沟,灌溉时由移动软管接支管出地栓将水输送至毛沟,毛沟水再沿两侧的垄渗入作物根部进行灌溉。这种模式适用于玉米、马铃薯等宽行作物灌溉。
3.2干管+支管+移動软管+畦田灌模式
该灌溉模式同样是干管通过动力设备系统直接与水源相通,干管、支管为地埋管,地面部分人工修成小畦田,畦田大小为20X30m,畦埂高20 m左右,灌溉时由移动软管接支管出地栓将水输送至畦田分片进行灌溉。该模式主要用于小麦、胡麻、谷类等密植作物的灌溉。
以上这两种模式和传统的渠道灌溉相比,其优点主要是减少了输水过程的沿程渗漏损失,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86。
4取得的成效
西吉县管道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大幅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管道输水灌溉和传统的土渠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系由0.53提高到0.86,毛灌溉定额由290 m3/亩下降到170 m3/亩。
二是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采用节水管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在水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用节水灌溉可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可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三是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采用节水管灌灌溉后,每亩作物(以小麦计)一次灌水量可减少30 m3,全生育期可减少120 m3。节约的水量还可用于周边的生态用水,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区域小气候,提高了生态质量。
四是加快了西吉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管灌技术的发展,逐步替代了田间渠道,大大减轻了农民挖渠道、清淤泥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土地,增加了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为农业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升级创造了条件,精准农业措施得以实现,推动了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5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科学规划,确保节水灌溉健康发展。西吉县历来是个干旱缺水地区,又是个农业大县,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是全县的气象特征,为此,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系统提出了节水灌溉任务目标、布局、建设重点、实施步骤、技术路线和年度建设任务,使全县的节水灌溉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二是加大示范宣传,充分发挥典型带动效应。西吉县在管灌节水方面采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集中人力、资金、技术、物资,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工程几处,召开各类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学习,大量的宣传教育、典型示范,丰收现场示教,增强了广大农民对节水技术的认可接受,使基层多数群众消除了疑虑和经济承受能力的束缚,积极投身于节水工程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形成了推广节水灌溉的强大动力。
三是规范管理,严把质量关,是节水工程建设的核心。工程建设质量决定着效益的发挥,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行项目建设“四制”管理,严格按照“八定方案”考核和“三检制度”验收。同时在项目建设中受益群众代表参与了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督,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确保了效益的发挥。
四是重视培训学习,广泛宣传节水知识。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干部职我的培训学习,积极组织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单位的人员到邻县、省内外进行观摩、培训及交流学习,不断提高了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标语等手段大力宣传节水知识,争强了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
6存在的问题
西吉县在管灌节水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推广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建设管理跟不上,造成工程质量差。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制度不健全,考核管理不严,监理人员不到位或者责任心不强,致使管道连接不密封,埋深浅,偷工减料,不设排污阀井,出现跑水、漏水、管道冻破或淤塞现象,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建筑物损坏,工程不能正常运行。
二是运行管理不规范,工程效益不能很好发挥。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或农户不按设计的灌溉制度、灌溉方式操作,仍按传统的粗放式的漫灌方式灌溉,从而导致灌水量过大和灌溉周期太长。另外对于面积较大的管灌区,工程设计时干管实行续灌,支管实行轮灌,而在实际运行中不按设计的灌溉方式操作,干支管全部采用续灌,一次性开阀,结果出现水量小、灌溉周期长,甚至部分地块灌不到水的现象,给用水户蒙上了一种管灌不如传统漫灌效果好的错觉,对所谓的节水工程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三是水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节水型社会的发展。全县井灌区内水源井进行了节水灌溉的配套建设后,全部移交给农户自行管理,这样就给一部分管理者带来了赚钱发财的机会,灌溉时他们就采用按方收费或按小时收费,每亩灌水越多或灌水时间越长收取的费用就越多,加之有关部门对水资源监管力度不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能落到实处,这样不仅起不到节水灌溉的作用,而且导致了地下水超采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节水型社会的发展。
7几个问题的探讨
7.1健全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在实践的基础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精细化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一要突出政府监管职责。坚持把领导督办、会议督办、媒体督办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二要落实社会监理责任。对每个项目均聘请专业工程监理公司派出有施工经验的现场监理员,常驻工地跟班作业,对设备材料及工程质量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三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在受益村推选人大代表或有责任心且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人作为本项目建设的群众监督员,每天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地方政府也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给予群众监督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从制度上保障受益群众的权益和工程质量。
7.2 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认识,规范工程的运行管理。
要真正发挥节水效益,就是要解决人的素质问题,即通过用水前培训教育,提高广大农户及管理人员节水灌溉技术认识,规范用水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节水工程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