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应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 布点 水样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269-01
1、前言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大质控工作力度等方面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007年9月1日國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首次正式提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重申了环境监测站要按建设标准规定达到相应的监测能力,对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做出规定,要求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保证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前处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汇总、综合分析等全过程的质量。
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即片面重视实验室样品分析和数据的填报汇总,但在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样品前处理、信息传输等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和有效的手段,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既是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3、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环境监测涉及到监测布点、采样、测试系统、仪器、测试环境、分析方法、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如:样本的代表性、分析方法的选择、使用的仪器、试剂、量具、工作地点、环境、数据处理的模式等,这些要素都将影响测试结果。
(1)监测布点方面。监测布点是监测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排污口所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理论上的完美布点,只能因地制宜地选取其他点位来代替,有时候这种点位可能与理论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监测点位布设不规范、具有一定程度随意性的情况下,所采集的样品,测得的数据均不能真实反映环境状况。
(2)采样方面。采样容器的材质、采样的深度或厚度、样品的储存方法、气象条件和采样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采样的质量。例如: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测定同一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时,采集水样的深度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同一水体同一断面溶解氧的含量髓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再如,采集水样分析其石油类的含量时,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会吸附石油类使分析结果偏低。
(3)测试系统方面。由于分析方法不完善、所用仪器未经校准、所用试剂含有杂质、测量时的环境因素、操作人员感觉器官的差异、反应的灵敏度及固有的习惯均会产生系统误差。
(4)分析方法方面。任何一个环境监测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即有它的适用浓度范围、干扰物的种类以及允许的限量,如果分析方法选取不当,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质量。
(5)人员素质方面。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都会主观地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少人存在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较差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任务,从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4、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1)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切实为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监督管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对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环境监测站必须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环境监测活动都必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合理布设监测点位。监测点位的布设关系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成败。监测点位的布设,必须按照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经济性原则、不断优化的原则、可控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进行合理布点,保证各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3)加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践表明,采样误差往往是环境监测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误差。
①密码质控样。在同一采样点上采样时,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按加密方式交付实验室进行分析,在常规监测中,可按10%—20%的频率采集密码质控样,但在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时,必须采集100%的密码质控样。
②现场一实验室质控样。在同一采样点上采样时,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并按采集样品相同的操作,将实验室纯水注入空的样品采样器中,作为现场空白样,同时可采集现场加标样品,由质控人员贴上编码,带回实验室测试。
(4)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与内部质量控制。
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可参加上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省计量认证评审专家组织的能力验证,或邀请同级环境监测站进行实验室间比对,以确定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②内部质量控制。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室内控制方法有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密码标准样品、质量控制图等。
a.空白试验。日常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要求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进行空白试验,平行测定的两个空白试验仪器信号值相对偏差不得大于50名。
b.平行双样测定。平行双样测定由监测人员自行随机抽取10%以上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当样品不足10个时,测定1个平行样。但在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时,必须做100%的密码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满足要求。
c.加标回收率测定。对可获得加标样品的项目,可在样品中随机抽取l0名以上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测定结果应满足方法要求。
d.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在测试分析中,同时测定国家标准样品,将标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5)提高人员素质。各地环境监测站应严把进人关,所有监测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并持证上岗。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监测技能培训,努力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监测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6)对测试环境进行有效监控。要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设置相应的监测环境,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室的设计建造,应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用途,装配必要的实验室设施,保证满足工作要求,并须对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精密仪器间、样品制备区等,其设施的配备要满足规定的特殊要求。
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良好状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与监测无关的活动和存放与监测无关的物品。
(7)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测试分析是操作者在指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独立活动。因此,必须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机制,采取监测巡查、同步监测等办法实施监督管理,从而有效监控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5、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科学地解释数据和合理地综合运用数据的过程,其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服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提高检测水平是关系检测站生死存亡的大事,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开拓思路,改变以往质控的狭隘思想,从监测的源头到报告的发出,每一步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一个相关的监测人员都要进行控制,对每一台仪器都要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监测质量越来越高,监测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环境监测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环境监测 布点 水样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269-01
1、前言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大质控工作力度等方面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007年9月1日國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首次正式提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重申了环境监测站要按建设标准规定达到相应的监测能力,对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做出规定,要求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保证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前处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汇总、综合分析等全过程的质量。
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即片面重视实验室样品分析和数据的填报汇总,但在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样品前处理、信息传输等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和有效的手段,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既是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3、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环境监测涉及到监测布点、采样、测试系统、仪器、测试环境、分析方法、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如:样本的代表性、分析方法的选择、使用的仪器、试剂、量具、工作地点、环境、数据处理的模式等,这些要素都将影响测试结果。
(1)监测布点方面。监测布点是监测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排污口所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理论上的完美布点,只能因地制宜地选取其他点位来代替,有时候这种点位可能与理论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监测点位布设不规范、具有一定程度随意性的情况下,所采集的样品,测得的数据均不能真实反映环境状况。
(2)采样方面。采样容器的材质、采样的深度或厚度、样品的储存方法、气象条件和采样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采样的质量。例如: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测定同一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时,采集水样的深度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同一水体同一断面溶解氧的含量髓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再如,采集水样分析其石油类的含量时,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塑料会吸附石油类使分析结果偏低。
(3)测试系统方面。由于分析方法不完善、所用仪器未经校准、所用试剂含有杂质、测量时的环境因素、操作人员感觉器官的差异、反应的灵敏度及固有的习惯均会产生系统误差。
(4)分析方法方面。任何一个环境监测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即有它的适用浓度范围、干扰物的种类以及允许的限量,如果分析方法选取不当,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质量。
(5)人员素质方面。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都会主观地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少人存在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较差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任务,从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4、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1)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切实为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监督管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对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环境监测站必须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环境监测活动都必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合理布设监测点位。监测点位的布设关系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成败。监测点位的布设,必须按照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经济性原则、不断优化的原则、可控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进行合理布点,保证各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比性。
(3)加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实践表明,采样误差往往是环境监测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误差。
①密码质控样。在同一采样点上采样时,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按加密方式交付实验室进行分析,在常规监测中,可按10%—20%的频率采集密码质控样,但在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时,必须采集100%的密码质控样。
②现场一实验室质控样。在同一采样点上采样时,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并按采集样品相同的操作,将实验室纯水注入空的样品采样器中,作为现场空白样,同时可采集现场加标样品,由质控人员贴上编码,带回实验室测试。
(4)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与内部质量控制。
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可参加上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省计量认证评审专家组织的能力验证,或邀请同级环境监测站进行实验室间比对,以确定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②内部质量控制。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室内控制方法有空白试验、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密码标准样品、质量控制图等。
a.空白试验。日常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要求每次测定样品时必须进行空白试验,平行测定的两个空白试验仪器信号值相对偏差不得大于50名。
b.平行双样测定。平行双样测定由监测人员自行随机抽取10%以上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当样品不足10个时,测定1个平行样。但在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时,必须做100%的密码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满足要求。
c.加标回收率测定。对可获得加标样品的项目,可在样品中随机抽取l0名以上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测定结果应满足方法要求。
d.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在测试分析中,同时测定国家标准样品,将标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5)提高人员素质。各地环境监测站应严把进人关,所有监测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并持证上岗。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监测技能培训,努力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监测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6)对测试环境进行有效监控。要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设置相应的监测环境,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室的设计建造,应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用途,装配必要的实验室设施,保证满足工作要求,并须对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精密仪器间、样品制备区等,其设施的配备要满足规定的特殊要求。
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良好状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与监测无关的活动和存放与监测无关的物品。
(7)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测试分析是操作者在指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独立活动。因此,必须实施巡查跟踪监督管理机制,采取监测巡查、同步监测等办法实施监督管理,从而有效监控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5、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科学地解释数据和合理地综合运用数据的过程,其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服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提高检测水平是关系检测站生死存亡的大事,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开拓思路,改变以往质控的狭隘思想,从监测的源头到报告的发出,每一步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一个相关的监测人员都要进行控制,对每一台仪器都要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监测质量越来越高,监测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环境监测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