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静宁县苹果产业是静宁县的特色产业,是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果品产值不断提高、营销方式趋向多元、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品牌效益日益凸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提出引进新型优质品种、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和溯源制度、加大品牌宣传和保护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静宁县;苹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静宁县政府紧紧把握当地栽培苹果的优势地理条件,加大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并鼓励果农在全县大范围栽植苹果树,致力于将苹果产业打造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十三五时期,全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一方面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推广矮化种植等先进技术,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力度,着力扩大静宁苹果的栽植面积,提高静宁苹果的市场供应量。另一方面,堅持静宁苹果的市场导向,逐步完善当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探索在线营销和品牌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促进出口创汇、规模发展,现已将苹果产业发展为静宁县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标志性产业。
一、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静宁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了对静宁苹果资金、技术支持的扶持力度,这使得静宁县果园面积、果品产量和果品产值不断增长。其中,果园面积从2000年的188400亩增长到了2016年的1023200亩,首次突破100万亩,增长了834800亩,平均每年增长52175亩。果品产量从2000年的4.8万吨增长到65万吨,增长了61.2万吨,平均每年增长3.825万吨。果品产值从0.48亿元增长到了26亿元,实现了53倍的快速增长。2016年静宁苹果的总产值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11.3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1亿元,同比增长了4%。
2015年静宁县的红富士占到静宁县苹果总面积的80%以上,秦冠和黄元帅占到15%,其他品种仅占到5%,容易产生“早熟苹果少,晚熟苹果多”的问题,影响市场的供应,具体分布如图1。近年来静宁县虽然加大了新旧果园、新旧品种的高接换优工作,但静宁县苹果的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依旧非常有限,仍然制约着静宁县苹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国内优质苹果生产区对鲜食苹果进行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后销售,而静宁县苹果经以上工序处理的仅占静宁县苹果总产量的0.2%,全县苹果储藏能力为3.8%,远远低于全国20%的储藏能力[1]。
二、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引进新型优质品种
静宁县应该积极引进新型优质品种,优化县区苹果的品种结构。积极发挥静宁苹果产销协会和县果树果品研究所的组织和示范作用,加快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引进国内外新型优质品种,加强优质脱毒苗木扩繁研究,最终培育出最适本地环境因素的优质品种来扩大生产,实现静宁县优质果树的更新换代。稳定红富士,秦冠,黄元帅等常见品种的种植比例,积极引进烟富8(神富一号)、藤牧一号、皇家嘎啦、红之舞、早乔纳金等新型优质品种,采取“坑大,肥多,水足,秋栽”的密植技术,延缓苹果园的郁闭现象[2]。
(二)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和溯源制度
静宁县政府应建立健全苹果产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溯源制度来提高静宁县苹果的质量水平。一方面,静宁县应加快建立苹果产地环境、加工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明确规范农药、生长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同时进一步健全覆盖县—乡—村的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对静宁苹果的质量监管,限制农药使用量超标的果品进入市场,以此来倒逼果农遵守质量安全规范,生产健康、优质、无公害的果品。另一方面,搭建果品溯源信息系统,充分利用FRID电子标签、二维条码等技术,为静宁苹果建立从施肥、喷药、修剪、套袋、采摘、加工、检验等一系列过程的溯源制度,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测和追溯管理[3]。
(三)加大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静宁县应加大苹果博览城的建设力度,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果品交流会、博览会、品牌推介会等活动,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提升当地苹果产业的品牌知名度,以此扩大静宁苹果的市场影响力。利用大众传媒发布各种不良客商盗用静宁苹果品牌恶意竞争的案例,以此教育、警示当地广大果农、果业合作社、苹果行业协会等,不断增强其诚信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积极营造一个公平、有序、诚信的交易市场[4]。
参考文献
[1]徐浩翔.静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1):17-23.
[2]王次艳.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果农之友,2015(1):45-47.
[3]梁弘志.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中果品质量与价格成本优势分析[J].科学种养,2016(1):14-17.
[4]程浩明.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地区平台,2015(3):23-27.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专业)
关键词:静宁县;苹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静宁县政府紧紧把握当地栽培苹果的优势地理条件,加大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并鼓励果农在全县大范围栽植苹果树,致力于将苹果产业打造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十三五时期,全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一方面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推广矮化种植等先进技术,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力度,着力扩大静宁苹果的栽植面积,提高静宁苹果的市场供应量。另一方面,堅持静宁苹果的市场导向,逐步完善当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探索在线营销和品牌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促进出口创汇、规模发展,现已将苹果产业发展为静宁县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标志性产业。
一、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静宁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了对静宁苹果资金、技术支持的扶持力度,这使得静宁县果园面积、果品产量和果品产值不断增长。其中,果园面积从2000年的188400亩增长到了2016年的1023200亩,首次突破100万亩,增长了834800亩,平均每年增长52175亩。果品产量从2000年的4.8万吨增长到65万吨,增长了61.2万吨,平均每年增长3.825万吨。果品产值从0.48亿元增长到了26亿元,实现了53倍的快速增长。2016年静宁苹果的总产值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11.3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1亿元,同比增长了4%。
2015年静宁县的红富士占到静宁县苹果总面积的80%以上,秦冠和黄元帅占到15%,其他品种仅占到5%,容易产生“早熟苹果少,晚熟苹果多”的问题,影响市场的供应,具体分布如图1。近年来静宁县虽然加大了新旧果园、新旧品种的高接换优工作,但静宁县苹果的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依旧非常有限,仍然制约着静宁县苹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国内优质苹果生产区对鲜食苹果进行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后销售,而静宁县苹果经以上工序处理的仅占静宁县苹果总产量的0.2%,全县苹果储藏能力为3.8%,远远低于全国20%的储藏能力[1]。
二、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引进新型优质品种
静宁县应该积极引进新型优质品种,优化县区苹果的品种结构。积极发挥静宁苹果产销协会和县果树果品研究所的组织和示范作用,加快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引进国内外新型优质品种,加强优质脱毒苗木扩繁研究,最终培育出最适本地环境因素的优质品种来扩大生产,实现静宁县优质果树的更新换代。稳定红富士,秦冠,黄元帅等常见品种的种植比例,积极引进烟富8(神富一号)、藤牧一号、皇家嘎啦、红之舞、早乔纳金等新型优质品种,采取“坑大,肥多,水足,秋栽”的密植技术,延缓苹果园的郁闭现象[2]。
(二)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和溯源制度
静宁县政府应建立健全苹果产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溯源制度来提高静宁县苹果的质量水平。一方面,静宁县应加快建立苹果产地环境、加工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明确规范农药、生长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同时进一步健全覆盖县—乡—村的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对静宁苹果的质量监管,限制农药使用量超标的果品进入市场,以此来倒逼果农遵守质量安全规范,生产健康、优质、无公害的果品。另一方面,搭建果品溯源信息系统,充分利用FRID电子标签、二维条码等技术,为静宁苹果建立从施肥、喷药、修剪、套袋、采摘、加工、检验等一系列过程的溯源制度,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测和追溯管理[3]。
(三)加大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静宁县应加大苹果博览城的建设力度,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果品交流会、博览会、品牌推介会等活动,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提升当地苹果产业的品牌知名度,以此扩大静宁苹果的市场影响力。利用大众传媒发布各种不良客商盗用静宁苹果品牌恶意竞争的案例,以此教育、警示当地广大果农、果业合作社、苹果行业协会等,不断增强其诚信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积极营造一个公平、有序、诚信的交易市场[4]。
参考文献
[1]徐浩翔.静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1):17-23.
[2]王次艳.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果农之友,2015(1):45-47.
[3]梁弘志.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中果品质量与价格成本优势分析[J].科学种养,2016(1):14-17.
[4]程浩明.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地区平台,2015(3):23-27.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