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勃兴使人们开始了视觉文化转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当代社会中国武术发展的实际,指出竞技武术是视觉文化转向的产物。研究认为,大众文化的视觉审美特征使竞技武术一开始就走向了表演性的审美趋向;大众文化的勃兴使武术出现了 “类像”现象,大众文化审美化生存中的武术发展也造成了人文思考缺失。
关键词:武术;审美;大众文化;视觉文化
中国武术延传千年的文化传统逐渐衍生出新的形式,其中以竞技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新形式肇始了适应大众文化审美生存环境的审美转向历程。
1 大众文化勃兴与竞技武术迅速发展
在中国,20个世纪80年代确立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风向使中国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后革命时代,市场经济成为社会格局的主导,在这一时代变革背景下,孕育已久的中国大众文化在市场逻辑的笼罩下和现行体制的默许下突飞猛进。在世纪之交的全球化浪潮中,大众文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支配的审美趣味,并在科技革新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取得了当代文化的最大市场份额,以视觉和快感美学趣味影响着广大社会群众。
中国大众文化的勃兴是文化受到长期禁锢之后获得解放的结果,是对大一统文化格局的颠覆,代表了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潮流。20世纪70年代,受到 “文革”的影响,中国武术成为样板武术, “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武术不准谈技击、劲力和功法方法,而 ‘语录拳’ ‘忠字拳’等则被大量传播。”改革开放使竞技武术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并迅速走向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时期,规定套路、自选套路、指定动作、创新难度动作成为竞技武术的关键词,是运动员在竞技场上一展风姿的主要动作元素。毋庸讳言,竞技武术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审美趋势的转向使竞技武术成为人们张扬个性的一个新的文化领地。
2 视觉文化转向对中国武术审美化生存的导引作用
大众文化勃兴使大众的审美趋向成为社会主流不容忽视的力量,大众对即时性的快感追求使视觉文化得以迅猛发展。丹尼尔?贝尔指出: “我坚信,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代社会中影视、广告、图像的泛化对大众的生活重重包围,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 “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至上观念投射出的视觉文化及其传播成为了我们生活空间最重要的文化现象。
3 中国武术审美化生存过程中 “类像”现象
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文化倾向于表演崇拜,而视觉文化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表演性,运动员走上赛场更加注重自己的表演带给观众的视觉体验,随着竞技武术向表演性的逐步靠近,“类像”就出现了。 “类像” 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 用以分析后现代社会、生 活和 文化的一个 关键 性术语。简单地说,“类像”是指后现代社会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本源、没有任何所指的图像、形象或符号。在鲍德里亚看来,类像以自由想象、大量复制和科技传媒的方式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真实,甚至是比真实更加真实的 “超真实”。进而,类像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真实观念,使后现代文化整体上处于一种虚拟现实和 “仿真”逻辑中。突出视觉审美的竞技武术逐渐远离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套路的大量出现和任意改造改变了武术在人们心中的原有形象。
4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大众文化产品随着全球化浪潮蜂拥而至,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国武术在大众文化浪潮中已然前行了很久。竞技武术是中国武术在大众文化审美化生存背景下做出的反应。竞技武术的出现必然会使中国武术的存在发生重构,这一过程中衍生出众多文化现象,如技术动作的 “类像”以及人文思考的缺席等。
对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逻辑分析应当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竞技武术的悖论性问题必须放置在历史逻辑和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从当前消费社会日益发展的大众文化勃兴视角来看,持有大众审美意蕴的竞技武术存在是合理的,大众文化新技术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崭新的想象力给竞技武术带来的身体解放和对经典传统武术的通俗化普及使中国武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们认为,中国武术当前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在消费社会,中国武术如何呈现在大众文化勃兴时期的当代艺术生活中,或者说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如何从传统武术中博采文化底蕴以适应现代武术。
参考文献
1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志钧,王咏梅,范美俊,等.文化与文艺:生产、消费、开发[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武术;审美;大众文化;视觉文化
中国武术延传千年的文化传统逐渐衍生出新的形式,其中以竞技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新形式肇始了适应大众文化审美生存环境的审美转向历程。
1 大众文化勃兴与竞技武术迅速发展
在中国,20个世纪80年代确立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风向使中国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后革命时代,市场经济成为社会格局的主导,在这一时代变革背景下,孕育已久的中国大众文化在市场逻辑的笼罩下和现行体制的默许下突飞猛进。在世纪之交的全球化浪潮中,大众文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支配的审美趣味,并在科技革新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取得了当代文化的最大市场份额,以视觉和快感美学趣味影响着广大社会群众。
中国大众文化的勃兴是文化受到长期禁锢之后获得解放的结果,是对大一统文化格局的颠覆,代表了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潮流。20世纪70年代,受到 “文革”的影响,中国武术成为样板武术, “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武术不准谈技击、劲力和功法方法,而 ‘语录拳’ ‘忠字拳’等则被大量传播。”改革开放使竞技武术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并迅速走向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时期,规定套路、自选套路、指定动作、创新难度动作成为竞技武术的关键词,是运动员在竞技场上一展风姿的主要动作元素。毋庸讳言,竞技武术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审美趋势的转向使竞技武术成为人们张扬个性的一个新的文化领地。
2 视觉文化转向对中国武术审美化生存的导引作用
大众文化勃兴使大众的审美趋向成为社会主流不容忽视的力量,大众对即时性的快感追求使视觉文化得以迅猛发展。丹尼尔?贝尔指出: “我坚信,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代社会中影视、广告、图像的泛化对大众的生活重重包围,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 “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至上观念投射出的视觉文化及其传播成为了我们生活空间最重要的文化现象。
3 中国武术审美化生存过程中 “类像”现象
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文化倾向于表演崇拜,而视觉文化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表演性,运动员走上赛场更加注重自己的表演带给观众的视觉体验,随着竞技武术向表演性的逐步靠近,“类像”就出现了。 “类像” 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 用以分析后现代社会、生 活和 文化的一个 关键 性术语。简单地说,“类像”是指后现代社会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本源、没有任何所指的图像、形象或符号。在鲍德里亚看来,类像以自由想象、大量复制和科技传媒的方式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真实,甚至是比真实更加真实的 “超真实”。进而,类像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真实观念,使后现代文化整体上处于一种虚拟现实和 “仿真”逻辑中。突出视觉审美的竞技武术逐渐远离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套路的大量出现和任意改造改变了武术在人们心中的原有形象。
4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大众文化产品随着全球化浪潮蜂拥而至,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国武术在大众文化浪潮中已然前行了很久。竞技武术是中国武术在大众文化审美化生存背景下做出的反应。竞技武术的出现必然会使中国武术的存在发生重构,这一过程中衍生出众多文化现象,如技术动作的 “类像”以及人文思考的缺席等。
对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逻辑分析应当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竞技武术的悖论性问题必须放置在历史逻辑和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从当前消费社会日益发展的大众文化勃兴视角来看,持有大众审美意蕴的竞技武术存在是合理的,大众文化新技术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崭新的想象力给竞技武术带来的身体解放和对经典传统武术的通俗化普及使中国武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们认为,中国武术当前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在消费社会,中国武术如何呈现在大众文化勃兴时期的当代艺术生活中,或者说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如何从传统武术中博采文化底蕴以适应现代武术。
参考文献
1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志钧,王咏梅,范美俊,等.文化与文艺:生产、消费、开发[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