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开展开放性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习内容,课内结合课外,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本文简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性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开放性教学
1.前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实行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改善封闭式及单一式的教学弊端;开放性教学不拘泥于语文教材,通过对有效的语文学习资源加以利用,能够使小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并能够帮助小学生将学习到的阅读技巧及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索及阅读的习惯。实行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综合培养。本文以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作为分析的基础,简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性教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2.教师应树立起“大”语文的阅读教学观念,从而使教学目标变得更为开放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会被一些既定教学目标所局限,课堂上的内容仅仅是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而展开,而对于不属于教学目标范围内的内容,教师则是很少提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害怕跑题及耽误语文教学的时间,最终造成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为了能够使以上情况得到改变,并将教师手脚放开,则需要树立起“大”语文的阅读教学观念,以便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方向及目标变得多元化,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情感教学目标及发展教学目标等,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以不断提高。例如,在向学生教授《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了解思乡之情,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白发三千丈”等夸张诗句;此外,还可以引入现代诗《乡愁》,随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比阅读这两首诗,并在理解诗的内容之后,产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当阅读教学完成之后,还应组织学生召开与“思乡”有关的主题班会,或让学生写作,以便让学生达到深化理解课本知识的目的。
3.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无非就是课内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即语文课本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但就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来说,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既能让学生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又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例如,在向学生教授《翠鸟》的过程中,可于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媒资源或课本教参资源,尽量将与翠鸟有关的资料找出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课外资料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与翠鸟相关的常识,认识到翠鸟是自然的生灵,要保护翠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如思考翠鸟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可以不对学生说出答案,以使其探究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得到培养。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此类问题值得探讨,并鼓励学生继续寻找相关的资料,资料收集好之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采用以上教学法,将能够使阅读向课外开放的目的得以实现:使学生为了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再由课外阅读转向课内阅读及学习,随后再回到实践,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其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其研究兴趣也得到提升,从而改变阅读教学封闭的现状,实现开放性教学。
4.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走进自然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学生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纵观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安排,可以发现许多课程与大自然有关:对此,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与大自然相关的课程时,要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并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建立起开放型及创新型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及感受自然的同时,融会及贯通课本知识,应用此开放教学手段,将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程度,也可以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教授《燕子》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课堂的定性思维当中走出来,并融入自然,感受美丽及和谐的大自然,在清新的氛围当中,欣赏绿草红花,在愉快的环境下观察燕子。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在自然课堂当中即兴创作,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来描绘大自然。如此,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篇章,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的描绘能力及审美能力。
5.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从而建立起讨论式阅读教学法
开放性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动性。因此,应积极在师生之间营造出和谐的关系,进而使教学氛围变得相对开放。要使师生关系维持在一种和谐的状态,则应实现两者的平等,教师要赞许、信任或鼓励学生,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阅读课中使用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以及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情感活动中,增强对文字的体验与理解。经过自身的思考与感悟后,使情感受到熏陶,获得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国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21(11):9816—9817
[2]汪水英,徐建立.制约阅读教学有效生成的因素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9,34(26):639—640
[3]夏兴红.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18(25):527—528
[4]滕衍平.课改背景下,有效语文课堂的理想建构[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9,15(11):855—856
[5]徐能君.语文教学中开放性阅读实践的指导策略[J].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开放性教学
1.前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实行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改善封闭式及单一式的教学弊端;开放性教学不拘泥于语文教材,通过对有效的语文学习资源加以利用,能够使小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并能够帮助小学生将学习到的阅读技巧及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索及阅读的习惯。实行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综合培养。本文以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作为分析的基础,简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性教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2.教师应树立起“大”语文的阅读教学观念,从而使教学目标变得更为开放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会被一些既定教学目标所局限,课堂上的内容仅仅是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而展开,而对于不属于教学目标范围内的内容,教师则是很少提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害怕跑题及耽误语文教学的时间,最终造成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为了能够使以上情况得到改变,并将教师手脚放开,则需要树立起“大”语文的阅读教学观念,以便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方向及目标变得多元化,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情感教学目标及发展教学目标等,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以不断提高。例如,在向学生教授《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了解思乡之情,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白发三千丈”等夸张诗句;此外,还可以引入现代诗《乡愁》,随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比阅读这两首诗,并在理解诗的内容之后,产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当阅读教学完成之后,还应组织学生召开与“思乡”有关的主题班会,或让学生写作,以便让学生达到深化理解课本知识的目的。
3.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无非就是课内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即语文课本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但就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来说,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既能让学生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又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例如,在向学生教授《翠鸟》的过程中,可于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媒资源或课本教参资源,尽量将与翠鸟有关的资料找出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课外资料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与翠鸟相关的常识,认识到翠鸟是自然的生灵,要保护翠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如思考翠鸟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可以不对学生说出答案,以使其探究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得到培养。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此类问题值得探讨,并鼓励学生继续寻找相关的资料,资料收集好之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采用以上教学法,将能够使阅读向课外开放的目的得以实现:使学生为了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再由课外阅读转向课内阅读及学习,随后再回到实践,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其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其研究兴趣也得到提升,从而改变阅读教学封闭的现状,实现开放性教学。
4.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走进自然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学生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纵观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安排,可以发现许多课程与大自然有关:对此,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与大自然相关的课程时,要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并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建立起开放型及创新型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及感受自然的同时,融会及贯通课本知识,应用此开放教学手段,将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程度,也可以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教授《燕子》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课堂的定性思维当中走出来,并融入自然,感受美丽及和谐的大自然,在清新的氛围当中,欣赏绿草红花,在愉快的环境下观察燕子。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在自然课堂当中即兴创作,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来描绘大自然。如此,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篇章,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的描绘能力及审美能力。
5.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从而建立起讨论式阅读教学法
开放性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动性。因此,应积极在师生之间营造出和谐的关系,进而使教学氛围变得相对开放。要使师生关系维持在一种和谐的状态,则应实现两者的平等,教师要赞许、信任或鼓励学生,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阅读课中使用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以及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情感活动中,增强对文字的体验与理解。经过自身的思考与感悟后,使情感受到熏陶,获得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国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21(11):9816—9817
[2]汪水英,徐建立.制约阅读教学有效生成的因素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9,34(26):639—640
[3]夏兴红.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18(25):527—528
[4]滕衍平.课改背景下,有效语文课堂的理想建构[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9,15(11):855—856
[5]徐能君.语文教学中开放性阅读实践的指导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