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槐树
走在体育公园的纵深处,看到一棵槐树,这是怎样的一棵槐树呀?
从深扎在泥土的树根往上,不到一米高的地方,断裂。树干部分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继续生长,就像两个孪生兄弟,本是同根生,血脉相连,根部相通,却又分家,各奔东西,各自生长。粗壮的树干生长到两米远的地方,出现了枝条,枝条努力向天空延伸,枝叶开始茂盛起来,整个树的形状大体呈一个“T”型。枝条上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白色的槐花。有的含苞待放,淡绿色的花蒂,挑着秀巧的小白灯笼;有的已然开放,远看宛如一只只小白雀,正仰着头鸣叫。
这棵槐树不高的主干有一抱多粗,算是古槐树了。
没有人知道在它成长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一圈圈的年轮是岁月叠加给它的磨砺。
或许,它曾遭受砍断之痛,它甚至都不能有任何疼痛的情绪,它只能默默地接受这样的命运。风霜雨雪从不怜惜它,闪电雷鸣也经常光顾它。舍弃的,无法挽留,而残缺的生命还要继续活。是的,要么活着,要么倒下!
倒下就如同枯树,了无生机。
过往的茂盛繁华已经成为历史,而历史只能记载过去,却许不了未来。
多么坚强的古槐树,直立生长成为奢望,那么,就旁逸斜出吧!此路不通,总有路通。于是,它另辟蹊径,向两边生长,总有一处空间能容纳一棵受伤的树干。树干挪,树也活了。
多少年风霜雨雪的侵袭,它把苦痛悄悄饮下,化作甘霖,哺育着新生的枝丫,历经苦痛的煎熬,枝丫与主干、树根心意相通,它们一直努力生长。那些被蜜蜂嗡嗡围绕的槐花,是岁月对古槐树的馈赠,也是古槐树的骄傲。它比任何一棵槐树都有资格骄傲。这份顽强与不屈,足以令世人注目。
我欣赏很多槐树开出淡紫色的小槐花,在风中如一串串漂亮的风铃,听不到风铃的声音,却有神似之妙。但自从看到这棵古槐树,我发现自己的浅薄。真正的美是经历风霜之痛,仍然抬起头来继续自己的精彩,这种美在含蓄,美在深沉,哀而不伤,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心气。
我对这棵古槐树肃然起敬起来。
古与老一脉相承,总会让人心生很多联想。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庄里的年轻人大多进了城,村庄里留守的是老人。
这些老人从小就扛起镢头,种地,除草,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每一寸土地,供养一家老小。如今,他们老了,背驼了,腿也站不直溜了,墙根底下成了他们的乐园。然而,农忙季节,他们依然扛起镢头,走向田野,他们依然是田间的主力军。渐渐老去的身躯,并不影响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一息尚存,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土地撂荒。这种精神,多么像古槐树呀!
那弯曲的腿,那弓起的腰,就如同古槐树那旁逸斜出的枝干,艰难里总蓬勃着不屈的希望。
我曾经看到一位不到一米高的老人,矮矮的个子,粗粗的身板,一路昂着头,去托儿所接她的孙子,她的孙子个子比她高出一头。我看到老人满脸微笑,仰着头,与孙子有说有笑地走着。她患有侏儒症,然而,她很阳光,身体的缺陷并不影响她的快乐,孙子的健康成长是她的安慰。那是她旁逸斜出的枝干,她有足够的理由笑对生活,这种生活态度是对苦难的尊重,也是一个侏儒老人的尊严。
思绪再一次回到古槐树上,我想把它摄入手机里珍藏,我对它简直是膜拜。凑上去自拍,腿却很自然地坐上去,很敦实的座驾。
我把一棵古槐树的命运浓缩成相片。
短暂的一瞬间,它以顽强的承受力承载着突如其来的我的体重。就像多年来,它默默地承载岁月给予它的考验一样。
我知道,它会继续它的漫长岁月,会继续续写它的新篇章,会有更多的人来欣赏它的传奇,朝拜它,歌颂它!
扁豆
秋风渐紧,花草繁盛了一夏,渐露出颓败之色,蔫了头,耷了脑,总不敌秋风的肆虐。
看惯了夏花的鲜艳,却疏忽了栏杆上攀爬了一夏的扁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不起眼的扁豆绿了栏杆,密不透风。不知道是谁种的,也不见有人眷顾。它们就这样一路攀爬下去,夏天遗忘了它们,它们也不急于开花,就这样张开绿色的触角,攀,攀,攀,把栏杆当亲人一样搂抱,终于合为一体。你看不到栏杆的真容,只看到满眼的绿波荡漾,秋风扫掉了很多黄叶,却对扁豆无可奈何。扁豆叶儿绿得无法无天,夏花惧怕秋风,一谢再谢,扁豆花却逆秋风飞扬,开得嘴咧颜开。紫的小花似蝴蝶翩翩,白的小花纯洁无瑕,秋风忽地一阵,扫荡了又扫荡,扁豆花却越开越火,这一嘟噜,那一嘟噜,一团团,一簇簇,把不起眼硬是执着成另眼相待。
秋风败下阵来,反倒讨好浮动着这架扁豆藤,花开了,花谢了。咦,一弯弯小月亮顶着紫边儿炫着人的眼,小扁豆荚儿在秋风中你踢踢小腿儿,我伸伸小胳膊,在顽皮追逐里,一天天地壮大了腰身,鼓鼓囊囊的小扁豆好不安分,迫不及待地突出了衣裳,一个小突起一个小突起地昭告天下:我一天天地成熟了哦!
抵住了风霜,就走向了成熟。
扁豆花傲霜,从不娇嫩。一边挂着小豆荚,一边花开热烈。蝴蝶想起了它的好,来了;蜜蜂闻到了香味,也来了。寂寞的扁豆花藤上热闹无边。你若精彩,倾慕自来。你若放弃,秋风肆虐。扁豆花从不放弃,它只是从春天开始,就默默地长,夏天不懈地爬,秋天努力地开花,挂出小豆荚儿。柔弱无骨的攀爬过程无不显露出柔韧的筋骨。扁豆蔓没有白杨那挺立的英姿,它只会依附。它懂得借力,一旦依附,哪怕是一根绳子,一面墙壁,一块地角,它就会把泼皮的蔓儿往高里长,往宽里拓,风挡不住,雨阻不了,霜也兴叹。它攒足了劲儿,长,长,长!一个不留心,它就蔓延成海。
海里綠波一浪高过一浪,豆荚是小船儿,花儿是眼睛,一眨一眨的。那是秋风掠夺后声势浩大的温柔。
一串串扁豆爱扎堆,抱团取暖。秋风绕过,扁豆荚儿就在藤蔓上荡秋千。就有人不淡定了,如此活泼的小宝宝,怎能辜负它呢?顺手一捋,扁豆荚儿乖乖地脱离了藤蔓,那独特的香味进了厨房,就成了座上宾。葱蒜姜一爆锅,再撮上小红辣椒,把扁豆丝爆炒,那清香扑鼻,哈喇子总是不自觉。嘿嘿,那叫一个香呀! 稍微老一点的扁豆,就剥皮,取出扁豆,做米饭时掺进去,米饭熟了,扁豆的香味淘气地从蒸汽里冒出来,四处乱窜。开锅,扁豆的紫色染了纯白的大米,视觉上的冲击刺激着味蕾,不经意间就多吃了一碗米饭。抹抹嘴,还惦记着再做一回扁豆饭,余味无穷。
有些老人也爱把扁豆晒成干,冬天食用。扁豆就这样陪伴了人们一年四季,却从不招摇。
怪不得郑板桥有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把农家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朝诗人王伯稠的凉生《扁豆花》诗:“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贪与邻翁棚底语,不知新月照清溪。”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对平静岁月的流逝表露出淡淡的眷恋。扁豆花就是这样不惧秋风的凄凉,兀自开放,小小的瓣儿开出小欢喜,自得其乐。你注目也罢,你忽略也好,它只是一味地开,一味地结荚,终于有一天,它也会绿叶成荫,架成一方天地。这时你才豁然发现:原来,扁豆花已开成秋天的宠儿,那是它在沉默中的爆发。
扁豆花虽小,可小中见品质,平淡中见不平凡,文人墨客从不吝笔墨来讴歌它。你看它多像是山中的女人,旁若无人地寂寞地打发着如水的日子,云雾缭绕中,把山中的日子过得云淡风轻,不惊不扰,把平淡过得有声有色。在喧嚣烦扰的今天,能有一处这样安静自在的所在,又何尝不是心中的水云间呢?扁豆花是在世人的忽略中,默默地诠释自己的美,再悄悄地把美结成果实,成为饭桌上的美食,这个过程从容淡定,人们在遗忘中终于记起了它的好,它的美。它在不动声色里,让人们感觉到它的不俗,这也是平淡中的境界。
一粒种子,满架藤,在秋风中舞蹈,在霜打里成熟,扁豆花开一年又一年,饱含热情,生生不息。
红薯飘香
远在异乡的我,看到市场上的红薯身着红妆,个个鲜亮地码放整齐,像待嫁新娘准备上轿一样。不远处,一个烤红薯的大爷正在烤香喷喷的红薯,我的思绪就飘回了家乡。
每年10月份,红薯那绿油油的藤蔓被霜打了几次,就蔫儿叽叽的,皱皱巴巴的。有的红薯叶子长了黑斑,蜷缩着,发了黄,往日的精气神被霜寒抽走了,然而,藤蔓却把毕生的精华储藏在地下,红薯成熟了。
大人戴着草帽,扛着镢头,拎着镰刀,推着小推车,小孩子挎着篮子,浩浩荡荡地奔向红薯地。
红薯藤蔓趴在地上,白白的根须一节一节地扎进土里。大人一只手扒拉开红薯叶,找到主根茎,另一只手拿镰刀锋利地割断茎,一扯,一拽,小根须也断了,藤蔓被连根拔起,就露出田垄。
田垄咧嘴笑了,笑容里有掩饰不住的秘密。大人不理会田垄的笑纹,举起镢头贴着垄边,用力刨下去,一串红薯就亮了相。大的招摇着,小的也不示弱,大大小小堆起一地红薯的天下。可别小看刨红薯这简单的动作,这可是一个技术活。镢头朝垄的裂缝刨下去,正中红薯的怀,好好的红薯会拦腰断开,不安分的泥土会贴上红薯,闹个大花脸,红薯就残了。
我们小孩子会紧跟在大人的身后,把红薯大小分类。不小心刨断的红薯另收起来喂猪,或是打成红薯干。个头大,又毫发无损的红薯,要下窖收藏,它们会陪着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天。
休息的时候,大人会生起火,烤红薯,当红薯从草木灰里抠出来时,浑身黑黢黢的,一掰,里面的红瓤冒着热气,透着香甜。我顾不得手上的黑灰,嘴里呼呼地冲红薯吹气,迫不及待地咬一口,满嘴的香,透心的甜,满脸黑灰的我顾不上擦脸,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肚子圆滚滚的才罢休。
当田里的红薯收完以后,茫茫土地凸显真容,孩子们会拾秋。遗落在土地里的红薯,会再翻捡一遍,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手执镢头,一寸寸土地刨下去,娇嫩手掌会磨出水泡,可每当看到从土地里露出的漏网红薯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欣喜。正是要颗粒归仓的信念,支撑着孩子们像小蚯蚓翻地一样,辛勤地刨完所有的红薯地。
红薯的吃法有很多种,最寻常的是蒸着吃。母亲每年都会蒸几大铁锅红薯,去掉皮,用刀切成片片,然后,放在阳光下晾晒,等红薯干晒干了,就密封收藏。几个月后,这些红薯干会长一层白膜,红薯干会变成软软的,柿子饼一样。红薯干是我们的零食,这種纯绿色食品曾经香甜地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乡村拆迁,农民大多进城务工了,再很难看到乡村人们举着镢头刨红薯的情景。可每当看到新鲜的红薯上市,我还是会想起在田间收红薯的时光,那是挥之不去的乡愁,那一帧帧红薯丰收的景色成了对乡情的无限眷恋。
走在体育公园的纵深处,看到一棵槐树,这是怎样的一棵槐树呀?
从深扎在泥土的树根往上,不到一米高的地方,断裂。树干部分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继续生长,就像两个孪生兄弟,本是同根生,血脉相连,根部相通,却又分家,各奔东西,各自生长。粗壮的树干生长到两米远的地方,出现了枝条,枝条努力向天空延伸,枝叶开始茂盛起来,整个树的形状大体呈一个“T”型。枝条上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白色的槐花。有的含苞待放,淡绿色的花蒂,挑着秀巧的小白灯笼;有的已然开放,远看宛如一只只小白雀,正仰着头鸣叫。
这棵槐树不高的主干有一抱多粗,算是古槐树了。
没有人知道在它成长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一圈圈的年轮是岁月叠加给它的磨砺。
或许,它曾遭受砍断之痛,它甚至都不能有任何疼痛的情绪,它只能默默地接受这样的命运。风霜雨雪从不怜惜它,闪电雷鸣也经常光顾它。舍弃的,无法挽留,而残缺的生命还要继续活。是的,要么活着,要么倒下!
倒下就如同枯树,了无生机。
过往的茂盛繁华已经成为历史,而历史只能记载过去,却许不了未来。
多么坚强的古槐树,直立生长成为奢望,那么,就旁逸斜出吧!此路不通,总有路通。于是,它另辟蹊径,向两边生长,总有一处空间能容纳一棵受伤的树干。树干挪,树也活了。
多少年风霜雨雪的侵袭,它把苦痛悄悄饮下,化作甘霖,哺育着新生的枝丫,历经苦痛的煎熬,枝丫与主干、树根心意相通,它们一直努力生长。那些被蜜蜂嗡嗡围绕的槐花,是岁月对古槐树的馈赠,也是古槐树的骄傲。它比任何一棵槐树都有资格骄傲。这份顽强与不屈,足以令世人注目。
我欣赏很多槐树开出淡紫色的小槐花,在风中如一串串漂亮的风铃,听不到风铃的声音,却有神似之妙。但自从看到这棵古槐树,我发现自己的浅薄。真正的美是经历风霜之痛,仍然抬起头来继续自己的精彩,这种美在含蓄,美在深沉,哀而不伤,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心气。
我对这棵古槐树肃然起敬起来。
古与老一脉相承,总会让人心生很多联想。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庄里的年轻人大多进了城,村庄里留守的是老人。
这些老人从小就扛起镢头,种地,除草,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每一寸土地,供养一家老小。如今,他们老了,背驼了,腿也站不直溜了,墙根底下成了他们的乐园。然而,农忙季节,他们依然扛起镢头,走向田野,他们依然是田间的主力军。渐渐老去的身躯,并不影响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一息尚存,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土地撂荒。这种精神,多么像古槐树呀!
那弯曲的腿,那弓起的腰,就如同古槐树那旁逸斜出的枝干,艰难里总蓬勃着不屈的希望。
我曾经看到一位不到一米高的老人,矮矮的个子,粗粗的身板,一路昂着头,去托儿所接她的孙子,她的孙子个子比她高出一头。我看到老人满脸微笑,仰着头,与孙子有说有笑地走着。她患有侏儒症,然而,她很阳光,身体的缺陷并不影响她的快乐,孙子的健康成长是她的安慰。那是她旁逸斜出的枝干,她有足够的理由笑对生活,这种生活态度是对苦难的尊重,也是一个侏儒老人的尊严。
思绪再一次回到古槐树上,我想把它摄入手机里珍藏,我对它简直是膜拜。凑上去自拍,腿却很自然地坐上去,很敦实的座驾。
我把一棵古槐树的命运浓缩成相片。
短暂的一瞬间,它以顽强的承受力承载着突如其来的我的体重。就像多年来,它默默地承载岁月给予它的考验一样。
我知道,它会继续它的漫长岁月,会继续续写它的新篇章,会有更多的人来欣赏它的传奇,朝拜它,歌颂它!
扁豆
秋风渐紧,花草繁盛了一夏,渐露出颓败之色,蔫了头,耷了脑,总不敌秋风的肆虐。
看惯了夏花的鲜艳,却疏忽了栏杆上攀爬了一夏的扁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不起眼的扁豆绿了栏杆,密不透风。不知道是谁种的,也不见有人眷顾。它们就这样一路攀爬下去,夏天遗忘了它们,它们也不急于开花,就这样张开绿色的触角,攀,攀,攀,把栏杆当亲人一样搂抱,终于合为一体。你看不到栏杆的真容,只看到满眼的绿波荡漾,秋风扫掉了很多黄叶,却对扁豆无可奈何。扁豆叶儿绿得无法无天,夏花惧怕秋风,一谢再谢,扁豆花却逆秋风飞扬,开得嘴咧颜开。紫的小花似蝴蝶翩翩,白的小花纯洁无瑕,秋风忽地一阵,扫荡了又扫荡,扁豆花却越开越火,这一嘟噜,那一嘟噜,一团团,一簇簇,把不起眼硬是执着成另眼相待。
秋风败下阵来,反倒讨好浮动着这架扁豆藤,花开了,花谢了。咦,一弯弯小月亮顶着紫边儿炫着人的眼,小扁豆荚儿在秋风中你踢踢小腿儿,我伸伸小胳膊,在顽皮追逐里,一天天地壮大了腰身,鼓鼓囊囊的小扁豆好不安分,迫不及待地突出了衣裳,一个小突起一个小突起地昭告天下:我一天天地成熟了哦!
抵住了风霜,就走向了成熟。
扁豆花傲霜,从不娇嫩。一边挂着小豆荚,一边花开热烈。蝴蝶想起了它的好,来了;蜜蜂闻到了香味,也来了。寂寞的扁豆花藤上热闹无边。你若精彩,倾慕自来。你若放弃,秋风肆虐。扁豆花从不放弃,它只是从春天开始,就默默地长,夏天不懈地爬,秋天努力地开花,挂出小豆荚儿。柔弱无骨的攀爬过程无不显露出柔韧的筋骨。扁豆蔓没有白杨那挺立的英姿,它只会依附。它懂得借力,一旦依附,哪怕是一根绳子,一面墙壁,一块地角,它就会把泼皮的蔓儿往高里长,往宽里拓,风挡不住,雨阻不了,霜也兴叹。它攒足了劲儿,长,长,长!一个不留心,它就蔓延成海。
海里綠波一浪高过一浪,豆荚是小船儿,花儿是眼睛,一眨一眨的。那是秋风掠夺后声势浩大的温柔。
一串串扁豆爱扎堆,抱团取暖。秋风绕过,扁豆荚儿就在藤蔓上荡秋千。就有人不淡定了,如此活泼的小宝宝,怎能辜负它呢?顺手一捋,扁豆荚儿乖乖地脱离了藤蔓,那独特的香味进了厨房,就成了座上宾。葱蒜姜一爆锅,再撮上小红辣椒,把扁豆丝爆炒,那清香扑鼻,哈喇子总是不自觉。嘿嘿,那叫一个香呀! 稍微老一点的扁豆,就剥皮,取出扁豆,做米饭时掺进去,米饭熟了,扁豆的香味淘气地从蒸汽里冒出来,四处乱窜。开锅,扁豆的紫色染了纯白的大米,视觉上的冲击刺激着味蕾,不经意间就多吃了一碗米饭。抹抹嘴,还惦记着再做一回扁豆饭,余味无穷。
有些老人也爱把扁豆晒成干,冬天食用。扁豆就这样陪伴了人们一年四季,却从不招摇。
怪不得郑板桥有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把农家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朝诗人王伯稠的凉生《扁豆花》诗:“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贪与邻翁棚底语,不知新月照清溪。”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对平静岁月的流逝表露出淡淡的眷恋。扁豆花就是这样不惧秋风的凄凉,兀自开放,小小的瓣儿开出小欢喜,自得其乐。你注目也罢,你忽略也好,它只是一味地开,一味地结荚,终于有一天,它也会绿叶成荫,架成一方天地。这时你才豁然发现:原来,扁豆花已开成秋天的宠儿,那是它在沉默中的爆发。
扁豆花虽小,可小中见品质,平淡中见不平凡,文人墨客从不吝笔墨来讴歌它。你看它多像是山中的女人,旁若无人地寂寞地打发着如水的日子,云雾缭绕中,把山中的日子过得云淡风轻,不惊不扰,把平淡过得有声有色。在喧嚣烦扰的今天,能有一处这样安静自在的所在,又何尝不是心中的水云间呢?扁豆花是在世人的忽略中,默默地诠释自己的美,再悄悄地把美结成果实,成为饭桌上的美食,这个过程从容淡定,人们在遗忘中终于记起了它的好,它的美。它在不动声色里,让人们感觉到它的不俗,这也是平淡中的境界。
一粒种子,满架藤,在秋风中舞蹈,在霜打里成熟,扁豆花开一年又一年,饱含热情,生生不息。
红薯飘香
远在异乡的我,看到市场上的红薯身着红妆,个个鲜亮地码放整齐,像待嫁新娘准备上轿一样。不远处,一个烤红薯的大爷正在烤香喷喷的红薯,我的思绪就飘回了家乡。
每年10月份,红薯那绿油油的藤蔓被霜打了几次,就蔫儿叽叽的,皱皱巴巴的。有的红薯叶子长了黑斑,蜷缩着,发了黄,往日的精气神被霜寒抽走了,然而,藤蔓却把毕生的精华储藏在地下,红薯成熟了。
大人戴着草帽,扛着镢头,拎着镰刀,推着小推车,小孩子挎着篮子,浩浩荡荡地奔向红薯地。
红薯藤蔓趴在地上,白白的根须一节一节地扎进土里。大人一只手扒拉开红薯叶,找到主根茎,另一只手拿镰刀锋利地割断茎,一扯,一拽,小根须也断了,藤蔓被连根拔起,就露出田垄。
田垄咧嘴笑了,笑容里有掩饰不住的秘密。大人不理会田垄的笑纹,举起镢头贴着垄边,用力刨下去,一串红薯就亮了相。大的招摇着,小的也不示弱,大大小小堆起一地红薯的天下。可别小看刨红薯这简单的动作,这可是一个技术活。镢头朝垄的裂缝刨下去,正中红薯的怀,好好的红薯会拦腰断开,不安分的泥土会贴上红薯,闹个大花脸,红薯就残了。
我们小孩子会紧跟在大人的身后,把红薯大小分类。不小心刨断的红薯另收起来喂猪,或是打成红薯干。个头大,又毫发无损的红薯,要下窖收藏,它们会陪着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天。
休息的时候,大人会生起火,烤红薯,当红薯从草木灰里抠出来时,浑身黑黢黢的,一掰,里面的红瓤冒着热气,透着香甜。我顾不得手上的黑灰,嘴里呼呼地冲红薯吹气,迫不及待地咬一口,满嘴的香,透心的甜,满脸黑灰的我顾不上擦脸,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肚子圆滚滚的才罢休。
当田里的红薯收完以后,茫茫土地凸显真容,孩子们会拾秋。遗落在土地里的红薯,会再翻捡一遍,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手执镢头,一寸寸土地刨下去,娇嫩手掌会磨出水泡,可每当看到从土地里露出的漏网红薯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欣喜。正是要颗粒归仓的信念,支撑着孩子们像小蚯蚓翻地一样,辛勤地刨完所有的红薯地。
红薯的吃法有很多种,最寻常的是蒸着吃。母亲每年都会蒸几大铁锅红薯,去掉皮,用刀切成片片,然后,放在阳光下晾晒,等红薯干晒干了,就密封收藏。几个月后,这些红薯干会长一层白膜,红薯干会变成软软的,柿子饼一样。红薯干是我们的零食,这種纯绿色食品曾经香甜地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乡村拆迁,农民大多进城务工了,再很难看到乡村人们举着镢头刨红薯的情景。可每当看到新鲜的红薯上市,我还是会想起在田间收红薯的时光,那是挥之不去的乡愁,那一帧帧红薯丰收的景色成了对乡情的无限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