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加入WTO后的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作为培养应用型一线人才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纷纷开设了双语课程。然而,由于学生水平、教材和师资等原因,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一直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打破传统,创新了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知识、外语两不误的教学目的,拆分平行双语教学值得高职院校推广。
关键词:拆分平行;双语教学;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300-02
自2001年教育部提出加强本科阶段双语教学后,许多高职院校纷纷争相仿效,并以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甚至学生就业的筹码。事实上,由于办学定位、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水平有限及教参匮乏等原因,一直以来在高职层次的双语教学均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有的甚至弄巧反拙,使双语教学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双语教学在高职阶段真的难以实现吗?通过双语教学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真的是天方夜谭吗?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采用拆分平行式的双语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专业知识、英语运用能力两不误的效果。
一、传统双语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高职教育
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1.半外语型。即使用外文(英文)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这种模式普遍被认为是初级形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可实际情况是,处在这种阶段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教材上的内容,课堂上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和做笔记,而课后学生由于难以利用外文教材进行知识补充而无法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更别说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因此,这种形式,笔者认为在高职阶段根本是毫无意义的双语教学。
2.混合型。即直接使用外文(英文)教材,教师用外文(英文)和汉语交错讲授。这是低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和上述半外语型模式一样,外文教材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本知识,很多教师在讲授这样的课程时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教材进行翻译精讲而没有时间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解释。这样的双语教学模式实质是英语精读或翻译课。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英文阅读和翻译能力有所提高,但因为对专业知识掌握不透,结果同样是失去了专业教学的意义。
3.全外语型。即直接使用外文(英文)原版教材,教师用外文(英文)讲授,学生以外文(英文)接受所学知识。这是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在中国的本科教育中,甚至在研究生阶段,能够真正采用这样的双语教学模式并达到专业教学结果的学校可谓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在高职院校采用了。
由此看来,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均不适用于高职高专阶段的双语教学。
二、什么是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
所谓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双语拆分、平行教学”,即把一门专业课程先拆分成汉语教学部分和英语教学部分,然后分开两次课进行紧密平行教学。以作者运用“拆分平行双语教学”讲授过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为例。
先拆分:假设该课程原计划开设课时为64课时的双语教学。按照传统的双语教学,教师应在64课时内同时使用中、英双语进行教学。而 “双语拆分平行教学法”则采取将该拆分为48+28课时,即48课时为采用中文教材的汉语教学,28课时为采用英文教材的英语教学,总课时为76,比原来计划仅仅多出12课时。
后平行:把课程拆分开来后,在上课时间上要前后紧密平行安排,即在一周内完成四节中文教学部分后再安排英语教学部分,中文内容与英语内容进度一致。
三、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
表面上看,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只是传统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变形。实际上,这种两种双语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区别正是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1.教材选定更灵活,有利于学生课后学习。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是在同一课堂上采用同一本外语教材,为了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这一目标,在教材选用上必须兼顾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知识框架,又要有地道的英文表述和具吸引力的形式。这样的教材资源在中国现阶段非常有限。而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则是在两种课堂上分别采用两种文字的教材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在教材选用上可以更灵活,中文的教材只需注重内容,而英文教材只需注重形式即可。不同文字的教材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学习英语教材时适当地参考中文教材,同时也避免了由于英文教材资源匮乏而给教师造成的备课困难。
2.语言环境更单纯,可暂缓师资不足问题。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是在同一课堂上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不得不把思维不断地在两种语言中进行切换。上过这种双语课的老师也许都会有同感: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向几乎是完全相反的,双语互换使得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忽正忽反地运动,一节课下来,大家都感到筋疲力尽,单纯上英语教学课往往要比双语互换的课来得轻松。因此,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实质上是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单纯、统一的语言思维下进行教与学,结果是教得轻松,学得深刻。另外,为了能掌控好课堂节奏,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当高的英语水平。目前在中国,这类师资仍显不足,需要时日去进行建设。由于进行了双语拆分,中文部分的教学可以安排专业知识水平较好的老师,而英语教学部分则可安排英语水平较高但专业知识可稍稍不足的教师。这样,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暂时缓解双语师资不足的问题。
3.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有利于标准化教学。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难以确定两种语言教学时间分配。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安排,即便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双语分配,结果是教学效果不稳定。而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则是设定了双语内容分配标准,无论任课老师是谁,只要汉语教学内容和英文教学内容分配明晰,即便两部分的教学教师不是同一人,也可以按照已经标准化的教学程序进行高效教学,差别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四、拆分平行双语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汉语教学部分应该以“讲透”为原则,缩短讲授时间。即核心内容要深入讲授,非核心内容必须一笔带过,甚至可以留在英语教学时进行讲述。以《外贸理论与政策》课程中的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为例。本人在汉语教学课时讲授的相对优势理论均结合案例给学生详细解释该理论的原理,而对于李嘉图的生平、该学说的代表作、历史背景、评价以及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关系等内容,只是做了简单介绍并留在英语教学部分进行阐述。
2.汉语教学部分要先行,与英语教学进度紧紧相扣,保证进度一致。在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安排上,最好是在一周里先安排完成4课时的汉语教学,然后再紧跟着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做既保证了学生是在理解了专业知识后再进行英文学习,又可通过及时的英文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补漏。
3.英语教学部分应以“补漏”、“巩固”为目标。由于学生通过汉语学习已经能够对核心专业知识理解透彻,在英语教学课上,教师只需用英语将课程内容泛泛讲述即可。当然,如果希望效果更好,则可通过带着问题预习英文课文的方法来达到。因为不用担心学生对核心知识的不理解,因此讲授时,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活动。
4.英语教学部分切忌过多翻译。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英语授课时难免对个别句子进行翻译。然而过多的翻译会让学生依赖课堂,而这样的课堂就变成了英语精读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文阅读能力,对教师认为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应在课前给学生标出来并让学生在课外独立或合作翻译,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可避免让专业课变成英语课。
参考文献:
[1]王叙红.高职院校改进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2]任娜,王洪江.高职高专双语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责任编辑 魏杰]
收稿日期:2013-11-08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商业教指委2013年度教学改革青年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商业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YSYJZW2013QN2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国贸类技能型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YJW2013-029)
作者简介:罗晓斐(1978-),女,广东廉江人,讲师,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关键词:拆分平行;双语教学;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300-02
自2001年教育部提出加强本科阶段双语教学后,许多高职院校纷纷争相仿效,并以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甚至学生就业的筹码。事实上,由于办学定位、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水平有限及教参匮乏等原因,一直以来在高职层次的双语教学均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有的甚至弄巧反拙,使双语教学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双语教学在高职阶段真的难以实现吗?通过双语教学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真的是天方夜谭吗?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采用拆分平行式的双语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专业知识、英语运用能力两不误的效果。
一、传统双语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高职教育
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1.半外语型。即使用外文(英文)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这种模式普遍被认为是初级形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可实际情况是,处在这种阶段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教材上的内容,课堂上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和做笔记,而课后学生由于难以利用外文教材进行知识补充而无法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更别说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因此,这种形式,笔者认为在高职阶段根本是毫无意义的双语教学。
2.混合型。即直接使用外文(英文)教材,教师用外文(英文)和汉语交错讲授。这是低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和上述半外语型模式一样,外文教材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本知识,很多教师在讲授这样的课程时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教材进行翻译精讲而没有时间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解释。这样的双语教学模式实质是英语精读或翻译课。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英文阅读和翻译能力有所提高,但因为对专业知识掌握不透,结果同样是失去了专业教学的意义。
3.全外语型。即直接使用外文(英文)原版教材,教师用外文(英文)讲授,学生以外文(英文)接受所学知识。这是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在中国的本科教育中,甚至在研究生阶段,能够真正采用这样的双语教学模式并达到专业教学结果的学校可谓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在高职院校采用了。
由此看来,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均不适用于高职高专阶段的双语教学。
二、什么是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
所谓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双语拆分、平行教学”,即把一门专业课程先拆分成汉语教学部分和英语教学部分,然后分开两次课进行紧密平行教学。以作者运用“拆分平行双语教学”讲授过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为例。
先拆分:假设该课程原计划开设课时为64课时的双语教学。按照传统的双语教学,教师应在64课时内同时使用中、英双语进行教学。而 “双语拆分平行教学法”则采取将该拆分为48+28课时,即48课时为采用中文教材的汉语教学,28课时为采用英文教材的英语教学,总课时为76,比原来计划仅仅多出12课时。
后平行:把课程拆分开来后,在上课时间上要前后紧密平行安排,即在一周内完成四节中文教学部分后再安排英语教学部分,中文内容与英语内容进度一致。
三、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
表面上看,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只是传统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变形。实际上,这种两种双语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区别正是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1.教材选定更灵活,有利于学生课后学习。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是在同一课堂上采用同一本外语教材,为了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这一目标,在教材选用上必须兼顾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知识框架,又要有地道的英文表述和具吸引力的形式。这样的教材资源在中国现阶段非常有限。而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则是在两种课堂上分别采用两种文字的教材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在教材选用上可以更灵活,中文的教材只需注重内容,而英文教材只需注重形式即可。不同文字的教材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学习英语教材时适当地参考中文教材,同时也避免了由于英文教材资源匮乏而给教师造成的备课困难。
2.语言环境更单纯,可暂缓师资不足问题。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是在同一课堂上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不得不把思维不断地在两种语言中进行切换。上过这种双语课的老师也许都会有同感: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向几乎是完全相反的,双语互换使得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忽正忽反地运动,一节课下来,大家都感到筋疲力尽,单纯上英语教学课往往要比双语互换的课来得轻松。因此,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实质上是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单纯、统一的语言思维下进行教与学,结果是教得轻松,学得深刻。另外,为了能掌控好课堂节奏,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当高的英语水平。目前在中国,这类师资仍显不足,需要时日去进行建设。由于进行了双语拆分,中文部分的教学可以安排专业知识水平较好的老师,而英语教学部分则可安排英语水平较高但专业知识可稍稍不足的教师。这样,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暂时缓解双语师资不足的问题。
3.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有利于标准化教学。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难以确定两种语言教学时间分配。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安排,即便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双语分配,结果是教学效果不稳定。而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则是设定了双语内容分配标准,无论任课老师是谁,只要汉语教学内容和英文教学内容分配明晰,即便两部分的教学教师不是同一人,也可以按照已经标准化的教学程序进行高效教学,差别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四、拆分平行双语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汉语教学部分应该以“讲透”为原则,缩短讲授时间。即核心内容要深入讲授,非核心内容必须一笔带过,甚至可以留在英语教学时进行讲述。以《外贸理论与政策》课程中的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为例。本人在汉语教学课时讲授的相对优势理论均结合案例给学生详细解释该理论的原理,而对于李嘉图的生平、该学说的代表作、历史背景、评价以及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关系等内容,只是做了简单介绍并留在英语教学部分进行阐述。
2.汉语教学部分要先行,与英语教学进度紧紧相扣,保证进度一致。在拆分平行双语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安排上,最好是在一周里先安排完成4课时的汉语教学,然后再紧跟着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做既保证了学生是在理解了专业知识后再进行英文学习,又可通过及时的英文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补漏。
3.英语教学部分应以“补漏”、“巩固”为目标。由于学生通过汉语学习已经能够对核心专业知识理解透彻,在英语教学课上,教师只需用英语将课程内容泛泛讲述即可。当然,如果希望效果更好,则可通过带着问题预习英文课文的方法来达到。因为不用担心学生对核心知识的不理解,因此讲授时,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活动。
4.英语教学部分切忌过多翻译。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英语授课时难免对个别句子进行翻译。然而过多的翻译会让学生依赖课堂,而这样的课堂就变成了英语精读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文阅读能力,对教师认为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应在课前给学生标出来并让学生在课外独立或合作翻译,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可避免让专业课变成英语课。
参考文献:
[1]王叙红.高职院校改进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2]任娜,王洪江.高职高专双语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责任编辑 魏杰]
收稿日期:2013-11-08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商业教指委2013年度教学改革青年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商业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YSYJZW2013QN2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国贸类技能型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YJW2013-029)
作者简介:罗晓斐(1978-),女,广东廉江人,讲师,从事国际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