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 陕西 西乡 723500)
【摘 要】正确认识学校教育中后进生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探讨后进生形成原因,研究后进生的教育方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教育
当前,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学习、纪律等方面表现落后和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适应能力差,缺乏自控力 有的学生对学校生活很不习惯,例如从一个环境转入另一个新环境,不能适应,有的学生过于贪玩,很难保证学习时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讲的内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课后又不及时补做,长此以住,落下队伍,想追赶也无济于事,于是采取不理智态度,破罐子破摔,从而加入了“后进生”的行列。
2. 学习态度不良 表现在对待学习态度马虎,对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信心,或是在学习上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学习兴趣不能持久,易受感情迁移,缺乏注意的优良品质,例如集中性、稳定性等。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偶然失败,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从此一蹶不振,更有些学生因为学习竞争上的失败、他人对自己不正确不公平的评价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变成了“后进生”。
3. 生理上的某种缺陷或健康状况不佳 如视觉、听觉方面有毛病,自然会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因为生病耽误太多而拉下功课,如果没有及时补上,就会来不及,渐渐地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而成为“后进生”。
4. 家庭教育不当 不良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三类:一是过分严格,生活上、学习上都管得太死。孩子长期受到压抑就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成绩也会直线下降;其二是过分放纵、溺爱、娇惯。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也会放松要求,有可能不再专心学习,心思就放在其他方面,如赌博、上网玩游戏等;三是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这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阴影,也许会成为他痛苦的回忆,还可能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性格怪辟,不信任同学,不愿与人交往等等,这样孩子可能会无法安心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走进“后进生”的行列。
5. 社会环境影响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思想,认为不识字照样赚大钱,使一部分学生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价值观念扭曲。另外,现在社会上的现象、风气也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比如说社会上不遵纪守法的人越来越多,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孩子看在眼里,心里却相当的矛盾,在学校里老师这样讲,而社会上却是另一个样子,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顺从某些教育,他们开始用好奇的心理去接触社会,这时有的孩子得到了发展,有的孩子会受负面影响误入歧途。
后进生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复杂的,转化后进生更应该探究其科学方法和教育艺术。
首先,要认识到“后进生”的相对性。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个别或少数学生的某方面差是必然的,而对于“差生”个体来说,成为“差生”又是偶然的。“差”也是相对的。“差”是相对于“好”而存在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看待那些所谓的差生,要相信这些学生将来不一定差,他们走出校门,接受社会的再教育,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慢慢地成熟起来,潜能得到发挥,也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后进生就像是有待于开发的资源,像埋藏在地下的宝藏,只有充分认识“差生”的相对性和动态发展性,才能正确对待差生,产生对差生的积极期待,才能面向全体、全面育人。
其次,是培养后进生的“内省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人的发展。后进生转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理的信心。古人云:“自知者明,自理者智,自胜者强。”教育者要引导他们跟全班同学比较,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引导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己的是与非;引导他们从自己学习、生活的实效来了解“自我”;引导他们用未来眼光想象新的“自我”,从而使后进生在“内省”中实实在在认识到自己未来的价值,产生修正错误向优生转化的巨大“内驱力”。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同时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以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正面引导,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歧视“后进生”一味批评,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是绝对不能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的。后进生本来就因自己差于别人而心灰意冷,心里总揣着一块冰,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育者对这样的学生带理不理,甚至冷若冰霜,那只能是冷上加冷,降低温度,造成师生感情淡漠、僵化。有的老师很厉害、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上任三把火,当时学生慑于威力,表面上服,但实际上一点没服,暂时收敛了一些,但时间长了,渐渐摸透了老师的脾气,“技止此耳”便也就恢复原样了。
因此,教师要想感化学生,必须要有耐心、爱心、信心,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亲之近之,多与其谈话、聊天、了解他们,从生活上,学习上加倍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从老师那里感受到师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待,才能有受到信赖的感情体验,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四,尊重“后进生”人格。尊重学生人格,教师首先要从心理去掉“差生”这一不妥的提法。因为人的身心发育的成熟期不同,进步有快慢之分,“后进生”可以变先进,这里包含着教师的积极期望,其次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忌施行“野蛮教育”,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五,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要通过家访、约见、电话、书信等方面与家长多沟通,学生既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只有学校与家庭的多沟通,才能互通情况,交换看法,才能摸准学生的脉搏,对症下药,做好工作。这就是说,转化“后进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在观念上形成共识,认识到他们形成的原因及发展变化过程,又认识到每个个体的可教育性,用动态的,辩证的观点去实施转化工作,对待“后进生”既要热情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在实效上下功夫,但要严而又格严而又度,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要严而有法严之有理,学校、家庭配合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个体及同一学生不同方面,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创造适合每位学生成长的环境,真正做到,学生差在哪里,就补在哪方面。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把好学生教好这是教书匠都能做到的,把后进生教育成才则是“教育家”才可以做好的,可见转化后进生比培养尖子生更有特殊意义。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爱满天下”,让每一位学生都全面地、健康和谐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 要】正确认识学校教育中后进生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探讨后进生形成原因,研究后进生的教育方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教育
当前,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学习、纪律等方面表现落后和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适应能力差,缺乏自控力 有的学生对学校生活很不习惯,例如从一个环境转入另一个新环境,不能适应,有的学生过于贪玩,很难保证学习时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讲的内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课后又不及时补做,长此以住,落下队伍,想追赶也无济于事,于是采取不理智态度,破罐子破摔,从而加入了“后进生”的行列。
2. 学习态度不良 表现在对待学习态度马虎,对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信心,或是在学习上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学习兴趣不能持久,易受感情迁移,缺乏注意的优良品质,例如集中性、稳定性等。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偶然失败,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从此一蹶不振,更有些学生因为学习竞争上的失败、他人对自己不正确不公平的评价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变成了“后进生”。
3. 生理上的某种缺陷或健康状况不佳 如视觉、听觉方面有毛病,自然会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因为生病耽误太多而拉下功课,如果没有及时补上,就会来不及,渐渐地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而成为“后进生”。
4. 家庭教育不当 不良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三类:一是过分严格,生活上、学习上都管得太死。孩子长期受到压抑就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成绩也会直线下降;其二是过分放纵、溺爱、娇惯。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也会放松要求,有可能不再专心学习,心思就放在其他方面,如赌博、上网玩游戏等;三是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这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阴影,也许会成为他痛苦的回忆,还可能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性格怪辟,不信任同学,不愿与人交往等等,这样孩子可能会无法安心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走进“后进生”的行列。
5. 社会环境影响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思想,认为不识字照样赚大钱,使一部分学生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价值观念扭曲。另外,现在社会上的现象、风气也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比如说社会上不遵纪守法的人越来越多,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孩子看在眼里,心里却相当的矛盾,在学校里老师这样讲,而社会上却是另一个样子,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顺从某些教育,他们开始用好奇的心理去接触社会,这时有的孩子得到了发展,有的孩子会受负面影响误入歧途。
后进生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复杂的,转化后进生更应该探究其科学方法和教育艺术。
首先,要认识到“后进生”的相对性。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个别或少数学生的某方面差是必然的,而对于“差生”个体来说,成为“差生”又是偶然的。“差”也是相对的。“差”是相对于“好”而存在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看待那些所谓的差生,要相信这些学生将来不一定差,他们走出校门,接受社会的再教育,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慢慢地成熟起来,潜能得到发挥,也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后进生就像是有待于开发的资源,像埋藏在地下的宝藏,只有充分认识“差生”的相对性和动态发展性,才能正确对待差生,产生对差生的积极期待,才能面向全体、全面育人。
其次,是培养后进生的“内省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人的发展。后进生转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理的信心。古人云:“自知者明,自理者智,自胜者强。”教育者要引导他们跟全班同学比较,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引导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己的是与非;引导他们从自己学习、生活的实效来了解“自我”;引导他们用未来眼光想象新的“自我”,从而使后进生在“内省”中实实在在认识到自己未来的价值,产生修正错误向优生转化的巨大“内驱力”。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同时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以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正面引导,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歧视“后进生”一味批评,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是绝对不能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的。后进生本来就因自己差于别人而心灰意冷,心里总揣着一块冰,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育者对这样的学生带理不理,甚至冷若冰霜,那只能是冷上加冷,降低温度,造成师生感情淡漠、僵化。有的老师很厉害、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上任三把火,当时学生慑于威力,表面上服,但实际上一点没服,暂时收敛了一些,但时间长了,渐渐摸透了老师的脾气,“技止此耳”便也就恢复原样了。
因此,教师要想感化学生,必须要有耐心、爱心、信心,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亲之近之,多与其谈话、聊天、了解他们,从生活上,学习上加倍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从老师那里感受到师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待,才能有受到信赖的感情体验,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四,尊重“后进生”人格。尊重学生人格,教师首先要从心理去掉“差生”这一不妥的提法。因为人的身心发育的成熟期不同,进步有快慢之分,“后进生”可以变先进,这里包含着教师的积极期望,其次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忌施行“野蛮教育”,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五,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要通过家访、约见、电话、书信等方面与家长多沟通,学生既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只有学校与家庭的多沟通,才能互通情况,交换看法,才能摸准学生的脉搏,对症下药,做好工作。这就是说,转化“后进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在观念上形成共识,认识到他们形成的原因及发展变化过程,又认识到每个个体的可教育性,用动态的,辩证的观点去实施转化工作,对待“后进生”既要热情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在实效上下功夫,但要严而又格严而又度,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要严而有法严之有理,学校、家庭配合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个体及同一学生不同方面,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创造适合每位学生成长的环境,真正做到,学生差在哪里,就补在哪方面。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把好学生教好这是教书匠都能做到的,把后进生教育成才则是“教育家”才可以做好的,可见转化后进生比培养尖子生更有特殊意义。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爱满天下”,让每一位学生都全面地、健康和谐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