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le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健康的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特点,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小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角色,应当利用这一特殊地位和身份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将就我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除了搞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外,还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将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视为己任和职责。因此,在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是身兼教师、班级管理者、心理健康医生等角色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工作者。渗透式教学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在不断的渗透中,不仅避免了小学生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更丰富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内涵。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契合的策略
  纵观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很多中小学班主任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很多班主任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学生心中的各种情绪,但是,由于很多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陈旧、心理教育理论不足、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1.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渗透教育的基本原则
  小学生的心智与生理都处于发育期,特别是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需要老师的关爱。很多小学生将班主任视为自己的榜样,从班主任身上学习优秀的品质、干练的作风、幽默的谈吐、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稳定的思想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思维意识。小学生在了解班集体的内涵时首先接触到的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因此,小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小学生明亮的双眼监督下。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相互之间信任、依赖、认同,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对班主任说
  2.营造和谐班集体氛围,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环境
  人的心理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种无形的环境对小学生们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在正确的心理暗示和影响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更好发挥。因此,这就要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创建良好、宽松、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环境,在这种良好氛围影响下,实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为避免学生由于紧张的学习而出现焦躁、紧张的不良情绪和心境,班主任可以在班集体中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远足郊游、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妙趣横生的班级活动等,都将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满活力。很多小学生在活动后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我们班真有意思!别的班就没我们班好!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通过非教育的方式培养了集体观念。
  3.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一般都担任着至少一门主科的教学活动。有的学校还对低年级班主任采取包班制的方式,即班主任既教数学,又教语文。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并结合教材的内容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心理因素的投入水平和效果,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班主任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前瞻性的活动,更是构建良好心理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班主任在设计心理活动课程的内容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班主任可以在课前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最讨厌什么、最关心什么、最喜欢什么,通过寻找共同的话题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对于中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树立合作意识、学习简单的情绪调控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等活动帮助学生成长。对于高年级学生一定要逐一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会面对不同的挫折。另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语
  总之,虽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但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帮助小学生形成难度人格、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渗透的方式,對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潜江市江汉油田物探学校 湖北】
其他文献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密集调控房价,当下市场,开发商'开源'形势艰巨,势必将较以往更加注重'节流'的管理。以工程管理合约框架的构建为核心,剖析了地产合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途径有很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的教育特征,实践证明通过游戏活动、主题教学和日常生活三个主要通道,能够有效地对幼儿实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道一:在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融合于游戏中,能够很好发挥增效作用。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角色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
记得那是一个雪天。妈妈取出了一双新棉鞋,对我说:“今天可真冷啊!可不能把我的宝贝凉着了。”说着,她给我换上了新鞋子。那时我的年纪还很小,穿上新鞋之后,恨不得让全世界的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通常是指科学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实际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联系。科学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是需要我们经过对课本显性文字和图片等信息进行开发才能挖掘出来的知识。本文以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内容为例,例谈如何开发运用隐性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隐性知识的定义  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不易识别,难用数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进一步深入讨论了教育技术的内涵与作用 ,并简要简述了应用新技术的几种观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主要是解决以下认识和实际问题。  阅读教学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课文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是阅读教学不能以让学生读懂课文为最终目标。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中,我们的教材要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而不是
激励教育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学业水平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特质,所以激励教学或机制的建立对于心理特质还不健全、认知能力还不完善的中小学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励机制进行一些初探并提出几点拙见。  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生理和心理特质,认知水平和能力往往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对于挫折的承受力小,容易带着情感化
“是谁折断了天使的羽翼?是谁夺走了你童年的欢乐?……”每当我看到沿街乞讨的小孩或听到“人贩子”这个词时,脑海里就会回响起这段凄婉的朗诵……
随着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推行"代建制"模式的启动,这是工程施工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的管理,一体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