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模块化的起源和组织模块化的概念出发,得出学生工作模块化的概念、分类,并对分工模块化管理模式进行阐释,对其利与弊加以分析,趋利避害,强调分工模块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模块化, 养护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小组概况
小组成立于2013年3月,由罗平、陶玉彬、王军、赵丽卿四人组成,注册编号:2013043,属管理型。小组成员人均接受TQC教育48小时。小组成员情况见下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或职称
罗平 男 48 大本 副局长、工会主席、纪委书记
陶玉彬 男 37 大本 养护科科长
王军 男 34 大本 养护科副科长
赵丽卿 女 40 大本 养护科副科长
小组活动情况:
2013.3-2013.9在本年度我局养护管理工作中实践“模块化”管理模式在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小组成员大都是跟班作业,结合理论数据指导课题实施,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良好效果。
2013.9-2013.10总结经验,着手理论数据收集,分析“模块化”管理模式在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未来展望。
二、选题理由
2008年,我局养护QC小组对“流程化、模块化”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在近年的养护管理工作中,我局大力推广“流程化、模块化”管理模式,并着力研究其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将着重于我局在“模块化”管理模式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近年来,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大力推广“精细化”、“四化建设”等管理工作新理念,在这种大环境下,养护管理工作再一次细分工,养护管理工作岗位、工作目标、工作职能等增加了很多,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
总体而言,无论哪一种管理工作模式,都要充分考虑到成本管理。同时,也是检验一种管理模式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手段。人力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它决定了资金成本、工作效率等各方面的执行情况。而细分工带来了人力成本增加、选择、合理利用等几个突出问题。
三、模块化管理模式的理论
众所周知,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岗位为:科长(行政主管)、副科长(公路站站长,属于分项主管)、科员(公路站工作人员,属于各岗位负责人)等,采取逐级负责、分层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简洁、易行,管理指令传达便利,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任务目标,这些目标完成后整理,经过分项主管的汇总至主管,然后检查验收确定完成。
以水毁修复为例:主管发布指令,确定目标;分项主管拟定方案、分解目标;各岗位负责人分工完成任务,并整理任务目标实施过程,上报至分项主管处;分项主管进行汇总,上报至主管处;主管带领检查验收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确定水毁处治工作完成。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模式虽然也是一种模块化的管理,但并不能产生如模块般的随意组合,这是一种固化的逐级负责、分层管理的模式,且任务分工并不能达到细化的要求。真正的模块化管理中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是独立的,并可以依据任务目标采取不同的组合,以达到完成任务目标的目的。
细分工带来工作目标的进一步细化,若主管为第一级管理,那么处于第二级的各分项主管应进行进一步细分工,方能更好的完成细化后的任务目标。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岗位,各分项中,除原有的副科长、公路站站长外,划分为:路面工程师、桥梁工程师、绿化工程师,这些岗位可以由副科长担任,也可以由科员担任,并依据岗位不同划分任务目标,按岗位落实任务、整理完成情况(包括内业资料)。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将这些岗位全部改变为模块,利用模块化组合的性能进行优化。我们将“主管”确定代号“a”,各个岗位确定为“b”,其它确定为“c”;各岗位分工不同,以数字“1、2、3……”分别代替。执行任务期间,各个模块互相有机组合,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再以水毁修复工程为例:
1、确定工作任务目标,并依据任务目标将工作内容逐层分解为模块。如确定a为工作岗位,b为工作内容:
a1、本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项目的总体管理。
a2、本项目实施人,负责具体实施工作任务。
b1、内业;b2、质检;b3、施工;b4、机务;b6、材料
2、设定项目负责人为路面工程师,实施人为公路站
3、模块组合模式:
a1负责:b1、b2;a2负责:b3、b4、b5。
4、新的工作流程:
a1框架内,整理本项目所需内业资料、工程量(b1);对本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完成(b2)。
a2框架内,组织人员、机具、物资对水毁部位实施修复。
5、模块的可变性
在上图的这个流程中,a1与a2可根据组织情况进行变化,因此a1与a2为可变模块,即:如该水毁修复任务为小规模工程任务,由公路站单独实施的可放弃a1;如该任务由主管确定为路面工程师负责的任务,可由a1独立运作。
四、模块化管理模式在养护系统内的实际应用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按照职能分工项目繁杂,不少工作项目存在互相交叉、重叠的现象,如按照精细化分工,完全运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且专业对口要求较高,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
运用模块化管理模式理念,我们可以将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分工,并按照不同的工作项目进行有机组合、解析,分辨其中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
首先,我们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根据工作性质进行分类:路面养护、路基养护、桥涵隧道、沿线设施、机务管理、公路站、应急保障、内业管理等几项。这些大项我们确定其代码为“a”+数字的组合作为一级项目代码。如“路面养护”的代码为“a1”。
然后,我们对每一个大项进行精细化划分,成为一个个小型的模块,我们将其确定为“b”+数字的组合作为二级项目代码。如“路面保洁”为“b1”。
二级项目如仍需进行精细化分工,可使用“c”+数字的组合作为三级项目代碼,并以此类推。
这种模块化管理模式并不是要打破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而是在其之下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块间的有机组合,是属于职责分工内的不同工作任务间的合理组合,如养护科科长职责可以用下图表示:
即:行政主管之下,不再按照职务进行分工,而是按照工作任务执行情况来定员,各级工作项目根据工作任务情况,指定一人或数人分别进行管理,然后再根据完成某任务所需进行人员调整,且是针对不同级别的任务项目安排人员实施,且根据任务模块的性质可以指定由一人担当,这就可以适当的安排人员岗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如:王某为养护科副科长,属于工程专业人员,若指定其在“路面养护”工作任务岗位中负责“路面小修”,因其专业对口,也可同时担任“路面大中修”负责人。以其个人能力而定,也可同时负责“路基养护”中的“路基小修”等,这就充分符合了“因才是用”的原则,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科学化的调配。
因此,模块化管理的主旨就是:按岗位定员、因人才是用,即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岗位,根据人员能力确定分工,因人而异、唯才是用。
五、模块化管理模式的实际使用意义及未来展望
近年来,我局在推广“流程化、模块化”管理模式中,逐渐发现这种模式的一些优点,同时尚有些许不足之处。这种模式对于大规模的人员管理工作存在优势,但在管理人员较少或者工作项目较少的情况下,优势明显不足。
总的来说,我们还是针对“科学、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对其进行研究、推广及使用,在当前的大形势下,人力资源短缺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合理利用“模块化”管理模式只能从管理层面缓解这个矛盾,并不能真正的“破局”。
事业单位改制迫在眉睫,未来是大规模合并部门,形成“大科室、大部门”,还是进一步细化,形成“小而精”的格局尚不得而知,但是若将“模块化”管理模式放大到某一个单位,甚至某一个行业,那么这种管理模式的有点将更加突出。
六、结束语
以上就是“模块化”管理模式在我局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的一些心得及应用经验,我局养护QC小组成员多为工程专业人员,对于本课题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并非特长,且在论述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从事养护事业的前辈及各位同仁能够对我们的论述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刻挖掘“模块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更好的完善这个课题,最大化的合理利用这种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高科技产业模块化与组织能力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2、基于组织模块化的价值网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3、大型企业的模块化:内容、意义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关键词】:模块化, 养护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小组概况
小组成立于2013年3月,由罗平、陶玉彬、王军、赵丽卿四人组成,注册编号:2013043,属管理型。小组成员人均接受TQC教育48小时。小组成员情况见下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或职称
罗平 男 48 大本 副局长、工会主席、纪委书记
陶玉彬 男 37 大本 养护科科长
王军 男 34 大本 养护科副科长
赵丽卿 女 40 大本 养护科副科长
小组活动情况:
2013.3-2013.9在本年度我局养护管理工作中实践“模块化”管理模式在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小组成员大都是跟班作业,结合理论数据指导课题实施,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良好效果。
2013.9-2013.10总结经验,着手理论数据收集,分析“模块化”管理模式在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未来展望。
二、选题理由
2008年,我局养护QC小组对“流程化、模块化”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在近年的养护管理工作中,我局大力推广“流程化、模块化”管理模式,并着力研究其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将着重于我局在“模块化”管理模式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近年来,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大力推广“精细化”、“四化建设”等管理工作新理念,在这种大环境下,养护管理工作再一次细分工,养护管理工作岗位、工作目标、工作职能等增加了很多,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
总体而言,无论哪一种管理工作模式,都要充分考虑到成本管理。同时,也是检验一种管理模式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手段。人力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它决定了资金成本、工作效率等各方面的执行情况。而细分工带来了人力成本增加、选择、合理利用等几个突出问题。
三、模块化管理模式的理论
众所周知,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岗位为:科长(行政主管)、副科长(公路站站长,属于分项主管)、科员(公路站工作人员,属于各岗位负责人)等,采取逐级负责、分层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简洁、易行,管理指令传达便利,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任务目标,这些目标完成后整理,经过分项主管的汇总至主管,然后检查验收确定完成。
以水毁修复为例:主管发布指令,确定目标;分项主管拟定方案、分解目标;各岗位负责人分工完成任务,并整理任务目标实施过程,上报至分项主管处;分项主管进行汇总,上报至主管处;主管带领检查验收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确定水毁处治工作完成。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模式虽然也是一种模块化的管理,但并不能产生如模块般的随意组合,这是一种固化的逐级负责、分层管理的模式,且任务分工并不能达到细化的要求。真正的模块化管理中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是独立的,并可以依据任务目标采取不同的组合,以达到完成任务目标的目的。
细分工带来工作目标的进一步细化,若主管为第一级管理,那么处于第二级的各分项主管应进行进一步细分工,方能更好的完成细化后的任务目标。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岗位,各分项中,除原有的副科长、公路站站长外,划分为:路面工程师、桥梁工程师、绿化工程师,这些岗位可以由副科长担任,也可以由科员担任,并依据岗位不同划分任务目标,按岗位落实任务、整理完成情况(包括内业资料)。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将这些岗位全部改变为模块,利用模块化组合的性能进行优化。我们将“主管”确定代号“a”,各个岗位确定为“b”,其它确定为“c”;各岗位分工不同,以数字“1、2、3……”分别代替。执行任务期间,各个模块互相有机组合,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再以水毁修复工程为例:
1、确定工作任务目标,并依据任务目标将工作内容逐层分解为模块。如确定a为工作岗位,b为工作内容:
a1、本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项目的总体管理。
a2、本项目实施人,负责具体实施工作任务。
b1、内业;b2、质检;b3、施工;b4、机务;b6、材料
2、设定项目负责人为路面工程师,实施人为公路站
3、模块组合模式:
a1负责:b1、b2;a2负责:b3、b4、b5。
4、新的工作流程:
a1框架内,整理本项目所需内业资料、工程量(b1);对本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完成(b2)。
a2框架内,组织人员、机具、物资对水毁部位实施修复。
5、模块的可变性
在上图的这个流程中,a1与a2可根据组织情况进行变化,因此a1与a2为可变模块,即:如该水毁修复任务为小规模工程任务,由公路站单独实施的可放弃a1;如该任务由主管确定为路面工程师负责的任务,可由a1独立运作。
四、模块化管理模式在养护系统内的实际应用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按照职能分工项目繁杂,不少工作项目存在互相交叉、重叠的现象,如按照精细化分工,完全运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且专业对口要求较高,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
运用模块化管理模式理念,我们可以将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分工,并按照不同的工作项目进行有机组合、解析,分辨其中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
首先,我们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根据工作性质进行分类:路面养护、路基养护、桥涵隧道、沿线设施、机务管理、公路站、应急保障、内业管理等几项。这些大项我们确定其代码为“a”+数字的组合作为一级项目代码。如“路面养护”的代码为“a1”。
然后,我们对每一个大项进行精细化划分,成为一个个小型的模块,我们将其确定为“b”+数字的组合作为二级项目代码。如“路面保洁”为“b1”。
二级项目如仍需进行精细化分工,可使用“c”+数字的组合作为三级项目代碼,并以此类推。
这种模块化管理模式并不是要打破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而是在其之下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块间的有机组合,是属于职责分工内的不同工作任务间的合理组合,如养护科科长职责可以用下图表示:
即:行政主管之下,不再按照职务进行分工,而是按照工作任务执行情况来定员,各级工作项目根据工作任务情况,指定一人或数人分别进行管理,然后再根据完成某任务所需进行人员调整,且是针对不同级别的任务项目安排人员实施,且根据任务模块的性质可以指定由一人担当,这就可以适当的安排人员岗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如:王某为养护科副科长,属于工程专业人员,若指定其在“路面养护”工作任务岗位中负责“路面小修”,因其专业对口,也可同时担任“路面大中修”负责人。以其个人能力而定,也可同时负责“路基养护”中的“路基小修”等,这就充分符合了“因才是用”的原则,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科学化的调配。
因此,模块化管理的主旨就是:按岗位定员、因人才是用,即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岗位,根据人员能力确定分工,因人而异、唯才是用。
五、模块化管理模式的实际使用意义及未来展望
近年来,我局在推广“流程化、模块化”管理模式中,逐渐发现这种模式的一些优点,同时尚有些许不足之处。这种模式对于大规模的人员管理工作存在优势,但在管理人员较少或者工作项目较少的情况下,优势明显不足。
总的来说,我们还是针对“科学、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对其进行研究、推广及使用,在当前的大形势下,人力资源短缺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合理利用“模块化”管理模式只能从管理层面缓解这个矛盾,并不能真正的“破局”。
事业单位改制迫在眉睫,未来是大规模合并部门,形成“大科室、大部门”,还是进一步细化,形成“小而精”的格局尚不得而知,但是若将“模块化”管理模式放大到某一个单位,甚至某一个行业,那么这种管理模式的有点将更加突出。
六、结束语
以上就是“模块化”管理模式在我局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的一些心得及应用经验,我局养护QC小组成员多为工程专业人员,对于本课题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并非特长,且在论述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从事养护事业的前辈及各位同仁能够对我们的论述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刻挖掘“模块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更好的完善这个课题,最大化的合理利用这种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高科技产业模块化与组织能力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2、基于组织模块化的价值网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3、大型企业的模块化:内容、意义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