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推动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探讨农业发展方式的模式研究,对地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实践模式;三农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3123
三棵树镇位于凯里市东南部,距市中心9km。三棵树镇总面积263km2,总人口54800人,95%以上是苗族,是凯里市典型的农业大镇。自2007年起,三棵树镇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2345”歌(即找准一个产业、培育两种信心、立足三个创新、转变四个观念、实现五个突破),立足实际,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种出后怎么卖?”等一系列长期困扰“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1 主要做法
1.1 转变观念
镇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强指导、新理念、谋发展、明思路、解民忧”的发展模式,坚持4个原则:“大众化”原则、“抗市场风险”原则、“效益第一”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过实践与探索,农民的思想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种植习惯和观念,完全接受了新生事物,提高了科技意识,从不在种、怕种到敢种、主动种。
1.2 产业选择是关键
三棵树镇针对格冲沿线干旱严重的实际,通过多次探索,在格冲公路沿线推行“水作”改“旱作”改革,选择耐旱经济作物辣椒作为主打产业来抓,打响了一场郊区农业转型攻坚战。
1.3 实施科学种植,创建品牌
推动农业技术改革和一年多季立体栽培模式,改变以往老百姓传统栽培法;探索建立了一年多季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而且从根本上很好的解决了辣椒种植的茬口;培育辣椒品种和品牌,目前,该镇已培育出了黔东南州唯一通过贵州省品种认定的本地组合品种辣椒,并注册了“三棵树牌”辣椒,三棵树辣椒开始成为引领黔东南辣椒产业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1.4 做好市场服务
把握市场导向,外出寻求订单,最大限度地降低百姓生产成本和风险。按照交通便利的原则,镇政府安排4辆车在4条线上流动进村入寨上门收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2012年组建惠民辣椒专业合作社为中介与四川郫县豆瓣公司签订辣椒收购合同,实现了“双赢”和“三增收”。即农户和企业的双赢,农民、村集体、合作社的三增收。
建立前所未有的扶持政策。在全镇做到“二送”(送种子和农药)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做到了“四送”(送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又制定了奖励措施和滚动发展机制。
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效应
把辣椒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路摸爬滚打,小小辣椒产业已成为了三棵树镇踏上农业产业化道路上的“拳头产业”并成为了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辣椒产业对当地农村经济总量的贡献越来越大。2013年三棵树镇农业总产值18997万元,而辣椒产业的年产值就达5000万元以上。
订单协议和科技进步对辣椒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2012年和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收购协议,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双赢,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辣椒产业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农民栽辣椒每667m2中下等收入是2000~3000元,中上等收入是4000~5000元。高等的有8000~10000元,比种水稻和玉米要强。农民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注重产品质量,积极投身于市场,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促进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三棵树镇的辣椒产业围绕贸工农、产加销各个环节所创办的各类服务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现代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仅仅依靠政府的规划、动员是远远不够的。
产业化经营机制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各类销售中介组织不连贯,产业化经营信息系统不健全,缺乏权威性的信息指导,致使龙头企业与农户难以连结。
市场发育不全,设施简陋,交易方式落后,加上批发、集贸市场数量小,运输能力差,农民进城“买菜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4 对策建议
4.1 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1.1 制度建设
要以流通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生产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形成长效机制。
4.1.2 主体建设
就政府主体而言,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在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同时,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此外,还要认识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2个方面。
4.2 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凡是通过利益纽带联结产加销各环节,组成经济共同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有生机与活力,才能保持健康稳步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连接方式多数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农民与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依靠合同和契约连接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有了农业资本与工业、商业资本的联合。农业资本与其它资本的联合加深了,农民就可以与加工和销售环节共同分享产业平均利润。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充分认识建立利益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不可满足于基地、市场、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形成和龙型经济的形式,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3 市场建设
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农村流通现代化中的作用;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如何看待中央“三农”工作的新举措[J].中国集体经济,2010(7).
[2][杨承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具有紧迫性[N].中国改革报.
[3]孙景淼.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维[N].学习时报.
[4]韩长赋.毫不动摇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J].求是,2010(10).
关键词: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实践模式;三农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3123
三棵树镇位于凯里市东南部,距市中心9km。三棵树镇总面积263km2,总人口54800人,95%以上是苗族,是凯里市典型的农业大镇。自2007年起,三棵树镇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2345”歌(即找准一个产业、培育两种信心、立足三个创新、转变四个观念、实现五个突破),立足实际,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种出后怎么卖?”等一系列长期困扰“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1 主要做法
1.1 转变观念
镇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强指导、新理念、谋发展、明思路、解民忧”的发展模式,坚持4个原则:“大众化”原则、“抗市场风险”原则、“效益第一”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过实践与探索,农民的思想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种植习惯和观念,完全接受了新生事物,提高了科技意识,从不在种、怕种到敢种、主动种。
1.2 产业选择是关键
三棵树镇针对格冲沿线干旱严重的实际,通过多次探索,在格冲公路沿线推行“水作”改“旱作”改革,选择耐旱经济作物辣椒作为主打产业来抓,打响了一场郊区农业转型攻坚战。
1.3 实施科学种植,创建品牌
推动农业技术改革和一年多季立体栽培模式,改变以往老百姓传统栽培法;探索建立了一年多季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而且从根本上很好的解决了辣椒种植的茬口;培育辣椒品种和品牌,目前,该镇已培育出了黔东南州唯一通过贵州省品种认定的本地组合品种辣椒,并注册了“三棵树牌”辣椒,三棵树辣椒开始成为引领黔东南辣椒产业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1.4 做好市场服务
把握市场导向,外出寻求订单,最大限度地降低百姓生产成本和风险。按照交通便利的原则,镇政府安排4辆车在4条线上流动进村入寨上门收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2012年组建惠民辣椒专业合作社为中介与四川郫县豆瓣公司签订辣椒收购合同,实现了“双赢”和“三增收”。即农户和企业的双赢,农民、村集体、合作社的三增收。
建立前所未有的扶持政策。在全镇做到“二送”(送种子和农药)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做到了“四送”(送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又制定了奖励措施和滚动发展机制。
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效应
把辣椒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路摸爬滚打,小小辣椒产业已成为了三棵树镇踏上农业产业化道路上的“拳头产业”并成为了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辣椒产业对当地农村经济总量的贡献越来越大。2013年三棵树镇农业总产值18997万元,而辣椒产业的年产值就达5000万元以上。
订单协议和科技进步对辣椒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2012年和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收购协议,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双赢,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辣椒产业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农民栽辣椒每667m2中下等收入是2000~3000元,中上等收入是4000~5000元。高等的有8000~10000元,比种水稻和玉米要强。农民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注重产品质量,积极投身于市场,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促进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三棵树镇的辣椒产业围绕贸工农、产加销各个环节所创办的各类服务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现代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仅仅依靠政府的规划、动员是远远不够的。
产业化经营机制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各类销售中介组织不连贯,产业化经营信息系统不健全,缺乏权威性的信息指导,致使龙头企业与农户难以连结。
市场发育不全,设施简陋,交易方式落后,加上批发、集贸市场数量小,运输能力差,农民进城“买菜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4 对策建议
4.1 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1.1 制度建设
要以流通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生产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形成长效机制。
4.1.2 主体建设
就政府主体而言,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在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同时,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此外,还要认识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2个方面。
4.2 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凡是通过利益纽带联结产加销各环节,组成经济共同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有生机与活力,才能保持健康稳步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连接方式多数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农民与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依靠合同和契约连接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有了农业资本与工业、商业资本的联合。农业资本与其它资本的联合加深了,农民就可以与加工和销售环节共同分享产业平均利润。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充分认识建立利益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不可满足于基地、市场、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形成和龙型经济的形式,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3 市场建设
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农村流通现代化中的作用;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如何看待中央“三农”工作的新举措[J].中国集体经济,2010(7).
[2][杨承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具有紧迫性[N].中国改革报.
[3]孙景淼.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维[N].学习时报.
[4]韩长赋.毫不动摇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J].求是,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