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比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在幼儿园中应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动手操作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应努力激发孩子去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且敢于动手操作,让孩子真正做到主动探索的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交往意识、表现意识,给孩子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一份期盼揭开奥秘的向往。
【关键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考
幼儿园里普遍存在着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欠缺,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来的,就好比是一朵盛开的创新之花,真正供给其养分的是它的根,这个根就是——动手操作的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在不断使用双手的同时,孩子的智力与人格发育会提升的更快,发展的更成熟”。这就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可以触摸、摆弄、拆装等等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重视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创新比听话更重要
“合适”的操作材料不是指数量上的“无限多”,而是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能最直接实现教学目的和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创造性的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一般来讲,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孩子可能仅将它们当作一般的玩具,因此并不能保证操作活动的成功和促使孩子探索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围绕教育目标为孩子提供能够激发其操作欲望,并且通过操作确能充分显现形成一定现象的材料,才能使孩子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如:在一节手工操作课:《制作生日礼帽》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白卡纸、剪刀、胶水、彩笔,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自己制作一顶漂亮的生日帽,由于班上幼儿过生日时,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带着蛋糕来与小朋友们分享,所以孩子们的脑子中大体都有了生日帽的大体模式,所以制作起来都相当得心应手,许多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生日帽上画出不同的图案,有的甚至在帽檐剪出了狗牙边。制作完后都带着他们漂亮的生日帽跑到我身边来让我观看,只有斌斌小朋友带着一对花手环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为自己制作了一对花手环,你看漂亮吗?”。还没等我回答,小朋友们马上说:“你做的不对,老师让做生日帽,你怎么做成手环了”,斌斌马上低下头不说话了,我搂过他来说:“没关系,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做手环呢?”,他怯怯的对我说:“因为我有生日帽了,所以我想做个手环”。我及时对她进行了表扬和鼓励。所以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一定能按老师的模式去做,有的会突发其想去做别的,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不能去责怪,而应鼓励,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寄予的某种希望就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日积月累之后,孩子就会对老师产生信赖感,我在和孩子相处时,从不吝啬对他们的赞扬和鼓励,有时是满怀笑意的目光,有时是充满赞赏的话语,有时是亲切温柔的抚摸,有时只是一件小小的奖品。特别是对那些能力差的孩子,我常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在幼儿园里可供孩子操作的材料很多,我认为凡是孩子感兴趣、想了解、能感知、无危险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孩子操作的对象。我们平时应注意积攒,并注意废旧利用。例如,废旧的手电筒和小汽车可以让孩子拆开、修理或重新组装,既满足了孩子好奇的心理需要,又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二、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耐心比干预更重要
对幼儿来说,动手操作起来这个过程是要花费很长时间的,所以在幼儿操作时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孩子能够既动手又动脑,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一节游戏课《小火箭上天》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可乐瓶和纸,让孩子们用纸先折出一个小火箭,然后再来感受一下小火箭是如何上天的,一个小朋友把小火箭放在瓶口上往空中一抛说小火箭你上天吧,有些小朋友从中受到了启发,把小火箭放在瓶口然后双手拍打瓶身,小火箭“嗖”的一下飞上了天,成功了的小朋友马上高兴地跳了起来,其他的小朋友也马上学了起来,玩了一会我又说小朋友把瓶盖盖上,然后再让小火箭上天,他们试了试告诉我这样小火箭上不了天,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因为瓶盖盖上了,里面没有了空气,所以小火箭就飞不上天了,最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自我挑战,看谁的火箭飞的最高。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由于技能的缺乏,所以操作起来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特别是能力较差的孩子,针对这样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给予孩子充分探索的自由及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发现的权利,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充分操作,反复感知,让每个孩子在独立自主的操作活动中能充分表现自身的水平。成功可以使孩子产生肯定的自我反应,成功的次数越多,孩子对自我的评价越高,针对这一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尽量想办法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提供适宜的操作活动,启发比灌输更重要
操作活动选择的适宜,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操作的积极性,启发活跃孩子的思维,如果操作活动过于简单,能力强的孩子很快获得了结果掌握了知识,就会觉得缺乏挑战性,失去探索的动力;如果过难,能力弱的孩子就会感到困难重重,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操作兴趣不高。因此在操作中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孩子提供适宜的操作活动。如:在“三、八”节活动中我组织幼儿为妈妈制作一朵花,在整个活动中我将孩子分成了强、中、弱三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自己画出树叶,并粘贴好,然后用皱纹纸团出花心。对能力中等的孩子我为他们画出树叶,让他们自己剪出来并粘贴好。对能力弱的孩子要求他们能够粘贴好即可。在整个环节中不能因其能力的强弱、性格的好坏、外貌的美丑而作出过分亲近或疏远的表示;在帮助孩子解决困难时不让孩子觉得我“偏心”,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应无条件接纳每个孩子不失时机地赞扬和鼓励孩子。尤其是对那些个性比较内向的孩子,从操作表现中可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而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教师既可及时发现孩子操作的成功之处,又可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适时地提出建议或启发与指导,在孩子发现疑难时通过启发及时给予指导,不仅使孩子获得既定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孩子操作的技能,能达到“灌输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既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有使他们都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教育目标。孩子们由于年幼,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有时难以进行自我反馈,就需要我们的帮助,帮助孩子将这次成绩与以往的成绩进行对照,发现自己的进步,帮助孩子将自己与别的伙伴进行对照,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总之,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比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在幼儿园中应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动手操作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应努力激发孩子去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且敢于动手操作,让孩子真正做到主动探索的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交往意识、表现意识,给孩子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一份期盼揭开奥秘的向往。
【关键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考
幼儿园里普遍存在着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欠缺,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来的,就好比是一朵盛开的创新之花,真正供给其养分的是它的根,这个根就是——动手操作的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在不断使用双手的同时,孩子的智力与人格发育会提升的更快,发展的更成熟”。这就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可以触摸、摆弄、拆装等等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重视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创新比听话更重要
“合适”的操作材料不是指数量上的“无限多”,而是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能最直接实现教学目的和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创造性的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一般来讲,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孩子可能仅将它们当作一般的玩具,因此并不能保证操作活动的成功和促使孩子探索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围绕教育目标为孩子提供能够激发其操作欲望,并且通过操作确能充分显现形成一定现象的材料,才能使孩子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如:在一节手工操作课:《制作生日礼帽》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白卡纸、剪刀、胶水、彩笔,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自己制作一顶漂亮的生日帽,由于班上幼儿过生日时,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带着蛋糕来与小朋友们分享,所以孩子们的脑子中大体都有了生日帽的大体模式,所以制作起来都相当得心应手,许多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生日帽上画出不同的图案,有的甚至在帽檐剪出了狗牙边。制作完后都带着他们漂亮的生日帽跑到我身边来让我观看,只有斌斌小朋友带着一对花手环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为自己制作了一对花手环,你看漂亮吗?”。还没等我回答,小朋友们马上说:“你做的不对,老师让做生日帽,你怎么做成手环了”,斌斌马上低下头不说话了,我搂过他来说:“没关系,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做手环呢?”,他怯怯的对我说:“因为我有生日帽了,所以我想做个手环”。我及时对她进行了表扬和鼓励。所以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一定能按老师的模式去做,有的会突发其想去做别的,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不能去责怪,而应鼓励,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寄予的某种希望就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日积月累之后,孩子就会对老师产生信赖感,我在和孩子相处时,从不吝啬对他们的赞扬和鼓励,有时是满怀笑意的目光,有时是充满赞赏的话语,有时是亲切温柔的抚摸,有时只是一件小小的奖品。特别是对那些能力差的孩子,我常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在幼儿园里可供孩子操作的材料很多,我认为凡是孩子感兴趣、想了解、能感知、无危险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孩子操作的对象。我们平时应注意积攒,并注意废旧利用。例如,废旧的手电筒和小汽车可以让孩子拆开、修理或重新组装,既满足了孩子好奇的心理需要,又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二、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耐心比干预更重要
对幼儿来说,动手操作起来这个过程是要花费很长时间的,所以在幼儿操作时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孩子能够既动手又动脑,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一节游戏课《小火箭上天》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可乐瓶和纸,让孩子们用纸先折出一个小火箭,然后再来感受一下小火箭是如何上天的,一个小朋友把小火箭放在瓶口上往空中一抛说小火箭你上天吧,有些小朋友从中受到了启发,把小火箭放在瓶口然后双手拍打瓶身,小火箭“嗖”的一下飞上了天,成功了的小朋友马上高兴地跳了起来,其他的小朋友也马上学了起来,玩了一会我又说小朋友把瓶盖盖上,然后再让小火箭上天,他们试了试告诉我这样小火箭上不了天,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因为瓶盖盖上了,里面没有了空气,所以小火箭就飞不上天了,最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自我挑战,看谁的火箭飞的最高。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由于技能的缺乏,所以操作起来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特别是能力较差的孩子,针对这样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给予孩子充分探索的自由及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发现的权利,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充分操作,反复感知,让每个孩子在独立自主的操作活动中能充分表现自身的水平。成功可以使孩子产生肯定的自我反应,成功的次数越多,孩子对自我的评价越高,针对这一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尽量想办法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提供适宜的操作活动,启发比灌输更重要
操作活动选择的适宜,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操作的积极性,启发活跃孩子的思维,如果操作活动过于简单,能力强的孩子很快获得了结果掌握了知识,就会觉得缺乏挑战性,失去探索的动力;如果过难,能力弱的孩子就会感到困难重重,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操作兴趣不高。因此在操作中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孩子提供适宜的操作活动。如:在“三、八”节活动中我组织幼儿为妈妈制作一朵花,在整个活动中我将孩子分成了强、中、弱三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自己画出树叶,并粘贴好,然后用皱纹纸团出花心。对能力中等的孩子我为他们画出树叶,让他们自己剪出来并粘贴好。对能力弱的孩子要求他们能够粘贴好即可。在整个环节中不能因其能力的强弱、性格的好坏、外貌的美丑而作出过分亲近或疏远的表示;在帮助孩子解决困难时不让孩子觉得我“偏心”,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应无条件接纳每个孩子不失时机地赞扬和鼓励孩子。尤其是对那些个性比较内向的孩子,从操作表现中可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而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教师既可及时发现孩子操作的成功之处,又可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适时地提出建议或启发与指导,在孩子发现疑难时通过启发及时给予指导,不仅使孩子获得既定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孩子操作的技能,能达到“灌输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样既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有使他们都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教育目标。孩子们由于年幼,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有时难以进行自我反馈,就需要我们的帮助,帮助孩子将这次成绩与以往的成绩进行对照,发现自己的进步,帮助孩子将自己与别的伙伴进行对照,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总之,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比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在幼儿园中应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动手操作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应努力激发孩子去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且敢于动手操作,让孩子真正做到主动探索的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交往意识、表现意识,给孩子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一份期盼揭开奥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