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 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随之成为日常办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院校也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在我国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其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大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概念,对他们进行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说,如何提高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高等院校 兴趣 创新开放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 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高等院校也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在我国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其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大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概念,对他们进行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要力避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传统课程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正因为其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大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概念,对他们进行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说,如何提高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开放、和谐的教学课堂
在面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转变信息科学教学方法,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其学习方式也有了创新,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创新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开放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调整教学思路,而不应该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针对教学目标,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由师生共同制定,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自己主人公的权利,同时这样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适当的给予表扬,因为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特别是对于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应该及时给予点拨、诱导,半教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这样也利于创造开发、和谐的信息科学教学课堂。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创新精神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改进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教师应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以形象化的方式和多样化的手段营造学习环境。例如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借助RST 和电脑软件教学,以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方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多媒体让他们了解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创意所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厌学的状态,因为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图象结合,使学生客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蠢蠢欲动”的表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安排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任务。例如《Flash》这门课,课后任务可以来自网页上的Flash广告,可以提供必要素材,但对于所实现的技术、方法,就留给学生们自行探讨。最后,要对学生的完成任务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结果的优点与缺点及怎样改善,巩固学生现有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其对新知识的渴望。
三、教师要加强其在实践课中的指导作用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而由于某些因素没有把实践重视起来,事实上,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视。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指导作用,严格要求学生。虽然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这样有可能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出现手忙脚乱以及与教学重点偏离的情况,这样不仅完不成实践任务,而且也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受到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践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实践各阶段的目标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从而使得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与步骤能够得以确定。
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自己的成功
在信息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个人都体验到自己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关注很多,惟独忽略了教师授课的激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信息科学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信息科学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向师性”会更强烈,他们喜欢信息科学教师,对信息科学学科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提问时,要进行分层次提问,难的问题留给成绩好的,容易的问题留给成绩差的,在同学回答对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夸奖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如作业比以前有所改观,考试成绩有所提高等等),适当的给予表扬,因为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特别是对于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应该及时给予点拨、诱导,半教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五、重视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信息科学教学中既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能力的培养,是信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不仅理解理论知识,还要亲身体验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以切实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老教师往往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问题,导致他们很难将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上升为最先进教学改革理论。与此同时,有很多新教师,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由于在教学岗位上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由于新旧教师有各自的优势,新教师为了能够更快是适应岗位的要求,应该多向老教师请教,两个群体的人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应用到教学改革之中。信息科学老师在课前应该首先分析所教教学内容的难度,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分析他们的认知水平,然后又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教学内容。对于简单的知识,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正从重学历向重视实际综合素质能力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也更加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从重视,所以知识的传授方式也应发生转变-知识传授向重视素质培养转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必须应用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语言,让枯燥乏味的课堂练习和书本知识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时刻保持对学科的兴趣,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最终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宋春艳.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种措施[J].考试周刊, 2009,(05).
[2]赵希彬,席晅.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002,(05).
[3]孙彩霞.普通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1,(S1).
[4]曹占月.浅议提高中等专业教学质量之途径[J].青海农技推广, 1999,(02).
[5]解亚利,霍朱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 2000,(S1).
[6]李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福建电脑.2006,4.
[7]于繁华,戴金波.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
[8]沐光雨,庞丽艳.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2007,12.
[9] 杨峰.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作者简介:
全上克,1980年03月,男,助教,本科,计算机科学教育,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高等院校 兴趣 创新开放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 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高等院校也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在我国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其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大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概念,对他们进行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要力避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传统课程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正因为其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大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概念,对他们进行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说,如何提高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开放、和谐的教学课堂
在面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转变信息科学教学方法,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其学习方式也有了创新,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创新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开放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调整教学思路,而不应该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针对教学目标,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由师生共同制定,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自己主人公的权利,同时这样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适当的给予表扬,因为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特别是对于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应该及时给予点拨、诱导,半教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这样也利于创造开发、和谐的信息科学教学课堂。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创新精神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改进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教师应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以形象化的方式和多样化的手段营造学习环境。例如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借助RST 和电脑软件教学,以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方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多媒体让他们了解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创意所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厌学的状态,因为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图象结合,使学生客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蠢蠢欲动”的表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安排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任务。例如《Flash》这门课,课后任务可以来自网页上的Flash广告,可以提供必要素材,但对于所实现的技术、方法,就留给学生们自行探讨。最后,要对学生的完成任务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结果的优点与缺点及怎样改善,巩固学生现有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其对新知识的渴望。
三、教师要加强其在实践课中的指导作用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而由于某些因素没有把实践重视起来,事实上,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视。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指导作用,严格要求学生。虽然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这样有可能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出现手忙脚乱以及与教学重点偏离的情况,这样不仅完不成实践任务,而且也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受到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践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实践各阶段的目标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主动的分析问题,从而使得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与步骤能够得以确定。
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自己的成功
在信息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个人都体验到自己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关注很多,惟独忽略了教师授课的激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信息科学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信息科学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向师性”会更强烈,他们喜欢信息科学教师,对信息科学学科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提问时,要进行分层次提问,难的问题留给成绩好的,容易的问题留给成绩差的,在同学回答对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夸奖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如作业比以前有所改观,考试成绩有所提高等等),适当的给予表扬,因为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特别是对于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应该及时给予点拨、诱导,半教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五、重视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信息科学教学中既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能力的培养,是信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不仅理解理论知识,还要亲身体验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以切实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老教师往往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问题,导致他们很难将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上升为最先进教学改革理论。与此同时,有很多新教师,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由于在教学岗位上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由于新旧教师有各自的优势,新教师为了能够更快是适应岗位的要求,应该多向老教师请教,两个群体的人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应用到教学改革之中。信息科学老师在课前应该首先分析所教教学内容的难度,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分析他们的认知水平,然后又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教学内容。对于简单的知识,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正从重学历向重视实际综合素质能力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也更加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从重视,所以知识的传授方式也应发生转变-知识传授向重视素质培养转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必须应用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语言,让枯燥乏味的课堂练习和书本知识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时刻保持对学科的兴趣,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最终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宋春艳.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种措施[J].考试周刊, 2009,(05).
[2]赵希彬,席晅.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002,(05).
[3]孙彩霞.普通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1,(S1).
[4]曹占月.浅议提高中等专业教学质量之途径[J].青海农技推广, 1999,(02).
[5]解亚利,霍朱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 2000,(S1).
[6]李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福建电脑.2006,4.
[7]于繁华,戴金波.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
[8]沐光雨,庞丽艳.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2007,12.
[9] 杨峰.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作者简介:
全上克,1980年03月,男,助教,本科,计算机科学教育,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