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kycaro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呼唤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进一步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误区一:忽视课堂氛围的调控。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开口,畅所欲言,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但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前提,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是学生们沉默寡言、“洗耳恭听”,成了最忠实的听众和观众。
  对策: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动态的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意识,让所有的学生都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导入新课时要努力创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在教学英语内容时,倡导质疑问难,展开热烈讨论。
  误区二:忽视教学的目标导向。有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抢着发言,把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但学生讨论的问题,大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甚至是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这样,往往造成课堂任务完不成,教师只好草草收场的情况。这样的课堂教学热闹非凡但漫无边际,费时低效。原因是教师忽视教学的目标导向,忽视自身的主导作用。
  对策:为了避免课堂上学生漫无边际地发问,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如果脱离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概括地讲,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些目标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任何目标都不能忽视。
  误区三: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现在,不少教师为了学生多学点单词、多记点单词,为了让学生毕业以后考好一点的中学,不惜将“三会单词”也教给学生,并让他们全部掌握,认为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少数顶尖学生能做到,而多数学生还未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律,出现前记后忘,甚至有少数学生基础差、智力差,连“四会单词”都记不住,又怎能记住“三会单词”呢?
  对策: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表层到内涵,不能拔苗助长。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要求,不能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要求,这样会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学业负担,使那些本来就学得不太好的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创新教育 于 娜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何谓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下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1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充满活力,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展现自我。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3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4 各抒己见,发展发散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5 强化审美,陶冶情操。上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语言,是被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语言,是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巨大的美感作用。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填鸭式的教学不再符合我们的需要,那种刻板式的教学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放手,充分放权予学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
期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今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把学前教育专章单列部署。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期刊
摘要 班主任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的领航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爱心与真诚去关怀学生,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做一名新型的班主任。  关键词 班主任 关怀 素质 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
期刊
摘要 “爱”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爱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爱上语文;“趣”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动力,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思”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滋味,潜能得到挖掘。  关键词 语文课 爱心 有趣 思考 生命之源    语文是感性的。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文是浓浓的文蕴之体,承载者无声的文化生命。小学语文里一篇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美文,但是学生学了
期刊
摘要 服务于生活是语文课的意义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模糊课内外的界限,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口语交际,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口语交际。  关键词 口语交际 兴趣 生活 大语文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总要求中对口语交际的内容提出了三个具体要求:“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可以从以下
期刊
摘要 优化家庭作业成为一门值得广大教师细细钻研的艺术。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并不断优化,将学生从单一的“抄写”中解脱出来,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能动、愉快地完成语文家庭作业。  关键词 作业设计 优化 有效策略    家庭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馈与检测。设计家庭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
期刊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科学发展观指引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语文观 教育践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期刊
摘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髓。生活是作文之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将生活引入作文课堂,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作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关键词 生活 灵感 体验 情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髓,他强调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认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决定于生活又反过来促进生活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 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自主学习,运用实践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树立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自信心,造就高效的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  关键词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动机 引领 实践
期刊
数学语言是反映数学特点的学科语言,具有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后继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二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弱,语言发展尚不完备。针对这种情况,那教师应如何做呢?  1 创造“说”的环境。“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才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