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比喻、双关、借代、谐音、拈连等辞格,将新闻报道所写人物的姓名巧作点化用于标题中,使人物的姓名衍化为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的信息的载体,这就是衍名拟题法。北京2008奥运会期间,众多媒体运用衍名法精心制作标题,产生了“题因名新,人因题美”的修辞效果。下面结合一些示例进行赏析。
1、“威”加海内兮
(《文汇报》2008年8月15日)
2、郭爽不爽
(《扬子晚报》2008年8月20日)
例1 有三妙:引用刘邦《大风歌》名句,适合语境,一妙;自然嵌入杨威的“威”字,不露痕迹,二妙;暗寓主题——杨威勇夺男子体操全能冠军,三妙。
例2 是说中国自行车“希望之星”郭爽在女子争先赛半决赛中战胜了对手,但因犯规(进入第三圈后换道)被取消了比赛成绩。记者将郭爽之名拈来,
陈艳青夺取女子58公斤级举重冠军,并打破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作者从其名字中取一“青”字构成标题“举重若青”,既是成语“举重若轻”的化用,又有“像陈艳青那样顽强刻苦,勇于拼搏”的意思,一“青”两用,富有情趣。
4、又见舆论唤“郎”归
(《新民晚报》2008年8月23日)
报道说的是中国女排输给美国后,国内有人重新发出请郎平回国执教以重振中国女排雄风的呼声,标题中“郎”字一语双关,“唤‘郎’归”情味十足。
5、男足歇足,杨威扬威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15日)
取“杨威”之姓名,“扬”与“杨”谐音,“扬威”表示勇夺男子体操全能冠军意:更有意思的是,前后两句第2、第4字重复,意义上又构成对比,这就强化了表达效果。
6、再“杜”美“丽”
(《扬子晚报》2008年8月15日)
7、王娇爆冷成“跤王”
(《文汇报》2008年8月18日)
例6,女子50米步枪三姿赛,杜丽夺得冠军,她的夺冠之路有点曲折。4年前杜丽在雅典获得中国队首金,8月9日本来很有希望再夺首金的她却因状态不稳定而痛失金牌;5天后,走出阴影的杜丽在落后的情况下稳住心理,奋起直追,终于夺得50米步枪三姿射击赛冠军。这正是再度开花,再度美丽——标题把她的姓名拆开重组(“杜”与“度”谐音),表现了上述夺冠之路的艰难,匠心独具。
例7,由于英语中姓名排序的特殊性,比赛场上裁判经常将“王娇”念成“娇王”。谐音就是“跤王”,“王娇”与“跤王”又构成回环,可见标题制作者之匠心。这一重组式的标题用得极其自然,还能给读者带来现场感。
衍名艺术有高下之分,衡量的标准主要有三条:
一、讲究独特性。运动员姓名、比赛项目和成绩的结合要自然贴切,使人一看就知道标题所写是无可替代的“这一个”。例如:
8、水立方唱响最美的“歌”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15日)
9、何冲:“冲”出一个3米板冠军
(《新华日报》2008年8月15日)
例8,“水立方”暗指游泳比赛,“歌”选用人名,一语双关,“唱响最美的歌”则形象地指含金量较高的夺冠,这样的衍名标题,用来报道刘子歌获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新颖独特,个性鲜明。
例9,“冲”字一语双关,被称作“毛头小伙子”的何冲经过6个回合的硬碰硬拼后才登上冠军台,由人名衍生出来的“冲”体现出他夺冠的艰辛和顽强。
二、讲究文学性。这是指衍名标题须形象生动,含蓄隽永,给人美的享受。例如:
10、“月亮”升起在水立方
(《解放日报》2008年8月15日)
11、静钰笑挂金镶玉
(《南通日报》2008年8月15日)
例10,“月”与“跃”谐音,代指林跃,“亮”则取火亮之名,标题说的是林跃与火亮勇夺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记者采用衍名和比拟手法,给人以遐想和美感——“月亮”升起在水立方,多么曼妙,多有诗意啊!
例11,吴静钰脚踢群雄,获女子跆拳道49公斤级冠军。标题不说“夺冠”之类,而是让“钰”的读音重现,采用借代辞格说成“笑挂金镶玉”,在对比中给读者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三、讲究趣味性。衍名标题应该幽默诙谐,饶有情趣,使读者在消闲阅读时能轻松地莞尔一笑。例如:
12、姚明“要命”男篮“开张”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15日)
乍一看,读者也许一头雾水,再看内容方知:中国男篮与安哥拉之战,一开始,姚明又是三分球,又是内线暴扣,又是抢断篮板,中国队一举确立14:2的优势;安哥拉队员直喊“姚明”。“要命”与“姚明”谐音,编者运用衍名法,制造了一点“黑色幽默”,博你一笑。
1、“威”加海内兮
(《文汇报》2008年8月15日)
2、郭爽不爽
(《扬子晚报》2008年8月20日)
例1 有三妙:引用刘邦《大风歌》名句,适合语境,一妙;自然嵌入杨威的“威”字,不露痕迹,二妙;暗寓主题——杨威勇夺男子体操全能冠军,三妙。
例2 是说中国自行车“希望之星”郭爽在女子争先赛半决赛中战胜了对手,但因犯规(进入第三圈后换道)被取消了比赛成绩。记者将郭爽之名拈来,
陈艳青夺取女子58公斤级举重冠军,并打破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作者从其名字中取一“青”字构成标题“举重若青”,既是成语“举重若轻”的化用,又有“像陈艳青那样顽强刻苦,勇于拼搏”的意思,一“青”两用,富有情趣。
4、又见舆论唤“郎”归
(《新民晚报》2008年8月23日)
报道说的是中国女排输给美国后,国内有人重新发出请郎平回国执教以重振中国女排雄风的呼声,标题中“郎”字一语双关,“唤‘郎’归”情味十足。
5、男足歇足,杨威扬威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15日)
取“杨威”之姓名,“扬”与“杨”谐音,“扬威”表示勇夺男子体操全能冠军意:更有意思的是,前后两句第2、第4字重复,意义上又构成对比,这就强化了表达效果。
6、再“杜”美“丽”
(《扬子晚报》2008年8月15日)
7、王娇爆冷成“跤王”
(《文汇报》2008年8月18日)
例6,女子50米步枪三姿赛,杜丽夺得冠军,她的夺冠之路有点曲折。4年前杜丽在雅典获得中国队首金,8月9日本来很有希望再夺首金的她却因状态不稳定而痛失金牌;5天后,走出阴影的杜丽在落后的情况下稳住心理,奋起直追,终于夺得50米步枪三姿射击赛冠军。这正是再度开花,再度美丽——标题把她的姓名拆开重组(“杜”与“度”谐音),表现了上述夺冠之路的艰难,匠心独具。
例7,由于英语中姓名排序的特殊性,比赛场上裁判经常将“王娇”念成“娇王”。谐音就是“跤王”,“王娇”与“跤王”又构成回环,可见标题制作者之匠心。这一重组式的标题用得极其自然,还能给读者带来现场感。
衍名艺术有高下之分,衡量的标准主要有三条:
一、讲究独特性。运动员姓名、比赛项目和成绩的结合要自然贴切,使人一看就知道标题所写是无可替代的“这一个”。例如:
8、水立方唱响最美的“歌”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15日)
9、何冲:“冲”出一个3米板冠军
(《新华日报》2008年8月15日)
例8,“水立方”暗指游泳比赛,“歌”选用人名,一语双关,“唱响最美的歌”则形象地指含金量较高的夺冠,这样的衍名标题,用来报道刘子歌获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新颖独特,个性鲜明。
例9,“冲”字一语双关,被称作“毛头小伙子”的何冲经过6个回合的硬碰硬拼后才登上冠军台,由人名衍生出来的“冲”体现出他夺冠的艰辛和顽强。
二、讲究文学性。这是指衍名标题须形象生动,含蓄隽永,给人美的享受。例如:
10、“月亮”升起在水立方
(《解放日报》2008年8月15日)
11、静钰笑挂金镶玉
(《南通日报》2008年8月15日)
例10,“月”与“跃”谐音,代指林跃,“亮”则取火亮之名,标题说的是林跃与火亮勇夺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记者采用衍名和比拟手法,给人以遐想和美感——“月亮”升起在水立方,多么曼妙,多有诗意啊!
例11,吴静钰脚踢群雄,获女子跆拳道49公斤级冠军。标题不说“夺冠”之类,而是让“钰”的读音重现,采用借代辞格说成“笑挂金镶玉”,在对比中给读者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三、讲究趣味性。衍名标题应该幽默诙谐,饶有情趣,使读者在消闲阅读时能轻松地莞尔一笑。例如:
12、姚明“要命”男篮“开张”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15日)
乍一看,读者也许一头雾水,再看内容方知:中国男篮与安哥拉之战,一开始,姚明又是三分球,又是内线暴扣,又是抢断篮板,中国队一举确立14:2的优势;安哥拉队员直喊“姚明”。“要命”与“姚明”谐音,编者运用衍名法,制造了一点“黑色幽默”,博你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