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中旬,商务部发布消息,中国将向欧洲派出采购团,购买与“4万亿”计划有关的、“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商品。
2008年11月9日,国家定调扩大内需,出台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当时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三个多目过去了,4万亿元到底投向了阿方?4万亿元的投资力度究竟能否拉动中国经济?人们不禁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4万亿下单
扩大内需政策出台仅几天后,一批大型投资项目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批。会议核准了总投资93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和总投资955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还审批了总投资174亿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肯斯瓦特、贵州省黔中、江西省峡江等水利枢纽工程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安徽池州九华山等一批民用机场项目。
尤为令人振奋的,是进出口税率的再度调整。在去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会议决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
紧接着,央行于11月27日和12月23日两次降息。专家指出,降息是为了配合4万亿元投资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在2008年四季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中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需要大量社会配套资金,通过货币政策调控,有助于降低社会资金的投资成本,从而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说,4万亿元投资计划预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
落笔民生
专家指出,此次以巨大的财政支持拉动经济,与1998年有很大不同。1998年扩大内需,政府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介入经济运行。而在此次拉动内需的十大政策中,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民生工程和农村建设项目落笔最重,而目,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与改善民生有直接的关系。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三年内要新增加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并完成100多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其中,对廉租房投资2150亿元;棚户区改造投资1015亿元;经济适用房投资6000亿元,总投资约9000亿元。
据测算,未来三年,每年住房保障投资3000亿元,可以带动上下游投资3000亿元,还可以创造200万~300万个就业岗位。上述负责人表示,加大住房保障投资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刺激消费有双重促进作用。通过这些大规模的住房保障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还可以促进居民的住房消费水平。居民在获得住房保障后,会降低对未来的风险预期,加大家庭消费。
2008年最后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公布,其中有关家电下乡、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等20条政策都旨在拉动内需。2009年2月1日起,为期四年的“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村被认为具有扩大内需的极大潜力。据官方预测,4年里,可实现家电产品销售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印00亿元。
为加快建设进度,国家决定2008年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其中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约100亿元,主要用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在建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并优先向西部地区和欠发达方向倾斜。高速公路每亿元投入,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800个、间接就业岗位2100个。据初步预计,这100亿元追加投资在2008年带动的资金达400亿元,2009年第一季度还将带动300亿元资金。
去年第四季度,中央还新增200亿元用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向农村、水库和大型灌区。其中5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51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30亿元用于前期工作完善的320座大中型病危水库的除险加固;30亿元用于粮食生产省208处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另外,国家还将投资4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
各地新政
中央出台十项措施后,各地“一呼百应”。广东省步伐最快,“新十项工程”全面启动,珠三角轨道交通及武(汉)广(州)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009年,计划重点工程投入3000亿元,全社会投资可完成1.3万亿元左右,集中投入财政性资金近1000亿元,预计可拉动社会资金5000亿~10000亿元。
重庆市未来5年内将投入3000亿元扩大内需,其中10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江苏省在2008年底之前启动3000亿元的政府投资主导性项目,NH-到今年底可带动全社会投资12000亿元;上海市将于2010年底前安排1600亿元政府性资金用于项目建设,预计拉动全社会投资超过11000亿元。
除了加大投资之外,消费券成了各地拉动内需的最直接途径。2008年12月22日,成都市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人员发放了消费券,每人100元,惠及3291万人。消费券需在2009年1月31日前使用,成都市民政局称,消费券的作用在于“扩大内需,保证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
没过多久,杭州市也向市、区两级持证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约1.55万户)、企业退休职工(约31万人)、市本级注册在内的小学、初中、高中生(26万人)发放了消费券,每张消费券100至200元不等,总价值为1亿元。至2月5日,1亿元消费券已收回4400万元,其中93%的消费券用在超市,拉动放大效应2.06倍。
专家分析,消费券具有一比一的拉动消费效应,家电业的拉动效应可达四至五倍。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营认为,发放消费券只具有短期效应,如果没有后续的投资和资金,不能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也就不能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
不论如何,短期内,发放消费券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同时’国家在今年初为7400万低收入者发放了每人100~150元的一次性补贴,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也成为扩大消费的主要举措。
效果初显
2009年春节后第一周(2月1日~2月6日),国内钢价出人意料地连涨6天。近年来,钢价出现此番强劲“牛”势并不多见。从12月的PMI指数(制造经理人指数)来看,受基建投资拉动较大的钢铁行业已有走出阴霾的迹象。中国钢铁协会的一位权威人士认为,4万亿元投资对市场的需求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开始增强。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据监测,1月份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国家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也有人认为,4万亿元的效果最早在今年下半年才能显现。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未来贿靠居民的收入增长来拉动消费,而拉动消费牵涉到多方面的体制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谢九也撰文指出,始于去年11月的4万亿元计划只能救经济于一时,拯救中国经济的长久之计还在于如何启动民间消费,将来以4万亿元为代表的政府投资逐渐淡出之际,才是中国经济真正好转之时。
2008年11月9日,国家定调扩大内需,出台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当时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三个多目过去了,4万亿元到底投向了阿方?4万亿元的投资力度究竟能否拉动中国经济?人们不禁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4万亿下单
扩大内需政策出台仅几天后,一批大型投资项目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批。会议核准了总投资93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和总投资955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还审批了总投资174亿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肯斯瓦特、贵州省黔中、江西省峡江等水利枢纽工程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安徽池州九华山等一批民用机场项目。
尤为令人振奋的,是进出口税率的再度调整。在去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会议决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
紧接着,央行于11月27日和12月23日两次降息。专家指出,降息是为了配合4万亿元投资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在2008年四季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中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需要大量社会配套资金,通过货币政策调控,有助于降低社会资金的投资成本,从而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说,4万亿元投资计划预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
落笔民生
专家指出,此次以巨大的财政支持拉动经济,与1998年有很大不同。1998年扩大内需,政府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介入经济运行。而在此次拉动内需的十大政策中,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民生工程和农村建设项目落笔最重,而目,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与改善民生有直接的关系。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三年内要新增加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并完成100多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其中,对廉租房投资2150亿元;棚户区改造投资1015亿元;经济适用房投资6000亿元,总投资约9000亿元。
据测算,未来三年,每年住房保障投资3000亿元,可以带动上下游投资3000亿元,还可以创造200万~300万个就业岗位。上述负责人表示,加大住房保障投资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刺激消费有双重促进作用。通过这些大规模的住房保障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还可以促进居民的住房消费水平。居民在获得住房保障后,会降低对未来的风险预期,加大家庭消费。
2008年最后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公布,其中有关家电下乡、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等20条政策都旨在拉动内需。2009年2月1日起,为期四年的“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村被认为具有扩大内需的极大潜力。据官方预测,4年里,可实现家电产品销售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印00亿元。
为加快建设进度,国家决定2008年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其中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约100亿元,主要用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在建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并优先向西部地区和欠发达方向倾斜。高速公路每亿元投入,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800个、间接就业岗位2100个。据初步预计,这100亿元追加投资在2008年带动的资金达400亿元,2009年第一季度还将带动300亿元资金。
去年第四季度,中央还新增200亿元用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向农村、水库和大型灌区。其中5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51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30亿元用于前期工作完善的320座大中型病危水库的除险加固;30亿元用于粮食生产省208处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另外,国家还将投资4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
各地新政
中央出台十项措施后,各地“一呼百应”。广东省步伐最快,“新十项工程”全面启动,珠三角轨道交通及武(汉)广(州)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009年,计划重点工程投入3000亿元,全社会投资可完成1.3万亿元左右,集中投入财政性资金近1000亿元,预计可拉动社会资金5000亿~10000亿元。
重庆市未来5年内将投入3000亿元扩大内需,其中10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江苏省在2008年底之前启动3000亿元的政府投资主导性项目,NH-到今年底可带动全社会投资12000亿元;上海市将于2010年底前安排1600亿元政府性资金用于项目建设,预计拉动全社会投资超过11000亿元。
除了加大投资之外,消费券成了各地拉动内需的最直接途径。2008年12月22日,成都市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人员发放了消费券,每人100元,惠及3291万人。消费券需在2009年1月31日前使用,成都市民政局称,消费券的作用在于“扩大内需,保证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
没过多久,杭州市也向市、区两级持证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约1.55万户)、企业退休职工(约31万人)、市本级注册在内的小学、初中、高中生(26万人)发放了消费券,每张消费券100至200元不等,总价值为1亿元。至2月5日,1亿元消费券已收回4400万元,其中93%的消费券用在超市,拉动放大效应2.06倍。
专家分析,消费券具有一比一的拉动消费效应,家电业的拉动效应可达四至五倍。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营认为,发放消费券只具有短期效应,如果没有后续的投资和资金,不能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也就不能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
不论如何,短期内,发放消费券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同时’国家在今年初为7400万低收入者发放了每人100~150元的一次性补贴,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也成为扩大消费的主要举措。
效果初显
2009年春节后第一周(2月1日~2月6日),国内钢价出人意料地连涨6天。近年来,钢价出现此番强劲“牛”势并不多见。从12月的PMI指数(制造经理人指数)来看,受基建投资拉动较大的钢铁行业已有走出阴霾的迹象。中国钢铁协会的一位权威人士认为,4万亿元投资对市场的需求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开始增强。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据监测,1月份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国家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也有人认为,4万亿元的效果最早在今年下半年才能显现。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未来贿靠居民的收入增长来拉动消费,而拉动消费牵涉到多方面的体制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谢九也撰文指出,始于去年11月的4万亿元计划只能救经济于一时,拯救中国经济的长久之计还在于如何启动民间消费,将来以4万亿元为代表的政府投资逐渐淡出之际,才是中国经济真正好转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