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日本来说,朝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朝鲜半岛政策也历来是日本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政府看来,“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定,不仅对于日本,而且对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课题”。
政策回旋余地有限
二战后日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奉行的是对韩“一边倒”外交政策。在冷战体制下,日本与韩国签订了《日韩基本条约》,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韩基本条约》《日美安全条约》以及《韩美共同防御条约》三环相扣,使得日美韩关系日益紧密。但这注定了日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外交政策的回旋余地严重不足,日朝政府间交往的大门难以真正开启,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时至今日,日朝双方不仅未能就核心问题取得突破,而且还使谈判本身变得更加复杂,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盘根错节,成为至今日朝关系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近一段时期以来,“朝鲜核问题”、“天安舰”事件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等一系列危机事件使得朝鲜半岛局势愈加复杂化。民主党执政后,日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不仅未能成功打开局面,反而继续追随美国对朝政策的窠臼,这无疑给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又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天安舰”事件后,日本曾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商讨应对措施,会议后日本政府宣布:坚决支持韩国,不能容忍朝鲜的行为;为了地区的和平与安定,日本将继续与美韩等有关各国紧密合作。
此后的一周内,针对事态的最近进展,日本政府还在首相官邸举行由首相、内阁官房长官、外相、防卫大臣等出席的安全保障会议。而随后发生的“延坪岛炮击事件”则进一步使得民主党政权对韩“一边倒”。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迅速成立了以首相营直人为首的对策总部,营直人还指示各阁僚紧密协作收集相关情报。
外务省与防务省相互较劲
近期,日本防卫省的政策举措颇为引人注目。2011年1月10日,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在首尔与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举行会谈,两国防长就“朝鲜核问题”、“天安舰事件”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等朝鲜半岛热点问题交换意见。北泽在会谈开始时表示“希望在剧烈变化的亚太地区加强日韩防务合作”。双方一致同意强化日韩防务合作,并主要就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和《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等军事领域合作协定达成一定共识。其中,前者旨在使日韩两国在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时能相互提供物资和劳务,而后者则立足于构筑日韩军事情报沟通与保密机制。
针对防卫省试图“先行一步”加强日韩安全合作的举动,主管日本外交事务的外务省自然不甘“示弱”。外务省特别是外相前原诚司亦对朝鲜半岛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北泽俊美访问韩国之前,前原在1月4日专门谈及北泽访韩及将要签署的两国间安全合作协定问题。前原在指出“这样的合作很重要”的同时强调:“有必要认真听取韩方的想法,然后采取措施。希望这不仅是日本单方面的想法,而是双方一边对话,一边加深关系。”
此外,前原还表示将考虑与重启日朝政府间的直接磋商,其表态被朝鲜评价为“应予以肯定的动向”。不过,即使是日本外务省内部对前原的表态也感到“突然”和困惑,认为“不可操之过急,轻视日韩关系而发展日朝关系是本末倒置”。即使对前原来说,目前他也没有找到一条实现日朝磋商的具体路径。
首相决断至关重要
具体到对朝政策而言,日本政界的对朝“压力派”以及对朝“对话派”的主张针锋相对。“压力派”得到了国民舆论的压倒性支持,认为应当把解决绑架问题作为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前提。另一方面,“对话派”则提出了全面兼顾的方针。
在日朝关系上,外务省内的政策论争也显得泾渭分明。外务省内各部门多将自身的工作、自己负责的区域、国家等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具体而言,北美局的对美观体现为将日美关系视为日本外交的基轴,因此,除非发生重大政策变革,该局不能容忍任何旨在挑战美国对朝鲜半岛立场的外交努力;亚洲大洋洲局内部尽管亦非“铁板一块”,但总体而言在打开日朝关系局面问题上相对比较积极和主动;综合外交政策局及条约局等通常会从政策本身以及法律经纬方面加以考虑。
欲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在继续深化日韩关系及实现日朝邦交正常化等重要问题上,需要日本最高决策层(内阁特别是首相)的外交决断以及首相官邸的综合协调。
日本政府的朝鲜半岛政策面临来自国内的强大压力,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靠政治家的个人决断。从战后日本外交史看,日本的最高决策者——首相的态度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或延缓对朝鲜半岛政策的进程。
日本首相营直人在首次发表施政演说时专门阐述了内阁的朝鲜半岛政策。即:同韩国构建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天安舰事件”是难以容忍的,有必要在全面支持韩国的同时,从国际社会的角度处理好这个问题。要全面解决绑架、核武器和导弹等问题,清算历史,实现邦交的正常化。关于绑架问题,国家要负起责任,让所有的绑架案受害者都能尽快回国。
尽管营直人通过施政演说等政策主张表明了其立场,但仍未有改善对朝关系的重大举措。对此,朝鲜方面批评营直人内阁的对朝政策缺乏新意,要求日本先对殖民统治等历史进行清算,否则无论到何时都无法期待两国关系得到真正改善。
政策“向左”还是“向右”?
正如前面所说,执政党与内阁、外务省与防卫省、外务省内部等日本国内直接参与及影响对朝鲜半岛外交决策的主体间的立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日本政府内部也通过内阁会议、安全保障会议等决策机制发挥协调作用,但此次防卫省与外务省之间的对朝政策存在“时差”和“温差”也是不争的事實。
日韩间亦在日韩安全合作乃至在对朝政策上有着不同的立场:第一,日韩间业已存在的历史、领土及现实利益等问题并未有效解决,韩国外交行政部门对两国防卫合作态度较为谨慎。韩国国内舆论对日本自卫队抱有强烈的抵触,日韩扩大防卫合作仍面临民意的“掣肘”。有鉴于此,韩国外长在会晤北泽俊美时就明确称日韩防卫合作“有着国内及国际上的情况,必须在多方考虑的同时进行”;第二,在与朝方进行对话的问题上,日韩也出现了微妙的“温差”。由于担心日本外相前原诚司“绕开韩国”开启新一轮日朝磋商,韩国外交通商部强调应先进行韩朝对话。
日韩能否突破上述制约因素是提升两国全方位合作关系的关键。今后一段时期,美国将在日韩关系中扮演重要的平衡与协调角色。对日本而言,其朝鲜半岛政策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进行沟通、调试与配合。“天安舰事件”及“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宣布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日本政府亦分别表示全力提供协助。
目前,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仍未有效好转,强化军事同盟以及建立排他性的多边安全机制将进一步激化现有矛盾。就日美韩而言,发展兼容的多边协商和对话才是应有之义。对于日本而言,重启日朝双边正常化谈判及无条件回归六方会谈这一地区多边框架才是理性的政策选择。
政策回旋余地有限
二战后日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奉行的是对韩“一边倒”外交政策。在冷战体制下,日本与韩国签订了《日韩基本条约》,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韩基本条约》《日美安全条约》以及《韩美共同防御条约》三环相扣,使得日美韩关系日益紧密。但这注定了日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外交政策的回旋余地严重不足,日朝政府间交往的大门难以真正开启,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时至今日,日朝双方不仅未能就核心问题取得突破,而且还使谈判本身变得更加复杂,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盘根错节,成为至今日朝关系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近一段时期以来,“朝鲜核问题”、“天安舰”事件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等一系列危机事件使得朝鲜半岛局势愈加复杂化。民主党执政后,日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不仅未能成功打开局面,反而继续追随美国对朝政策的窠臼,这无疑给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又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天安舰”事件后,日本曾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商讨应对措施,会议后日本政府宣布:坚决支持韩国,不能容忍朝鲜的行为;为了地区的和平与安定,日本将继续与美韩等有关各国紧密合作。
此后的一周内,针对事态的最近进展,日本政府还在首相官邸举行由首相、内阁官房长官、外相、防卫大臣等出席的安全保障会议。而随后发生的“延坪岛炮击事件”则进一步使得民主党政权对韩“一边倒”。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迅速成立了以首相营直人为首的对策总部,营直人还指示各阁僚紧密协作收集相关情报。
外务省与防务省相互较劲
近期,日本防卫省的政策举措颇为引人注目。2011年1月10日,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在首尔与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举行会谈,两国防长就“朝鲜核问题”、“天安舰事件”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等朝鲜半岛热点问题交换意见。北泽在会谈开始时表示“希望在剧烈变化的亚太地区加强日韩防务合作”。双方一致同意强化日韩防务合作,并主要就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和《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等军事领域合作协定达成一定共识。其中,前者旨在使日韩两国在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时能相互提供物资和劳务,而后者则立足于构筑日韩军事情报沟通与保密机制。
针对防卫省试图“先行一步”加强日韩安全合作的举动,主管日本外交事务的外务省自然不甘“示弱”。外务省特别是外相前原诚司亦对朝鲜半岛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北泽俊美访问韩国之前,前原在1月4日专门谈及北泽访韩及将要签署的两国间安全合作协定问题。前原在指出“这样的合作很重要”的同时强调:“有必要认真听取韩方的想法,然后采取措施。希望这不仅是日本单方面的想法,而是双方一边对话,一边加深关系。”
此外,前原还表示将考虑与重启日朝政府间的直接磋商,其表态被朝鲜评价为“应予以肯定的动向”。不过,即使是日本外务省内部对前原的表态也感到“突然”和困惑,认为“不可操之过急,轻视日韩关系而发展日朝关系是本末倒置”。即使对前原来说,目前他也没有找到一条实现日朝磋商的具体路径。
首相决断至关重要
具体到对朝政策而言,日本政界的对朝“压力派”以及对朝“对话派”的主张针锋相对。“压力派”得到了国民舆论的压倒性支持,认为应当把解决绑架问题作为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前提。另一方面,“对话派”则提出了全面兼顾的方针。
在日朝关系上,外务省内的政策论争也显得泾渭分明。外务省内各部门多将自身的工作、自己负责的区域、国家等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具体而言,北美局的对美观体现为将日美关系视为日本外交的基轴,因此,除非发生重大政策变革,该局不能容忍任何旨在挑战美国对朝鲜半岛立场的外交努力;亚洲大洋洲局内部尽管亦非“铁板一块”,但总体而言在打开日朝关系局面问题上相对比较积极和主动;综合外交政策局及条约局等通常会从政策本身以及法律经纬方面加以考虑。
欲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在继续深化日韩关系及实现日朝邦交正常化等重要问题上,需要日本最高决策层(内阁特别是首相)的外交决断以及首相官邸的综合协调。
日本政府的朝鲜半岛政策面临来自国内的强大压力,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靠政治家的个人决断。从战后日本外交史看,日本的最高决策者——首相的态度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或延缓对朝鲜半岛政策的进程。
日本首相营直人在首次发表施政演说时专门阐述了内阁的朝鲜半岛政策。即:同韩国构建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天安舰事件”是难以容忍的,有必要在全面支持韩国的同时,从国际社会的角度处理好这个问题。要全面解决绑架、核武器和导弹等问题,清算历史,实现邦交的正常化。关于绑架问题,国家要负起责任,让所有的绑架案受害者都能尽快回国。
尽管营直人通过施政演说等政策主张表明了其立场,但仍未有改善对朝关系的重大举措。对此,朝鲜方面批评营直人内阁的对朝政策缺乏新意,要求日本先对殖民统治等历史进行清算,否则无论到何时都无法期待两国关系得到真正改善。
政策“向左”还是“向右”?
正如前面所说,执政党与内阁、外务省与防卫省、外务省内部等日本国内直接参与及影响对朝鲜半岛外交决策的主体间的立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日本政府内部也通过内阁会议、安全保障会议等决策机制发挥协调作用,但此次防卫省与外务省之间的对朝政策存在“时差”和“温差”也是不争的事實。
日韩间亦在日韩安全合作乃至在对朝政策上有着不同的立场:第一,日韩间业已存在的历史、领土及现实利益等问题并未有效解决,韩国外交行政部门对两国防卫合作态度较为谨慎。韩国国内舆论对日本自卫队抱有强烈的抵触,日韩扩大防卫合作仍面临民意的“掣肘”。有鉴于此,韩国外长在会晤北泽俊美时就明确称日韩防卫合作“有着国内及国际上的情况,必须在多方考虑的同时进行”;第二,在与朝方进行对话的问题上,日韩也出现了微妙的“温差”。由于担心日本外相前原诚司“绕开韩国”开启新一轮日朝磋商,韩国外交通商部强调应先进行韩朝对话。
日韩能否突破上述制约因素是提升两国全方位合作关系的关键。今后一段时期,美国将在日韩关系中扮演重要的平衡与协调角色。对日本而言,其朝鲜半岛政策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进行沟通、调试与配合。“天安舰事件”及“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宣布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日本政府亦分别表示全力提供协助。
目前,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仍未有效好转,强化军事同盟以及建立排他性的多边安全机制将进一步激化现有矛盾。就日美韩而言,发展兼容的多边协商和对话才是应有之义。对于日本而言,重启日朝双边正常化谈判及无条件回归六方会谈这一地区多边框架才是理性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