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分式中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其优点是强调了解题思路,数学思想,其不足之处是来得突然,没有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感受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探讨新解法。下面谈谈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以飨读者。
分式的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的值不等于零时,分式才有意义。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分子的值为零时,分式的值等于零。据此,我建议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方法来解分式方程:
引例:计算(学生先完成)
①- ②+-
解:①原式==
②原式=+-=
===
说明:分式的加减法是在分式有意义的情况下进行了,而学生都是默认这种情况的。
正例:解方程:①= ②+=
解:①移项,得-=0(方程左边是分式的加减法)
∴=0
∴=0
由分式的值等于零可得分子x-9=0,即x=9,而分母x(x-3)=9(9-3)≠0,故x=9是原方程的解。
解:②移项,得+-=0
∴=0
由分式的值等于零可知:
3(x-1)=0,此时x=1
但(x+1)(x-1)=(1+1)(1-1) =0
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无意义,故原方程无解。
常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检验并下结论。
解下列方程:①=②+=
解:①去分母得:960x=600(x+3)
去括号得:960x=600x+1800
移项、合并得:360x=1800
系数化1得:x=5
检验:把x=5代入原方程
左边==120,右边==120
∴左边=右边
∴x=5是原方程的解
②两边乘以2(x+1)(x-1),得:
6-4(x-1)=3(x+1)
6-4x+4=3x+3
-4x-3x=3-6-4
-7x=-7
∴x=1
检验:把x=1代入2(x+1)(x-1)得
2(1+1)(1-1)=0
∴x=1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无解
非常规解法的优点是:尊重了学生的分式加减法知识,一元一次方程、分式的值等于零的条件等原有的知识,使学生避免了检验的步骤,也削弱了对增根的理解的难度。这为以后九年级的分式方程解法提供了新的解法,思路新、解法灵活。
分式的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的值不等于零时,分式才有意义。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分子的值为零时,分式的值等于零。据此,我建议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方法来解分式方程:
引例:计算(学生先完成)
①- ②+-
解:①原式==
②原式=+-=
===
说明:分式的加减法是在分式有意义的情况下进行了,而学生都是默认这种情况的。
正例:解方程:①= ②+=
解:①移项,得-=0(方程左边是分式的加减法)
∴=0
∴=0
由分式的值等于零可得分子x-9=0,即x=9,而分母x(x-3)=9(9-3)≠0,故x=9是原方程的解。
解:②移项,得+-=0
∴=0
由分式的值等于零可知:
3(x-1)=0,此时x=1
但(x+1)(x-1)=(1+1)(1-1) =0
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无意义,故原方程无解。
常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检验并下结论。
解下列方程:①=②+=
解:①去分母得:960x=600(x+3)
去括号得:960x=600x+1800
移项、合并得:360x=1800
系数化1得:x=5
检验:把x=5代入原方程
左边==120,右边==120
∴左边=右边
∴x=5是原方程的解
②两边乘以2(x+1)(x-1),得:
6-4(x-1)=3(x+1)
6-4x+4=3x+3
-4x-3x=3-6-4
-7x=-7
∴x=1
检验:把x=1代入2(x+1)(x-1)得
2(1+1)(1-1)=0
∴x=1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无解
非常规解法的优点是:尊重了学生的分式加减法知识,一元一次方程、分式的值等于零的条件等原有的知识,使学生避免了检验的步骤,也削弱了对增根的理解的难度。这为以后九年级的分式方程解法提供了新的解法,思路新、解法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