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推进咸宁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着这个问题,最近,由成宁市政府副市长曾国平带队,市直相关机关负责人和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参加,赴河南舞钢市、新乡市的新乡县考察学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发了几点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了解其深刻内涵。从河南省舞钢市、新乡市的实践来看,可以这样概括:所谓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有专家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通过新型社区建设,改变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集约节约用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
舞钢市、新乡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
一是城镇集中型,指位于城市建设规划区内的新农村建设。如舞钢市尹集镇突出抓好“一镇三区”建设,用两年多时间,在中心镇规划占地370亩,可容纳780户的柏都社区,占地146亩的一期工程两层和多层楼房已建成,农户相续入住。5万平方米的商业一条街已全部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齐全的功能配套,高楼与新颖住房的相互映衬,实现了农村和城镇的有机融合衔接,一个经济发展有序、生态环境优良、居住条件舒适、服务功能完善、保障机制健全、文化教育繁荣的生态宜居城镇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是乡镇集中型,指位于乡镇周边的村庄,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可以依托乡镇的辐射作用,向乡镇中心集中。
三是中心村集中型,就是在广大农村中,选择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生产生活便利的中心村,建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如舞钢市庙街乡,焦桐高速穿乡而过,东承舞钢市产业集聚区,西启金山工业园区,南依九龙山风景区。下辖12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万人。自2012年以来,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两集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突出“一轴两区”建设以升级改造杨八路为轴线,南联九龙山社区,北接庙街社区,强化三个支撑(经济、生态、文化)。一个新型的九龙山中心社区初具规模。一期投资1.5亿元,占地35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可容纳居民3000多人。二期规划容纳居民1万人左右。按照“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布局理念,以传统与现代融合、适合居民生活、集约节约土地、文化特色明显等原则,设计有合院、叠拼、多层、连排等户型,建成后整个社区将集中庙街乡80%以上人口。
四是旅游景区集中型:以旅游景点为中心,依托旅游服务业,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如新乡市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新型农村社区,不少居民开办家庭旅社,吃住娱乐一条龙服务,吸引市区及周边市的居民前来游玩、休闲。
舞钢市、新乡市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和经验
两市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人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按照河南省委“政策引导、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32字指导方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政策引领
两市先后出台了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土地方面、资金方面、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8个方面49项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优惠政策有:一是新乡市从2009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卫生、环保、道路等上级各类涉农资金2.8亿元;组建农村公益基金管理中心,鼓励企业捐资,累计接受社会无偿捐资近3亿元;引导鼓励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资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调动群众积极性。对在社区建房的农户,免费提供住宅户型图样,给予3000-5000元资金补贴或10~15吨水泥补助,协调提供3-5万元建房贷款并给予政府贴息。入住社区居民自愿办理城镇居住地户口,享受养老保险、城镇低保等城镇居民待遇,在去年全省政策出台前,市财政自己负担了社区农民的城镇养老保险资金。优先安排培训就业,为每个社区选配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任教,配备至少一名财政全额供给的全职医生,为人住社区人口达到一定比例的社区及时通公交车,逐步实现了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交通等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三是原有政策继续享受,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入住社区农民在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同时,继续保留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和与之相关的惠农政策,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
二、科学规划建设
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体系,科学规划,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始终保证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规划先行。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统筹解决农民居住和就业增收问题。新乡市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社区耕作半径不超过2.5公里。舞钢市已将190多个行政村规划为17个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规范运作。既和现有的政策衔接,把政策用足用够用好,又依法依规,在占地手续办理、群众发动、社区规划审定、土地流转、人地挂钩试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一系列制度性问题等方面规范运作。坚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成一个”的原则,所有社区必须达到“规划得到批准、基础设施投入能够落实、群众支持率在80%以上、拆迁工作能够落实”等条件方能启动建设。 三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组织、激励群众,不搞强迫命令。对于社区住宅,规划设计不同的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困难群众可享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同时,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还集中规划养殖小区、大型农机具存放点等。
三、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按照中央提出“两个确保”,河南省委提出“两不牺牲”,首先是耕地红线。在保障群众土地权益的基础上,既注重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又坚持拆建并重,确保了耕地面积不仅不减少,还略有增加。
一是严格社区用地标准。户均宅基地不得超过167平方米,户均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267平方米。在城市规划控制区域内和县城规划区必须建设多层,有条件的建设小高层或者高层住宅,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引导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
二是坚持拆建并重。在加快社区建设的同时,把旧村拆迁复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拆建并重、以拆促建。对于城郊、县城规划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社区,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企业参与社区拆迁。对于纯农村社区探索旧宅拆迁利益补偿机制,对群众拆旧建新给予补偿,通过运作土地指标,解决资金难题。对节约的部分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拍卖,指标价款全部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拆迁补偿。新乡市已筹措拆迁补偿资金13.4亿元,补偿到位10.3亿元。已累计拆除旧宅面积6.1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面积3.1万亩。
三是保障农民腾退土地收益权。两市建立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腾退收益全部返还农民主要用于社区建设的新机制。旧村拆迁复垦出来的土地,采取农民人股等方式,集中起来搞公司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使土地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确保农民长期收益。
四、强化产业支撑
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和就近就业发展区“两区同建”,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城镇化。一是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依托社区周边规划的农民创业同促进当地农民创业就业;三是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四是依托乡村农业及区位优势,推进“一区一业”建设。
五、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体系
积极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试验,重点在户籍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农民权益保护、粮食保障等领域探索创新,探索城乡一体化各项制度建设。
一是探索建立城乡均等化的户籍制度。村民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后,除享受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外,还能继续享受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
二是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社区住房确权发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住房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新型农村社区农户建房贷款。新乡市分别为27万元、3320万元、2.81亿元。
三是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构建社区党总支、管委会、居民代表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社区组织机构,推进乡镇服务职能延伸至社区,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四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各级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分包督导责任制、市县职能部门千名干部联包帮建、督查考核推进“三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干部业绩考评的三项重点之一。两市专门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奖惩意见(试行)》,坚持年中考评,年终总评,每年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对社区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区)、乡镇进行工作奖励,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予以提拔重用。
舞钢市、新乡市的经验引发的思考
咸宁市如何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舞钢市、新乡市的经验值得借鉴,应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宣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是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一项惠民工程。新型农村社区,是以城镇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村,进而实现城乡统筹,让农民实现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推进“三化”协调,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因此,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大意义和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实际利益,从而激发农村居民参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热情。河南省许昌市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解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11个关键性问题进行解读,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二、制定方案。制定符合咸宁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利于积极稳步推进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就该市的实际,“七山一水二分田”,与舞钢市、新乡市大部分地区属平原地带有所差异。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用5年时间,对全市907个行政村,按新型农村社区的模式,通过合并整合后,实现全覆盖。近期对“五城三区”及各县市区城郊,建制镇周边及园区附近的村,作为“村改居”试点,先行先试,总结经验。
三、统筹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居住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完备、社区居民自愿的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统筹解决农民居住和就业增收问题。规划应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村镇体系和村镇布局规划》。就该市实际情况,原则上按照“一村一社区”为主,“多村合并一社区”为辅的模式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高水平的规划设计予以资金奖励。注重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保护传承村落文化。规划区要体现地域特色,打造特色社区,让群众住得舒心满意,把好事办好。同时,要完善规划执法管理体系,新建房要经规划审批。
四、制定政策。市里要统一制定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土地方面、资金方面、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优惠政策,整合各项惠民政策和社会资源,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对入住社区的农民在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同时,继续保留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和与之相关的惠民政策,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
五、加强领导。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惠民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专班,明确责任。
六、完善机制。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分包督导责任制、市县职能部门联包帮建、督查考核推进“三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社区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区)、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对业绩突出的县(市、区)、乡镇主要领导予以提拔重用。
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了解其深刻内涵。从河南省舞钢市、新乡市的实践来看,可以这样概括:所谓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有专家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通过新型社区建设,改变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集约节约用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
舞钢市、新乡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
一是城镇集中型,指位于城市建设规划区内的新农村建设。如舞钢市尹集镇突出抓好“一镇三区”建设,用两年多时间,在中心镇规划占地370亩,可容纳780户的柏都社区,占地146亩的一期工程两层和多层楼房已建成,农户相续入住。5万平方米的商业一条街已全部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齐全的功能配套,高楼与新颖住房的相互映衬,实现了农村和城镇的有机融合衔接,一个经济发展有序、生态环境优良、居住条件舒适、服务功能完善、保障机制健全、文化教育繁荣的生态宜居城镇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是乡镇集中型,指位于乡镇周边的村庄,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可以依托乡镇的辐射作用,向乡镇中心集中。
三是中心村集中型,就是在广大农村中,选择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生产生活便利的中心村,建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如舞钢市庙街乡,焦桐高速穿乡而过,东承舞钢市产业集聚区,西启金山工业园区,南依九龙山风景区。下辖12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万人。自2012年以来,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两集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突出“一轴两区”建设以升级改造杨八路为轴线,南联九龙山社区,北接庙街社区,强化三个支撑(经济、生态、文化)。一个新型的九龙山中心社区初具规模。一期投资1.5亿元,占地35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可容纳居民3000多人。二期规划容纳居民1万人左右。按照“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布局理念,以传统与现代融合、适合居民生活、集约节约土地、文化特色明显等原则,设计有合院、叠拼、多层、连排等户型,建成后整个社区将集中庙街乡80%以上人口。
四是旅游景区集中型:以旅游景点为中心,依托旅游服务业,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如新乡市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新型农村社区,不少居民开办家庭旅社,吃住娱乐一条龙服务,吸引市区及周边市的居民前来游玩、休闲。
舞钢市、新乡市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和经验
两市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人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按照河南省委“政策引导、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32字指导方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政策引领
两市先后出台了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土地方面、资金方面、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8个方面49项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优惠政策有:一是新乡市从2009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卫生、环保、道路等上级各类涉农资金2.8亿元;组建农村公益基金管理中心,鼓励企业捐资,累计接受社会无偿捐资近3亿元;引导鼓励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资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调动群众积极性。对在社区建房的农户,免费提供住宅户型图样,给予3000-5000元资金补贴或10~15吨水泥补助,协调提供3-5万元建房贷款并给予政府贴息。入住社区居民自愿办理城镇居住地户口,享受养老保险、城镇低保等城镇居民待遇,在去年全省政策出台前,市财政自己负担了社区农民的城镇养老保险资金。优先安排培训就业,为每个社区选配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任教,配备至少一名财政全额供给的全职医生,为人住社区人口达到一定比例的社区及时通公交车,逐步实现了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交通等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三是原有政策继续享受,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入住社区农民在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同时,继续保留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和与之相关的惠农政策,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
二、科学规划建设
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体系,科学规划,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始终保证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规划先行。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统筹解决农民居住和就业增收问题。新乡市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社区耕作半径不超过2.5公里。舞钢市已将190多个行政村规划为17个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规范运作。既和现有的政策衔接,把政策用足用够用好,又依法依规,在占地手续办理、群众发动、社区规划审定、土地流转、人地挂钩试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一系列制度性问题等方面规范运作。坚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成一个”的原则,所有社区必须达到“规划得到批准、基础设施投入能够落实、群众支持率在80%以上、拆迁工作能够落实”等条件方能启动建设。 三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组织、激励群众,不搞强迫命令。对于社区住宅,规划设计不同的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困难群众可享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同时,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还集中规划养殖小区、大型农机具存放点等。
三、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按照中央提出“两个确保”,河南省委提出“两不牺牲”,首先是耕地红线。在保障群众土地权益的基础上,既注重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又坚持拆建并重,确保了耕地面积不仅不减少,还略有增加。
一是严格社区用地标准。户均宅基地不得超过167平方米,户均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267平方米。在城市规划控制区域内和县城规划区必须建设多层,有条件的建设小高层或者高层住宅,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引导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
二是坚持拆建并重。在加快社区建设的同时,把旧村拆迁复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拆建并重、以拆促建。对于城郊、县城规划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社区,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企业参与社区拆迁。对于纯农村社区探索旧宅拆迁利益补偿机制,对群众拆旧建新给予补偿,通过运作土地指标,解决资金难题。对节约的部分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拍卖,指标价款全部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拆迁补偿。新乡市已筹措拆迁补偿资金13.4亿元,补偿到位10.3亿元。已累计拆除旧宅面积6.1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面积3.1万亩。
三是保障农民腾退土地收益权。两市建立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腾退收益全部返还农民主要用于社区建设的新机制。旧村拆迁复垦出来的土地,采取农民人股等方式,集中起来搞公司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使土地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确保农民长期收益。
四、强化产业支撑
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和就近就业发展区“两区同建”,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城镇化。一是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依托社区周边规划的农民创业同促进当地农民创业就业;三是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四是依托乡村农业及区位优势,推进“一区一业”建设。
五、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体系
积极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试验,重点在户籍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农民权益保护、粮食保障等领域探索创新,探索城乡一体化各项制度建设。
一是探索建立城乡均等化的户籍制度。村民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后,除享受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外,还能继续享受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
二是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社区住房确权发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住房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新型农村社区农户建房贷款。新乡市分别为27万元、3320万元、2.81亿元。
三是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构建社区党总支、管委会、居民代表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社区组织机构,推进乡镇服务职能延伸至社区,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四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各级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分包督导责任制、市县职能部门千名干部联包帮建、督查考核推进“三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干部业绩考评的三项重点之一。两市专门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奖惩意见(试行)》,坚持年中考评,年终总评,每年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对社区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区)、乡镇进行工作奖励,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予以提拔重用。
舞钢市、新乡市的经验引发的思考
咸宁市如何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舞钢市、新乡市的经验值得借鉴,应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宣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是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一项惠民工程。新型农村社区,是以城镇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村,进而实现城乡统筹,让农民实现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推进“三化”协调,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因此,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大意义和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实际利益,从而激发农村居民参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热情。河南省许昌市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解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11个关键性问题进行解读,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二、制定方案。制定符合咸宁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利于积极稳步推进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就该市的实际,“七山一水二分田”,与舞钢市、新乡市大部分地区属平原地带有所差异。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用5年时间,对全市907个行政村,按新型农村社区的模式,通过合并整合后,实现全覆盖。近期对“五城三区”及各县市区城郊,建制镇周边及园区附近的村,作为“村改居”试点,先行先试,总结经验。
三、统筹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居住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完备、社区居民自愿的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统筹解决农民居住和就业增收问题。规划应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村镇体系和村镇布局规划》。就该市实际情况,原则上按照“一村一社区”为主,“多村合并一社区”为辅的模式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高水平的规划设计予以资金奖励。注重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保护传承村落文化。规划区要体现地域特色,打造特色社区,让群众住得舒心满意,把好事办好。同时,要完善规划执法管理体系,新建房要经规划审批。
四、制定政策。市里要统一制定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土地方面、资金方面、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优惠政策,整合各项惠民政策和社会资源,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对入住社区的农民在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同时,继续保留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和与之相关的惠民政策,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
五、加强领导。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惠民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专班,明确责任。
六、完善机制。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分包督导责任制、市县职能部门联包帮建、督查考核推进“三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社区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区)、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对业绩突出的县(市、区)、乡镇主要领导予以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