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决定的。职业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特点,科学设计职业教育的专业;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合理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区域产业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调整;目标;原则;途径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是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特点,科学设计职业教育的专业;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合理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本文就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进行探讨。
一 专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昆山为例:经过近30年的发展,昆山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转变,由依靠外资带动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推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和谐进步的转变,由城市规模扩张向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转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着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我市职业教育原有的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主要体现于:一是专业结构呈现“失衡”现象,二产类专业比重大,而三产类和一产类专业比重较小;二是专业交叉重复严重,各职业学校专业类同,本地的特色专业少;三是与新型产业匹配的专业实力不强,部分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仍是空白:四是专业设置随意性大,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市人才的结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影响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要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二 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原则
专业结构调整目标是专业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3~5年,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是要做好专业结构调整。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现有学科平台,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主干专业明确,专业特色鲜明,不断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建设一批市、省级示范专业,创建一批市精品专业,形成与本地产业结构相适应、科学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专业体系。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一致性
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社会职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因而专业设置与调整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步和匹配。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技术、经济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适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变化的需求。职业学校必须切实做好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工作,选择专业种类,合理安排专业结构,使之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适应。
2 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
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在实现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的前提下,要强调学校效益的最大化。即合理配置职教资源,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要保持职教专业的适度规模与相对稳定,形成专业结构的综合优势。职业教育以专业组织教学,各专业的专业师资、教学设备、管理规范都有其特殊的要求,而各专业师资(特别是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与教学、实验、实习设备的配置都有一个基本标准。职教专业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一个成熟专业,通常需要若干年的师资、教材等相关配套建设,很难想象一个专业处于频繁变换的学校,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一个职业学校可设置若干个主干专业,并分别围绕主干专业,设置几个互有联系的专业,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专业结构。这些互有联系的专业。由于其基础理论学科相同或相近,专业课在各专业之间能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接近,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潜力,有利于实验、实习场地和装备为各专业综合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有利于组织教学,安排进程,这样就有可能较好地发挥学校教育投资的效益,综合提高教育质量,而且专业口径和内涵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学校就可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
3 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致性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要具有长远规划,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对各类人才规格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学生、专业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职业的发展,人们已不再终生固定于某一职业。为此,从业者要有宽阔的职业视野,健康的职业价值观,长远的职业计划及主动适应和创造的意识与能力,以便将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协调起来。因此。专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能否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学制的确定、培养目标的制定、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都要使学生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为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可能性。
专业结构调整要着眼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体现在专业自身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此,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保证专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专业结构调整还要着眼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利益,遵循学校的综合发展规划,有利于职业学校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率和整体效益最大化,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 专业结构调整的系统设计
专业的结构调整是职业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系统设计、科学实施是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除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常规做法外,我们还可注意以下几点:
1 立足区域经济,化产业优势为专业优势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区域的产业优势与职教专业优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立足发达区域经济的职教专业结构调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只有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建设,调整办学思路,职业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构成核心竞争力。专业结构调整要拓宽思路,联系实际,认真研究新一轮产业集群转型的发展动向,根据区域产业布局需要,使学校的专业覆盖支柱产业,拓展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结合的深度与广度,真正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有力支撑。要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将校企合作层面从目前的企业支持学校办学为主,扩展到学校支持企业发展的高度。实现校企双赢。每个专业建设2~3个甚至更多的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的,能够推动行业和企业技术升级、质量提升的职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
2 立足校内资源,改造传统专结构
职业学校要根据区域产业转型的需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对本校传统专业进行梳理,制订专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淘汰、改造、优化、新设等方法进行结构调整。对现有专业可以通过拓宽、延伸、改造等方法,形成专业新优势。如财经专业是职业学校各专业中起步最早、热门度持久不衰、涉及面最广的专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财经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法规,如证券投资、期货贸易、汇兑贴现、消费信贷、基金数据等的广泛应用,公司法、企业法、投资法的实施等。因此,对财经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单一的核算型逐渐转向于管理型,即需要的是技术型、智能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传统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市场需求趋少的专业要压缩或淘汰:对新型产业需要的专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专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开发步伐,增设新专业。努力使专业结构更符合本地的产业结构。
3 立足特色专业,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职业学校的重点专业,要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对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以IT技术专业为例: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硬件、应用软件和资源库两个部分。硬件环境是信息资源系统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由学校统一建设:应用软件平台,主要包括资源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f加盟学校管理,用户管理,后台管理)、自主学习型课程系统、网上实训室(链接到可以远程登录的、开放的专业实训室)、网上考核系统(包括理论和实操考核)等;专业资源库将集成计算机专业群优秀的教学资源、企业的各类技术标准、核心知识、关键技术、最新观点、典型案例等,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研资源服务体系,是整个专业资源库中最核心的部分。
通过品牌和特色专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形成学校专业结构上的优势和“亮点”,带动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调整;目标;原则;途径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是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特点,科学设计职业教育的专业;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合理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本文就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进行探讨。
一 专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昆山为例:经过近30年的发展,昆山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转变,由依靠外资带动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推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和谐进步的转变,由城市规模扩张向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转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着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我市职业教育原有的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主要体现于:一是专业结构呈现“失衡”现象,二产类专业比重大,而三产类和一产类专业比重较小;二是专业交叉重复严重,各职业学校专业类同,本地的特色专业少;三是与新型产业匹配的专业实力不强,部分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仍是空白:四是专业设置随意性大,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市人才的结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影响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要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二 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原则
专业结构调整目标是专业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3~5年,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是要做好专业结构调整。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现有学科平台,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主干专业明确,专业特色鲜明,不断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建设一批市、省级示范专业,创建一批市精品专业,形成与本地产业结构相适应、科学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专业体系。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一致性
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社会职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因而专业设置与调整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步和匹配。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技术、经济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适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变化的需求。职业学校必须切实做好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工作,选择专业种类,合理安排专业结构,使之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适应。
2 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
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在实现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的前提下,要强调学校效益的最大化。即合理配置职教资源,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要保持职教专业的适度规模与相对稳定,形成专业结构的综合优势。职业教育以专业组织教学,各专业的专业师资、教学设备、管理规范都有其特殊的要求,而各专业师资(特别是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与教学、实验、实习设备的配置都有一个基本标准。职教专业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一个成熟专业,通常需要若干年的师资、教材等相关配套建设,很难想象一个专业处于频繁变换的学校,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一个职业学校可设置若干个主干专业,并分别围绕主干专业,设置几个互有联系的专业,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专业结构。这些互有联系的专业。由于其基础理论学科相同或相近,专业课在各专业之间能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接近,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潜力,有利于实验、实习场地和装备为各专业综合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有利于组织教学,安排进程,这样就有可能较好地发挥学校教育投资的效益,综合提高教育质量,而且专业口径和内涵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学校就可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
3 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致性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要具有长远规划,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对各类人才规格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学生、专业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职业的发展,人们已不再终生固定于某一职业。为此,从业者要有宽阔的职业视野,健康的职业价值观,长远的职业计划及主动适应和创造的意识与能力,以便将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协调起来。因此。专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能否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学制的确定、培养目标的制定、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都要使学生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为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可能性。
专业结构调整要着眼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体现在专业自身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此,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保证专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专业结构调整还要着眼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利益,遵循学校的综合发展规划,有利于职业学校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率和整体效益最大化,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 专业结构调整的系统设计
专业的结构调整是职业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系统设计、科学实施是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除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常规做法外,我们还可注意以下几点:
1 立足区域经济,化产业优势为专业优势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区域的产业优势与职教专业优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立足发达区域经济的职教专业结构调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只有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建设,调整办学思路,职业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构成核心竞争力。专业结构调整要拓宽思路,联系实际,认真研究新一轮产业集群转型的发展动向,根据区域产业布局需要,使学校的专业覆盖支柱产业,拓展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结合的深度与广度,真正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有力支撑。要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将校企合作层面从目前的企业支持学校办学为主,扩展到学校支持企业发展的高度。实现校企双赢。每个专业建设2~3个甚至更多的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的,能够推动行业和企业技术升级、质量提升的职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
2 立足校内资源,改造传统专结构
职业学校要根据区域产业转型的需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对本校传统专业进行梳理,制订专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淘汰、改造、优化、新设等方法进行结构调整。对现有专业可以通过拓宽、延伸、改造等方法,形成专业新优势。如财经专业是职业学校各专业中起步最早、热门度持久不衰、涉及面最广的专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财经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法规,如证券投资、期货贸易、汇兑贴现、消费信贷、基金数据等的广泛应用,公司法、企业法、投资法的实施等。因此,对财经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单一的核算型逐渐转向于管理型,即需要的是技术型、智能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传统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市场需求趋少的专业要压缩或淘汰:对新型产业需要的专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专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开发步伐,增设新专业。努力使专业结构更符合本地的产业结构。
3 立足特色专业,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职业学校的重点专业,要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对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以IT技术专业为例: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硬件、应用软件和资源库两个部分。硬件环境是信息资源系统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由学校统一建设:应用软件平台,主要包括资源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f加盟学校管理,用户管理,后台管理)、自主学习型课程系统、网上实训室(链接到可以远程登录的、开放的专业实训室)、网上考核系统(包括理论和实操考核)等;专业资源库将集成计算机专业群优秀的教学资源、企业的各类技术标准、核心知识、关键技术、最新观点、典型案例等,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研资源服务体系,是整个专业资源库中最核心的部分。
通过品牌和特色专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形成学校专业结构上的优势和“亮点”,带动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