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痛风(gout)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近年来痛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自1990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科随机对126例痛风症患者,依平刺+放血等手法进行了治疗观察,收到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痛风病 平刺 TDP 放血 拔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58
【中图分类號】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44-01
痛风(gout)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等。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肢体痹”等范畴。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痛风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症异常、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关系密切。继发性痛风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高嘌呤饮食等引起尿酸生成增多或排除减少而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主要是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有时两种机制同时存在。痛风的发生意味着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反应性关节炎和(或)痛风石疾病。体液中的尿酸处于过饱和状态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痛风的组织学改变。中医认为:此病为风寒湿热侵袭人体,先天不足,正气亏虚,痰瘀互结,痹阻经络。基本病机为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机体,经络痹阻,不通则痛。病位在四肢关节,与肝胆肾相关。早期病性多属实,邪留日久则脏腑受损,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约占95%,女性则多发于更年期后,部分有痛风家族史。多有漫长的高尿酸血症史,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自1990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科随机对126例痛风症患者,依平刺+放血等手法进行了治疗观察,收到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6例中,均无来我院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86岁,其中15~30岁20例,31~60岁80例,61岁以上26人。男性83例,女性43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30年。126例均经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1.2 诊断标准。
1.2.1 在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半夜突然典型关节炎发作或肾绞痛发作,伴有家族史及代谢综合征表现,要考虑痛风。
1.2.2 急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症状,多见于春秋季节。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常于午夜因剧痛而惊醒。拇趾及第一关节最易受累。其次依次为踝骨、跟、膝、腕、肢、肘等关节。绝大多数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关节红肿热痛是痛风的早期症状,痛风结节、结石等尿酸盐沉积关节内及周围多见于反复发作及晚期患者。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血尿酸测定:急性期,男性超过420umol/L,女性超过350 umol/L,即诊断高尿酸血症。缓解期血尿酸可正常。②滑囊液检查:关节腔穿刺,抽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可见白细胞内有双折光针形尿酸盐结晶。③X线检查:特征性表现为,受累关节的骨质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穿凿样透亮缺损,为尿酸盐侵蚀骨质所致。④尿液尿酸测定:正常24H尿酸排出量<600mg。⑤痛风石特征检查:对痛风石可作活组织检查或特殊化学检查鉴定,还可作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及尿酸分解测定。
1.3 治疗方法。①TDP照射;②用毫针对患部以10~15角度平刺进针;③三棱针点刺3~5下放血 (4)最后拔罐。
1.4 治疗施术。在患者的患部或痛风石处,首先作:①TDP照射10分钟后,施术部作常规消毒。②用毫针对患部以10~15角度平刺进针,每次3~5穴作梅花或扇形进针,针尖直达病灶或穿过病灶,不作提插捻转,依患者的耐受程度为宜,并继续TDP在其上照射,留针20~30分钟。③起针后用严格消毒的三棱针点刺3~5下放血,隔日一次。④最后拔罐,增加出血量,每次出血3~10ml为宜,留罐3~6分钟。结束后作手术样消毒以防感染。上述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及其它疗法,以病情的轻重缓急,3~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半年至一年作疗效评价。
1.5 疗效判定标准。上述治疗结束后,半年至一年随访患者作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饮食中,无忌口,饮食如常人,血尿酸检查<420 umol/L。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饮食中,有忌口饮食,无不适症状者,血尿酸检查<420 umol/L。有效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中有禁忌,血尿酸检查有波动者。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者,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者。
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
2 疗效结果
本组126例中,痊愈70例,占55.56%,显效30例,占23.81%,有效20例,占15.87%,无效 6例,占 4.76%。总有效率为 95.24%。疗效与病程的关系见表1; 疗效与年龄的关系见表2。
3 典型病例
谢某某,男,46岁。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公务员。2008年7月13日初诊。患者自诉:三天前的夜间右外踝处突然剧痛而惊醒。局部红、肿、热、疼,功能受限。触痛强烈,全身有轻微发热症状。经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为痛风病。患者无家族痛风病史。服用中西药物(用药不祥),症状无明显减轻。今来我科求治,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5年,经常外出应酬,饮酒吸烟。检查:精神欠佳,面容痛苦,体态丰满,体温T:38.5℃,右外踝部红肿,发热,关节附近肌腱发现黄白色如铜钱大小的结节隆起,活动受限,痛有定处,拒按。食少纳差,睡眠欠佳。舌苔白腻,脉濡缓。实验室检查:血尿酸:686umol/L,滑囊液检查:关节腔穿刺,抽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检测:可见白细胞内有双折光针形尿酸盐结晶。血常规及血沉检查:WBC:13×109/L,N 0.76,L 0.24,血沉:60mm/h。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为:脾虚湿阻型痛风病。治则:健脾除湿,活血通络。按照上述治疗方法施术,其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经过三天,每天一次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恐于针刺自行停止治疗。半月后复诊:右外踝关节处红肿疼痛消失,无肿胀,无按压疼,活动灵活,无发热。血尿酸检查:360umol/L,血常规正常,血沉:16mm/h。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而告临床痊愈。一年后随访,生活及工作正常,且生活中无忌口饮食,并至今未复发。每每见面时感谢不尽。
4 讨论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约占95%,女性则多于更年期后发病。有痛风病家族史或泌尿系统结石病史,饮食习惯以高嘌呤食物,身体肥胖,嗜好烟酒,饮茶和咖啡,中年男性,突然踇趾踝膝等关节处红肿疼痛,时伴头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尤多发于夜间,可自然缓解,但反复发作,有诱因。①急性发作期,除测定血尿酸值外,还要观察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的改善情况,一般经过数日多至数周病情可自然缓解。血尿酸增高水平不一定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平行。痛风症状缓解后,血尿酸浓度及血沉、白细胞数也渐复发正常。②发作间歇期和缓解期,临床应观察有无多关节受累及关节有无僵硬、变形、活动受限;注意耳轮、指间 、掌指等处有无痛风石出现,防止痛风石经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可用手术将痛风石剔除,或用三棱针将其刺破除进吸收。有无肾绞痛、血尿,必要时作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右外肾结石。特别是血尿酸≥773 umol/L者肾结石发病率达50%;注意痛风性肾病和肾功能受损的表现,如面部及下肢浮肿、夜尿增多、贫血、血压升高、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中应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慢性关节炎者定期对受累关节摄X线片检查:测24h尿酸排出量>1100mg者注意尿酸结石的发生,予以B超或X线检查;查尿常规,特别注意有无蛋白尿,检查肾功能,及早防治肾病;痛风病人常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病,应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2]
本疗法与药物等疗法相比,无付作用,无肝、胃、肾等脏器功能损害。TDP治疗仪照射及拔罐治疗能促进病灶处血液循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毫针呈扇形平刺针尖直达或穿过病灶,能疏通经络,理气止痛,散结消肿,促进痛风结节及结石的散开以利于吸收,即促进过度饱和状态的尿酸所致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痛风的组织学改变的恢复,使尿酸排泄增多,生成减少;三棱针放血能使局部瘀血得除,对机体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此疗法具有方便、经济、见效快、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P1339~1340页
[2] 黄彬等主编.《内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技巧》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4 第599~604页
关键词:痛风病 平刺 TDP 放血 拔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58
【中图分类號】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44-01
痛风(gout)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等。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肢体痹”等范畴。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痛风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症异常、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关系密切。继发性痛风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高嘌呤饮食等引起尿酸生成增多或排除减少而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主要是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有时两种机制同时存在。痛风的发生意味着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反应性关节炎和(或)痛风石疾病。体液中的尿酸处于过饱和状态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痛风的组织学改变。中医认为:此病为风寒湿热侵袭人体,先天不足,正气亏虚,痰瘀互结,痹阻经络。基本病机为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机体,经络痹阻,不通则痛。病位在四肢关节,与肝胆肾相关。早期病性多属实,邪留日久则脏腑受损,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约占95%,女性则多发于更年期后,部分有痛风家族史。多有漫长的高尿酸血症史,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自1990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科随机对126例痛风症患者,依平刺+放血等手法进行了治疗观察,收到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6例中,均无来我院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86岁,其中15~30岁20例,31~60岁80例,61岁以上26人。男性83例,女性43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30年。126例均经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1.2 诊断标准。
1.2.1 在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半夜突然典型关节炎发作或肾绞痛发作,伴有家族史及代谢综合征表现,要考虑痛风。
1.2.2 急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症状,多见于春秋季节。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常于午夜因剧痛而惊醒。拇趾及第一关节最易受累。其次依次为踝骨、跟、膝、腕、肢、肘等关节。绝大多数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关节红肿热痛是痛风的早期症状,痛风结节、结石等尿酸盐沉积关节内及周围多见于反复发作及晚期患者。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血尿酸测定:急性期,男性超过420umol/L,女性超过350 umol/L,即诊断高尿酸血症。缓解期血尿酸可正常。②滑囊液检查:关节腔穿刺,抽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可见白细胞内有双折光针形尿酸盐结晶。③X线检查:特征性表现为,受累关节的骨质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穿凿样透亮缺损,为尿酸盐侵蚀骨质所致。④尿液尿酸测定:正常24H尿酸排出量<600mg。⑤痛风石特征检查:对痛风石可作活组织检查或特殊化学检查鉴定,还可作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及尿酸分解测定。
1.3 治疗方法。①TDP照射;②用毫针对患部以10~15角度平刺进针;③三棱针点刺3~5下放血 (4)最后拔罐。
1.4 治疗施术。在患者的患部或痛风石处,首先作:①TDP照射10分钟后,施术部作常规消毒。②用毫针对患部以10~15角度平刺进针,每次3~5穴作梅花或扇形进针,针尖直达病灶或穿过病灶,不作提插捻转,依患者的耐受程度为宜,并继续TDP在其上照射,留针20~30分钟。③起针后用严格消毒的三棱针点刺3~5下放血,隔日一次。④最后拔罐,增加出血量,每次出血3~10ml为宜,留罐3~6分钟。结束后作手术样消毒以防感染。上述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及其它疗法,以病情的轻重缓急,3~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半年至一年作疗效评价。
1.5 疗效判定标准。上述治疗结束后,半年至一年随访患者作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饮食中,无忌口,饮食如常人,血尿酸检查<420 umol/L。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饮食中,有忌口饮食,无不适症状者,血尿酸检查<420 umol/L。有效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中有禁忌,血尿酸检查有波动者。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者,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者。
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
2 疗效结果
本组126例中,痊愈70例,占55.56%,显效30例,占23.81%,有效20例,占15.87%,无效 6例,占 4.76%。总有效率为 95.24%。疗效与病程的关系见表1; 疗效与年龄的关系见表2。
3 典型病例
谢某某,男,46岁。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公务员。2008年7月13日初诊。患者自诉:三天前的夜间右外踝处突然剧痛而惊醒。局部红、肿、热、疼,功能受限。触痛强烈,全身有轻微发热症状。经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为痛风病。患者无家族痛风病史。服用中西药物(用药不祥),症状无明显减轻。今来我科求治,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5年,经常外出应酬,饮酒吸烟。检查:精神欠佳,面容痛苦,体态丰满,体温T:38.5℃,右外踝部红肿,发热,关节附近肌腱发现黄白色如铜钱大小的结节隆起,活动受限,痛有定处,拒按。食少纳差,睡眠欠佳。舌苔白腻,脉濡缓。实验室检查:血尿酸:686umol/L,滑囊液检查:关节腔穿刺,抽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检测:可见白细胞内有双折光针形尿酸盐结晶。血常规及血沉检查:WBC:13×109/L,N 0.76,L 0.24,血沉:60mm/h。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为:脾虚湿阻型痛风病。治则:健脾除湿,活血通络。按照上述治疗方法施术,其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经过三天,每天一次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恐于针刺自行停止治疗。半月后复诊:右外踝关节处红肿疼痛消失,无肿胀,无按压疼,活动灵活,无发热。血尿酸检查:360umol/L,血常规正常,血沉:16mm/h。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而告临床痊愈。一年后随访,生活及工作正常,且生活中无忌口饮食,并至今未复发。每每见面时感谢不尽。
4 讨论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约占95%,女性则多于更年期后发病。有痛风病家族史或泌尿系统结石病史,饮食习惯以高嘌呤食物,身体肥胖,嗜好烟酒,饮茶和咖啡,中年男性,突然踇趾踝膝等关节处红肿疼痛,时伴头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尤多发于夜间,可自然缓解,但反复发作,有诱因。①急性发作期,除测定血尿酸值外,还要观察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的改善情况,一般经过数日多至数周病情可自然缓解。血尿酸增高水平不一定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平行。痛风症状缓解后,血尿酸浓度及血沉、白细胞数也渐复发正常。②发作间歇期和缓解期,临床应观察有无多关节受累及关节有无僵硬、变形、活动受限;注意耳轮、指间 、掌指等处有无痛风石出现,防止痛风石经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可用手术将痛风石剔除,或用三棱针将其刺破除进吸收。有无肾绞痛、血尿,必要时作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右外肾结石。特别是血尿酸≥773 umol/L者肾结石发病率达50%;注意痛风性肾病和肾功能受损的表现,如面部及下肢浮肿、夜尿增多、贫血、血压升高、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中应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慢性关节炎者定期对受累关节摄X线片检查:测24h尿酸排出量>1100mg者注意尿酸结石的发生,予以B超或X线检查;查尿常规,特别注意有无蛋白尿,检查肾功能,及早防治肾病;痛风病人常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病,应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2]
本疗法与药物等疗法相比,无付作用,无肝、胃、肾等脏器功能损害。TDP治疗仪照射及拔罐治疗能促进病灶处血液循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毫针呈扇形平刺针尖直达或穿过病灶,能疏通经络,理气止痛,散结消肿,促进痛风结节及结石的散开以利于吸收,即促进过度饱和状态的尿酸所致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痛风的组织学改变的恢复,使尿酸排泄增多,生成减少;三棱针放血能使局部瘀血得除,对机体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此疗法具有方便、经济、见效快、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P1339~1340页
[2] 黄彬等主编.《内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技巧》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4 第599~6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