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下面主要分析职业教育实施美育实践的重要性,阐述了开设《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必要性和该课程的美育内涵,总结了美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了专业课与美育相融合的现实意义,指出开设综合性的美育实践课程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茶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酒店专业;美育;茶文化与茶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48-02
一、职业教育实施美育实践的重要性
(一)职业院校开展美育现状分析
当前,不少职业院校对美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原因有:第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整体素质上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接受的美育不够,审美素质欠缺。表现为缺乏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没有一定的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对美育课程不感兴趣,这给院校开展美育造成一定困难。第二,培养目标单一。一些职业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生产一线职业人才,因此忽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少职业院校过于注重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表现为不开设或少开设美育课程。为此,一些职业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养”的现象,对开展美育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二)职业院校开展美育重要性分析
从知识结构、行为能力及素质结构来划分,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素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
二、酒店管理专业的美育课程设置
(一)设置美育课程的必要性
《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文件表明,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开设美育课,并在专业课中融入美育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近年来,我校对学生的美育十分重视,在美育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常规的语文、音乐、体育等课程,还大力挖掘与专业相关的美育课程,并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美育实践。比如我校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是我校重要的服务管理类专业,一直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及专业技能的综合型可持续发展人才为目标。该专业设置了选修课《茶文化与茶艺》,这是一门非常好的美育实践类课程。本课程旨在依托茶文化的研讨和茶艺实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不仅仅强调技术层面的内容,而且通过对中华茶文化与茶艺的讲解与演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自学,熟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门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开设该课程是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的有力举措。
(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美育内涵
首先,从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行为修养角度看。在现有招生体制下,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属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弱势群体,处于分数竞争的劣势,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但喜欢表达个性,语言、行为欠缺修养,好奇装打扮,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行为习惯;有的还存在性格缺陷及情感缺失,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行为修养呢?除了常设的绘画类、声乐类、形体舞蹈类专业课程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外,开设茶艺课不失为一项有效的举措。茶艺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生活艺术,融合了历史、茶学、美学、宗教、民俗、工艺、礼仪等众多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内容。在传统文化渗透下,通过对茶叶的历史深入浅出的讲授,以及茶艺茶道的操作示范,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以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操和礼仪规范及修身养性的目的。因此,设置《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举措。
其次,从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相融合的角度看。在许多高星级饭店中,康乐部均设有茶艺室服务项目,还有许多高级会所都设有品茗会等,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茶文化与茶艺》本身就是一门专业課程。通过对课程的美育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含,从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三)《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美育实践
首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该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国茶艺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茶叶原产地,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体现。让学生了解中国茶艺“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唐代是中国茶艺定型和完备的阶段。唐朝陆羽总结前人饮茶的经验编写了《茶经》,对茶艺做了系统的阐释。宋代时,饮茶风气更盛。到了明清时期,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使茶艺更为精湛。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中国茶的魅力在于“六美”——茶叶之美、茶汤之美、茶具之美、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境之美,以此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以及对茶艺课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课程主要从茶叶的基础知识、茶具的鉴赏与选择、茶叶的冲泡、茶叶的选购与贮存、饮茶与品茶、中外茶文化比较、茶与养生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茶艺与茶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茶叶冲泡技艺,培养茶艺美学意识和茶道礼仪。 再次,提升学生对人生之美的认识。茶艺课是一门生活美学课程,也是人生美学,它强调过程胜于结果。茶艺表演,作为中国茶艺美学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给人们以最直接的感动,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的饮茶方式,是艺术与技能的有机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茶艺的美是综合的美、整体的美,它包含视觉的美、嗅觉的美、味觉的美、听觉的美和感觉的美。比如在学习茶叶冲泡技艺时,会根据六大茶类的不同茶性、需要搭配不同的茶具,体现视觉美。还有茶席设计中,需要整体布局,包括环境、字画、音乐、插花、焚香、服饰等元素和谐搭配,还强调茶事服务者需具有内在美与外在美,即茶人之美:形体美、仪态美、神韵美、心灵美。
第四,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学生的茶艺实践学习中,可以将中华传统美学元素及要求渗透其中。例如:引导学生欣赏及讲解不同时代关于茶艺的名作名画,如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陆羽烹茶图》、唐寅的《品茶图》等,为学生揭开历史茶艺品味的画卷。在实训过程中,播放与茶事服务相关的茶席音乐,如古琴曲《广凌散》《流水》、古筝《汉宫秋月》《梅花三弄》等,同时为学生讲解不同的名曲风格适合不同的茶叶冲泡环境。也要讲解在茶席中如何搭配插花艺术,营造清雅的品茗环境。还可介绍茶事服务中着汉服的重要性,以及服饰容妆搭配的协调性。茶事服务中的每一个冲泡环节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学生泡茶学习时也要不断强调礼仪礼节规范。在整个茶艺的实践过程中为他们展现出高雅、和平、敬谨的美育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对美学的认知以及自身行为的修炼。
最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提升其就业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教学中采取分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冲泡六大类茶叶时,相互品鉴,相互促进,学会与人分享,从而提升其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回到家里多给家人泡茶,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并从中得到家人的赞许,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茶艺社,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整个茶艺过程包含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以及美育教学的全部内容,比起单一的艺术课程,更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以及唤醒学生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许多学生通过学习茶艺,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
实践证明,《茶文化与茶艺》是一门非常好的美育实践课程,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茶艺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甚至对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如果要将本课程推广为全校的必修素质文化课程,师资力量尚显不足,尤其是缺少具有专业技师水平的师资。
2.教学实训场馆配套不足。由于实训室内的电压不够,没有足够的空调设备,以致学生上课容易分心。没有配备音响设备,无法在实操过程中给学生播放配套的行茶乐曲,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实训物料供给不足。实训室的茶桌茶盘排水不合理,易堵塞,导致实训后的卫生清理比较困难。此外,茶具、茶叶配套不够齐全,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4.教学内容不够充实。现阶段的授课教材及授课计划针对学生考证的内容比较多,对《茶文化与茶艺》的美育内容开展力度不够。
(二)解决对策
1.培训师资队伍。建议学校组织更多有潜力的骨干老师参加外派培训及到行业当中进行交流学习。
2.完善实训条件。改善实训的用电配套,配套音响设备,更换茶桌,增加一些新式的茶席设备,如桌布、插花、茶具等。
3.充实教学内容。应扩展本课程的美育内容比例,如有关古曲欣赏、茶席设计、行茶礼仪等课程内容,要将其美育元素细化充实。
参考文献:
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3).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酒店专业;美育;茶文化与茶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48-02
一、职业教育实施美育实践的重要性
(一)职业院校开展美育现状分析
当前,不少职业院校对美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原因有:第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整体素质上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接受的美育不够,审美素质欠缺。表现为缺乏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没有一定的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对美育课程不感兴趣,这给院校开展美育造成一定困难。第二,培养目标单一。一些职业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生产一线职业人才,因此忽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少职业院校过于注重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表现为不开设或少开设美育课程。为此,一些职业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养”的现象,对开展美育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二)职业院校开展美育重要性分析
从知识结构、行为能力及素质结构来划分,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素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
二、酒店管理专业的美育课程设置
(一)设置美育课程的必要性
《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文件表明,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开设美育课,并在专业课中融入美育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近年来,我校对学生的美育十分重视,在美育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常规的语文、音乐、体育等课程,还大力挖掘与专业相关的美育课程,并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美育实践。比如我校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是我校重要的服务管理类专业,一直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及专业技能的综合型可持续发展人才为目标。该专业设置了选修课《茶文化与茶艺》,这是一门非常好的美育实践类课程。本课程旨在依托茶文化的研讨和茶艺实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不仅仅强调技术层面的内容,而且通过对中华茶文化与茶艺的讲解与演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自学,熟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门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开设该课程是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的有力举措。
(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美育内涵
首先,从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行为修养角度看。在现有招生体制下,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属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弱势群体,处于分数竞争的劣势,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但喜欢表达个性,语言、行为欠缺修养,好奇装打扮,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行为习惯;有的还存在性格缺陷及情感缺失,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行为修养呢?除了常设的绘画类、声乐类、形体舞蹈类专业课程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外,开设茶艺课不失为一项有效的举措。茶艺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生活艺术,融合了历史、茶学、美学、宗教、民俗、工艺、礼仪等众多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内容。在传统文化渗透下,通过对茶叶的历史深入浅出的讲授,以及茶艺茶道的操作示范,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以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操和礼仪规范及修身养性的目的。因此,设置《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举措。
其次,从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相融合的角度看。在许多高星级饭店中,康乐部均设有茶艺室服务项目,还有许多高级会所都设有品茗会等,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茶文化与茶艺》本身就是一门专业課程。通过对课程的美育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含,从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三)《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美育实践
首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该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国茶艺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茶叶原产地,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体现。让学生了解中国茶艺“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唐代是中国茶艺定型和完备的阶段。唐朝陆羽总结前人饮茶的经验编写了《茶经》,对茶艺做了系统的阐释。宋代时,饮茶风气更盛。到了明清时期,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使茶艺更为精湛。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中国茶的魅力在于“六美”——茶叶之美、茶汤之美、茶具之美、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境之美,以此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以及对茶艺课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课程主要从茶叶的基础知识、茶具的鉴赏与选择、茶叶的冲泡、茶叶的选购与贮存、饮茶与品茶、中外茶文化比较、茶与养生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茶艺与茶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茶叶冲泡技艺,培养茶艺美学意识和茶道礼仪。 再次,提升学生对人生之美的认识。茶艺课是一门生活美学课程,也是人生美学,它强调过程胜于结果。茶艺表演,作为中国茶艺美学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给人们以最直接的感动,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的饮茶方式,是艺术与技能的有机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茶艺的美是综合的美、整体的美,它包含视觉的美、嗅觉的美、味觉的美、听觉的美和感觉的美。比如在学习茶叶冲泡技艺时,会根据六大茶类的不同茶性、需要搭配不同的茶具,体现视觉美。还有茶席设计中,需要整体布局,包括环境、字画、音乐、插花、焚香、服饰等元素和谐搭配,还强调茶事服务者需具有内在美与外在美,即茶人之美:形体美、仪态美、神韵美、心灵美。
第四,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学生的茶艺实践学习中,可以将中华传统美学元素及要求渗透其中。例如:引导学生欣赏及讲解不同时代关于茶艺的名作名画,如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陆羽烹茶图》、唐寅的《品茶图》等,为学生揭开历史茶艺品味的画卷。在实训过程中,播放与茶事服务相关的茶席音乐,如古琴曲《广凌散》《流水》、古筝《汉宫秋月》《梅花三弄》等,同时为学生讲解不同的名曲风格适合不同的茶叶冲泡环境。也要讲解在茶席中如何搭配插花艺术,营造清雅的品茗环境。还可介绍茶事服务中着汉服的重要性,以及服饰容妆搭配的协调性。茶事服务中的每一个冲泡环节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学生泡茶学习时也要不断强调礼仪礼节规范。在整个茶艺的实践过程中为他们展现出高雅、和平、敬谨的美育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对美学的认知以及自身行为的修炼。
最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提升其就业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教学中采取分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冲泡六大类茶叶时,相互品鉴,相互促进,学会与人分享,从而提升其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回到家里多给家人泡茶,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并从中得到家人的赞许,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茶艺社,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整个茶艺过程包含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以及美育教学的全部内容,比起单一的艺术课程,更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以及唤醒学生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许多学生通过学习茶艺,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
实践证明,《茶文化与茶艺》是一门非常好的美育实践课程,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茶艺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甚至对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如果要将本课程推广为全校的必修素质文化课程,师资力量尚显不足,尤其是缺少具有专业技师水平的师资。
2.教学实训场馆配套不足。由于实训室内的电压不够,没有足够的空调设备,以致学生上课容易分心。没有配备音响设备,无法在实操过程中给学生播放配套的行茶乐曲,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实训物料供给不足。实训室的茶桌茶盘排水不合理,易堵塞,导致实训后的卫生清理比较困难。此外,茶具、茶叶配套不够齐全,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4.教学内容不够充实。现阶段的授课教材及授课计划针对学生考证的内容比较多,对《茶文化与茶艺》的美育内容开展力度不够。
(二)解决对策
1.培训师资队伍。建议学校组织更多有潜力的骨干老师参加外派培训及到行业当中进行交流学习。
2.完善实训条件。改善实训的用电配套,配套音响设备,更换茶桌,增加一些新式的茶席设备,如桌布、插花、茶具等。
3.充实教学内容。应扩展本课程的美育内容比例,如有关古曲欣赏、茶席设计、行茶礼仪等课程内容,要将其美育元素细化充实。
参考文献:
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