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并被广大教师采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多层次、多维度地展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历史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许多问题,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反而给教学效果带来副作用。所以,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同时与教师的教学艺术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运用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1.1 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学生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时,笔者播放一段历史录像资料后,演示自制的解放军挺进中原和三大战役等有关地图的课件,同时引导学生回答诸如解放军的反攻方向的确定、三大主力开展品字形进攻战略等问题,通过一步步的演示,模拟实战进程,引导学生逐一回答问题。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在影视中才能见到的地图动态表现手法,笔者还动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室,使所有学生可亲自动手,以战争指挥员的角度进行地图进程的指挥运作,激发学生对历史地图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这一阶段的相关史料掌握得十分牢固,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1.2 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抽象的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则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会为其形式之新颖、画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进而学习兴趣大增。
历史课所讲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在讲授“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节时,把有关内容制成多媒体,配上电视剧《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主题音乐,把郑和以及他统帅的船队乘风破浪,浩浩荡荡,扬帆远涉重洋的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上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把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用醒目箭头一一闪烁标出,学生从屏幕上一对照就一目了然,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给学生留下色调明快、生动的历史场景。
1.3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并对多种意见进行整理、记录、分析、归纳、对比,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探究,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个误区
2.1 过于追求形式,违背“目的性”教学原则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历史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单纯为使用而使用,结果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很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要求有明确的目标,不求多,而求精,强调有的放矢。
2.2 课堂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是一优势,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内容单薄,将与教学有关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课件,而授课时受时间限制,只得加快速度,本应板书的没板书,本应留时间让学生思考的没留时间。有的一堂课教学内容相当于传统教学两三节课的容量,使学生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怎能不抑制思维?
2.3 忽视“教”与“学’的互动,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及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明显特点是师生、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而多媒体课件不可能把这些也纳入流程,这就限制师生“教”与“学”、生生“学”与“学”的交流,降低课堂的实效性。这种异步思维现象,使学生只能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无法实现真正的交流与互动。
2.4 分散注意力,无教学重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展示自己娴熟的电脑制作技术,追求课件的美观,为课件配上过多的漂亮图片、精美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出于对课件众多影像材料的好奇,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课件本身,冲淡教学主题。一节课下来,课堂成了“图片、影像、音乐欣赏课”,学生大脑中留下的只是课件的一些动画情节,对所学内容却记忆模糊,弱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加之,无板书设计,学生没有记笔记,不利于学生吸收、消化,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3 对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3.1 不能让多媒体代替其他媒体很多时候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绝不能取代其他媒体的一切作用。如传统的历史教学用具实物、模型、挂图等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运用不能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
3.2 多媒体教学仍然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多媒体教学是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为背景,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以一定的方式讲解分析或者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观点。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精心策划、安排,为教学任务服务,联系不大的要坚决摈弃。在教学过程的演绎和教学节奏的控制上,特别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上教师要正确引导,注重双向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适时地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乐趣。
3.3 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分类指导,按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不搞“一刀切”。如对中下等学生,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动态性、即时性,有些重难点内容给学生感官刺激的时间偏短,很难留下较深的印象,会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放慢节奏,让学生做好笔记,及时巩固。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开始渗透到每一位教师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媒体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使课堂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优化课堂教学。但是,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于追求形式,违背“目的性”教学原则、课堂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忽视“教”与“学’的互动,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分散注意力,无教学重点等问题特别突出。只有摆正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力求做到时间上有宽度、内容上有深度、活动上有广度,注意多媒体时效性,合理运用,切忌该用不用,不该用乱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柳陂中学)
1 运用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1.1 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学生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时,笔者播放一段历史录像资料后,演示自制的解放军挺进中原和三大战役等有关地图的课件,同时引导学生回答诸如解放军的反攻方向的确定、三大主力开展品字形进攻战略等问题,通过一步步的演示,模拟实战进程,引导学生逐一回答问题。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在影视中才能见到的地图动态表现手法,笔者还动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室,使所有学生可亲自动手,以战争指挥员的角度进行地图进程的指挥运作,激发学生对历史地图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这一阶段的相关史料掌握得十分牢固,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1.2 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抽象的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则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会为其形式之新颖、画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进而学习兴趣大增。
历史课所讲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在讲授“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节时,把有关内容制成多媒体,配上电视剧《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主题音乐,把郑和以及他统帅的船队乘风破浪,浩浩荡荡,扬帆远涉重洋的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上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把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用醒目箭头一一闪烁标出,学生从屏幕上一对照就一目了然,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给学生留下色调明快、生动的历史场景。
1.3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并对多种意见进行整理、记录、分析、归纳、对比,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探究,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个误区
2.1 过于追求形式,违背“目的性”教学原则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历史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单纯为使用而使用,结果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很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要求有明确的目标,不求多,而求精,强调有的放矢。
2.2 课堂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是一优势,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内容单薄,将与教学有关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课件,而授课时受时间限制,只得加快速度,本应板书的没板书,本应留时间让学生思考的没留时间。有的一堂课教学内容相当于传统教学两三节课的容量,使学生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怎能不抑制思维?
2.3 忽视“教”与“学’的互动,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及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明显特点是师生、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而多媒体课件不可能把这些也纳入流程,这就限制师生“教”与“学”、生生“学”与“学”的交流,降低课堂的实效性。这种异步思维现象,使学生只能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无法实现真正的交流与互动。
2.4 分散注意力,无教学重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展示自己娴熟的电脑制作技术,追求课件的美观,为课件配上过多的漂亮图片、精美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出于对课件众多影像材料的好奇,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课件本身,冲淡教学主题。一节课下来,课堂成了“图片、影像、音乐欣赏课”,学生大脑中留下的只是课件的一些动画情节,对所学内容却记忆模糊,弱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加之,无板书设计,学生没有记笔记,不利于学生吸收、消化,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3 对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3.1 不能让多媒体代替其他媒体很多时候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绝不能取代其他媒体的一切作用。如传统的历史教学用具实物、模型、挂图等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运用不能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
3.2 多媒体教学仍然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多媒体教学是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为背景,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以一定的方式讲解分析或者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观点。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精心策划、安排,为教学任务服务,联系不大的要坚决摈弃。在教学过程的演绎和教学节奏的控制上,特别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上教师要正确引导,注重双向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适时地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乐趣。
3.3 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分类指导,按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不搞“一刀切”。如对中下等学生,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动态性、即时性,有些重难点内容给学生感官刺激的时间偏短,很难留下较深的印象,会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放慢节奏,让学生做好笔记,及时巩固。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开始渗透到每一位教师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媒体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使课堂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优化课堂教学。但是,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于追求形式,违背“目的性”教学原则、课堂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忽视“教”与“学’的互动,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分散注意力,无教学重点等问题特别突出。只有摆正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力求做到时间上有宽度、内容上有深度、活动上有广度,注意多媒体时效性,合理运用,切忌该用不用,不该用乱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柳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