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大儿子竺津从浙大附中毕业,报考浙大史地系,总分只差5分没有达到录取标准。负责史地系招生的教授是竺可桢的学生,这位教授准备瞒着竺可桢将竺津录取。而竺可桢在最后审定录取名单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严厉地批评了这位教授,并把自己儿子的名字划掉,补上了另外一名合格的考生。
当新生名单公布后,有些教授前来求情,要求竺可桢将大儿子破例录取在自己的系里读书。竺可桢却说:“我是校长,考生考试不合格不能录取,何况是校长的儿子!浙大这么多教职员工,当他们的子弟考试不合格时,你们怎么办?这个头开不得!”
按一般人的想法,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里,要让儿子到自己主持的大学,或者想办法托个人情送到其他同等大学里,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无论彼时,还是此时,都是人之常情,然而竺可桢没有这样做,最后把儿子送到当时不用考试的桐梓军校读书。
当新生名单公布后,有些教授前来求情,要求竺可桢将大儿子破例录取在自己的系里读书。竺可桢却说:“我是校长,考生考试不合格不能录取,何况是校长的儿子!浙大这么多教职员工,当他们的子弟考试不合格时,你们怎么办?这个头开不得!”
按一般人的想法,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里,要让儿子到自己主持的大学,或者想办法托个人情送到其他同等大学里,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无论彼时,还是此时,都是人之常情,然而竺可桢没有这样做,最后把儿子送到当时不用考试的桐梓军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