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所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对于高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协同育人提出德智并重的要求。高职校思政协同是指为了促进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共同发展,高职校应与合作企业之间搭建功能更为完善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平台,实施更加科学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五年制高职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思政教育和协同育人是高职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人手点,是全面、全程育人的纽带。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至关重要,高职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同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紧密衔接,否则将会制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就要构建高职校学生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一、高职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内涵
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学校与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现代新媒体社会经济关系条件的促进实现多个育人序列的共同发展,即学校与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联动,形成有序而衔接的结构。高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由此,高职校应整合校内外的资源,联合高职校相关机构和部门,加强与校外合作企业的联系,在同向共行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学科研究,且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技术革新及再就业的促进工作。
新媒体时代高职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在新时代要有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让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受教育者主动性发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于学生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的发展。高职校学生在协同育人模式之下得到全面发展,思政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相应途径和评价等各方面引起教育相关的革新,这些变革将使得高职校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品质养成同步发展,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模式。新媒体时代保证高职校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其课程思政将有效地融入到协同育人系统之中,其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性才是人手的关键点。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现存问题
(一)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问题,难以短期内出业绩,不如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带来更加高效直观的成果,因此,很多高职校存在重技能轻思政的现象。如有很多高职校特别看重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学科培养、企业利润等方面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过程中,常常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空洞的说教。没有创新的思政工作,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在认知方面并不到位,认为只要用说教和宣传的方法,就可以在宣讲中让学生自觉的学习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由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会使得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主动性差。
(二)协同育人的时效性不强
虽然目前很多高职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都采取协同育人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形成体制化的发展,高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系和管理机制缺乏整合的作用,学校内部和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协调和合作,教师的政治素养有待提高。如果只是沿用过去的方法,不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枯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往往局限在校内产生联系,校外、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模式并没有完全形成,企业和社会对协同育人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三)新媒体时代出现新问题、新特点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大发展,促进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也带来更多元的价值观。高职校学生独立性不足,创新性不足,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由此,高职校思政教育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思政教育元素融人日常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高职校内外的协同育人平台没有建立
高职校内外的协同育人平台并没有完全建立,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协同育人本身就是学校内和学校外、学校内部、下属部门和学校外部各个环境之间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高职校的思政工作应该着重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高职校内部的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校并没有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思想政治为桥梁,架设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纽带。由此,大部分高职校的协同育人平台机制尚未建立,或者其平台的功能非常弱,没有发挥整体教育力量、教育协同合力的作用,高职校校内、校外的协同育人平台形同虚设,思政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很大隔阂。
三、新媒体时代高职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考
(一)完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理论支撑
关于协同育人的思想,很早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支撑,这一理论主要是基于思想政治与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文化发展的合力而得出的。对于高职校来说,培育道德品质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操作能力过硬且心理素质良好的高职校学生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合作。这种协调合作是基于现有的教育政策,并且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才软环境,借助高职校职能机构的协同教育而生发的。对于高职校的学生来说,在协同育人的发展理念之下,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知识体系,既拓展其职业技能又能完善学生的人格。高职校的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协同育人教育,可以打破不同教育組织机构之间的壁垒,可以结合不同的教育层级和教育学科,将教育部门结合成统一的战线,在互相合作的融通条件之下,使学生处于更为开放的环境中,选择范围将更加广阔。而且可以拓宽教学视野,让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同步享受到开放系统教学所带来的教育红利。与此同时,这种协同教育还可以促使教育组织部门、社会企业、政府机关之间结成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系统的纽带。
(二)联合三大课堂协同育人功能
高职校的培养目标是塑造高职校学生健全的品格,并且借助夯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高职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点在于学生思想上比较迷茫和未来目标的不明确。由此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各个其他部门其他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思政部门与学工部门、创新创业就业指导部门、校团委和其他学院学科的系统合作,在教育目标上必须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学校内部共同育人的合力。围绕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业帮扶,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并且在必要时展开1对1的结对帮助。与此同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熟练利用新媒体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打造专业的网络课堂APP平台,突破传统的时空局限,及时与校内外、社会各界家长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及时将信息发放并加快信息的传播和流转速度,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通过思政教育的整体优化打造并实现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几个大的板块,整合三大课堂的内容,使教学主渠道和教学知识渠道,都成为高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各项教育内容合力形成的基础。
基于高职校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模式,加强教学研究探索,以自主学习方式逐渐形成灵活的课程自我调节机制,促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合作精神同步增长。基于思政教学与协同育人的课程理念,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结合点,三大课堂、多部门融合高质量促进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化,引导高职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五年制高职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思政教育和协同育人是高职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人手点,是全面、全程育人的纽带。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至关重要,高职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同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紧密衔接,否则将会制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就要构建高职校学生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一、高职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内涵
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学校与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现代新媒体社会经济关系条件的促进实现多个育人序列的共同发展,即学校与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联动,形成有序而衔接的结构。高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由此,高职校应整合校内外的资源,联合高职校相关机构和部门,加强与校外合作企业的联系,在同向共行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学科研究,且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技术革新及再就业的促进工作。
新媒体时代高职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在新时代要有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让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受教育者主动性发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于学生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的发展。高职校学生在协同育人模式之下得到全面发展,思政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相应途径和评价等各方面引起教育相关的革新,这些变革将使得高职校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品质养成同步发展,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模式。新媒体时代保证高职校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其课程思政将有效地融入到协同育人系统之中,其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性才是人手的关键点。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现存问题
(一)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问题,难以短期内出业绩,不如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带来更加高效直观的成果,因此,很多高职校存在重技能轻思政的现象。如有很多高职校特别看重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学科培养、企业利润等方面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过程中,常常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空洞的说教。没有创新的思政工作,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在认知方面并不到位,认为只要用说教和宣传的方法,就可以在宣讲中让学生自觉的学习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由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会使得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主动性差。
(二)协同育人的时效性不强
虽然目前很多高职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都采取协同育人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形成体制化的发展,高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系和管理机制缺乏整合的作用,学校内部和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协调和合作,教师的政治素养有待提高。如果只是沿用过去的方法,不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枯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往往局限在校内产生联系,校外、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模式并没有完全形成,企业和社会对协同育人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三)新媒体时代出现新问题、新特点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大发展,促进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也带来更多元的价值观。高职校学生独立性不足,创新性不足,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由此,高职校思政教育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思政教育元素融人日常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高职校内外的协同育人平台没有建立
高职校内外的协同育人平台并没有完全建立,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协同育人本身就是学校内和学校外、学校内部、下属部门和学校外部各个环境之间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高职校的思政工作应该着重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高职校内部的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校并没有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思想政治为桥梁,架设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纽带。由此,大部分高职校的协同育人平台机制尚未建立,或者其平台的功能非常弱,没有发挥整体教育力量、教育协同合力的作用,高职校校内、校外的协同育人平台形同虚设,思政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很大隔阂。
三、新媒体时代高职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考
(一)完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理论支撑
关于协同育人的思想,很早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支撑,这一理论主要是基于思想政治与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文化发展的合力而得出的。对于高职校来说,培育道德品质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操作能力过硬且心理素质良好的高职校学生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合作。这种协调合作是基于现有的教育政策,并且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才软环境,借助高职校职能机构的协同教育而生发的。对于高职校的学生来说,在协同育人的发展理念之下,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知识体系,既拓展其职业技能又能完善学生的人格。高职校的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协同育人教育,可以打破不同教育組织机构之间的壁垒,可以结合不同的教育层级和教育学科,将教育部门结合成统一的战线,在互相合作的融通条件之下,使学生处于更为开放的环境中,选择范围将更加广阔。而且可以拓宽教学视野,让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同步享受到开放系统教学所带来的教育红利。与此同时,这种协同教育还可以促使教育组织部门、社会企业、政府机关之间结成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系统的纽带。
(二)联合三大课堂协同育人功能
高职校的培养目标是塑造高职校学生健全的品格,并且借助夯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高职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点在于学生思想上比较迷茫和未来目标的不明确。由此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各个其他部门其他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思政部门与学工部门、创新创业就业指导部门、校团委和其他学院学科的系统合作,在教育目标上必须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学校内部共同育人的合力。围绕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业帮扶,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并且在必要时展开1对1的结对帮助。与此同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熟练利用新媒体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打造专业的网络课堂APP平台,突破传统的时空局限,及时与校内外、社会各界家长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及时将信息发放并加快信息的传播和流转速度,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通过思政教育的整体优化打造并实现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几个大的板块,整合三大课堂的内容,使教学主渠道和教学知识渠道,都成为高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各项教育内容合力形成的基础。
基于高职校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模式,加强教学研究探索,以自主学习方式逐渐形成灵活的课程自我调节机制,促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合作精神同步增长。基于思政教学与协同育人的课程理念,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结合点,三大课堂、多部门融合高质量促进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化,引导高职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