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影响下,标语翻译强调理解原文的目的与功能。翻译策略注重意译,强调翻译效果而不注重原文形式。本文认为,鉴于标语特殊的文体特征,翻译当中要在理解原文目的功能的同时,注重原文的文体分析,使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文体体征。不仅充分发挥原文的“呼唤功能”而且传递其“表达功能”。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标语翻译 文体因素
一、引言
标语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为表达活动目标、本质使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标语的英汉翻译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回避又颇感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标语翻译主要受功能翻译理论的影响,强调翻译效果和目的,在翻译过程当中往往采取意译,不太注重形式。本文主要探讨在当今标语越来越呈现出独特文体特征的情况下,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体分析的重要性。
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1971年,赖斯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中率先提出以文本功能为基础的功能翻译理论,其学生弗米尔进一步发展了她的观点,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其准则是“目的决定手段”,即源文本并非衡量翻译的尺度,而是“提供信息来源”,译者拥有更多自由。德国功能翻译理论面向目的语读者,强调译文的交际性和目的性,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由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
三、传统注重目的、轻形式的翻译策略的不足
对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一些学者曾提出过批评。其中包括:目的论对原文语言特色的关注不够,对译文微观层面上一些特点的传达也关注不够。即便是翻译目的得到充分的实现,个别地方在风格和语义层面上仍然可能是不充分的(Munday,2001:115)。按照赖斯对文本类型的划分,标语应该属于操作型文本(operative text),判断这种文本的翻译是否成功主要在于译文能否再造“能够直接引发所希望的反应的文本形式”。文本中的信息内容所采用的语言形式仅仅是次要的,只要译文对目的语接受者产生预期的反应,原文的形式可以在译文中自由改变。按照这种思路,重效果、轻形式的翻译策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翻译标语的最佳方法之一。但是用意译的手段来翻译一切标语,不重视原文文体分析,可能无法传达出原文的形式美,译文对译文读者的效果则可能不如原文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四、标语的语言及文体特点
标语的英文是Slogan,它是古时苏格兰和爱尔兰人的战争呐喊(battle cry),也是一种集合的信号(gathering word),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Slogan喊出来的是口号,写出来的是标语,从语言形式来观察,标语的文体主要有以下特点:引人注意,语声铿锵,语言洗练,简洁有力,句法独特。部分标语的形式对于内容而言,确实从属次要地位。从下面国内常见的政治、政策和国情标语可见一斑。如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发展是硬道理等。翻译时侧重呼唤功能,采用意译的方法,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但是除了这种文体特征不突出的标语外,亦有相当一部分的标语文体特点鲜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均衡,这些标语的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实现标语内容的整体目标——激发读者作出标语发起人所期待的反应。如汉语的对仗、双关、排比、比喻或夸张等修辞特征都可能在标语中呈现。而英语作为“形合”语言,标语的文体特征更加鲜明,经常要考虑其“言外言语行为”层面(“illocutionary”level)特点,如韵律、隐喻、双关语、排印和句子结构等。面对这些语言形式经过精心设计的标语,如果译文不考虑原文文体特点,就无法传达原文的形式美,对译文接受者的效果则可能不如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因此,在翻译标语时还要重视文体分析。
五、标语文体分析实例
如何对标语进行文体分析,可以借鉴Leech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标语翻译 文体因素
一、引言
标语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为表达活动目标、本质使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标语的英汉翻译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回避又颇感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标语翻译主要受功能翻译理论的影响,强调翻译效果和目的,在翻译过程当中往往采取意译,不太注重形式。本文主要探讨在当今标语越来越呈现出独特文体特征的情况下,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体分析的重要性。
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1971年,赖斯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中率先提出以文本功能为基础的功能翻译理论,其学生弗米尔进一步发展了她的观点,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其准则是“目的决定手段”,即源文本并非衡量翻译的尺度,而是“提供信息来源”,译者拥有更多自由。德国功能翻译理论面向目的语读者,强调译文的交际性和目的性,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由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
三、传统注重目的、轻形式的翻译策略的不足
对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一些学者曾提出过批评。其中包括:目的论对原文语言特色的关注不够,对译文微观层面上一些特点的传达也关注不够。即便是翻译目的得到充分的实现,个别地方在风格和语义层面上仍然可能是不充分的(Munday,2001:115)。按照赖斯对文本类型的划分,标语应该属于操作型文本(operative text),判断这种文本的翻译是否成功主要在于译文能否再造“能够直接引发所希望的反应的文本形式”。文本中的信息内容所采用的语言形式仅仅是次要的,只要译文对目的语接受者产生预期的反应,原文的形式可以在译文中自由改变。按照这种思路,重效果、轻形式的翻译策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翻译标语的最佳方法之一。但是用意译的手段来翻译一切标语,不重视原文文体分析,可能无法传达出原文的形式美,译文对译文读者的效果则可能不如原文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四、标语的语言及文体特点
标语的英文是Slogan,它是古时苏格兰和爱尔兰人的战争呐喊(battle cry),也是一种集合的信号(gathering word),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Slogan喊出来的是口号,写出来的是标语,从语言形式来观察,标语的文体主要有以下特点:引人注意,语声铿锵,语言洗练,简洁有力,句法独特。部分标语的形式对于内容而言,确实从属次要地位。从下面国内常见的政治、政策和国情标语可见一斑。如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发展是硬道理等。翻译时侧重呼唤功能,采用意译的方法,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但是除了这种文体特征不突出的标语外,亦有相当一部分的标语文体特点鲜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均衡,这些标语的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实现标语内容的整体目标——激发读者作出标语发起人所期待的反应。如汉语的对仗、双关、排比、比喻或夸张等修辞特征都可能在标语中呈现。而英语作为“形合”语言,标语的文体特征更加鲜明,经常要考虑其“言外言语行为”层面(“illocutionary”level)特点,如韵律、隐喻、双关语、排印和句子结构等。面对这些语言形式经过精心设计的标语,如果译文不考虑原文文体特点,就无法传达原文的形式美,对译文接受者的效果则可能不如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因此,在翻译标语时还要重视文体分析。
五、标语文体分析实例
如何对标语进行文体分析,可以借鉴Le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