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量子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glankej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姥姥和妈妈都虔诚信佛,从我3岁起,每年的大年初一早晨我都被她们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揪出来,揣好鼓囊囊的福袋,乘车40多里地,到市里香火最旺的寺院里烧香许愿,福袋里是我们全家攒了一年的零钱。
  寺院历经百年,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层层叠叠几进几出,每逢大年初一,偌大的寺院总是人山人海,据说赶着烧头香的人从三十晚上就开始排队了。
  在摩肩接踵的众生中,我弱小的身躯不停地四处提防,躲避着点燃的香火,眼前满是虔诚叩拜的人们在闭目祈祷……从仰望和躲避大人们的双腿开始,我渐渐地长成身高1米70的高中女生,我终于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烧香许愿到底有啥用?”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在我的父母间持续着,当然,聪明的我保持中立。
  随着“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升学压力步步升高,父母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我的学业上。他们早已求同存异,在我上辅导班、请家教、租学区房等方面达成共识,可谓同心同德,一致对我的美好光明未来做出一揽子规划设计。我在他们殷切的期望和苦心栽培下,成为一所名校的乖乖女。
  哎!乖乖女除了要认真对待学业之外,也有自己的不少苦恼和困惑……
  比如说,班上那个高大英俊、常常逗得女生忍俊不禁、篮球打得特别好的男生王一凡,最近就特让我心烦!他在年级中“女粉”无数,根本没空理我,可是,该死的他的身影却经常来打搅我的思绪,我明知自己不知不觉中开始喜欢他,有一点点欲罢不能,但倔强高傲的我,怎么能让人知道我喜欢他、暗恋他呢?
  “哼,门儿都没有!”
  二
  “可恨!”我嘀咕了一句,走在上学路上的我,脑海中又浮现出王一凡的身影,心里却开始期望能偶遇他。
  直到走进教室门的那一刻,我心里都是纠结的。我用眼睛的余光假装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王一凡的座位,发现他正低头背着英语课文,周边没有故意问问题的“女粉”,心里霎时安稳了许多,也迅速拿出英语课本来。
  第二节课是政治课,不知是因为这科作业少,还是因为田老师特别漂亮的缘故,反正我们都很喜欢上这门课,特别是这学期,她把高中政治四本书中最难的《哲学与生活》调到本学期授课后,我们对她佩服得更是五体投地。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的‘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这让我们从她高冷和富有逻辑的教学中,感受到“智慧女神”的范儿。
  田老师今天穿了一件背心裙,飘逸的长发和纤细的美腿不知秒杀过多少男生女生。
  今天这节课的课题是《意识的本质》,她用毋庸置疑的语气小结:“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宗教中的神佛、鬼魅不过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错误、歪曲的反应。”这时,我不觉在心里惊呼:“什么?烧香许愿到底有啥用?这个在我家萦绕了多年的争论,被我的‘女神’老师下了结论。照女神的观点看,烧香许愿这种意识活动是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仅仅是美好的期望而已。”
  我一定要把这个重大的结论告诉妈妈。
  三
  中午,刚跨进家门,我就兴冲冲地向“博学”的妈妈炫耀起来:“妈,你知道哲学是怎样看待神佛和鬼魅的吗?”妈妈似乎没听见我的发问,一个劲地催促我赶紧洗手吃饭,吃完饭小睡一会,免得下午上课打瞌睡。
  我忍不住直接说道:“我们美女老师讲了,‘神佛和鬼魅’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错误、歪曲反应,世界上没有神佛和鬼魅,所以烧香许愿没有用。”
  “就是嘛,你见过神佛和鬼魅吗?”在旁边吃饭的爸爸不失时机,见缝插针。
  “没见过就不存在吗?好了,这个问题先打住,我们赶紧吃饭,然后该干嘛干嘛,等晚上回来我们再讨论。”妈妈不容置疑地说。
  急急地吃过午饭后,我被趕到里屋的床上,妈妈轻轻关上房门。为了保证我每天半个小时的午睡,父母特意租了这套一室一厅的“学区房”,他们中午大多是一声不响地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看书,然后叫我上学。
  九月下旬,暑热已消,秋凉未至。躺在床上,阳光暖暖的铺在身上让人昏昏欲睡,我心里虽然有些扫兴,但想起下午有令人头疼的物理课,须要头脑清晰,便深深地吸了两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很快就睡着了。
  下午的物理课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不大懂,作业很不顺手。晚自习时想问王一凡一道题,可是他又被三个女生包围了,我不禁跟自己赌气起来。想起物理老师的口头禅:“物理学得好的女生真少,唉,没办法!”这句话正是我心里的无奈。
  拖着疲惫的脚步,晚上到家又快七点了,妈妈快速地帮我卸掉沉重的书包,我径直冲进卫生间去解决“个人问题”,然后一屁股坐到餐桌前。只有周一的晚上,我是没有课外补习课的,作业相对少些,所以它成为我一周中最美妙的晚餐时间,可以细嚼慢咽,也可以和老爸、老妈谈些轻松的话题。
  “莹莹,你关注过咱们国家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的事件没有?”妈妈问我。
  “看过新闻联播,有些印象。去年八月,地点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咱成功地将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了。听外媒的评价,好像是很牛的样子。”我边往嘴里送着红烧鸡腿边回答。
  妈妈放下筷子激动地说“是的,相当牛!”“你知道量子实验卫星的原理和它发射成功的意义吗?”妈妈又问。
  “这么高大上的问题我怎么知道?”我睁大眼睛诧异地对妈妈说。
  “那好,我这里有一篇介绍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和他的‘量子纠缠’理论的文章,吃完饭后你抽空看一看,或许能帮你解答烧香许愿到底有没有用的疑问。”说完,妈妈得意地向我眨了眨眼睛。接着扭过头去,笑着对爸爸说:“老陈,你最好也看一看,和孩子一起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四
  窗外的树叶露出些许微黄,但还安安稳稳地挂在枝头上,写满秋天的讯息。我坐在窗边书桌旁,静静地读着妈妈交到我手上的文章。读着读着,中国量子通讯卫星项目的关键人物——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的名字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作为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院士可以说是“科霸”级的科学家,拿奖拿到手抽筋,获奖的级别差点亮瞎了我的猫眼:奥地利科学院“施密德奖”(Erich Schmid Prize)、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Fresnel Prize)、“国际量子通信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还有华罗庚、钱学森这类国宝级科学家才能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文章中说,早在十年前,潘建伟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实验中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被世界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
  “大师凭借何等神器获得如此盛誉?”我不禁好奇起来。
  “量子纠缠!”从文章中我找出神器所在。
  “什么是量子纠缠呢?”
  我仔细地揣摩着这几段话:“量子纠缠是指在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不管它们相距多远,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状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稳定粒子间会有很强的量子关联,但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们直到今天还没搞清楚。”“这种‘心电感应’的现象,就好比有些双胞胎,虽然哥哥在北京,弟弟在上海,当哥哥特别高兴时,弟弟也会特别高兴;而哥哥特别痛苦的时候,弟弟也会特别痛苦。这种跨越空间,瞬间影响双方的量子纠缠,曾经被爱因斯坦笑称为‘远距离闹鬼’(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读着,想着,我似乎有些懂了,烧香许愿时所在方的粒子状态发生变化,那么对应方的粒子就会感应,状态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于是善念就会感应出善果来。从这点看,烧香许愿好像还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
  忽然,我的心里有些欣喜,我和王一凡之间会不会也因量子纠缠,产生“心电感应”现象呢?比如,我这头对他牵肠挂肚、百转千回,他那头就会有所感知,对我产生莫名好感、无端挂念呢?”
  想到这我不禁笑出声来。“如果这样,本姑娘就不用放下身段主动向他表白了,只要心里不时地向他悄悄发出意念,他就会因“心电感应”而发生相应变化,也许有一天他会主动向我表白呢!”
  正当我神游遐想之际,老爸敲门走了进来说:“莹莹,我仔细看了你妈介绍的文章,又上网读了一些相关资料。你别说,量子纠缠理论还真的很神奇呀,基于这个理论,中国成功发射了量子通讯卫星,实证了它不是痴人说梦,而是科学。”
  五
  “如果量子纠缠理论成立,田老师还会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吗?那我哲学考试答卷的时候该怎么选择答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田老师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却有六张办公桌,一个紧挨着一个,上面摆满了电脑、作业本、笔记本、教案。再加上利用大课间来背课文、问问题的学生特多,我只能侧着身子挤到田老师桌边。
  当我向她说完自己的疑问后,田老师皱了皱眉,站了起来,面对着我用高冷的口吻说:“什么量子纠缠理论?我不大清楚,那应该是物理学科涉及的内容。至于哲学考试该怎么选择答案,我明确地告诉你:书上怎么说的就怎么答,平时怎么训练的就怎么做,高考只会根据标准答案评分!”
  “陈柯莹,你这次物理考试又不及格,倒有心研究起“量子纠缠”来了?依我看,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刷些题,下次考好些才行啊!”顺着声音的方向,我发现斜对面的物理王老师正在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著我。
  我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嘴里慌忙说了声“老师们再见!”就灰溜溜地挤出了办公室。
  不知为什么,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在我的心中蔓延开来……
  我独自来到操场边的花坛,想起潘建伟院士在央视演讲中的一句反问:“对科学没有真正的好奇,怎么出得了诺贝尔奖大师呢?”
  六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觉就翻过了十月的大半日历。月底期中考试后,我十七岁的生日就到了。
  为了能取得好名次,我也是拼了!在学校、家、辅导班之间紧张而有节奏地画着“铁三角”。我忙碌旋转如陀螺,不过鞭策我高速旋转的不是别人的鞭子,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声音:这次一定要超过董晓雨——那个有事没事就围着王一凡的女生。
  这期间,忙于备考,王一凡的举动虽有些古怪,我也没空多想,本姑娘镇得住自己!但稍有闲暇的夜晚,心底的情愫就像荡起的一层一层涟漪,总想说出来。于是,一本带锁的日记本开始承载我对他的所有感觉和期望……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刚结束,妈妈报喜的电话就到了家,爸爸满面春风地走进我的房间说:“宝贝儿,这次考试你是乘了飞机还是搭了火箭?名次怎么窜得那么快,都进班级前十了!”“后天过生日想要啥?老爸一定给你买!”
  “老爸,我啥也不缺,夏雪请我看3D电影,只要你和我妈同意就成。”
  “行,这事老爸做主了”。
  七
  熟悉的闹铃声叫醒了我十七岁的第一个清晨。
  从床上坐起来,发现枕边放着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写着:“祝福我们温暖的小棉袄生日快乐!祈愿你永远幸福、快乐,心想事成!爱你的爸爸妈妈。”
  “心想事成?他们知道我心里想啥?”我心里嘀咕着,然后迅速开启了一天的运行模式。
  吃过早餐,走出家门,忽然发现,一排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在瓦蓝的天空下泛出金色的光芒,格外靓丽。秋风也很忙碌,携着一片又一片金黄色的叶子飞舞着,它们飘落的样子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轻柔而又美丽、安静而又优雅……“如果再配上王一凡磁性的声音朗读的小诗,那该是多么完美的一幅画面啊!”我臆想着。
  上课、下课、吃饭、午睡、上课、做题……终于等到了放学。
  “柯莹小姐,今晚的电影七点半开映,咱们七点一刻在影院门口见,别迟到哦!”死党夏雪很诡异地笑着对我,然后急匆匆地回家了。
  七点一刻,我准时赴约,可是根本没有夏雪的身影,她一向守时守信,今天怎么会迟到?我一边东张西望一边担心起来……
  “柯莹,你是在等夏雪吗?她不来了。”
  这声音让我心头一颤,回头看,是王一凡站在身后。他露出异样的笑容,红着脸说:“其实是我想为你庆生,请你看电影的人是我,怕你不同意,求了夏雪一个月,好不容易她才答应,并承诺保密。”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生日快乐!”
  我瞪大眼睛看着他问:“是什么?”
  “你自己看吧。”他带着怪怪的笑容看着我。
  打开盒子,一只蝴蝶形的胸针呈现在我眼前,胸针下面压着一个纸条。我把纸条从底下抽了出来,上面用细密的小楷写着:“柯莹,从见到你的那天起,我就发现你与众不同,莫名地喜欢你,想靠近你,可你却总是躲着我。我忍不住把你掉落的银杏叶夹进我的书里当作书签——温暖我的思念,请不要对我如此冰冷!”
  我的大脑有点“断片儿”……是我的量子先纠缠的他,还是他的量子先纠缠的我呢?
  真是神奇的存在!
  陈靖轩,现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文四班。
其他文献
唐徕渠边上的沙枣子树开花了,偌大的树开的花却零零星星的。渠里的水也正是多的时候,翻腾、晃动着,继承着黄河的余威。顺着农垦桥那条路,一直往东走,能到贺兰山。蓝色的石头融进整个银川平原,瓦蓝的天一次又一次误导他:山就在跟前。南梁人劝他在家里留夜,山还远。  太阳慢慢落下去了,余晖把贺兰山照的金碧辉煌,贺兰山在这个时候竟俗气的像个涂脂抹粉的女子,完全不像是曾一直挥霍着狼烟的边塞,他坐在院子里,端详着这座
期刊
痕  ——致父亲  锈红色的故事里  年轻与衰老  都在戒尺上均匀地刻好  惊雷轰隆轰隆  老街尽头没有岔路  单车上的孩子  倚靠着坚实的脊背 闭眼  把这花季里的馨香  细细来嗅  西山云澜浸染  渭河桥上人影散乱  高高矮矮的瘦影  一个弓腰挥锄  一个戏水捻花  星星悄悄缀满了丛蒿  晨起雨露凝霜  玻璃心盛满梦想  疾驰几十里路  寒风无法知晓悔悟的伤  默默地许诺,静静地渴望  终是迎
期刊
一  你又来干什么?出版社刘经理一脸无可奈何的模样,将蹑手蹑脚像贼似的张文冷冷地钉在原地不动。说这话的时候,刘经理眼睛瞪得圆亮并站起身来使劲地摊着双手,说,找我干嘛?去去去,去找报名处说去。张文一听这话,脑子不听使唤地轰地一下渗出一层冷汗来。  事后,连张文也说不清楚自己那天究竟是怎样被人家扫地出门的。反正提起这件破事的时候,张文说他那时正走在一条蚂蚁四蹿般的大街上,行人走过,自行车骑过,摩托车飙
期刊
满目的黄沙,在秋后的傍晚,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沙漠和蒼穹接壤之处,向晚的余晖,将天地共染为一色。那孱弱的太阳,像是镶嵌在灰蒙蒙的天空一颗炫彩的玉石,为莽苍的大地,奉献着最后的一抹光晕。孤独的烽燧,历经几千年时光的冲洗之后,依然屹立在戈壁之巅。它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入厚实的土地,任凭那剧烈的风沙侵蚀,任凭那灼热的阳光曝晒。烽燧依然挺直了胸膛,炯炯的目光,狰狞地守卫着西北的边疆。  出亘古的黄土高原,
期刊
父亲俯下身子,把手探进炉子内侧壁,掏出几块儿砖来。  砖墨黑色,父亲的手心也是墨黑色的。明明有手套却不用,母亲经常说父亲的手是万能工具,抹桌子、捏核桃、拧螺丝、掰木柴,就差当刀切菜了。父亲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啥工具也赶不上手灵活!”  我围着父亲转,有些着急地跺了跺冰冷的脚,又把冰冷的手揣进袖管里,催问道,爸,好了没有,火墙啥时候可以用啊?  “再等会儿,我还要勾缝。”父亲拿起线手套象征性地擦擦手
期刊
我上下班必经过一座桥,每一个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的时候,桥的人行道一侧,几乎都被独具“商”眼的摊贩们给占领了。他们借助路灯的亮光,或在地上铺个摊子卖些小物件,或支个架子给手机贴膜,甚至还有些八卦算命者也夹杂其中。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多是一瞥而过,但总有些人或驻足其间探腰问价,或蹲在摊前摸来捏去。常因价格谈不拢欲走又止,却是三步一回眸状,若卖者看似无奈地喊了一句:“算了,回来回来,不赚钱卖给你吧”,那一
期刊
楝情悠悠  暮春的一天,去乡下看望老妈,不经意间看到了前面那家人家的杂边地上一棵楝树正开满了紫色的小花,碧绿的树叶间淡紫色的楝花散发着悠悠的清香。不知是否好久没有见到那样的小花,还是童年时楝树给我的美好印象的缘故,此时的我竟然对那楝树特别的亲切!不知不觉打开手机相机拍下了一幅幅楝花图,也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在六七十年代的苏南农村,楝树可以说是农家栽种的一种常见树木。由于其生存的能力非常强,又不
期刊
“你的成绩并不高。”  “是的。”  “你知道,我們公司需要的人是各方面都得很优秀的。”面试官一只手转着钢笔,一只手不耐烦地翻着他的简历。“你以前做过什么兼职吗?”  “没做过。”  “学生会或者各种社团里担任过什么职务吗?我看你的简历很简略,没有写这些。”  他摇了摇头,“没做过。”  “你大学这四年来最好的成绩在年级里能排多少?前百分之五还是百分之十?”  “我记不起清了,应该没有那么好过。”
期刊
熟悉我的诗友知道,描写自身童年经验的作品数量颇多,童年经验与我日后的创作息息相关,对我的人格构成和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出生在皖南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它有着全国绝大多数农村的样子,物质不够丰富,一条柏油路从小镇延伸到小村,柏油路是这方水土的乡亲们运输、采购、耕种的交通要道,大巴车、三轮车、自行车是仅有的工具,地理位置靠近长江,鱼虾种类繁多。这里的人热情豪爽,淳朴单纯,商品化大
期刊
1  在绵延起伏的陕北高原上,每逢盛夏季节,阳坡坡上到处都是一片又一片的糜谷地。远远望去,山峦完全被阳光的烈焰所笼罩,呈现出一派灰绿绿的景象。  吴羽的父母正顶着中午的红太阳,弯腰弓背地爬行着,给谷子地铲锄最后一遍杂草。他俩都戴着灰白色的旧草帽,每个人的肩头上还披搭着一条因为擦拭汗水而黑白相间的羊肚子毛巾。吴羽的父亲吴浩又不准备回家歇晌午了,就连他的妻子白翠翠也没有丝毫想要回家歇晌午的迹象。这对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