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对核心素养下的美育教学策略进行简单阐述,希望提升学生在“美”方面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现代社会审“美”畸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让学生正视“美”、学会审美、形成正确的“美”的观念成为当今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各地高考对美育也越来越重视,运用“美”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个人情操,然而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成为重要问题。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入手,对核心素养下的美育教学进行探索,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对美育的认识
美育教学,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关于“美”的潜力和特性,丰富学生个人生活,提升学生个人境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美,探索美,并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笔者认为,“美”除了文学艺术等狭义的概念外,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广义概念,比如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对是非观念的正确辨别,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对先进思想的追求等等。
二、核心素养下的美育教学策略
(一)明確美誉理念,不断完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核心素养美育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把一些“美”的元素渗入到历史教学课堂中,不断改善历史教学方法,摆脱死板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对课堂进行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必修三专题二中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一专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的科技成就、汉字与书画、文学成就以及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等,从中发现古代中国的美,感知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美。教师一般都是根据书本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能考虑学生的自身感受,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摆脱这种教学模式,把美育教学渗透到历史教学当中,以艺术性的方法来讲解历史,把所需要讲的知识以知识框架、表格、图片、视频、音频、对比赏析、朗诵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1]。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技术,以新的方式展现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多媒体设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为了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中美育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一些历史教材的知识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加入一些“美”的元素,通过一些视频、图片、动画、大数据、人机互动、甚至VR投影等方式,让学生明晰历史,使课堂多一点轻快的氛围,让学生们以更加轻松的心情融入课堂、学习知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必修三专题八中的《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条理地学习这些知识并感受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美,就要利用多媒体,寻找一些关于这时期文学艺术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理清思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2]。
(三)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对于高中历史这一门科目来说,学生有好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历史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历史。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辨别能力,正确辨别文化精粹与文化糟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必修三专题三中的《新文化运动》,本课主要讲了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文化的变化。在授课之前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与思考,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把整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播放与本课有关的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传授了基本历史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分析和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分辨“美”的能力。
(四)升华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每一个科目的学习都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有一定的联系。在高中历史这一门科目中,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思想,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家国情怀,积极的弘扬优秀人物的先进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能够以身作则,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自身行动来展现这些美好的品质,从个人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个人的审美情趣。比如,必修一专题二中的《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们要以维护国家主权中的先进人士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意识,让学生们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升华了理论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美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从小的层面出发,映射大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措施,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跟随时代的潮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亚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讨论[J].中外交流,2019,026(017):228-229.
[2]姜海霞.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华传奇,2019(5):15-15.
[3]王生团.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史料教学——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20,000(009):196-197.
[4]苏明.高中历史《必修3》中的美育教学探析[J].华夏教师,2020,000(003):47-48.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现代社会审“美”畸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让学生正视“美”、学会审美、形成正确的“美”的观念成为当今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各地高考对美育也越来越重视,运用“美”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个人情操,然而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成为重要问题。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入手,对核心素养下的美育教学进行探索,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对美育的认识
美育教学,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关于“美”的潜力和特性,丰富学生个人生活,提升学生个人境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美,探索美,并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笔者认为,“美”除了文学艺术等狭义的概念外,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广义概念,比如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对是非观念的正确辨别,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对先进思想的追求等等。
二、核心素养下的美育教学策略
(一)明確美誉理念,不断完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核心素养美育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把一些“美”的元素渗入到历史教学课堂中,不断改善历史教学方法,摆脱死板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对课堂进行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必修三专题二中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一专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的科技成就、汉字与书画、文学成就以及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等,从中发现古代中国的美,感知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美。教师一般都是根据书本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能考虑学生的自身感受,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摆脱这种教学模式,把美育教学渗透到历史教学当中,以艺术性的方法来讲解历史,把所需要讲的知识以知识框架、表格、图片、视频、音频、对比赏析、朗诵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1]。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技术,以新的方式展现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多媒体设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为了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中美育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一些历史教材的知识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加入一些“美”的元素,通过一些视频、图片、动画、大数据、人机互动、甚至VR投影等方式,让学生明晰历史,使课堂多一点轻快的氛围,让学生们以更加轻松的心情融入课堂、学习知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必修三专题八中的《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条理地学习这些知识并感受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美,就要利用多媒体,寻找一些关于这时期文学艺术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理清思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2]。
(三)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对于高中历史这一门科目来说,学生有好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历史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历史。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辨别能力,正确辨别文化精粹与文化糟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必修三专题三中的《新文化运动》,本课主要讲了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文化的变化。在授课之前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与思考,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把整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播放与本课有关的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传授了基本历史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分析和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分辨“美”的能力。
(四)升华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每一个科目的学习都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有一定的联系。在高中历史这一门科目中,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思想,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家国情怀,积极的弘扬优秀人物的先进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能够以身作则,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自身行动来展现这些美好的品质,从个人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个人的审美情趣。比如,必修一专题二中的《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们要以维护国家主权中的先进人士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意识,让学生们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升华了理论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美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从小的层面出发,映射大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措施,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跟随时代的潮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亚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讨论[J].中外交流,2019,026(017):228-229.
[2]姜海霞.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华传奇,2019(5):15-15.
[3]王生团.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史料教学——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20,000(009):196-197.
[4]苏明.高中历史《必修3》中的美育教学探析[J].华夏教师,2020,000(0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