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ancy 钟:
香港人,美国海归小资,美食节目制片人,善于市场推广,以国际视野建立品牌,社交达人。上海筑桥公司创办人,愿为中西文化筑桥。
适逢情人节,编辑给了我一个有趣的题目——《关于爱情》。当时我脑子一晕——离我很远的题目,好像让我又一次回到情窦初开的时代了!
我花了很多时间跟身边单身的朋友聊天。对于爱情,我不能算是专家,可是因为在美国和香港居住超过三十年,对于中西爱情,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我倒有一些非正式的观察与理解。
爱情自古以来,便是不分种族与宗教的。如同人类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寻生命的意义一样,爱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爱情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爱情对每个人一生的影响也有轻有重。
爱情有重量么?答案是肯定的。它的重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情是有条件的;二是爱情对人生的影响。
可能由于我是天秤座,最看重的便是平衡。爱情的条件就如天平的砝码,男女必须逐个在天平两端加上一定的重量,直到平衡,否则爱情的天平就会失衡,分手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从古至今,男人最重要的砝码几乎没有怎么变过,比如学识、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家庭背景、身高等等;女人的砝码是长相、身材、青春、温柔、善良等等。中国老祖宗讲究的“门当户对”还是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除非社会进化到物质极其丰富,只要资源有限,只要有贫富之分,这种爱情天平会一直存在,因为它符合人性的本质。每个人都喜欢好的东西、悦目的东西,想过优质的生活,这无可厚非。
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如果一个男人无车无房、长相一般,他是不是就注定悲剧了呢?未必!他还是有机会的,只不过要多付出一些。如果他想在当代社会同一位长相美丽、经济独立的女士长久交往并走向婚姻,他一定要在他的“爱情重量”上添加很重要的砝码,那就是对女方要格外的体贴照顾、温柔呵护、任劳任怨,否则他们的爱情天平就会失衡,这是很现实的例子。如果你留心,这样的例子在你身边并不少见。
相比于我们对爱情的条件无比看重,西方的爱情好像略微有了些不一样的东西。纵观西方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知道,倒推50-100年,他们的爱情观也是讲究门当户对的。然而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较富裕,有着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物质生活的丰富、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完善,极大地解放了人们对爱情物质条件的选择,更注重精神、情感层面的契合与碰撞。但即使在这样的社会下,爱情依旧是有重量、有条件的,只不过相对而言,他们朝着爱情的本质走得更近了一些而已。
爱情的重量还体现在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上,有的人为了爱情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西方社会有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代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当爱情的重量需要以生命来付出时,注定会成为悲剧。他们爱情的悲剧正源于没有了所谓世俗的爱情条件,是一种纯粹的吸引、好感、激情,不考虑社会地位、经济差别,也注定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容纳。
今天还会有人为爱情殉情、轻生,但换来的已然不是歌颂,更不会有人为他们写下可以流传千年的故事,只因为爱情在当代人的生活中的重量越来越轻,大多数人对类似事情的评价要么漠然,要么调侃几句。如80后说的“脑残”或90后喜欢的“脑洞大开”,爱情的份量已然越来越轻,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年轻人去考虑,他们需要的是一份维持起来轻松、愉快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更长久。韩剧中苦情戏般的爱情,必定只能在虚拟中存在,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世界中是艰辛而痛苦的,基本会以分手和逃离结束。
爱情对于个人生活长久的影响,在于你怎么衡量和评价每段感情,是抱怨、郁闷、恋恋不舍、无法割舍,还是带着感激的心情去看,无论是伤害还是美好,它都带给你足够多的成长。爱情的份量取决于你的心态。
爱情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众所周知,随着人们意识的改变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晚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更为深刻的一个现象则是由于就业状况的不稳定导致年轻人不敢结婚,没有一定经济基础支撑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能力组建家庭。很多日韩的年轻人甚至都懒得谈恋爱,因为很麻烦,最后要么结婚,要么分手,经历过几次,就越来越不想再去重复。没有了婚姻的催迫,爱情越发成为一种非常个性化的选择,怎么谈,什么时候谈,要不要谈,都在于个人的主动选择,而不是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催迫。
中国大陆的大城市正在朝着这种趋势慢慢靠拢,上海和香港的”剩女”一大把,对于其中的很多人而言,单身是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她们没有集体的焦虑,也不会被人分析来分析去,或者被“同情”、被“奚落”。
爱情如同人类所有的感情一样,它最美妙之处在于它的过程,感性与理性的不停碰撞和冲突,捉摸不定和最后答案揭晓前无比忐忑的心情。无论什么样的爱情都是有重量的,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它的美好与伤害,因为它让我们真正地长大与成熟。
香港人,美国海归小资,美食节目制片人,善于市场推广,以国际视野建立品牌,社交达人。上海筑桥公司创办人,愿为中西文化筑桥。
适逢情人节,编辑给了我一个有趣的题目——《关于爱情》。当时我脑子一晕——离我很远的题目,好像让我又一次回到情窦初开的时代了!
我花了很多时间跟身边单身的朋友聊天。对于爱情,我不能算是专家,可是因为在美国和香港居住超过三十年,对于中西爱情,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我倒有一些非正式的观察与理解。
爱情自古以来,便是不分种族与宗教的。如同人类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寻生命的意义一样,爱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爱情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爱情对每个人一生的影响也有轻有重。
爱情有重量么?答案是肯定的。它的重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情是有条件的;二是爱情对人生的影响。
可能由于我是天秤座,最看重的便是平衡。爱情的条件就如天平的砝码,男女必须逐个在天平两端加上一定的重量,直到平衡,否则爱情的天平就会失衡,分手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从古至今,男人最重要的砝码几乎没有怎么变过,比如学识、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家庭背景、身高等等;女人的砝码是长相、身材、青春、温柔、善良等等。中国老祖宗讲究的“门当户对”还是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除非社会进化到物质极其丰富,只要资源有限,只要有贫富之分,这种爱情天平会一直存在,因为它符合人性的本质。每个人都喜欢好的东西、悦目的东西,想过优质的生活,这无可厚非。
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如果一个男人无车无房、长相一般,他是不是就注定悲剧了呢?未必!他还是有机会的,只不过要多付出一些。如果他想在当代社会同一位长相美丽、经济独立的女士长久交往并走向婚姻,他一定要在他的“爱情重量”上添加很重要的砝码,那就是对女方要格外的体贴照顾、温柔呵护、任劳任怨,否则他们的爱情天平就会失衡,这是很现实的例子。如果你留心,这样的例子在你身边并不少见。
相比于我们对爱情的条件无比看重,西方的爱情好像略微有了些不一样的东西。纵观西方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知道,倒推50-100年,他们的爱情观也是讲究门当户对的。然而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较富裕,有着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物质生活的丰富、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完善,极大地解放了人们对爱情物质条件的选择,更注重精神、情感层面的契合与碰撞。但即使在这样的社会下,爱情依旧是有重量、有条件的,只不过相对而言,他们朝着爱情的本质走得更近了一些而已。
爱情的重量还体现在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上,有的人为了爱情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西方社会有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代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当爱情的重量需要以生命来付出时,注定会成为悲剧。他们爱情的悲剧正源于没有了所谓世俗的爱情条件,是一种纯粹的吸引、好感、激情,不考虑社会地位、经济差别,也注定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容纳。
今天还会有人为爱情殉情、轻生,但换来的已然不是歌颂,更不会有人为他们写下可以流传千年的故事,只因为爱情在当代人的生活中的重量越来越轻,大多数人对类似事情的评价要么漠然,要么调侃几句。如80后说的“脑残”或90后喜欢的“脑洞大开”,爱情的份量已然越来越轻,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年轻人去考虑,他们需要的是一份维持起来轻松、愉快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更长久。韩剧中苦情戏般的爱情,必定只能在虚拟中存在,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世界中是艰辛而痛苦的,基本会以分手和逃离结束。
爱情对于个人生活长久的影响,在于你怎么衡量和评价每段感情,是抱怨、郁闷、恋恋不舍、无法割舍,还是带着感激的心情去看,无论是伤害还是美好,它都带给你足够多的成长。爱情的份量取决于你的心态。
爱情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众所周知,随着人们意识的改变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晚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更为深刻的一个现象则是由于就业状况的不稳定导致年轻人不敢结婚,没有一定经济基础支撑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能力组建家庭。很多日韩的年轻人甚至都懒得谈恋爱,因为很麻烦,最后要么结婚,要么分手,经历过几次,就越来越不想再去重复。没有了婚姻的催迫,爱情越发成为一种非常个性化的选择,怎么谈,什么时候谈,要不要谈,都在于个人的主动选择,而不是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催迫。
中国大陆的大城市正在朝着这种趋势慢慢靠拢,上海和香港的”剩女”一大把,对于其中的很多人而言,单身是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她们没有集体的焦虑,也不会被人分析来分析去,或者被“同情”、被“奚落”。
爱情如同人类所有的感情一样,它最美妙之处在于它的过程,感性与理性的不停碰撞和冲突,捉摸不定和最后答案揭晓前无比忐忑的心情。无论什么样的爱情都是有重量的,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它的美好与伤害,因为它让我们真正地长大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