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琉球王国位于散布在台湾岛东北和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受明、清两朝赐封,自古为中国的附属国。1609年,日本鹿兒岛萨摩藩藩主率兵侵略琉球,琉球王国逐渐沦为萨摩藩的傀儡政权,但作为中国藩属国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设置琉球藩,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历史上被称为第一次琉球处分。1879年,琉球藩被废除,编入鹿儿岛县,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与其他王室成员被带往东京,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琉球处分。
同年,清朝向日本就琉球问题交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最终毫无结果。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在琉球群岛问题上就更没有了发言权,从此琉球曾为中国附属国这一事实开始被人遗忘。
笔者近日有幸收藏了一套古籍,它的流传竟与这段历史息息相关。
这是一套由王阳明先生作序、清咸丰年间“江右浔阳万氏莲峰书屋藏板”的三色套印刊本《文章轨范》。重装后的封面用墨笔字写有“琉球学士林世功遗本”字样;原封面钤“林世功”墨印;序言页和每卷卷首钤“臣林世功”“子叙”朱印。上述印迹清晰证明,此套书原收藏者曾是琉球义士林世功。
从明朝初年与琉球国建立宗藩关系后,琉球留学生分批前往国子监学习成为定例。在明、清两朝长达500年的岁月里,这些琉球留学生把中国文化逐步传播到琉球,对琉球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世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林世功,字子叙,1865年被选为琉球官生前往清朝留学,师从教习徐干,在汉诗创作上天分颇高,留学期间著有《琉球诗录》,在琉球汉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徐干认为其诗“清丽绵芊”“气魄沈雄”“格律高浑,气象峥嵘”;著名学者孙依言为诗录作序,认为其诗“详雅有中朝馆阁气象”。林世功在其《入学述怀?》一诗中写道:
一统军书际盛平,梯航万里谒神京。
高依日月叨培植,近傍宫墙荷化成。
习礼才惭吴季子,观光名侧鲁诸生。
天恩深厚何时报,愿借南山祝圣明。
充分体现了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思想根基和对清朝政府的感激之情。
林世功在清朝留学4年后归国,担任王子尚典的讲解官。当时普遍认为尚典继位时,林世功将被升为国师并执掌朝政。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欲施展政治抱负时,琉球王国的处境却日益风雨飘摇。
1876年,琉球王国就第一次琉球处分一事,遣林世功随特使向德宏赴福州,请清朝出面交涉,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积极反应。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林世功等人闻讯大惊,扮作商贩前往清京师求救,以绝食请愿的方式换得了清政府向日本的交涉。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没有得到任何结果。琉球问题被搁置后,林世功复国的愿望破灭,绝望中留下两首绝命诗,在北京总理衙门前拔剑自杀,以死抗议日本的侵略。
在此套古籍的封面上还用墨笔写有“大正十四年三月获之琉球那霸市补装,林泉文库主谦”字样,“林泉文库主谦”应为日本乡土史家伊佐早谦(1857~1930年)。伊佐早谦同时也是一位汉学家,并有古籍收藏的爱好。该书于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年)被其收藏,在琉球首府那霸市进行了重新装裱。
该书在装帧前品相不好,有多处缺字现象,装帧水平也不高,对书籍天头地脚进行了不负责任的裁切。但很有特点的是,在整套200多页书页后面,每页均装裱了一张写满字迹的纸张,从内容上看抄录了很多江户幕府时期往来的公文函件,在其中一张手稿上写有“赠徒二位上杉辉虎公记卷之四”字样。上杉辉虎又名上杉谦信,是日本江户幕府时代的一位名将,死后由明治天皇追赠从二位。其人在日本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近代更是被日本尊奉为“军神”。
这套手稿中有少量批校,批校字体与封面字体十分相似,推断应为伊佐早谦手书。该手稿抄录十分工整,而批校却显得有些“粗鲁”,除有少数圈改之外,其他直接用“×”和贯穿全页的横线表示批校者对手稿的不满。
笔者未查到《赠徒二位上杉辉虎公记》的出版记录,但巧合的是,伊佐早谦于1927年收藏并装裱此书两年之后,撰写了仅有24页的《上杉谦信公年表》,相信与此手稿不无关系。
至此,此套古籍的流传过程已比较清晰:此书刊刻于咸丰年间的江西、湖南一带,其套印之准确、印刷之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高超的工艺水平。之后伴随琉球学子林世功一起东渡琉球,见证了古琉球王国的衰亡。在林世功去世40余年后,饱经劫难的书籍被伊佐早谦购得并装裱,赋予了此书新的内涵。
一套书,见证了近代中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承载了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历经百年的风雨飘摇后,最终回归故土。书,已经回归;琉球,可也能轮回?
同年,清朝向日本就琉球问题交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最终毫无结果。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在琉球群岛问题上就更没有了发言权,从此琉球曾为中国附属国这一事实开始被人遗忘。
笔者近日有幸收藏了一套古籍,它的流传竟与这段历史息息相关。
这是一套由王阳明先生作序、清咸丰年间“江右浔阳万氏莲峰书屋藏板”的三色套印刊本《文章轨范》。重装后的封面用墨笔字写有“琉球学士林世功遗本”字样;原封面钤“林世功”墨印;序言页和每卷卷首钤“臣林世功”“子叙”朱印。上述印迹清晰证明,此套书原收藏者曾是琉球义士林世功。
从明朝初年与琉球国建立宗藩关系后,琉球留学生分批前往国子监学习成为定例。在明、清两朝长达500年的岁月里,这些琉球留学生把中国文化逐步传播到琉球,对琉球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世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林世功,字子叙,1865年被选为琉球官生前往清朝留学,师从教习徐干,在汉诗创作上天分颇高,留学期间著有《琉球诗录》,在琉球汉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徐干认为其诗“清丽绵芊”“气魄沈雄”“格律高浑,气象峥嵘”;著名学者孙依言为诗录作序,认为其诗“详雅有中朝馆阁气象”。林世功在其《入学述怀?》一诗中写道:
一统军书际盛平,梯航万里谒神京。
高依日月叨培植,近傍宫墙荷化成。
习礼才惭吴季子,观光名侧鲁诸生。
天恩深厚何时报,愿借南山祝圣明。
充分体现了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思想根基和对清朝政府的感激之情。
林世功在清朝留学4年后归国,担任王子尚典的讲解官。当时普遍认为尚典继位时,林世功将被升为国师并执掌朝政。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欲施展政治抱负时,琉球王国的处境却日益风雨飘摇。
1876年,琉球王国就第一次琉球处分一事,遣林世功随特使向德宏赴福州,请清朝出面交涉,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积极反应。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林世功等人闻讯大惊,扮作商贩前往清京师求救,以绝食请愿的方式换得了清政府向日本的交涉。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没有得到任何结果。琉球问题被搁置后,林世功复国的愿望破灭,绝望中留下两首绝命诗,在北京总理衙门前拔剑自杀,以死抗议日本的侵略。
在此套古籍的封面上还用墨笔写有“大正十四年三月获之琉球那霸市补装,林泉文库主谦”字样,“林泉文库主谦”应为日本乡土史家伊佐早谦(1857~1930年)。伊佐早谦同时也是一位汉学家,并有古籍收藏的爱好。该书于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年)被其收藏,在琉球首府那霸市进行了重新装裱。
该书在装帧前品相不好,有多处缺字现象,装帧水平也不高,对书籍天头地脚进行了不负责任的裁切。但很有特点的是,在整套200多页书页后面,每页均装裱了一张写满字迹的纸张,从内容上看抄录了很多江户幕府时期往来的公文函件,在其中一张手稿上写有“赠徒二位上杉辉虎公记卷之四”字样。上杉辉虎又名上杉谦信,是日本江户幕府时代的一位名将,死后由明治天皇追赠从二位。其人在日本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近代更是被日本尊奉为“军神”。
这套手稿中有少量批校,批校字体与封面字体十分相似,推断应为伊佐早谦手书。该手稿抄录十分工整,而批校却显得有些“粗鲁”,除有少数圈改之外,其他直接用“×”和贯穿全页的横线表示批校者对手稿的不满。
笔者未查到《赠徒二位上杉辉虎公记》的出版记录,但巧合的是,伊佐早谦于1927年收藏并装裱此书两年之后,撰写了仅有24页的《上杉谦信公年表》,相信与此手稿不无关系。
至此,此套古籍的流传过程已比较清晰:此书刊刻于咸丰年间的江西、湖南一带,其套印之准确、印刷之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高超的工艺水平。之后伴随琉球学子林世功一起东渡琉球,见证了古琉球王国的衰亡。在林世功去世40余年后,饱经劫难的书籍被伊佐早谦购得并装裱,赋予了此书新的内涵。
一套书,见证了近代中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承载了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历经百年的风雨飘摇后,最终回归故土。书,已经回归;琉球,可也能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