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您跟我们的导游一起领略过大唐王朝的壮丽山河、风土人情、美酒佳肴以后,为了能让您的穿越之旅安全顺利,还有很多不太高雅华丽、人们都尽量避免提到,但是又非常重要的事必须交代清楚……
纯“绿色”的卫生纸
言归正传,您穿越成长安城里的一名贵族男子,在春秋天气适宜的日子里跟一群朋友出城打猎,架着鹰,牵着猞猁,带着狗收获颇丰。眼看天色晚了,有个朋友说他家在附近有一处庄园,于是大家一起去吃饭投宿。现成的新鲜兽肉烧烤起来,朋友的家人搬出大坛自酿米酒,你们一边吃喝一边行令歌舞,您醉醺醺地吃饱喝足了正高兴着,肚子里一阵叽咕乱响,得,五谷轮回,人有三急,赶紧出去找地方吧。
捂着肚子溜出宴会厅,您抓住个男仆人,张嘴问:“洗手间在哪里?”回答您的肯定是一副张嘴茫然的听不懂表情。
“卫生间?化妆室?WC?toilet?……厕所!茅房!”真是的,这种时候还玩什么优雅含蓄小清新啊。终于听懂了您吼出来的后两个词,仆人转身带着您弯弯曲曲绕走上好一阵子,到了一面院墙边,指着一间独立的小房子,行了,这就是,您自个儿进去方便吧。
这间小房子呢,简陋点可能连屋顶都没有,更没有窗子,就是四面墙中间有个门洞的样子,还建得比较高,您得登上一道石阶或者木梯子才能进门。三步并作两步上去,哎哟,我去!这股子味……为大家的消化系统着想,这里就不仔细描述房子内部的景象了。
实在是急得不行了,您也顾不上什么卫生条件了,挑着拣着能下脚的地方挪到地面上那个坑洞前,撩衣服一蹲,嗯,爽!
然后呢?您抬头左顾右盼地寻找雪白柔软的卫生纸?别做梦了吧,在汉唐时代,“纸”可是贵重物品,特别是没写过画过的净纸,拿来给您收拾残局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是在有大量废纸的地方,比如有钱文化人家里,或者成天抄经的佛寺、写账簿的商铺里,您还可能弄到一些正反面都写满字画、实在没别的用处的旧废纸张用来方便。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会喊着“敬惜字纸”的口号反对这一做法,因为在他们看来,美丽的汉字是神圣不容玷污的。专门用于个人卫生的“草纸”在上层贵族社会成为日常用品,大概要到宋元以后了,而在广大平民百姓当中这玩意儿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算奢侈品呢……
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的田庄里,如果主人很挑剔、生活质量高,奴仆们又不敢偷懒,那算您运气好,厕所角落里可能放着一笼类似于筷子筒的东西,筒里插着十几根扁平的竹签子或木签子,这就是用来解决后事的“厕筹”或者叫“筹片”了。抽一根出来,练习着用用吧。其实这是最环保的工具了,因为一般都会反复循环使用——当然,讲究的人家用完一次以后,会放置在固定地点,由奴仆们拿走清洗过才再度投用。不讲究的呢?呃,不细说了,您自己想象。
您觉得这样太可怕了?其实,在主人不经常居住的田庄别业,厕所里很可能连“厕筹”都不给预备。那怎么办呢?有经验的古人会在如厕前,路上拣块石头、土坷垃甚至揪几片大点的树叶子,就用这些解决了。
大姨妈前身叫陈姥姥
相比之下,妇女的大部分活动是在自己家里进行,解决个人问题的地点和方式简单固定些。不过这也不一定,因为女性在隐私方面的麻烦更多,比如每个月都有的那几天吧……
那几天在古代叫“月事”“月经”“月信”“入月”“天癸”,还有种种隐晦避讳的说法就不细讲了。美女您穿越到唐朝,一觉醒来,发觉内衣上一片血红,第一反应是什么?开了柜子找卫生巾?
算了吧,别费这力气了。唐朝全国大部分地区连棉花都没种植,上哪里去找棉絮给您做卫生巾?这玩意儿现代女性都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但其实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国家的发明物,穿越回中国古代社会的妹子们就别惦记它了。如果您打算穿越回去“发明”卫生巾,也请选择穿越宋朝以后,才能找到制作材料,谢谢。
那么当您流着血在唐朝的床上醒来以后,该怎么办呢?请轻声呼叫身边的婢女,或者亲近的女性家人,问她们“月布”在哪里。
顾名思义,“月布”就是放置在下衣和身体之间、专门用来吸收经血的布块,一般是用旧衣物、帐被等改制成的。什么?您说一块布能吸收多少,会很快洇湿漏出?那就一次多垫几层呗。多垫几层也坚持不了多久?那就隔一阵子换一次新的嘛。您说换得这么频繁太麻烦太不方便了?那这几天就尽量别出门,老实待在家里甚至卧室里吧。跟家人说“不舒服”“病了”,基本上都能理解是怎么回事。
您认为用这么多“月布”很浪费很昂贵?又想岔了吧?您以为这是一次性卫生巾,换下来直接扔?别做梦了,绝大多数妇女包括后宫妃嫔在内,“月布”都是用完清洗晾干、循环使用的,区别只在于贵族妇女的沾血月布由她们的奴婢去洗,而平民妇女只能自己动手洗而已。
“月布”是最简单低级的用品,要问它是哪个朝代开始有的,大概早在有“哎呀衣服破得没法缝补了怎么办”这一情况出现时,一些聪明的妇女就想到把破衣服剪开用来处理自己身体不便了。再往后发展进化,又出现了“月经带”这种更高级一些的用具,并且一直持续使用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被大规模推广开的一次性卫生巾取代。就是现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年龄较大的妇女,很可能仍然在使用它呢。
当然了,“月经带”和“月布”也有非常多隐讳代指词,其中在明清之际比较流行的一个隐语是叫“陈妈妈”或“陈姥姥”。为什么姓“陈”?因为都是用“陈旧”的布头布料制作的,“妈妈”则是“抹抹”的转音,后来又转借为“姥姥”。至于现在流行的隐语“大姨妈”是不是也从此发展而来,就不能确定了。
最后再说个生活习惯的问题。其实古代的一般平民妇女,被大姨妈困扰的时间并不如现代女性这么久。因为营养水平低、人均寿命短,她们的初潮晚、绝经早,而在生育期内,又没有避孕的观念和方法。十六七岁来潮嫁人以后,就处在不间断地怀孕——哺乳——恢复行经——又怀孕——又哺乳这个循环区间里,正常月经期不会太长。所以已经拥有了现代卫生条件的美女们忆苦思甜一下,跟生育期间的痛苦相比,大姨妈带来的麻烦还是可以忍受的吧! 洗头全靠篦子拢
亲爱的唐穿团成员,如果您还没被如厕和妇女卫生状况打败的话,继续我们不愉快的穿越真相之旅。
您早上醒来下床,捏着鼻子完成了自然生理需求,又感觉到头上和身上发痒。低头闻闻自己,一股馊臭味扑鼻而来,得,也不知道您穿越进的这个身体多久没洗澡了。现代人哪儿受得了这个,叫来奴仆吩咐:“准备热水,我要洗澡沐浴。”
“洗澡沐浴?”奴仆愣了一下,好像不太确定您到底要干什么的样子。也难怪,您随口说出来的这4个字,现代人都能理解是指的一种清洁活动,但是在古代,最早的时候这4个字可是分别代表4种不同的行动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洗头发、洗身体、洗手、洗脚,各有固定字眼表示。当然到了唐朝,这4个字的意义区分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一般家仆也不会再往洗手洗脚那个方面想,可能也就是要再确认一下:“主人是要洗头发还是浴身?”
为什么要这么问呢?因为古代人正常情况下洗头发要比洗身体频繁。
假设您穿越到的这家,是个有老少主人四五口加奴婢四五人的中等小康城市人家吧。作为主妇的您张嘴要求洗浴,还不说更费事更麻烦的洗身体,就只先洗洗头发,奴婢们就得跑来跑去忙活半天。
正因为耗费大、不方便、惹人嫌,也因为当时一般百姓都没那么强的个人卫生观念,所以大家想出了一个替代洗头发的“好”方法。您的贴身奴婢就说了,看娘子的头发也没脏到需要用水洗的地步,不如拿篦子来拢一拢就好了。
篦子,简单地说就是细密齿的梳子,普遍形状像个汉字的“非”,梳背在中间,两侧各有一排梳齿,梳齿之间的间距要非常非常微小,勉强能容许几根头发通过最好。不过它和梳子的作用不同,梳子是用来把头发梳理整齐的,而篦子是用来清刮头发上黏附的油泥脏污,以及最重要的——消灭虱子和虮子。
您的贴身奴婢帮您把头发散开,倒垂向前,然后拿起篦子用力插进您的头发里,再用力向前拉扯。在您的鬼哭狼嚎中,一篦子好不容易拢到发尾,只听噼里啪啦……虱子、虮子、发屑、油泥头垢等各种原本隐藏在您头上的物质如天女散花般纷纷落地。这个过程重复几次,把您的长发全篦过一遍,这次干洗就算结束了,既省水又省燃料又省人力,是不是非常环保绿色呢?至于这么弄完以后,您的一头乌黑长发里是不是仍然藏着虱子、虮子、发屑、油泥头垢,是否彻底清理干净了……这个,您说呢?
(待续)
摘自《唐朝定居指南》
森林鹿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定价:39.80元
纯“绿色”的卫生纸
言归正传,您穿越成长安城里的一名贵族男子,在春秋天气适宜的日子里跟一群朋友出城打猎,架着鹰,牵着猞猁,带着狗收获颇丰。眼看天色晚了,有个朋友说他家在附近有一处庄园,于是大家一起去吃饭投宿。现成的新鲜兽肉烧烤起来,朋友的家人搬出大坛自酿米酒,你们一边吃喝一边行令歌舞,您醉醺醺地吃饱喝足了正高兴着,肚子里一阵叽咕乱响,得,五谷轮回,人有三急,赶紧出去找地方吧。
捂着肚子溜出宴会厅,您抓住个男仆人,张嘴问:“洗手间在哪里?”回答您的肯定是一副张嘴茫然的听不懂表情。
“卫生间?化妆室?WC?toilet?……厕所!茅房!”真是的,这种时候还玩什么优雅含蓄小清新啊。终于听懂了您吼出来的后两个词,仆人转身带着您弯弯曲曲绕走上好一阵子,到了一面院墙边,指着一间独立的小房子,行了,这就是,您自个儿进去方便吧。
这间小房子呢,简陋点可能连屋顶都没有,更没有窗子,就是四面墙中间有个门洞的样子,还建得比较高,您得登上一道石阶或者木梯子才能进门。三步并作两步上去,哎哟,我去!这股子味……为大家的消化系统着想,这里就不仔细描述房子内部的景象了。
实在是急得不行了,您也顾不上什么卫生条件了,挑着拣着能下脚的地方挪到地面上那个坑洞前,撩衣服一蹲,嗯,爽!
然后呢?您抬头左顾右盼地寻找雪白柔软的卫生纸?别做梦了吧,在汉唐时代,“纸”可是贵重物品,特别是没写过画过的净纸,拿来给您收拾残局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是在有大量废纸的地方,比如有钱文化人家里,或者成天抄经的佛寺、写账簿的商铺里,您还可能弄到一些正反面都写满字画、实在没别的用处的旧废纸张用来方便。但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会喊着“敬惜字纸”的口号反对这一做法,因为在他们看来,美丽的汉字是神圣不容玷污的。专门用于个人卫生的“草纸”在上层贵族社会成为日常用品,大概要到宋元以后了,而在广大平民百姓当中这玩意儿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算奢侈品呢……
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的田庄里,如果主人很挑剔、生活质量高,奴仆们又不敢偷懒,那算您运气好,厕所角落里可能放着一笼类似于筷子筒的东西,筒里插着十几根扁平的竹签子或木签子,这就是用来解决后事的“厕筹”或者叫“筹片”了。抽一根出来,练习着用用吧。其实这是最环保的工具了,因为一般都会反复循环使用——当然,讲究的人家用完一次以后,会放置在固定地点,由奴仆们拿走清洗过才再度投用。不讲究的呢?呃,不细说了,您自己想象。
您觉得这样太可怕了?其实,在主人不经常居住的田庄别业,厕所里很可能连“厕筹”都不给预备。那怎么办呢?有经验的古人会在如厕前,路上拣块石头、土坷垃甚至揪几片大点的树叶子,就用这些解决了。
大姨妈前身叫陈姥姥
相比之下,妇女的大部分活动是在自己家里进行,解决个人问题的地点和方式简单固定些。不过这也不一定,因为女性在隐私方面的麻烦更多,比如每个月都有的那几天吧……
那几天在古代叫“月事”“月经”“月信”“入月”“天癸”,还有种种隐晦避讳的说法就不细讲了。美女您穿越到唐朝,一觉醒来,发觉内衣上一片血红,第一反应是什么?开了柜子找卫生巾?
算了吧,别费这力气了。唐朝全国大部分地区连棉花都没种植,上哪里去找棉絮给您做卫生巾?这玩意儿现代女性都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但其实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国家的发明物,穿越回中国古代社会的妹子们就别惦记它了。如果您打算穿越回去“发明”卫生巾,也请选择穿越宋朝以后,才能找到制作材料,谢谢。
那么当您流着血在唐朝的床上醒来以后,该怎么办呢?请轻声呼叫身边的婢女,或者亲近的女性家人,问她们“月布”在哪里。
顾名思义,“月布”就是放置在下衣和身体之间、专门用来吸收经血的布块,一般是用旧衣物、帐被等改制成的。什么?您说一块布能吸收多少,会很快洇湿漏出?那就一次多垫几层呗。多垫几层也坚持不了多久?那就隔一阵子换一次新的嘛。您说换得这么频繁太麻烦太不方便了?那这几天就尽量别出门,老实待在家里甚至卧室里吧。跟家人说“不舒服”“病了”,基本上都能理解是怎么回事。
您认为用这么多“月布”很浪费很昂贵?又想岔了吧?您以为这是一次性卫生巾,换下来直接扔?别做梦了,绝大多数妇女包括后宫妃嫔在内,“月布”都是用完清洗晾干、循环使用的,区别只在于贵族妇女的沾血月布由她们的奴婢去洗,而平民妇女只能自己动手洗而已。
“月布”是最简单低级的用品,要问它是哪个朝代开始有的,大概早在有“哎呀衣服破得没法缝补了怎么办”这一情况出现时,一些聪明的妇女就想到把破衣服剪开用来处理自己身体不便了。再往后发展进化,又出现了“月经带”这种更高级一些的用具,并且一直持续使用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被大规模推广开的一次性卫生巾取代。就是现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年龄较大的妇女,很可能仍然在使用它呢。
当然了,“月经带”和“月布”也有非常多隐讳代指词,其中在明清之际比较流行的一个隐语是叫“陈妈妈”或“陈姥姥”。为什么姓“陈”?因为都是用“陈旧”的布头布料制作的,“妈妈”则是“抹抹”的转音,后来又转借为“姥姥”。至于现在流行的隐语“大姨妈”是不是也从此发展而来,就不能确定了。
最后再说个生活习惯的问题。其实古代的一般平民妇女,被大姨妈困扰的时间并不如现代女性这么久。因为营养水平低、人均寿命短,她们的初潮晚、绝经早,而在生育期内,又没有避孕的观念和方法。十六七岁来潮嫁人以后,就处在不间断地怀孕——哺乳——恢复行经——又怀孕——又哺乳这个循环区间里,正常月经期不会太长。所以已经拥有了现代卫生条件的美女们忆苦思甜一下,跟生育期间的痛苦相比,大姨妈带来的麻烦还是可以忍受的吧! 洗头全靠篦子拢
亲爱的唐穿团成员,如果您还没被如厕和妇女卫生状况打败的话,继续我们不愉快的穿越真相之旅。
您早上醒来下床,捏着鼻子完成了自然生理需求,又感觉到头上和身上发痒。低头闻闻自己,一股馊臭味扑鼻而来,得,也不知道您穿越进的这个身体多久没洗澡了。现代人哪儿受得了这个,叫来奴仆吩咐:“准备热水,我要洗澡沐浴。”
“洗澡沐浴?”奴仆愣了一下,好像不太确定您到底要干什么的样子。也难怪,您随口说出来的这4个字,现代人都能理解是指的一种清洁活动,但是在古代,最早的时候这4个字可是分别代表4种不同的行动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洗头发、洗身体、洗手、洗脚,各有固定字眼表示。当然到了唐朝,这4个字的意义区分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一般家仆也不会再往洗手洗脚那个方面想,可能也就是要再确认一下:“主人是要洗头发还是浴身?”
为什么要这么问呢?因为古代人正常情况下洗头发要比洗身体频繁。
假设您穿越到的这家,是个有老少主人四五口加奴婢四五人的中等小康城市人家吧。作为主妇的您张嘴要求洗浴,还不说更费事更麻烦的洗身体,就只先洗洗头发,奴婢们就得跑来跑去忙活半天。
正因为耗费大、不方便、惹人嫌,也因为当时一般百姓都没那么强的个人卫生观念,所以大家想出了一个替代洗头发的“好”方法。您的贴身奴婢就说了,看娘子的头发也没脏到需要用水洗的地步,不如拿篦子来拢一拢就好了。
篦子,简单地说就是细密齿的梳子,普遍形状像个汉字的“非”,梳背在中间,两侧各有一排梳齿,梳齿之间的间距要非常非常微小,勉强能容许几根头发通过最好。不过它和梳子的作用不同,梳子是用来把头发梳理整齐的,而篦子是用来清刮头发上黏附的油泥脏污,以及最重要的——消灭虱子和虮子。
您的贴身奴婢帮您把头发散开,倒垂向前,然后拿起篦子用力插进您的头发里,再用力向前拉扯。在您的鬼哭狼嚎中,一篦子好不容易拢到发尾,只听噼里啪啦……虱子、虮子、发屑、油泥头垢等各种原本隐藏在您头上的物质如天女散花般纷纷落地。这个过程重复几次,把您的长发全篦过一遍,这次干洗就算结束了,既省水又省燃料又省人力,是不是非常环保绿色呢?至于这么弄完以后,您的一头乌黑长发里是不是仍然藏着虱子、虮子、发屑、油泥头垢,是否彻底清理干净了……这个,您说呢?
(待续)
摘自《唐朝定居指南》
森林鹿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定价:3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