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愁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en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费孝通先生曾伤感地总结道:“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对于费孝通而言,在英国,中国是他的乡愁,在中国,农村是他的乡愁。时空变换之后,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费氏乡愁的内容——对于故乡前途未卜的深切忧虑。
  到了20世纪末,社会学家应星在《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中开始把故乡当成真正的“研究对象”。关于故乡的著作,大多“乡愁”情结浓郁。无论是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还是梁鸿的《中国在梁庄》,都是新“乡愁”的直接产物。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述他们的“乡愁”:城市化带来了乡村的衰败,所以很愁;乡村缺乏民主生活,所以很愁;乡村经济不够富裕,所以很愁……总之,故乡难以跟上中国现代化的脚步,所以一愁再愁。
  多維解读
  1.新乡愁的复杂性。新乡愁的复杂性,其实就是现代性的复杂性:期望故乡永远保持我们童年里的模样,但同样害怕故乡一成不变。
  2.新乡愁的独特性。新时代的“愁”不是古老的“乡愁”,而是“愁乡”:愁故乡旧颜不再,愁故乡旧习未改,愁故乡新人未继。这是现代世界里独有的“新愁”,也是我们时代特有的“新乡愁”。
  运用方向
  关注农村发展、关注城乡差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运用片段
  乡愁似乎永远和失意相连,与去国怀乡牵手。古时候,乡愁是仰望明月思乡怀人,哀愁里还透着一丝向往的甜蜜。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乡愁也渐渐有了新的内涵,“愁故乡旧颜不再,愁故乡旧习未改,愁故乡新人未继”,这是一种全新的诠释,这个“新乡愁”里饱含着大我情怀、责任担当。正如赫尔德的名言:乡愁是所有痛苦中最复杂的一种痛苦。这种痛苦不只是呻吟与呐喊,而是百姓挑起发展重担的誓言和承担。这种痛是新农村、新时代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所需经历的阵痛。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艺术家挑选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替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场景。背景一换,清晰的历史一瞬來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搞怪行为特别显眼。这位艺术家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主确定立意,拟写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则叙事类材料作文题,涉及艺术家和“一些游客
期刊
【教师推介】  李旻璇,九岁开始读经典,尤喜金庸,十岁开始爬格子,尝试写小说,虽不知人物如何塑造,情节如何展开,但对文字天生的悟性使她常常不由自主地在方格里信笔“涂鸦”,乐此不疲。随着年龄渐长,阅读量增大,她似乎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了她孜孜以求的“宝贝”。她将笔触伸入到同龄人的心灵深处,大胆地挖掘青春期学生的情感世界:“两只手展开书页中的三千世界,一双眼静观凡世间的百态人生”。  夜幕已蚕食大部分光
期刊
一版 综合阅览  为学生呈现更加权威的作文方法,更具代表性和现象级的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瞭望视界:选取宏大事件,汇聚多方观点,提炼时评精粹,进行纵深剖析,催生思想火花。  作文视野:宏观的思维引导,具体的方法呈现。  时事速递:精选教育、文化、考试等各方面的新闻资讯,附加多维解读,便于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动态。  二版 知识延伸  立足课文,知识迁引。以课本写作知识、技法为圆心
期刊
所谓“有我之趣”,就是说要让文章有“旨趣”。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人有趣则文有趣,人无趣则文无趣。这个“趣”不是“逗乐”“搞笑”,而是“精神趣味”。有精神趣味的人,看山有色,听水有声。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有精神趣味的人的真实故事——齐白石曾客居保定一旅馆,与一蝇共处三日,既不驱之,亦不灭之,反为之造像,命名为《蝇》。——在最缺乏诗意的地方都能发现诗意,这是不是一种傲人的本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
期刊
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教室后边传来鼾声。老师循声寻入。大家发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老师气冲冲走了。教室炸了窝。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一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
期刊
我喜欢寻找那些  不能被直接  看见,而是  安宁、独特地  存在于另一个自然中的事物。  玻璃似的海鷗羽毛,埋藏在  白色的肉中:被我拔出,  放进水池中的  一片片墨鱼骨——  变尖,变得锐利,刺痛  心灵,却又是易碎的,现象  悖离了本质。或者一种水果,比如曼密果,  有粗糙的褐色果皮,和红黄色的  果肉,而种子:  种子是一颗木质的石头,胡桃色,  被精雕细琢,形状  像一只巴西果,只是更
期刊
在山西闻喜县,有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村”的裴柏村。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此外还出过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七品以上官员不完全统计在3000人以上。源于周秦,盛于隋唐,沿及宋元明清直到今天,裴氏家族绵延不绝2000多年,且“将相接武、公侯一门”,这背后的密钥是什么?  有話说“无裴不成唐”,特定历史因素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裴氏家族的崛起,但却无法解释
期刊
【含英咀华】  另类解读一:马蒂尔德的忠诚与耐心  莫泊桑全力描绘了马蒂尔德的虚荣,全力描绘了命运对马蒂尔德的惩戒,但是,为了使得《项链》这部小说得以成立,吊诡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不经意间塑造了另一个马蒂尔德:负责任的马蒂尔德和有担当的马蒂尔德。  也许我们不该忘记莫泊桑对“十年之后”马蒂尔德的外貌描写。这是 《项链》里头极为动人的一个部分。他描写了马蒂尔德的“老”,他还特地写到了马蒂尔德“发红的
期刊
1.郑州的一片荒地上,住着一个62岁的老汉。他独自抚养女儿长大出嫁。跟女儿住了几天,亲家却为此闹气。为了不给女儿添麻烦,他谎称外出打工,实际却是流浪拾荒,吃的是饭店剩菜。他说,天下父母都一样,女儿过得好,他就高兴。  网友甲: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网友乙:我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是希望能让爸妈挺直腰杆。网友丙:一个早过半百的老人出去打工,不是老人骗了他们,而是他们骗了自
期刊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终被纵火焚烧,化为灰烬;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掠夺被烧毁。  难道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将付之一炬了吗?难道令世界震撼的四大发明、方块字、国粹、孔子的思想和著作也要被国人所遗忘吗?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为“百家争鸣”这一促进文化繁荣的现象而自豪;为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绝对否定其他学术文化的政策而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