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颁奖暨闭幕式上,蒙科祺上台领取本届展览会最高奖——“宝钢青少年发明奖”。
每个优秀科技创新工作者的人生轨迹上,都埋藏着走向科技创新教育的际遇,很多人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契机走上这条艰辛的路。然而,现任南宁三十一中学科研主任的蒙科祺老师却是科技创新道路上坚定的追随者。走上这条路,源于最初的梦想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从科技爱好者到如今的科技名师,蒙科祺为自己的科教事业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
“我相信通过科技创新能创新生活、改变生活,所以我一定会一直坚持下去。”带着信念,蒙科祺的科教道路将走向更远。
蒙科祺从小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设计、小制作。上高中时,一次停水导致家中厨房漫成水塘,从而触动他发明“自封式水龙头”,从此他与科技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人能够发明新东西,我也能”,坚定着这个信念,“自封式水龙头”在经过几次“打回娘胎,重新塑造”之后终于成功“出炉”。在1988年首届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自封式水龙头”获得了银奖,蒙科祺也因此破格录入广西师范学院物理专业。
虽然学习的是物理专业,但蒙科祺热爱科技创新的心从未改变,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一头扎进科技发明研究制作中。大学期间,除了完成物理专业的基础课,蒙科祺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阅览与科技发明有关的书籍上。
毕业后,他放弃了在众人眼中更有前景的物理教学,而去选择做一名当时还处在“边缘学科”的科技教师。
“在我大学毕业的那个年代,当老师如果不是当班主任或者主科教师的话,基本上是没多少发展空间的。但那时的我,却只想当一名科技老师。”
循着梦想的足迹,蒙科祺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母校广西博白县实验中学,负责校办厂的技术管理工作。虽然各方面待遇都比不上当物理老师的待遇,却有更多机会接触科技制作。
那时并没有专门的科技课,工作之余,蒙科祺就一直以科技指导员的身份向学生普及科教知识。生活虽然清苦繁忙,但离梦想更近一步,蒙科祺乐在其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校办工厂小小的空间承载不了大大的梦想,两年之后,蒙科祺来到广西育才中学,担任科技教师,正式踏上科技教学之路。
当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整个社会对科技的认知都非常模糊。如何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感兴趣,成为当时蒙科祺的首要任务。
科技创新的普及并非一朝一夕,而在于长期坚持。为此,蒙科祺开始了他的宣传之旅。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墙报、举行科普讲座、给学生讲述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成功故事……在一轮又一轮的强势宣传后,育才中学的科技创新氛围逐渐形成,并开始在全国各项赛事上崭露头角,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教育初见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蒙科祺的科技创新教育之路就会一帆风顺。
在那个中高考大过天的年代,科技创新常被贴上“非主流”的标签。大部分家长只希望自己孩子遵守“两个六点半”的学习模式,刻苦学习,考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在他们眼中,科技创新只不过是业余时间拿来点缀生活的“副业”,所以虽然有些学生对科技创新很感兴趣,但迫于家长的压力,往往都只能选择中途放弃。
为了打消家长的疑虑,不善言辞的蒙科祺不得不尝试做一个“说客”。“遇到对科技创新不理解的家长,我会主动打电话给他们解释,把科技创新的好处一一列举,消除心中的疑虑,再慢慢接受。”凭着一份赤诚和耐心,大多数家长在与蒙科祺交流之后,都对科技创新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开始支持自己的孩子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
多年的“说客”经验磨练了蒙科祺的口才,谈到如何说服家长,蒙科祺自信满满。“我根据学生各自在学校的表现给家长分析,比如那些思维活跃但成绩中等的学生,我就会和他们家长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前五名、进重点大学,为什么宁可逼着他们学习考高分,也不愿顺着他们的性格、爱好去培养他们呢?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形成‘查找资料——发现新问题——根据问题再查找新资料’的良性循环,知识量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更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
这种说服方式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相对于可能出现的玩游戏上瘾、厌学,还不如让他们跟着老师多动动手,学习科技创新。”一位学生的母亲告诉记者,蒙科祺老师在科技创新教学的时候还会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自己的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文化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整个人也变得成熟懂事了。
“许多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兴趣小组之后,不仅文化成绩有进步,整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都会有所转变,这让家长很欣喜,他们经常会打电话向我致谢。”蒙科祺谈起这些,毫不掩饰言语中的自豪之情。
在蒙科祺的信念中,科技创新教育不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溢美之词,亦不是为了培养一批小小发明家,而旨在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科技创新不是学习之外的点缀品,为了让科技创新深入人心,转变人们的观念,蒙科祺一直在努力。
2010年8月蒙科祺从广西育才中学调到广西南宁第三十一中学任教,翻开了科教人生的新篇章。
在他到南宁三十一中学之前,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已经起步,可一直停滞不前。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更给热爱科技创新工作的他一个施展才华的绝好平台。如何让南宁三十一中学科技创新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蒙科祺刚到学校就做了许多尝试:
开设科技创新课、开展科技发明讲座、提出发明创造方案登记表;
因为科技教材比较少,他将自己的科学创新经验提炼出来,经过查漏补缺后编制出了现用的科技课本《点燃发明创造之火——青少年发明创造简明教程》;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他向学校提出建设科学工作室,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的想法。经学校领导同意之后,将原来的劳技室改为科技工作室,还配置了各种常用的制作工具和器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技创新教育应让学生勤动手,不能纸上谈兵。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蒙科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同学们举行校外科技活动。 外出实践就意味着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何既能保障学生安全,又让活动顺利开展?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前,蒙科祺都会提前一周开始计划,考察什么、去哪里、怎么去都在考虑范围内,甚至从出发到终点的路上大概要经过多少路口,蒙科祺都要一一记录,做足功课。“既然家长和学校放心把学生交给我,我就得保证好他们的安全。不管是突发事件应对预案,考虑周全是每位科技创新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除了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蒙科祺强调学生要学会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创新的灵感。这一举措也颇有成效。
学生韦杰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上学都是骑自行车,但时有自行车在路上掉链子的情况发生,只好推着上学或者回家。能不能制作一个不会掉的自行车链条呢?
韦杰宁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蒙科祺,蒙科祺认为这个是具有极大实用性的创意,于是和韦杰宁一起查阅资料,了解非变速自行车容易脱链的原因,以及之前是否有过这方面的发明作品。很快韦杰宁就发现了非变速自行车容易脱链的原因:自行车使用时间长了,链条就会磨损、松动、变长,容易脱链。
蒙科祺引导他以此为方向展开思考,动手实验。在制作试验过程中遇到挫折,蒙科祺都会鼓励他别气馁,并指导他一步一步地改进和完善。经过反复实验,韦杰宁成功发明了自行车链条防脱落装置。2011年8月,这个简单又实用的小发明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和最高奖——宝钢发明奖(专项奖)。
“蒙老师非常耐心和细致,在我心里,他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他总会及时发现我的错误,然后提示我,促使我改进。”韦杰宁告诉记者,蒙科祺老师是他科技创新的启蒙人,没有蒙科祺老师,他也许没有机会接触科技创新,更别提获奖了。
蒙科祺不仅是许多学生科技创新道路的启蒙老师,更是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科技创新教育腾飞的功臣。在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工作的3年时间里,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已经享誉南宁市、广西省,乃至全国。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等。
对于这些成绩,蒙科祺显得很坦然:“科技创新的目的,不是让单个学生获奖,而是为了普及科技教育,推进整个社会科技创新。”
现在的他觉得有些人微力薄,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这条道路,他们正努力耕耘在科技创新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土地上,坚定的信念将伴随他们一路前行。
每个优秀科技创新工作者的人生轨迹上,都埋藏着走向科技创新教育的际遇,很多人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契机走上这条艰辛的路。然而,现任南宁三十一中学科研主任的蒙科祺老师却是科技创新道路上坚定的追随者。走上这条路,源于最初的梦想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从科技爱好者到如今的科技名师,蒙科祺为自己的科教事业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
“我相信通过科技创新能创新生活、改变生活,所以我一定会一直坚持下去。”带着信念,蒙科祺的科教道路将走向更远。
蒙科祺从小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设计、小制作。上高中时,一次停水导致家中厨房漫成水塘,从而触动他发明“自封式水龙头”,从此他与科技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人能够发明新东西,我也能”,坚定着这个信念,“自封式水龙头”在经过几次“打回娘胎,重新塑造”之后终于成功“出炉”。在1988年首届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自封式水龙头”获得了银奖,蒙科祺也因此破格录入广西师范学院物理专业。
虽然学习的是物理专业,但蒙科祺热爱科技创新的心从未改变,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一头扎进科技发明研究制作中。大学期间,除了完成物理专业的基础课,蒙科祺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阅览与科技发明有关的书籍上。
毕业后,他放弃了在众人眼中更有前景的物理教学,而去选择做一名当时还处在“边缘学科”的科技教师。
“在我大学毕业的那个年代,当老师如果不是当班主任或者主科教师的话,基本上是没多少发展空间的。但那时的我,却只想当一名科技老师。”
循着梦想的足迹,蒙科祺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母校广西博白县实验中学,负责校办厂的技术管理工作。虽然各方面待遇都比不上当物理老师的待遇,却有更多机会接触科技制作。
那时并没有专门的科技课,工作之余,蒙科祺就一直以科技指导员的身份向学生普及科教知识。生活虽然清苦繁忙,但离梦想更近一步,蒙科祺乐在其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校办工厂小小的空间承载不了大大的梦想,两年之后,蒙科祺来到广西育才中学,担任科技教师,正式踏上科技教学之路。
当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整个社会对科技的认知都非常模糊。如何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感兴趣,成为当时蒙科祺的首要任务。
科技创新的普及并非一朝一夕,而在于长期坚持。为此,蒙科祺开始了他的宣传之旅。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墙报、举行科普讲座、给学生讲述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成功故事……在一轮又一轮的强势宣传后,育才中学的科技创新氛围逐渐形成,并开始在全国各项赛事上崭露头角,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教育初见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蒙科祺的科技创新教育之路就会一帆风顺。
在那个中高考大过天的年代,科技创新常被贴上“非主流”的标签。大部分家长只希望自己孩子遵守“两个六点半”的学习模式,刻苦学习,考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在他们眼中,科技创新只不过是业余时间拿来点缀生活的“副业”,所以虽然有些学生对科技创新很感兴趣,但迫于家长的压力,往往都只能选择中途放弃。
为了打消家长的疑虑,不善言辞的蒙科祺不得不尝试做一个“说客”。“遇到对科技创新不理解的家长,我会主动打电话给他们解释,把科技创新的好处一一列举,消除心中的疑虑,再慢慢接受。”凭着一份赤诚和耐心,大多数家长在与蒙科祺交流之后,都对科技创新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开始支持自己的孩子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
多年的“说客”经验磨练了蒙科祺的口才,谈到如何说服家长,蒙科祺自信满满。“我根据学生各自在学校的表现给家长分析,比如那些思维活跃但成绩中等的学生,我就会和他们家长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前五名、进重点大学,为什么宁可逼着他们学习考高分,也不愿顺着他们的性格、爱好去培养他们呢?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形成‘查找资料——发现新问题——根据问题再查找新资料’的良性循环,知识量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更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
这种说服方式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相对于可能出现的玩游戏上瘾、厌学,还不如让他们跟着老师多动动手,学习科技创新。”一位学生的母亲告诉记者,蒙科祺老师在科技创新教学的时候还会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自己的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文化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整个人也变得成熟懂事了。
“许多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兴趣小组之后,不仅文化成绩有进步,整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都会有所转变,这让家长很欣喜,他们经常会打电话向我致谢。”蒙科祺谈起这些,毫不掩饰言语中的自豪之情。
在蒙科祺的信念中,科技创新教育不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溢美之词,亦不是为了培养一批小小发明家,而旨在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科技创新不是学习之外的点缀品,为了让科技创新深入人心,转变人们的观念,蒙科祺一直在努力。
2010年8月蒙科祺从广西育才中学调到广西南宁第三十一中学任教,翻开了科教人生的新篇章。
在他到南宁三十一中学之前,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已经起步,可一直停滞不前。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更给热爱科技创新工作的他一个施展才华的绝好平台。如何让南宁三十一中学科技创新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蒙科祺刚到学校就做了许多尝试:
开设科技创新课、开展科技发明讲座、提出发明创造方案登记表;
因为科技教材比较少,他将自己的科学创新经验提炼出来,经过查漏补缺后编制出了现用的科技课本《点燃发明创造之火——青少年发明创造简明教程》;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他向学校提出建设科学工作室,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的想法。经学校领导同意之后,将原来的劳技室改为科技工作室,还配置了各种常用的制作工具和器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技创新教育应让学生勤动手,不能纸上谈兵。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蒙科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同学们举行校外科技活动。 外出实践就意味着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何既能保障学生安全,又让活动顺利开展?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前,蒙科祺都会提前一周开始计划,考察什么、去哪里、怎么去都在考虑范围内,甚至从出发到终点的路上大概要经过多少路口,蒙科祺都要一一记录,做足功课。“既然家长和学校放心把学生交给我,我就得保证好他们的安全。不管是突发事件应对预案,考虑周全是每位科技创新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除了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蒙科祺强调学生要学会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创新的灵感。这一举措也颇有成效。
学生韦杰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上学都是骑自行车,但时有自行车在路上掉链子的情况发生,只好推着上学或者回家。能不能制作一个不会掉的自行车链条呢?
韦杰宁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蒙科祺,蒙科祺认为这个是具有极大实用性的创意,于是和韦杰宁一起查阅资料,了解非变速自行车容易脱链的原因,以及之前是否有过这方面的发明作品。很快韦杰宁就发现了非变速自行车容易脱链的原因:自行车使用时间长了,链条就会磨损、松动、变长,容易脱链。
蒙科祺引导他以此为方向展开思考,动手实验。在制作试验过程中遇到挫折,蒙科祺都会鼓励他别气馁,并指导他一步一步地改进和完善。经过反复实验,韦杰宁成功发明了自行车链条防脱落装置。2011年8月,这个简单又实用的小发明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和最高奖——宝钢发明奖(专项奖)。
“蒙老师非常耐心和细致,在我心里,他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他总会及时发现我的错误,然后提示我,促使我改进。”韦杰宁告诉记者,蒙科祺老师是他科技创新的启蒙人,没有蒙科祺老师,他也许没有机会接触科技创新,更别提获奖了。
蒙科祺不仅是许多学生科技创新道路的启蒙老师,更是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科技创新教育腾飞的功臣。在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工作的3年时间里,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已经享誉南宁市、广西省,乃至全国。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等。
对于这些成绩,蒙科祺显得很坦然:“科技创新的目的,不是让单个学生获奖,而是为了普及科技教育,推进整个社会科技创新。”
现在的他觉得有些人微力薄,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这条道路,他们正努力耕耘在科技创新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土地上,坚定的信念将伴随他们一路前行。